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透过细节看人心
思 想指导人的行动,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必然体现在他的行动上。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他人的细节,就能够看破他的内心。
细节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处事态度,道德修养。如他对工作的态度是否认真,包括对废弃物的处理;对同事是否真诚,包括与周围同事的关系是否融洽;生活中的小事他是否时时想着自己,包括上车是否给别人让座、他与邻居与家人的关系是否和谐等等。你可以从这些日常的小事情中了解他的品行,从而逐步地看清他。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端倪。”说的就是很多事情都可以从生活细节中看出个究竟,找出个所以然。生活细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心。
公元1642年,也就是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四月的时候,明清之间爆发了决定辽东大局的松山会战。最后清军获得胜利,明军主帅洪承畴在松山战败被俘。皇太极极力劝其投降,但洪承畴誓死不降,骂不绝口,一心只求速死。皇太极无可奈何,只得烦劳范文程前去劝降。
范文程是清朝的开国元勋,著名的谋略家,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代。他原来是明朝落地秀才,满腹经纶,有智谋,有远见。努尔哈赤兴起后,范文程在抚顺谒见他,他的才华得到努尔哈赤的欣赏,因此得到重用。
范文程去看望洪承畴,起先并没有提及劝降之事,只是说古道今地随便闲谈,从中观言察色。谈话中,梁上积尘落在洪承畴衣襟上,洪承畴这个一心只求速死之人,却多次轻轻将落尘拂去。就是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却逃不过范文程明察秋毫的目光。他也由此做出判定:洪承畴一定可以劝降。于是,他回去后,很有把握地对皇太极说:“依我看,洪承畴是不会死的。他连自己的衣服都那么爱惜,更何况是自己的性命呢!”
皇太极闻听此言很是高兴,只要洪承畴一松动,那对我统一中原是十分有利的。事情果然在范文程的意料之中,一向自视为明朝最后一位忠臣的洪承畴,经过孝庄皇后美人计和耐心、巧妙的劝降后,最终还是俯首就范了。
范文程抓住洪承畴拂落衣服上的尘土这一细节,进而推测其心理活动,达到了神奇绝妙的地步。
其实,从生活细节上观察人、识别人、看人心带有很大的经验性,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所以一些有心的人,在实践中总结出用生活细节去识别人心的四条规律:
一是从小动作、小习惯上看人心。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及一个人的本性往往会通过自身的一些细小习惯、小动作等流露出来。如:总喜欢掰手指的人,一般工于心计,总在动脑筋;坐下就翘起二郎腿的人,一般都自命不凡,高人一等;走路总是驼背低头的人,一般都心事较重。
二是从言谈举止上看人心。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注意举止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
三是从言辞上看人心。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加上“我想”、“我认为”、“依我看”、“我感到”等等字眼的人,一般都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说话的时候总喜欢加上“好不好”、“行不行”、“可以吗”等等字眼的人,一般都是自信心不强,拿不了大主意的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人,一般都是老奸巨滑、老于世故的人。
四是从表情上看人心。经常喜欢皱眉的人,一般都是心思较重、心事较多、想这想那的人;经常喜欢用眼角看人的人,一般都是心胸狭隘、心怀叵测,内心深处充满恐惧感的人;经常喜欢用手挠头的人,一般都是心绪不宁、心情烦躁的人。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注意锻炼自己观察细节的能力,就一定能发现每一个人在生活中的特征,从而进一步掌握起内心世界的秘密。
要想看清一个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想短时间看清一个人更是不容易,这需要你认真地观察,仔细地品味。
6.闻其声,辨其人,知其心
文王官人篇》认为:天地最初的元气产生万物,万物产生后自然有各种声音。而声音有的刚烈,有的柔和,有的混浊,有的清脆,有的美好,有的丑恶,而刚柔、清浊、美恶都产生于声音本身。心性华丽夸诞的人,发出的声音就流宕发散;心性柔顺贞信的人,发出的声音就柔顺而有节制;心性卑鄙乖戾的人,发出的声音就嘶哑而丑恶;心性宽缓柔顺的人,发出的声音温和而又美好。贞信之气中正简易,仁义之气舒缓和悦,智能之气简练悉备,勇武之气雄壮直率。因此要聆听其发出的声音,据此分辨其修养和性格。
石勒是古代羯翔族的民族英雄。在他十四岁的时候,跟随同乡经商到洛阳,曾经倚着东门长啸。王衍恰好从此处经过,当时从他的啸声中感到这个孩子非同一般,他对手下人说:“刚才那个胡雏,我听到他的啸声,观其相貌,是个心怀异志的人,将来恐怕会成为天下的祸患。”当即派人去追,可石勒已经无影无踪。
声音会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一个人内心平和时,他的声音也会表现得非常平和;当一个人内心比较顺畅时,声音就会清凉畅达;当一个人内心渐趋兴奋时,他的声音会较为激动。
在说话中,语气不该中断而中断,讲话不连贯的人,是短命之相,同时也有潜在的疾病存在。由舌尖发声的人,难以成为富豪。在与人对话时,口几乎不张开,而且发音不明了的人,一生中会受到很多障碍,职业也多发生变动。男人在发音时像猫叫一样,口与腹部的振动不一致,此种人的言行不一。向人说话时,好象缺乏爱敬之意,同时很唐突的人,不论男女,假如不是很粗野,便是很害羞,否则就是非常纯朴,他们看起来虽然马马虎虎,但却十分有人情味。由脐下丹田所发出声音的人,较为诚实,不会阿谀逢迎,是位道地的实业家。 说话时高声尖叫的人,是位理论家,当他慷慨激昂时,容易有歇斯底里的现象发生,他虚荣心很强,缺乏诚实感。说话时声音响亮,语句明朗的人,不论选择何种职业,都容易成功。 讲话时声音好象被压抑住似的,此种人好挖苦他人,他不论看任何事物,均不会由正面去观察。讲话时声音较低,同时嘴唇两侧有唾沫,也就是口沫横飞的人,是精力过剩,浪费型的人。
现代心理学家则认为,不同的声音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来看看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声音低而粗犷。具有这种声音的人,较为现实,也较有作为,也可以说是比较成熟且潇洒,一般适应力也较强。
第二种类型:讲话的速度快。这类人朝气蓬勃,性格外向。
第三种类型:声音洪亮。此类人具有艺术家的气质,精力充沛,荣誉感强。
第四种类型:讲话外带语尾音。这种类型的人,有点女性化。不过,他们精神高昂。
上述四种声音类型,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五种类型:音调呆板。这种人喜欢沉默,较为内向。
第六种类型:语气低沉,说话时由牙缝深处发出声音的人,凡事都抱有怀疑感。
正因为一个人的说话声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人的本性,所以,一个高明的人能够根据谈话的声音来识破不同人的内心世界。
根据说话声音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是了解人的重要途径。
7.行为举止中隐藏的心理密码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也就是说,一个人外在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在本性的表现。它反映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世界等,这些经过长时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而养成的个人的行为方式,乃是一个人本身性格、气质和禀性的综合反映。例如,通达就看他的礼节,尊贵就看他上进的程度,富裕就看他的修养,听就看他的行动,止就看他的喜好,达就看他的言辞,穷就看他的作为。高兴时检验他的操守,快乐时检验他的懈怠,发怒时检验他的气节,害怕时检验他的耐力,受苦时检验他的毅力。这是识人的根本。
某公司的领导对前来应试的业务员,经常会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考验其内在品质。有一次,他让两个应试的业务员和他一起挤公共汽车,他发给每人一元钱做车费,而车票的价格是九毛钱。两位应试的业务员,都是朝气蓬勃、风流倜傥的年轻人,其中一位用一元钱买了车票之后,对应该找的一角钱不屑一顾,说声“不用找了”;而另一位则恰恰相反,坚持要找回那剩余的一角钱,虽然有不少人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的举动,而他依然如故。那位公司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用力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恭喜你,年轻人,你被录用了。”
在那位领导看来,能够为应找的一角钱据理力争的人,日后肯定会为公司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从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中,这位领导看透了两位应试者不同的内心活动状态。
行为举止是人心灵的暗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举止各具特色。而我们可以借此窥探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了解一个人心理上的动向,把握他人的心理活动。
一个襟怀坦白或与人为善的人,常常会在别人面前解开外衣的钮扣,甚至脱掉外衣。在商业谈判时,当对方开始脱掉外套放在椅背、扶手上,就可以推知他有谈下去的诚意,有达成协议的希望。相反,当对方觉得问题很棘手,或双方话不投机,尽管气温升高,他也不会脱掉外套。
在教师上课或领导讲话时,如听众身体前倾,头微微倾斜,并用一只手撑着,说明他正全神贯注听着。如大多数听众的头没有倾斜,脊背挺直,脸上没精打采的样子,时而看看天花板,时而望望窗外,时而瞧瞧手表,甚至还在收拾东西,如插上钢笔、合上笔记本等,说明他已厌烦,极想马上解散。
抓抚下巴,是人们在决策前夕常有的思考姿态。达尔文在提到这种思考姿态时说,在全世界都会见到,人们在思索时“有时候会抓抓胡须……而两手,通常是大拇指和食指,会抚摸到脸部,最普通的是用手指触摸上嘴唇”。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很微妙的,当人们发现自身问题时都会极力掩饰它,都想藏起来,越是这样,就越能露出一些马脚。因此,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观行”“观动”“观举止”等等。
当林肯到了找女朋友的年龄,他的母亲给他讲了一个从饭桌上认识一个女孩子的人生经验:“如果一个女孩子跟你去吃西餐,点了‘全餐’,开始上来的是开胃菜、面包、汤、沙拉,她全吃光了,等到后面的主菜和甜点,已经吃不下去,你可别怪她。她绝对不是浪费,只是不会点西餐,甚至有可能没吃过全餐。但你要是哪天遇到一位小姐点了全餐,而且从头到尾,每道菜只碰一点点,可就得小心了。那是真浪费,只怕你将来养不起!”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风度仪表是展现一个人外在魅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优雅文明的行为举止总让人兴奋快乐,使人心悦诚服。正如一个人的内在品性一样,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也是促使人成功的真正动力。
行为举止传递的信息丰富而真实。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反映了内心世界,因此平时多加注意就显得很有必要。
8.小动作反映对方的心理
心理学家莱恩曾说过:“人们日常做出的各种习惯行为实际反映了客观情况与他们的性格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变化关系。”这大概能为我们从日常小动作反映对方的心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的确,即使我们不说一句话,别人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我们的小动作,即肢体语言,也可以知道我们正在想什么,或者我们现在的感觉如何。
1.手插裤兜里
双脚自然站立,双手插在裤兜里,时而取出来,时而又插进去,这种人的性格一般比较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后行。在工作中,他们最缺乏灵活性,往往用笨办法来解决很多问题。他们对突然发生的事情,如打击、失败等,心理承受能力差。
2.双手后背者
两脚并拢或自然站立,双手背在背后,这种人大多在感情上比较急躁,但他与人交往时,关系处得比较融洽,其中可能较大的原因是他们很少对别人说“不”。当过兵的人对双手后背这种习惯动作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尽管部队规定在正式场合不许袖手和背手,但还是可以看到在非正式场合一群新兵聊天的时候,突然老兵班长来了,他往往就是背握着手,昂起下巴,在新兵中走来走去。把老班长这种动作换成语言来表示,就等于他在说:“我是老兵,我是班长,你们得听我的。”同时,这也是相当自信的姿势。
3.触摸头发者
如果与你面对面坐着或是站着,他们总是时不时地触摸头发,给人的感觉是在引起你对他们发型的兴趣。其实不然,因为这种人,即使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他也会时隔三五分钟就“检查”一下自己头发上是不是沾上了什么不好的东西。这种人大多个性突出、性格鲜明、爱憎分明,尤其嫉恶如仇。倘若公共汽车上有小偷,而乘客中这种人居多的话,那个小偷肯定会被当场打个半死。一般情况下,他们喜欢做一些冒险的事情,喜欢挤眉弄眼,爱拿人当调侃对象,这些人当中有的缺乏内涵修养,但他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大方并善于捕捉机会。
4.吐烟圈者
这种人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与别人谈话时,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支配欲望强,不喜欢受约束,为人比较慷慨,哥们儿义气重。因此他们周围总是包围着一群相干和不相干的人,吐烟卷还能看出此人对某个状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态度,那就是看他把烟圈是朝上吐还是朝下吐。一个积极、自信的人多半会把烟圈向上吐。相反,消极、多疑的人多半会朝下吐烟圈。若是朝下吐,而且是由嘴角吐烟时,表示出此人非常消极。
二是这类人做事优柔寡断。昨天约好了今天要去某个地方游玩,或者是到某家做客,抑或是一起去完成什么别的事,当你叫他时,他往往会说:“稍等,让我考虑一下。”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种人“生来就不是做官的料”。但这种人接受能力强,反映敏捷。
5.走角落者
十之八九,这类人属于自卑型。他们参加各种聚会或会议时,总会找一个最僻静的角落坐下,不过要排除那种昨天通宵达旦,今天想找一个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角落打瞌睡的人。喜欢走角落的人,性格大多有怪异的一面。如果说他无能,他绝对会做一件事给你看看;如果说他行,他却非常谦虚;大家都说某件事情不能做,他偏要去试试。这类人最不习惯的是拜访年轻、漂亮的女士的家。因为,他要站在门前许久,给自己鼓足勇气,才敢去敲门。通常来说,尽管这类人非常聪明,但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不过,写作能力也就是书面表达能力却是相当不错的,写情书更是行家。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大都会把写的情书压在枕头下面,不然又该有好多女孩子要“倒霉”了。
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和性格特征往往是从他的习惯动作体现出来的。小动作最能反映对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