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人生忠告的一句话2
书名:一句话的力量 作者:袁丽萍 本章字数:2812字 发布时间:2024-06-21

 6.一个面带微笑的人,永远受欢迎

     富兰克林·贝格特,当年是圣路易红雀棒球队的三垒手,目前是全美国最成功的推销保险人士之一。他说自己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年轻时的一件小事:

     那时他刚满20岁,初涉推销领域,工作起来非常努力,效果却不理想,以至于他想放弃去从事其他行业。有一天他漫无目的地在公园闲逛,他碰见了父亲的一个老朋友克纳弗,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伯伯好!”贝格特打招呼。

   “有什么烦心事吗?你看起来心情不太好。”

     “是的,工作有点不顺利。”

     “是吗,听说你推销保险?”

     “刚做没多久,可是它远不像我想象中的样子。”

     “就像你现在这个样子,永远也别想成功。”

     “为什么?”

     “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整天哭丧着脸的人打交道,同样没有人会喜欢同一个不会微笑的推销员交谈。记住一个面带微笑的人,永远受欢迎。”

     贝格特恍然大悟,从此,他在进入别人的办公室推销之前总是停下来片刻,想想自己必须感激的许多事,展出一个大大的,真诚的微笑,然后走进去……很快他的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久就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

   以微笑面对生活,面对每一个人,同样生活也回报给你一个笑脸。

 7.乐观是以欢笑为止痛剂来减轻失败的苦痛

     马克·吐温被评论家们称羡为美国最伟大的爱开玩笑的人。他还是美国最深刻的哲学家之一。

     他从小就接触到生活的种种悲剧: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他年轻时相继死去,他的母亲对他说:“如果我们以欢笑为止痛剂来减轻失败的苦痛,也能得到乐趣!我们不妨使自己处于超然的地位,来观赏我们自身痛苦的情景。”

     后来,他的4个孩子,在他还活在人世的时候,一个个先他而去。他饱尝了生活的痛苦。

     但因其母亲的教诲,在沉重的打击面前,马克·吐温仍以处事不惊的乐观心态,战胜了沮丧,面临一次又一次不幸,他冷静而达观,愉快而坦然,终于踏上了成功的宝殿。

     在生活的舞台上。学着像个演员那样,感受痛苦;此外,也学着像旁观者那样,对你的痛苦发出微笑。

 8.花一年工夫画的画,一天就能卖掉它

     阿道夫·门采尔是画坛上的枭雄。

     他年轻时,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就去向一位大师请教。

     他问:“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大师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他不解地问:“倒过来?”大师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他惊讶地叫出声来。大师严肃地说:“对!创作是艰巨的劳动,没有捷径可走的,试试吧,年轻人!”

     他接受了大师的忠告,回去以后,苦练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周密构思,用了近一年的工夫画了一幅画,果然,它不到一天就卖掉了。再后来他成了知名的大画家。

     珍珠之所以价值连城是因为它经历了一生的苦难。

9.凭力气挣的钱,比伸手要的钱更值得你去回味

    迈克·哈顿是一家大企业的董事长,他气度不凡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关于他的成功有一段辛酸的回忆。

    他曾经以乞讨为生,他的样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这天他走进一个普通的庭院想讨点零钱,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他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屋后去吧。”

    他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来搬:“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他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子,用他那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他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又递给他20元钱。他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钱,而且你还会发现,这比你伸手要的钱更值得你去回味,砖其实我不需要你搬,只是要告诉你这一道理而已。”

    他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句话,凭力气挣的钱比伸出要的钱更值得珍惜,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他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这人就是迈克·哈顿。

   对任何有劳动能力的人而言,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意义。

10.你肯只做工作不拿薪水,人家都不会拒绝你

    好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跑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刚到西部人生地不熟感到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名人马克·吐温。

    不久马克·吐温先生给他回信,信中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话去做。就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之地,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什么地方?”

  年轻人接到马克·吐温的回信后,当然异常兴奋,连忙再写一封信,说明他所向往的报社名称及其地址,同时一再向马克·吐温诚恳表态,愿听从他的指示。不久之后,他就接到了马克·吐温的第二封回信,信中说:

    “只要你肯暂时只做工作不拿薪水,无论你到哪一家报社,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问题,你不必着急。你可以向报社的人说,你近来觉得不工作实在很无聊,现在极想找一份职业来充实生活,但可先不要报酬。这样一来,无论对方报社现在是否迫切需要人员,总不好一口回绝。”

    “等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后,就要主动做事,等到同事们慢慢感到确实需要你的你再到各方面去采访新闻,把写成的稿件给编辑部;如果你所写的稿件的确符合他们的需要,编辑自然会陆续发表你的新闻稿。长此以往,你就会慢慢晋升到正式外派记者或编辑的职位上,大家也会渐渐重视你,到了这一步,你就不必担心没有薪水了。而同事和朋友们也必定会把你的名字和工作业绩传出去,这样,你迟早会获得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

    “不久,其他报社也会争相来聘用你,你可以拿了聘书给主编先生看,告诉主编先生,其他报社要给你多少月薪,如果这里也愿意出同样的月薪,你仍然会留在这里做下去。到了那时,也许其他报社还会给你提高薪水,但如果数目与这里相差不多,你最好还是继续在老地方做。”

  读完信后,这位青年一开始对马克·吐温的方法有些怀疑,但他仍然照着去做了,不久,他果然进了一家有名报社的编辑部;又不出一个月,他接到了另外一家报社的聘书,答应每月给他多少薪水;原先的报社知道后,就答应照对方出的薪水数目加倍给他,于是他仍然在原来的报社里做事。这样。他在那里继续做了四年,在这四年当中,又两次收到其他报社的聘书,他也因此涨了两次薪水。后来,他真正成为那家报社的主编了。

  工作不仅仅是薪水,工作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经验的累积。只要你的工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水平,经验积累的一定的程度,就不愁挣不到高高的薪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一句话的力量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