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没有人能对你具有最终的支配权,除了你自己
鲍尔士是18世纪俄 国最著名的探险家。1893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探险旅游时,与瑞典探险家欧文·姆斯相遇。由于两人都对极地风光具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沿北极圈做一次考察和探险。
1895年春,他们从瑞典北部城市约克莫克出发,凭着三只狗,两架雪橇和一张古地图,一路向东,15000多里路程,本来在冬季到来之前就能走完,可他们却走了一年零三个月,原因是在翻越楚可奇山脉时,欧文·姆斯摔断了腿。
欧文·姆斯认为,能完成这次旅行,没有鲍尔士的帮助简直不可想象。在约克莫克分手时,他把一块怀表送给鲍尔士作纪念,并再三感激他的关怀。
鲍尔士是位大旅行家,整整比欧文·姆斯年长20岁。他回答说,是你用一条腿走过最薄的冰,是你用一条腿翻过最狭窄的山道,总之,绝境中真正帮助你的是你自己,我没给你提供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谈何感激呢?
后来,在致欧文·姆斯的一封信中,他又说:“记住,在探险的道路上,你就是你自己的神,你就是你自己的命运,没有人能对你具有最终的支配权,同时除你之外,也没有人能哄骗你离开最后的成功。”
1902年,欧文·姆斯来到中国,独自一人走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并且成为第一个活着走出来的探险者。
你有权选择成功,也有权选择失败。无论哪一种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你自己。
35.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他是个农民,但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作家。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10年来,坚持每天写作500字;每写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再充满希望地寄住各地的报纸杂志。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他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得以发表,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编辑寄来的。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穷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弃写作,而练起了钢笔书法,果然长进很快。后来,他成为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他的名字叫张文举。
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36.只要你的命够长,
你是可以在这里开一家银行的
说起来也许无人相信,规模宏大的纽约劝业银行,它的创立与发展,也只是由于该行总经理佛勒受激于一句话。
有一次,佛勒与某大银行的一位经理见面时,偶然谈起他想在长岛设立一家银行,若能如愿以偿,将来生意一定发达,前途不可限量,但是那位经理怎样回答他呢?他不但对于这个计划不加半点批评,而且露出十分轻蔑的样子说: “好啊?只要你的命够长,也许有一天,你是可以在这里开一家银行的。”说着便起身告辞。
佛勒后来告诉别人说:“当时我听了他的冷言冷语,不觉燃起万丈怒火,这是什么话!‘只要你的命够长’这不是等于说我是一个庸碌无能、怠惰成性、专等机会的人吗?这不是等于讥讽我‘这辈子也开不了银行吗’?这样大的一个耻辱,岂是一个堂堂男子所能忍受?好,我立刻打定主意,尽快着手开设一家银行给他瞧瞧,而且非使我的银行营业额,超过他的纪录不可。我真的这样做了,而且不到四年,我们银行的存款数额,果然已经超过他的一倍以上。”
佛勒如果当时没有听到那句话,说不定他不会开银行。
他的成功秘诀就是:“用努力来发泄胸中怒气。”结果,终于把侮辱他的对手压倒。
一个人的很多成功,有时并不是自己给予的,而是对手。就是他的一句侮辱性的话,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37.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
汪曾祺是知名的大作家,其作品享誉全球,但他的文学之路异常坎坷。
1946年的秋天,26岁的汪曾祺从西南联大肄业后,只身来到上海,打算单枪匹马闯天下。
日子越拖越久,兜里的钱越来越少,可是找工作并不如他想象中那么容易。能找的熟人都找了,能尝试的路子都尝试过了。
终于,有一天下午,一股海涛般的烦躁顷刻间吞噬了他!他一反往日的温文尔雅,像一头暴怒不已的狮子,拼命地吼叫。他摔碎了旅馆里的茶壶、茶杯,烧毁了写了一半的手稿和书,然后给远在北京的沈从文先生写了一封诀别信:怪只怪生不逢时,今日与君一别,只能来世再见!
还没有从自杀情结中解脱出来的汪曾祺很快就接到了沈从文先生的回信。沈从文先生在信中把他臭骂了一顿,沈从文先生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地,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
沈从文先生在信中谈了他初来北京的遭遇。那时沈从文先生才刚刚20岁,在北京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梦想着用一只笔闯天下。但只读过小学的沈从文先生最终成功了,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作家。读着沈从文先生的信,回味着沈从文先生的往事和话语,汪曾祺先是如遭棒喝,后来一个人偷偷地乐了。
不久,在沈从文先生的推荐下,《文艺复兴》杂志发表了汪曾祺的两篇小说。后来,汪曾祺进了上海一家民办学校,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再后来,他也和沈从文先生一样,成了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
无论你遇到了任何挫折,你都要坚持下去,不气馁,不放弃。因为即便在非常绝望的境地里,终归还会有一样东西是你生命中永远的希望!
38.因为我的身后有一只狼
阿布·亚德罕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获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世界纪录。
他冲过终点后,新闻记者蜂拥而至,团团围住他,不停地提问:“你是如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的?”年轻的冠军喘着粗气说:“因为,因为我的身后有一只狼。”迎着记者们惊讶和探询的目光,他继续说:“三年前,我开始练长跑。训练基地的四周是祟山峻岭,每天凌晨两三点钟,教练就让我起床,在山岭间训练,可是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进步却一直不快。”
“有一天清晨,我在训练的途中,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狼的叫声,开始是零星的几声,似乎还很遥远,但很快就急促起来,而且就在我的身后。我知道有一只狼盯上我了,我甚至不敢回头,没命地跑着。我那天训练的成绩好极了。后来教练问我原因,我说我听见了狼的叫声。教练意味深长地说:‘原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身后缺少了一只狼。’我才知道,那天清晨根本就没有狼,我听见的狼叫,是教练装出来的。”
“从那以后,每次训练时,我都想象着身后有一只狼,成绩突飞猛进。今天,当我参加这场比赛,我依然想象我的身后有一只狼,所以我成功了。”
对手有多强你就有多强,如果你的对手是狼,那么你就有可能像狼一样强。
39.实验结果离理论越远,
那就离诺贝尔奖越近
美国杰出的发明家保尔·麦克里迪,他一直信守着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的名言:“实验结果离理论越远,那就离诺贝尔奖越近。”
他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几年前的一件事。我告诉我儿子,水的表面张力能使针浮在水面上,他那时才10岁。我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他将一根很大的针投放到水面上,但不得沉下去。我自己年轻时做过这个试验,所以我提示他要利用一些方法,譬如采用小钩子或者磁铁等等。他却不假思索地说:“先把水冻成冰,把针放在冰面上,再把冰慢慢化开不就得了吗?”
这个答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是否行得通倒无关紧要,关键一点是:我即使绞尽脑汁冥思上几天也不会想到这上面来。经验把我限制住了,思维僵化了,这小伙子倒不落窠臼。
我设计的“轻灵信天翁”号飞机首次以人力驱动飞越英吉利海峡,并因此赢得了214万美元的亨利·克雷默大奖,但在投针一事之前,我并没有真正明白我的小组何以能在这场历时18年的竞赛中获胜。要知道其他小组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从技术力量上来说,实力远比我们雄厚。到头来,他们的进展甚微,我们独占鳌头。
投针的事情使我豁然醒悟:尽管每一个对手技术水平都很高,但他们的设计都是常规的。而我的秘密武器是:虽然缺乏机翼结构的设计经验,但我很熟悉悬挂式滑翔以及那些小巧玲珑的飞机模型。我的“轻灵信天翁”号只有70磅重,却有90英尺宽的巨大机翼,用优质绳作张索。我们的对手们当然也知道悬挂式滑翔,他们的失败正在于懂得的标准技术太多了。
经验一旦限制了人,思维也就僵化了。科学家应该崇尚的不是重复,而是打破常规的创造。
40.在生活中倘若不想冒风险,哪里会有传奇
1985年5月19日,25岁的萨拉·多尔蒂登上了麦金莱山高达2万多英尺的顶峰。她是迄今为止第一位登上北美最高峰的独腿登山者。在不要假肢的情况下,多尔蒂出于某些“个人的原因”以及纯粹体格上的挑战,背负25磅登山器材登上了该峰,她引用某作家的一句话说:“我们大家都面对着这么一种巨大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往往是隐藏在看来不可能的情况中的。”
多尔蒂12岁的时候,一个喝醉酒的司机让她失去了一条右腿。但她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信心,坚信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两个月后,她开始游泳。然后,又学习滑雪,任何一项活动对于突然失去一条腿的人来说都是艰难的重新学习。她坚持下来了,她取得了成功。多尔蒂对记者说:“在生活中倘若不想冒风险,哪里会有传奇?”如果一个人不想断送自己的一生,那么就应该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在征服困难的同时证实自己。
富有勇气、信奉生活格言、不愿屈服于生活的人,必将写出辉煌的人生。
41.智慧的力量会大过武器的力量
世界著名的“酒店大王”希尔顿12岁时的一天,突然发现爸爸在一个酒馆里面,被一个醉汉拿着枪逼着。若没有回答上醉汉的任何一个问题,就会被立即打死。面对这生死的一瞬间,他惊奇地发现爸爸平静得很,用一种非常感人的语调,慢慢地对那个拿枪的人说话,那人的态度渐渐软化,枪掉在地上。最后竟然抱着他的爸爸哭了!
事后,爸爸对希尔顿说:“带枪的人必须依靠他拔枪的速度,不带枪的人,需要的是智慧,我相信智慧的力量会大过武器的力量。”希尔顿牢记父亲给予他的这一启示,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酒店大王”。
雷洛兹爵士的语录中有一句话:“人总是千方百计躲避真正艰苦的思考。”思考是艰苦的事业,只有不畏艰难善于思考的人才能用智慧改写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