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要发表一场公开演讲,要拿下你的客户,要说服你的上司,征服你的下属,还是要说服你的家人或朋友……你是不是常常考虑怎样才能一下子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让他人听从你的建议,甚至积极为你效力?这就需要了解说话的技巧!话语操纵意味着谈话者一开口就能抓住对方注意力,在谈话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对方心理,悄无声息地突破对方心理防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直抒胸臆,不管面前的人是茫然地随声附和,还是早已神思天外。
1.一开口,就讨人喜欢
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看成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60年代,人们又把“口才、金钱、电脑”看成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口才”一直独踞三大法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的重大。
口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助推器,任何人都不愿意给人留下难以交往的印象,谁都不希望自己孤独地生活在世界上,就算是那些冷漠、寡情之人,他们也在不断地追求一种通道,达到与他人和谐的交流和沟通。
多交朋友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时尚,那么你如何成为引领这种时尚潮流的人呢?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副好口才,一开口就让别人喜欢你。世事难料,许多变化都出乎意料。在遇到各种特殊情况时,若不能遇势转换,整个场面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但若能镇定借用环境,巧妙说话,一定会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溢美之词,再标榜自己不受吹捧的人,也会在“糖衣炮弹”的狂轰滥炸之下举手投降。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巧言,不令色,并不能彰显你的仁德,有时反而突显你的不识时务。经验告诉我们:捧人不是万能的,不捧人却是万万不能的!
会说话就是揣摩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对方爱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反对什么,都弄清了,说话也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依据。因此,如何把话说得美,说得好听,说得感人,并且说得恰到好处,成了说话的重中之重。
有一位身材肥胖的顾客问书店售货员:“有《如何减肥》这本书吗?”
“对不起,太太,刚刚卖完。您要同一位作者写的《如何增肥》吗?”
“你拿我开玩笑吗?”
“绝非开玩笑,太太,只要您按照书中的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就行了,我有一位朋友,她长得比您胖多了,就想买一本减肥方面的书。当时我就把这本《如何增肥》的书推荐给她,想不到两个月后再见到她时,她居然瘦了十公斤。”
这位售货员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增肥的书卖给了一个胖姐,可见口才的重要。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次,众人同在园中赏桂。贾母说起小时候跌了一跤,鬓角上留下了一个蹦破的“坑儿”。只见凤姐不等众人说话就先笑道:“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地蹦出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寿星老儿头上也原是个坑,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突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众人都笑软了。
贾母说:“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也拿着我取笑起来了,恨不得我撕你那油嘴!”
凤姐说:“刚才吃了螃蟹,怕存住冷在心里,怄老祖宗笑笑儿,就是高兴多吃两个,也无妨了。”
贾母说:“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王夫人接口说:“老太太因为喜欢她,才惯得这样,还这么说,她明儿越发没礼了。”
贾母说:“我倒喜欢她这么着……”
真是艺高人胆大,敢拿老祖母头上的伤疤开玩笑!众人同赏月桂,心情自然不错,人在心情好时,自然越发能宽容。更重要的,贾母年事已高,其心当然希望万福万寿,凤姐投其所好地说老祖宗的伤疤“原是蹦出来盛福寿的”,并巧联“寿星老儿头上原本也是个坑,因万福万寿装满了才突出来。”这种得体的恭维实在是巧到了极点。当贾母假装生气骂她,她便进一步表白说这调笑“原是为着吃螃蟹不存住冷在心里”——真是关怀、体贴之至,好一位有孝心的孙媳妇!貌似不恭寻开心,其中却蕴含着对老祖母的一片孝心,难怪婆婆责怪她无礼时,祖婆婆倒要给她护短了。
许多情况下,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表达出来呢?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让人欣然接受?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
丁厂长忙问:“疼了吧。”
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
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
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
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可以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而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的回答。
若使自己在各种人际交往中,八面玲珑,春风得意,游刃有余,一定要记住这八个字:实话巧说,坏话好说。
2.赞美让你更受欢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赞美是一种高效沟通顺利进行的有效良方,是交流双方互动的润滑剂。你的一句赞美,立竿见影地消除了陌生,一句赞美,给人以力量,一句赞美,给人以鼓励,一句赞美也许能帮助他人度过难关,一句赞美能换来友谊、合作、财富。所以,聪明的人一定选择这种低成本而高回报的投资方式。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在当今社会中,懂得赞美别人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而孤芳自赏,自夸自赞者倒是大有人在,有些人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甚至把别人的良好品德当傻子,把善举当笑料或者司空见惯。这完全是一种不应该出现的社会现象。无论到什么时候,赞美都应该是一种社会的基本美德。
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愿听到赞美之声、溢美之辞。赞美,是对对方优良品质、能力和行为的一种语言肯定,它实质上是人们对待世界的一种健康心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态度。古今中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赞美都是极具效率的人脉语言,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都希望受到周围人的赞美,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这绝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所以,我们应当把别人渴望、自己也渴望的东西献给对方,这才是最真正的慷慨大方。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还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富有的家庭。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来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激发了卡耐基的想像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看了这个故事,也许有人会说,赞美真的有如此的力量吗?可以恳切地说,的确如此,赞美的力量就是这样强大。人向来注意外界对自我的评价和赞美,这种外界评价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情绪,从而有利于事情尽快的解决,让人心情舒畅很久。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的:“一句美好的赞语可以使他多活两个月。”从这里足以看出赞美力量之大了。当然,随着我们的成长,或许我们已经不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赞美而彻夜不眠,但是我们听到赞美时的美好感觉并不能抹去。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渴望别人的赞美。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渴望。由此而及彼,别人也渴望我们的赞美。所以,我们要学会真心诚意的去赞美他人,欣赏他人。
那么在赞美时应当注意什么呢?
首先,赞美要真诚。
赞美绝不是虚伪,一定要真诚。对别人的赞美要客观、有尺度、出于真心,而不是阿谀奉承、刻意恭维讨好,这样往往适得其反,会引起别人反感。赞美之词是对别人成绩的肯定,会使听者感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激发他人努力去作出更大的成就,与此同时自己也获得无限的快乐。如果你的赞美不带有真诚的意味,那么你的赞美只能说是徒劳,甚至会使朋友心理产生异样的感觉。比如,你的一个朋友把事情搞砸了,你却“不失时机”的赞美道:“你做的真好,我还做不到那个样子呢。”试想,这个时候,你的朋友会有被赞美的“美妙感觉”吗?
其次,赞美要新颖。
赞美不要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那样只能落入俗套,不会有新意。要善于挖掘,善于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察别人所未察,言别人所未言。这样才能发现新亮点,才会有新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次,赞美要抓住时机。
在恰当的时机表达赞美才能获取最佳的效果。赞美需要在一定的语境里发生,不能纯粹为了赞美而赞美。要能够抓住关键的“字眼”去赞美顾客。抓住了这个字眼,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对方喜爱的话题、对方擅长或感到得意的地方。
最后,赞美要具体。
笼统的赞美,让人感觉是在敷衍,讲客套话,会给人一种戴高帽的感觉,不会产生什么作用,赞美要力求具体,不能随便往别人身上套,就说明你的赞美是建立在对他了解的基础上,是认真的。例如,说一个人演讲得很棒,远不如说:“你的演讲非常有思想性,特别是那句……”对方立刻体会到你对他演讲才华的真实肯定。
美国一位哲学家曾说:“人类天性中都有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人类天生有了一种被人称赞的强烈愿望。所以,能否得到赞美,以及获得赞美的程度,便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尺度。也正如威廉·詹姆士所说的:“人性中最为根深蒂固的本性是渴望受到赞赏。”
人人都渴望真诚的赞美,真诚的赞美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