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自我心理操纵策略2
书名:成大事要懂心理操纵术 作者:田由申 本章字数:4365字 发布时间:2024-06-29

4.避免“社交恐惧症”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职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是越来越频繁,每个人都要走出家门,主动迎接挑战,“开放、积极”是目前我们倡导的主流心理特征。但是,“社交恐惧症”近几年来悄然浮现。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

   如何才能消除这一心理疾病呢?以下四条措施非常有效,值得一试。

1.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

   将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抬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每天这样做二到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

  2.学会专心地、毫无畏惧地看着别人

  当然,对于一位害羞的人,开始这样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你非学不可。试想,你若老是回避别人的视线,老盯着一件家具或远处的墙角,不是显得对人很没礼貌吗?也很幼稚吗?难道你和对方不是处在一个同等的地位吗?为什么不拿出点勇气来,大胆而自信地看着别人呢?

   3.丰富自己的知识

  有时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你的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缘故。假若你能经常读些课外书籍、报刊杂志、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你就会发现,在社交场合你可以毫无困难地表达你的意见。这将会有力地帮助你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4.深呼吸

   害羞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要强迫自己做数次有节奏的深呼吸,这样可以使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为自信心的建立打下基础。

   那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社交恐惧症呢?以下五点值得注意:

    1.克服“怕”的心理

  社交恐惧症主要是由一种“怕”的心理引起的,比如怕见陌生人、怕难为情、怕表现自我……这种病症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平时逐步培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并最大限度地和他们主动打招呼。

  2.去掉自卑感

  若带着消极的心理,常常会使自己不愿多说话、不愿多活动。要知道,你就是你,别人也许还不如你呢,所以你没什么可以自卑的。

   3.增强自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信就是自我接纳自己的程度。一个能完全接纳自己的人是非常自信的,反之则是自卑的。

  4.不要过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正常的社交活动,并不带有什么神秘的色彩,只不过是社会间人与人的交往与应酬。因此过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谈举止是多余的,随和、大方、平时怎么说、怎么做,社交中也如此,时间久了,社交就习惯了,也就自然了。

  5.注意社交形式

  社交前可带着明确的社交内容参加社交。心理上有了具体的社交内容,就可以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事物上,不至于过分紧张,这样,你社交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克服“社交恐惧症”,要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和社会知识水平,扩大交往的范围,结交知心朋友。

5.受骗者的心理弱点

目前比较常见的骗术有四种:第一,用迷信骗人;第二,就是利用大家贪便宜的心理特点下手;第三,利用受骗者的虚荣心下手;第四,也是最高级的那种,即利用某些技术漏洞而下手。从骗子们的骗术来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找受骗者的心理弱点。那么,抱有哪种心理的人比较容易上当受骗呢?

  第一,贪婪。这是许多受骗者共同的心理特征,许多骗子会抛出一些小利益当成诱饵,如果你爱贪小便宜,希望不劳而获,梦想一夜暴富,就有可能受骗。

  第二,侥幸。已经觉出情况可疑,平时的经验也可能提醒你会上当受骗,但总有一些人觉得这种事不会摊到自己头上,有一种“万一是真的呢”的想法,轻易尝试从而上当。

  第三,轻信。善良并不是错,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轻信他人是许多老年人、孩子易受骗的原因,他们往往警惕性比较差,对于骗子的伪装,不能冷静理智地作出分析,往往信以为真。

  第四,犹豫。这种人平时做事往往优柔寡断,如俗话说的“软耳根”,别人这么一说就觉得有道理,那么一说又觉得那样也对,这种情况最容易被骗子利用。

  第五,从众。许多人都有一种从众心态,独自一个人处于某种环境中,可能会警惕性很高,不容易上当。但如果还有其他人在一起,就往往觉得比较安全,别人怎么做,自己也会跟着怎么做。很多骗局中都会有“托儿”,他们的作用就是要利用你的从众心理,诱你受骗。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受骗者的八大共性:

  1.贪小便宜。

    2.做生意不签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中未约定付款、交货等细节)。

    3.付款到不明私人账号。

    4.同意先付订金,并一步步被套,多次付款。

    5.网购不使用支付宝(有卖家开始表示可以使用支付宝,但后来以用支付宝要增加税点之类的理由,百般引诱客户线下汇款)。

    6.不读书不看报,对一些常见的骗术缺乏了解,也没兴趣了解。

    7.对陌生人过分信任,甚至忽略了交易方是企业,不是个人,卖家让打款到哪里,就打款到哪里。

  8.通过贸易通或QQ等聊天工具即确认打款事宜,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交易。

   


   骗子的得逞,其实并没有什么高明的骗术,他们只是利用了受骗者心理上的弱点来一个乘虚而入。克服了自身弱点,就不会上当受骗。

6.设防心理要把握尺度

设防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心理现象,主要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所保持的一种对他人的戒备心理。

     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所以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大多数人一般都会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而不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某些秘密。即使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候,相互之间也会产生一些防范心理。有些人在人多的时候,有时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经常担心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全。还有些人把自己的日记上了锁,害怕别人了解自己的秘密。还有的学生会把自己的学习笔记看得很紧,害怕别人看了以后学习成绩会超过自己。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有意或无意采取措施的设防行为都是设防心理。

  设防心理在特殊的社会活动或特殊的行业中是必要的,但在正常的人际社会交往中,这种设防心理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人际交流。因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小雪是位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孩,在单位里,她发现别的年轻人都来自于大城市,均毕业于名牌大学,或出身于干部家庭、知识分子家庭。而她呢,来自于一个极为偏僻的小县城,毕业于谁也没听说过的学校,更难以启齿的是她出身于贫民家庭。所以在单位里,她最怕别人跟她聊起这些,怕别人问她来自哪啊,什么学校毕业的,父母都是做什么的。一旦躲不过去,她就瞎编一些:诸如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们都出身于文化世家……她说话带有些许乡音,为避免暴露,她就尽量少说话。业务上有问题她也不敢向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同事请教,怕被他们看不起,怕他们问她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什么专业的。同事们组织一起外出去游玩,她也是能不去就不去,她很怕他们看出她的许多习惯不像城里人,尤其不像是出身于文化世家。最近她交了个男朋友,但她家和男友的家庭条件十分悬殊,为了在男友面前装面子,她告诉男友说,她家和他家一样富有。可说完这话后,她又开始局促不安了,怕以后他的男朋友去她家终会露馅,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唉!这样活的真累,可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她常听到同事奚落、嘲笑那些小地方的人、农村的人,她可不愿成为他们的嘲笑对象啊!

    但这样的结果,从表面上看是维护了自己所谓的尊严,实际上她却失去了很多。但并不是说,就可以无所顾及地把自己的一切都向别人说出,那样也是不足取的。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逢人只说三分话”,并不是要你完全封闭自己,而只是保护自我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可以变通的说话方式,要求你要能看清对方,再选择说几分话,若是知己之人,或对方是一个坦荡的君子,你自然可以推心置腹,否则,说话没有保留只能伤害自己。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把握心理设防的尺度,恰到好处地进行心理设防,你才能活的轻松,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7.勿让消极心情影响到人际关系

天气好坏,天气说了算;心情好坏,自己说了算。一个人心态好、心情好,世界上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反之,心态不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会很灰暗,再好的东西都看不到。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惑,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紧张和痛苦,产生一系列的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等,这些情绪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怎样克服这些不良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呢?

  第一,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

  如果你对别人施之以礼,别人也会对你以礼相待。有时,一声“谢谢”、一个微笑或者是一次礼让,都能使你感到受人欢迎。记住,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自我形象。情绪不好实质上都是由思维方法不对所导致的。比如,在不远处看见你的一位同事,他没有和你打招呼,你就以为他不再理你了。如果你反过来想,“他很可能是没看见我”,“他很可能是在想事情”,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了,更不会影响人际关系了。

  第二,坚持经常发泄消极情绪。

  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能会吞噬我们健康的机体。我们需要对人诉说自己的感受,哪怕这样做也改变不了什么。记住,千万不要把不愉快的事情埋藏在心底。遇到情绪扭不过来的时候,可以选择暂时回避一下,用动态活动转换情绪。如:看电影、散步、听音乐等。

  第三,学会自我控制。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不靠自己,我又靠谁呢?如果我只想着自己,我又算个什么人呢?如果我现在不想,又待何时?”如果只指望他人把事情办好,就可能使你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办任何事情,首先要相信自己,不要将希望寄托于别人,否则你将坐失良机,产生懊悔心理。现实的处世宗旨,相信自己和别人都在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条自我可以接受的康庄大道。

  第四,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对方,谁经常与你对着干,你会怎么想?你愿意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者是轻视自己,想想心里是什么滋味。如果你要以牙还牙,无形中你就又多了一个人际屏障。正确的方法是,不回避对方,拿出豁达的气量,主动表示友好。因为这样不仅利于个人的情绪健康,而且十分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麦克斯维尔·梅尔兹在《个性的改造——心理控制学》一书中写道:“快乐或随时保持思想愉悦的观念,能够在漫不经心的练习中巧妙地、系统地培养出来。”简单地以此方式来提醒自己,在这一整天都要改变原有的消极情绪反应,代之以快乐的反应;在人际交往中要友善些,尽可能从好的角度来解释对方的行为,以作出快乐的应答。

   


  消极情绪不仅扰乱了自己的生活秩序,也干扰了别人的工作、生活,丧失了别人对你的信任。很多人在坏情绪来临时,莽莽撞撞,处理不当,轻者影响日常工作的发挥,重者使人际关系受损,更甚者导致身心疾病的侵袭。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