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顺刚到潞城的时候杀过一段时间猪,跟的是黄牛蹄的一个杀猪师傅,叫王礼贤,人称老王。老王早年间在乡下杀猪,后来攒了钱,到潞城盘了铺子,做起了收猪、宰猪、卖肉一条龙的生意,但十几年了生意一直没好过。肉铺生意不好不是老王卖的肉不新鲜,或者老王手艺不行,它恰恰和老王手艺太好有关。
老王的刀工了得,人家来买两斤肉,他下刀,一条肉下来,不多不少,正好两斤。不多不少不是很好嘛?并不是——肉不多不少,麻烦就少了,但天底下没有不麻烦的生意,别家店家卖肉,一刀多割了二两,老板招呼一声“二斤二两,您看怎样?”客人也懒得磨叽,就买了,老板再搭句好话,送人一块半块不值钱的猪大骨,客人就记着老板好了,一来二去就有了交情,成了熟客,熟客多了肉铺生意自然就好了。
老王的肉铺不培养这种交情,他每天四更开铺子,抹案板,收拾肉,把猪肉干干净净挂案上,然后等客人来,按客人要求割肉,不多一两,也不少一两,不多一句话,也不少一句话。因此来老王这割肉的都是不爱说话的主,这些人大都混得不怎样,自然也不常买肉,老王的生意也就不怎样。
就这样不温不火地卖了半辈子肉,到四十岁时,老王干不动了,决定收个徒弟。 老王卖肉不怎样,但徒弟收得挺麻利,他刚跟人说自己有收徒弟的念头,有关系的没关系的人就开始往他家里跑,争着给老王介绍徒弟。老王不胜其扰,五天就把徒弟定下来了。最后定的徒弟是留村一个叫牛子轩的小孩,刚14。
老王收徒弟顺利一来是因为老王手艺好,跟老王学了手艺,以后到村里杀猪也不愁饭吃,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老王没儿子。老王十六岁娶了黄牛蹄刘保全的女儿刘爱花,到40岁,中间二十多年做了各种尝试,都没生下儿子。这就是说,老王的铺子很可能会传给徒弟。给老王当徒弟是笔稳赚的买卖,最不济也学一身好手艺。因此得知老王选了牛子轩做徒弟,牛子轩他爹牛忠孝乐坏了,张罗着要给牛子轩办个体面的拜师礼,甚至为了巴结老王,跟老王说了“牛子轩以后就是老王的亲儿子”之类的话。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勾起了老王没儿子的痛,到最后,老王对自己收的徒弟甚至收徒弟这事都有些失望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王碰上了刘广顺。
刘广顺是新乡人,那年河南闹旱灾,刘广顺跟着村里人往山西逃荒,到潞安府地界时,刘广顺家就只剩刘广顺一个人啦。刘广顺一路讨饭到了潞城,正好赶上王礼贤收徒。
那天老王家支了三桌席,来的除了徒弟一家还有几个邻居、几个熟客以及徒弟的介绍人。祭刀、行礼、吃席,一套下来,老王脸色越来越难看,到最后,徒弟他爹都不敢说话啦,因此席散得很早。散了席,老王气没撒出去,徒弟刚来,不能拿徒弟撒气,老王决定找老婆的茬。
老王是个讲理的人,数落老婆一定要找到理由。老王的老婆刘爱花跟老王处了这么些年,知道老王的脾气,这个时候做事是一万个小心谨慎。客人一走就开始安排徒弟收拾残局,她自己也上手,干活手脚麻利,没有一丝纰漏,话也不多一句,老王在旁边盯着看了半天愣是没找出毛病。就在这个时候,刘广顺要饭要到了老王家门口。
“叔、婶,给口吃的成吗?”
刘广顺小黑脸上饿出了一双大眼睛,眼白亮得晃眼,他飘飘地站在老王家灰砖砌的门廊外头,一脸期待地看着门里的三个人。 刘爱花本就待见小孩,看到门口排骨精一样的刘广顺,心疼了,一下分了神,这也就露出了破绽。
“来来来,小孩儿,进来,正好有些剩饭给你。”刚说完,刘爱花就注意到王礼贤脸色不对,这才意识到自己刚露了个破绽,本来慈爱和气的脸一下变了色。
王礼贤脸色变了,但也没说允不允许给刘广顺剩饭,就是瞪着刘爱花,让刘爱花猜他的心思,反正猜什么都不对。
门口的刘广顺也意识到气氛不对,迈进院子的腿又缩了回去,愣愣地看着门里的三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张嘴想说话又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抿抿嘴,咽了几口口水。
终于,王礼贤开口了。
“你走两步给人小孩儿送过去怎么啦?你没看小孩儿饿得都打摆子啦?”
“行,小孩你等会儿啊,我收拾一下给你送过去。” “指一堆吃一堆。”老王意犹未尽。 站在门口的刘广顺张了几次嘴,想要说自己可以进去拿,但又猜不透老王的意思,担心老王刚才的话是不想让他进门,因此最后也没说出什么。
老王训完了老婆,开始关注刘广顺。
“小孩儿,哪儿人啊?”
“新乡。”刘广顺回。
“新乡,新乡。”老王带着和气的微笑重复刘广顺的话。“家还有谁啊?”
“没人啦。”
“那没地方去了吧?要不留这儿跟我学杀猪,我管你吃住。”老王一拍脑袋下了决定,这决定扭转了他一天的不快,于是马上就开心了,转头就对刘爱花发话:“不用收拾啦,叫孩儿进来吃。”“小孩,你进来,去,给师傅的刀磕个头。”
刘广顺莫名其妙有了活计,他到死都不知道王礼贤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忽然就要收他做徒弟。 就这样刘广顺成了王礼贤的徒弟,在肉铺干着剁肉洗下水之类的杂活,每天从早忙到晚,有吃有住,不再为生计发愁,很快像吹气球一样胖了起来。
就这样过来半年,终于徒弟上手杀猪的日子,刘广顺和牛子轩都试了几次,牛子轩很快就不怕猪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冒着热气出,一刀出血,猪死得痛快;刘广顺不行,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猪吓得呲叫,刘广顺比它还害怕,越害怕越不敢下刀,到最后每头猪都身中数刀,含恨而亡。
老王心疼猪,看不过眼了,觉得自己当时收刘广顺是一时冲动,这孩子没天赋,不能干这个,寻思让刘广顺换个行当。
刘广顺不想走,可怜巴巴的求师傅,老王心软了,给了两个法子。
“试试看,行,留下;不行,走人。”
刘广顺千恩万谢。
两个法子都有些妖:
一,请仙家刀,潞城西边有山头叫西井,西井山上有个山神庙,庙口正对着也是一座山,那山背面有狐大仙活动,请仙家刀就是请狐大仙帮忙祭刀,需在玄月夜拿趁手杀猪刀上山,找到五年以上的灰皮狐狸,取其尾巴,待月亮正对山神庙门时,对月祭拜。祭拜完,若逃走的狐狸回来跟你讨尾巴,那你把尾巴还给狐狸,此后你尽可杀猪,不会再手抖。若祭拜完狐狸没回来,那此后你不可再动刀。
二,请元神刀,找一头猪,跟猪待一天,把不敢跟人讲的话跟猪讲, 然后把猪杀了,祭刀,之后就不会再怕猪了。
老王说的两种方法刘广顺都不信,但为了留下来,刘广顺得表示一下,选一种试试。自然是选了第二种,一来仙家刀难请,二来,刘广顺近日听牛子轩闲言,说早年老王也不敢杀猪,后来请了仙家刀,才有了现在的手艺,但仙家刀有个坏处,狐大仙会祖咒请刀的人,老王没小孩可能就和这事有关。刘广顺虽说不信这些,但干杀猪这行,每天跟命打交道,不由得不对神鬼生敬畏。
跟老王聊完的第二天,刘广顺去找了头猪,跟猪呆了一天。
刚开始跟猪说话还很有些不好开口,一来不知道说点什么,二来老怕人来。后来聊开了就什么都跟猪说,说在老家的时候的时候,他家也养过猪,没长大就病死了,死猪肉吃了好多天,后来肉都臭了,还吃;说饥荒的时候,他爹还提起了那头猪;说他爹后来在逃荒的路上饿死了;说他自己也差点饿死……最后不知怎的就说到了一个姓杨的姑娘,说他有时候想杀了那个小姑娘,又说,那个小姑娘屁股很好看。
那个小姑娘叫杨凯波,是老王肉铺对门杂货铺掌柜杨建根的独女。杨建根是老王的老主顾,也是老王主顾里难得的经常买肉的人。杨掌柜除了日常买猪肉外,还会经常买些猪肝、猪肺、猪尾巴之类的边角料吃,这其中杨凯波最喜欢的就是猪尾巴。一只猪就一条尾巴,肉铺不是每天杀猪,杨凯波自然不可能常吃到猪尾巴,吃不到的时候杨凯波就会埋怨老王不多杀些猪。老王自己没孩子就很宠这个小姑娘,但凡有猪尾巴都给杨凯波留着,有时候闲了还自己做给杨凯波吃,因此杨凯波就常到肉铺里转悠,一来二去杨凯波就和刘广顺混熟了,熟了之后就常窜窜刘广顺骂老王,刘广顺连猪都不敢杀,自然是不敢将骂师傅的话说出来的,但又不敢得罪主顾家女儿家的女儿——照顾好这小姑娘是师傅交给他的日常任务。既不能得罪杨凯波,又不能得罪师傅,刘广顺能做的就是分散杨凯波的注意力,让她忘了骂师傅的事情。为了这个刘广顺给杨凯波讲了很多关于猪的事情,刘广顺杀猪不行,但很听师傅的话,师傅关于杀猪的理论他都记得,就一一讲给凯波,杨凯波喜欢吃猪因此对这个也感兴趣。
数月后,肉坊收了一头猪,还没到杀的时候,就圈在猪圈里。正好这个时候杨凯波来找刘广顺,见了这头猪,杨凯波兴奋不已,嚷嚷着让刘广顺杀猪,刘广顺自然没听他的,谁知道小姑娘急了,自己要动手,争执间,惹脑了猪,猪跳出了圈,追着人跑。猪在圈不怎么动,看不出来,一出圈,展现出了惊人的运动天赋,刘广顺猪顶翻了两个跟头,险些被顶到肚子,幸好杨凯波出手把他拉上了院墙他才保住小命,至于杨凯波怎么上的墙,刘广顺的回忆里没有这个画面。
后来杨凯波的表现也确实证明这场险情对她没有多大负面影响,反倒让她彻底放下了负担,她回家挨了老杨的打,之后没低头,直接提出了一个把老杨气的半死的想法——她要学杀猪。 老杨不同意,杨凯波就自己去找老王,老王自然不敢收,不但不收,还亲自为刘广顺教坏了杨凯波这事到老杨家去道歉。
杨凯波不忿,跟老杨闹了很久别扭,被老杨关在家里半月。半月后杨凯波消失了,老杨找了两天没找着,不知是失望了,还是别的原因就不再找了。杨凯波这个人就这样没了,不久之后整个西街都没人提杨凯波了,好像这个世界没有过杨凯波这个人一样,直到多年后杨凯波带着人洗劫潞城,当然那是后话了。
说回刘广顺,他教杨凯波杀猪的事惹出了麻烦,王礼贤十分生气,但没打他没骂他,只是晾了他个把月,那个把月,刘广顺每天心惊胆战,跟师傅热络也不是,冷淡也不是,饭都不敢多吃,甚至想要离开老王肉铺。因为这份心惊胆战,刘广顺杀猪接连失利,牛子轩最后都看不下去了,让他赶紧另谋生路,其实他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一直再犹豫着要跟师傅告别,想着好聚好散。
但不等他开口告别,老王先找了他。老王没说杨凯波的事情,说的是刘广顺不敢杀猪的事情。
真到这个时候,刘广顺又不想走了,自己走是一回事,被师傅赶走又是一会事,他开口求师傅留下他,于是就有了请仙家刀、请元神刀的事情。
终于,到了刘广顺请刀的日子。 猪被绑了起来,刘广顺走到了猪跟前,提起刀子,闭眼,猪挣扎着、嚎叫着,刘广顺却想起了杨凯波,案板上的猪在他脑子里变成了跟他一起躲疯猪的杨凯波,他提起刀捅进杨凯波的肉里,肉瞬间把刀夹紧,鲜血涌上来,带着寒气的刀子被浸热了,刘广顺把刀拔了出来,冒着热气的猪血翻腾而出。
之后猪血流尽,刘广顺跟着老王去毛,劈猪,掏下水,一溜下来,折腾了两个时辰,结束后刘广顺发现自己的衣服被汗浸湿了,粘在了身上,撩的时候撕下了一层死皮。 从那以后, 刘广顺每次杀猪都想到杨凯波,一个月后他瘦回了刚来潞城时的样子,然后他离开老王不再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