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简单寓言里的管理智慧2
书名:管理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做事 作者:李博恩 本章字数:4546字 发布时间:2024-07-06

简单是一种方法

橄榄树嘲笑无花果树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美丽无比。”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橄榄树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橄榄树的美丽也遭到了破坏。而无花果树则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简单,雪穿过树枝落在地上,结果无花果树安然无恙。

外表的美丽不一定适应环境,有时是一种负担,而且往往会为生存带来麻烦或灾难。相反,平平常常倒能活得自由自在。所以,不如放下你外表虚荣的美丽,或者是不实的身份和地位,踏踏实实地去体会真实简单的生活,相信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乐趣。

在企业管理中,方法不必太复杂化,使事情保持简单是企业发展的要旨之一。当然,简单化要求领导者要有“巨大的自信心”。信心对所有学习型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像简单化一样,也在一个非正式的舞台上日渐繁盛。

简单化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 1 )简化工作场所

大多数企业有着太多复杂的制度、程序和做事情的方式。鉴别出其中最浪费时间的,与同事们协力铲除它们,或简化它们,可以提高效率。

( 2 )让会议更简单

管理者会见下属的业务负责人时,首先要明确不要搞具体到每一分钟的复杂的议事日程。相反,应鼓励他们简单地陈述一下他们最近几个月里所得到的最好的构想。

( 3 )抛弃复杂化的备忘录和信函

真正的管理者不会喜欢复杂的备忘录,而喜欢那些手写的简单的便条,这会使管理者觉得,交流应当充满创意而又简单明了,不要复杂化及使用那些难懂的行业术语。

雀巢喜欢简单的组织结构,而不喜欢太多的管理阶层,因为扁平化组织所能涵盖的范围较广。汉穆·茂赫尝试减少层层叠叠的行政规定和步骤,虽然阶段化的组织是必要的,但是茂赫却避免过度地强调它,这种结构的单纯化除了鼓励主管和员工间的个别接触之外,还为庞大的组织保留了难得的弹性和员工的工作热忱。

雀巢另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是开放式的风格,但茂赫把这种开放式的风格和每一层次的最高管理阶级定义合二为一。雀巢不像某些公司那样以委员会作为管理阶层,因而衍生出责任归属问题的纷争和权力斗争。茂赫比较喜欢有最高负责人的团队,而非这种以团队为最高管理阶层的组织。

每个人都知道,提到管理、公司组织重编或是作决策,事情的进行总是须由顶层开始。基于这个理由,有关管理阶层和董事会之间的义务与责任的讨论都是在雀巢的瑞士总部进行的。瑞士的法律为该公司提供了几种可能性:公司的营运负责人可以是董事长、最高执行主管( CEO )、最高营运主管( chiefoderating officer )或是总裁( president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厘清责任范围就变得很重要了,如此可以避免成功的时候有好几个人抢功,而失败时又总是互相推卸责任。不管义务和责任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形成的,茂赫认为,整个董事会都必须掌控全局,并且在必要时采取系统性行动。这一点在作出管理方面的决策时特别重要,不管当时负责的人是谁。

汉穆·茂赫经常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雀巢的原则、政策、行为规范、策略应该统一到什么程度,而在不同的国家、分公司、地区、产品群里又该依据什么标准来体现差异。这个问题对一个跨国公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通常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在一般情况下,雀巢总是把统一的政策限制为最小的必要。在组织内部,除非某个市场的负责人有正当的理由决定不遵循统一的政策,否则集团统一性总是以最小的幅度在每个市场中贯彻执行。

理所当然的,雀巢努力试着要做到系统和方法上的统一,但是各地的人事政策、市场营销、产品特性以及有关消费者和当地竞争状况的课题,大部分都是由当地人决定的,雀巢总公司所提供的只是可以依地区差异修改调整的原则而已。随着各地环境、思想和情势做最好的配合是雀巢的基本方针,因为雀巢的目标不只是在瑞士国内市场,同时也不希望把重点放在国内的市场,而把国外分公司变成卫星式的小规模组织。雀巢在每一个市场里都希望成为“当地”的公司,而非“外人”。

茂赫认为,雀巢的每一分子都应该知道雀巢是什么样的公司以及它的起源、它的基本哲学和它所要保留并发扬光大的瑞士美德——实用、符合现实以及正面的工作态度。但另一方面,大家也都应该了解雀巢是一个讲求自由、具有开放胸襟的公司。雀巢原本就具有国际化的管理,而且也当然想要继续维持( 不只是瑞士的,愈国际化愈好 ),但也非常重视当地管理人员的培养。汉穆·茂赫认为跨国公司借助于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轮调制度,可以协助组织发展出各区域间彼此的容忍和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容小觑。

挖墙脚是夺取优秀人才的捷径

狮子和老虎为争夺森林之王进行一场生死大战,战争愈打愈烈,但胜负难分。狮子为了使战争获得胜利,派狼送五只鸡给老虎的军师狐狸,并说:“我们的狮子大王很欢迎你的加盟,只要你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它愿意再出十只鸡和统领的职位给你,省得你在老虎身边受气。”

狐狸面对诱惑,终于动心了,拿着老虎的作战计划和地图去见狮子。狮子看了很高兴,说道:“战争胜利,你将是最大的功臣,现在你在我的宫殿里休息吧!等胜利回来再封你为统领。”

由于狐狸的帮助,狮子打败了老虎,成了森林之王,所有参战者都获得了封赏,狐狸自然也去讨封。狮子说:“昨天你背叛了老虎,明天你也会背叛我,我这里不需要叛徒。”说完狮子一张口,把狐狸吃了。

狮子之所以能打败老虎,在于它挖了老虎的军师狐狸,当然狐狸的所作所为不能令人恭维,但它确实是个人才,它是狮子取得胜利的最大功臣。

在企业管理上,人才是企业生存壮大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同行中的优秀人才,更是企业之“宝”,聪明的领导者要善于挖掘。

“挖墙脚”是现代公司抢夺人才的最简单方法,只要会“挖”,挖起来就会神不知鬼不觉。

成功的公司的产品能够不断创新和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是与它们赢得了人才密不可分的。

挖掘人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他优厚的物质待遇、充足的精神满足。以下是挖掘人才时应该注意的几点。

( 1 )确保所聘人员是公司真正急需的高级人才

在作出挖掘人才的决定之前一定要考察清楚公司需要哪方面人才,而将聘用的人员是否具备这方面素质。这要求分析公司的现状,以及该人员的详细工作历程与业绩,通过对比分析,决定是不是应该聘用。

( 2 )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支付高薪

( 3 )对所聘人才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并为其提供用武之地

多年以来,斯科公司总裁佩恩一直希望能雇用戈拉曼飞机公司的工程师瑞克斯,但是瑞克斯对斯科公司连正眼都不看一下。佩恩知道他在戈拉曼公司前程远大,他曾两次获得年度的最佳雇员奖,负责几个重大项目,还被正式当作了高级职位的候选人。尽管如此,佩恩还是定期去拜访他( 他住得比较近 ),看他是否对加盟斯科公司感兴趣。

机会终于来了。这要感谢讲故事。

“瑞克斯,有家大出版社希望出版关于斯科公司的故事集。”在一次会谈时佩恩说,“我想确信这些故事对于在其他公司工作的人是不是也有意义,你愿意抽时间读一下吗?然后告诉我有没有从中得到什么东西,或哪里应该有所改善。”

不到一个月,瑞克斯便打电话过来。

“佩恩,这些故事是真的吗?”

“是的。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佩恩,我真不能相信这些故事是真的。你让我觉得斯科公司对于任何人都是个理想的公司。”

“那么,知道到底如何,最简单的办法是去工厂看看。”

瑞克斯去了。佩恩也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他现在已经是斯科的工程主管了。

斯科公司的故事也应用在其他方面。

在招聘工程师的面试中,佩恩把电池的故事讲给其中的一位听,并问他对此有何想法。佩恩觉得此人对于斯科公司有些过于僵化和消极,他对于故事的分析也证明了这点。

“你们的制度有问题。”读完之后他对佩恩说,“如果没有问题,员工不会首先考虑把电池拿走挪作私用,肯定在拿到报销单之前应该知道会发生什么。”

“对于不必要的组织程序这部分你怎么想?”佩恩问。

“只是小问题。”他说,“故事讲得很清楚,还是制度的问题。”

最终,佩恩没有雇用他。

有能力是件好事,但能发现别人的能力才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讲故事能帮助你进行面试,如果你的故事是真诚的,说明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就能在面试中成为很有价值的工具。请应聘者阅读故事,然后询问他们的意见,你就能知道他是不是真正相信你的哲学。

请面试的人给你讲个故事。如果你想雇的人没能讲出一个不错的关于他工作的故事,可能他目前的工作做得一点都不出色。如果他讲了故事,听他是如何说的,是讽刺的、幽默的、诚恳的、具体的事实,还是编造的?这些和故事本身同样重要,能使你进一步了解他。

容人,容可容之人

为了能够更容易地捕获食物,野驴和狮子缔结了互助条约,野驴跑得快,负责寻找食物;狮子有力量,负责捕捉食物,二者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果然,它们很快就捕到了一份肥美的食物,由狮子来实施分配方案。它将食物分成了三份,说:“我拿第一份,因为我是百兽之王;第二份也应归我,因为这是我们合作我所应得的;至于第三份嘛,我们可以公平竞争,不过你要是不赶紧滚开,把它让给我,你恐怕就要大祸临头,成为我的第四份美味了。”结果狮子把野驴赶跑了,以后它再也没能找到肥美的食物。

野驴和狮子的选择是有自己的道理的,狮子拥有实力,善于捕捉食物;野驴拥有速度,善于寻找食物。二者结合,当然完善无缺,只可惜狮子为了眼前利益不能容人,把野驴赶跑了,最终自己也吃不上肥美的食物。

管理也是这样,要做事,首先要有容人的胸怀,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企业里,必须要让员工说话,不论他们说得正确与否。员工没有发言权,就谈不上对人的尊重,更谈不上信任。员工的意见、批评、观点乃至牢骚,如果没有一个“输出”的平台,员工哪会有发明创造和干劲?

容人还表现在不计怨仇上,在企业里,什么都以企业为前提,因才而用,不能由于个人原因而压抑某人。

容人也要付出,必要的物质需求应尽力满足员工,特别是那些有专门技术的人才。

有时候获得一个人才的办法真的很简单,只需要你听听他的牢骚。1947年的一天,一个中年人走进托马斯·约翰·沃森的儿子小沃森——这个IBM第二任总裁的办公室,他瞧了一眼小沃森,毫无顾忌地嚷道:“我没有什么盼头了,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没人干的闲差……”此话怎讲呢?

这个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当时刚刚去世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因为柯克与小沃森是对头,伯肯斯托克心想:柯克一死,小沃森肯定不会放过他,与其被人赶走,不如主动辞职,闹个痛快。

伯肯斯托克知道小沃森与他的父亲一样脾气暴躁,也很要面子,假若哪位职工敢当面向他们发火,那么,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而奇怪的是,小沃森显得很平静,脸上还挂着一丝笑意。

伯肯斯托克有点紧张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我父亲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么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机遇。”

事实证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正确的。

伯肯斯托克对小沃森说:“打孔机注定要被淘汰,假如我们不尽早觉醒,尽快研制电子计算机,那么IBM就要灭亡。”

小沃森相信他说的话是对的。

小沃森联合了伯肯斯托克的力量,为IBM立下了汗马功劳。

小沃森在他的回忆中还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不但挽留了伯肯斯托克,他还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