当她把那些玉镯子,一件一件的卖出去的时候,那一刹那她是那样的无比幸福和满足。然而她却不知道这在日后会给她带来怎样的麻烦与危机。这时危机已经悄悄潜伏。
那一年不多不少刚好是1965年。
她再一次找到了全福的家门上,天色已晚,怕是人家早已入睡。自己的儿媳妇刚刚生完孩子,正在坐月子,她也不方便夜半三更的敲门打扰。于是她靠着青石台阶旁边的老槐树睡着了。
她全然忘记了家里的孩子,那是刚刚出生的孩子,没有奶水是绝对不行的。
此时的孩子的哭声早已惊动了左邻四舍。大家纷纷皮衣拖鞋的出来看热闹,夹杂着埋怨。但是却没能有一个人出面阻止这场闹剧。
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埋怨声也越来越大。
“哪来的野人……”
“你是不知道类,这女的厉害着类,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骚个小狐狸……啧啧……”
“哟,是不是喽……你,告诉你以后离他们远点……”
有人埋怨吵,却还有人觉得不够热闹。总之就是没人上前想个办法。
“哎,我说一个个狗娘养的。以前万远晴她做邻居的时候对咱们怎么样你们不知道吗。如今你们不帮忙也就算了,还一个个的在这里说三道四。缺德玩意儿……”一位年纪胖呼呼的中年妇女这样咋咋呼呼的一来,倒是没有了争吵声,只剩下了孩子的哭声。
“要我说孩子一直这样哭却没有亮灯,肯定是家里没人。我说那个谁……你过来把门给踹开,我们进去看看。”
“胖婆娘,你以为你谁,要去你去,我们还回去暖被窝睡觉呢!”说完披衣服走人了。
一个走了,就都走了。只剩下胖婆娘了。
胖婆娘摇晃着身子上前走去,撅起屁股狠狠地撞下去,门没开。
“嘿!操你奶……” 接着她又撅起屁股左撞了一下,右撞了一下,是上撞了一下,下撞了一下。结果只有“乒乒乓乓”的撞门声。
门依旧没有被撞开。
气的胖婆娘掉头就回去了。 不一会儿就又跑了出来,手里举着捅火柱,单薄的碎花格子衫被风吹起来,显露出全身的赘肉一甩一甩的,带着“呼哧呼哧”的风声。她那股劲活生生的就一“拼命三娘”。
凭借着她愣劲儿一捅火柱下去,用尽全身二百五的劲儿。门“哐啷”一声就开了。
经过大半夜的折腾。天也在逐渐的泛白。
当万远晴听到早起的行人从远处的古井边挑水回来的脚步声,她借着老槐树的力站了起来。她迫不及待的一遍又一遍的敲着全福的家门。从破晓敲到黎明,门仍然紧紧地锁着。狗叫了,鸡觅食了,庄稼人下田了。
那又能怎么样呢?门是锁着的依旧还照样是锁着。她这才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昨天她抱走孩子不久后,一辆公家轿车接走了全福和全福媳妇儿。这时的她才恍然大悟。
如若不是心理还记挂着叮咚,绝望无助的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她拖着沉重的步子踉踉跄跄的回到了住的地方。
当她意识清醒的时候,她清清楚楚的看到叮咚躺在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妇女的怀里吃奶。她并没有即刻的起身,而是躺在那里想着如何解决孩子奶水的事情。
“哎,婶子,我说你真是的怎么舍得大半夜的留下你女儿自己出去呢……”
“哦?不是,这是我孙女儿。”
“哦,对不起,嘻嘻……”
“那也……”
“全福啊嫌弃叮咚是个女孩儿,想把她抱养出去。被我拦了下来。昨天忽然想起孩子奶水的事情,所以……“
“哦,是这样啊。别说了,婶子,我胖婆娘错怪你了。”
“没什么,呵呵……”
天色暗了下来,她抱着孩子坐在家门前的青条石上。青条石尚存有白日里的余温。或许是刚刚下过雨的缘故吧,就连夜空里散落着的星星,在幽深的夜空的衬托下都显得那样的晶莹剔透。她看着一颗一颗的星星,往事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叫人喘不过起来。她就是不明白:女人到底是怎么了,就那样的招人不喜欢。小时候父母不喜欢,长大后婆婆不喜欢。越想就越觉得这日子漫长,越觉得这日子漫长就越是想把泉水叮咚抚养长大。好让她们活出个人样给世界看。
叮咚在她的怀里睡着了。她穿过庭院沿着穿位于厨房和正门的那条小路过去。来到厨房隔壁的澡堂里,她用尽全力推开那口大鼓……第二天她把叮咚嘱托给胖婆娘就出去了。
夕阳穿过苍老的古槐,被土坯堆砌的院墙截留在一隅,斑驳的树影映在墙角,晃来晃去。当万远晴再次回来时,胖婆娘讶异的交过襁褓中的叮咚。此时站在她面前的已不再是万远晴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另一个人是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女人。胖,但却比自己显得干净利落,殷勤。身上自有那么一股子殷实的气息。
这是万远晴花钱找来的奶娘。她出门之后去了城里,花钱找来了这奶娘——康妈。
在城里当她把那些玉镯子,一件一件的卖出去的时候,那一刹那她是那样的无比幸福和满足。在决定卖掉这些东西之前他是痛苦的,毕竟那是她这悲苦一声里最为温暖的记忆,那是她最为牵挂的人留给她的唯一念想。但是再多的痛,但起码在那一刻她想到奶妈可以让叮咚健康成长时是幸福和知足的。或许对于她这个奶奶来说,这也是一种本能。
回家的路上,她极力在自己的记忆里搜寻着一张和收购她玉镯子的男人一样的脸庞,在她的模糊地印象里那张脸是那样的似曾相识,却又无处可寻……还有他那若有若无的阴险笑意。
当然日后她并不知道他们会以那样的方式相遇,牵扯出那段恩怨与纠葛。当然她怎么也不可能将那张脸与当时的那个孩子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