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于单降秦
书名:秦匈大决战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271字 发布时间:2021-12-03

小吏的死,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和唏嘘。小吏的冤,大家却一无所知,都以为他是因为违反了禁令,才被军纪严明的李广就地正法。当然,小吏无足轻重,李广将军亲手杀他时,不至于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般无奈。无论如何,卫青河南地的大捷,以及李广出任右北平太守,使得匈奴不敢再轻易来犯。

  军臣单于为失去肥沃的河套草原懊恼不已,此后令右贤王多次带兵侵扰新置的朔方郡,以图夺回河南地,但均以失败告终。卫青收复河南地的第二年冬天,在位三十五年的军臣单于在焦虑郁闷中死去。

  匈奴单于正统的继承方式为长子继承制。军臣单于临死时,含泪将太子——大儿子于单托付给众大臣。可是,军臣单于一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就在封地自立为单于,对各部落宣布不服从于单的命令。

  一统北方游牧部落后,冒顿单于将所辖游牧人口分为二十四个大部,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封号,形成“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的地域格局。

  左贤王也叫左屠耆王,在诸封王中地位最高,仅次于单于一人,一般由作为单于继承人的太子担任。左贤王之下是左谷蠡王,其次是右贤王,再次是右谷蠡王,合称“四角”,而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则被称为“六角”,这些封王都是单于的儿子或兄弟。

  各个左方王居住在大草原的东方,从上谷郡往东,接秽貉、朝鲜等地;右方王居住在大草原的西方,从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等部落;而单于王庭位于中部,与代郡、雁郡、云中郡相邻。整体上形成单于居中控制,左右翼侧翼拱卫的军政合一的统治制度。

  左谷蠡王伊稚斜的地位仅次于左贤王太子于单,他一直窥觎其兄单于之位,多年暗中招兵买马,积蓄粮饷军械,实力不在单于、左贤王之下。自立为单于后,伊稚斜立刻发兵攻打王庭和左贤王。

  左贤王于单猝不及防,在伊稚斜部的强攻下,毫无招架之力,部落不久被攻破。于单不愿屈从叔叔伊稚斜,只好带着家人、旧臣遗老和少量亲兵出逃。叔叔伊稚斜在西边,他们不可能往西走;东边则是茫茫大海,无路可逃;北边又是一片荒漠,逃亡到那里只能是死路一条。天无绝人之路,于单望着这片生他养他、郁郁葱葱的大草原,哽咽道:“南下吧!”

  从古至今,匈奴人南下是为了劫掠。他于单看来只能成为匈奴皇族的异类。经过激烈乃至痛苦的思想斗争,于单毅然决定南下称臣,寻求大秦的保护。当然,如果他知道了往后匈奴人的历史,自然不会对这次抉择感到难过。但无论如何,他的选择是史无前例的。

  匈奴军臣单于太子于单率众向大秦降服。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朝野上下立马沸腾了。早朝上议事环节中,就如何处理匈奴太子于单来降一事,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有的大臣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匈奴太子只是因为在单于之位争夺中失势,走投无路,才不得以来降秦,并不是心甘情愿地臣服大秦,收留他今后恐怕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再说,收留于单一定会激怒伊稚斜,招致他的报复。所以说,无论是考虑眼前的利益,还是长远的隐患,都不应该收留于单。

  另一些大臣则主张收留于单。他们认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大秦要战胜匈奴,分化匈奴内部极其重要。今日匈奴太子来降,就因为怀疑他的本意而拒绝他,今后恐怕再也不会有来降之事发生,这样只会让原本有分歧的匈奴各部落更加团结强大。所以说,不仅要收留于单,还要好好安置他,以吸引更多的匈奴部落来降,最终达到瓦解匈奴内部团结的目的。

  还有一些大臣从感情上接受不了善待来降的匈奴太子。这些大臣大多是长期戍边的将领,他们见过太多亲如弟兄的士兵惨死在匈奴人的马下,太多因为匈奴人入侵而家破人亡的大秦子民,对匈奴人恨之入骨。

  “告边邑太守,先让于单留下,如何安置容后再定。”由于大臣们的意见相左严重,嬴政并未在朝堂上直接做出决定。嬴政一向行事果断决绝,在朝堂上议而不决的事极其少见。对匈奴太子来降一事没有立即定下来,也是因为他也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必须深思熟虑,权衡利弊。

  确实如此,这关乎对匈奴的大战略。要做出决定之前,必须想清楚与匈奴开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严厉地教训一下匈奴人,让他们看到大秦的强大,感到害怕,不再狂傲无礼,然后平等互利地和平相处;还是彻底地打败他们,将他们赶出大草原,占领他们的土地,永绝后患——赶往漠北是不错的选择;或者是像对待六国诸侯那样,将他们的土地和子民一同纳入帝国的版图。

  匈奴人野蛮成性,劫掠杀戮已融入他们每个人的血液里,与他们和平相处一时有可能,但绝无可能长久。不仅如此,他们好吃懒做与野蛮一样与生俱来。对他们来说,能抢的绝不自己劳作生产。这就跟当今的西方国家一样,如果不能继续通过所谓的技术和资本(血淋淋的资本)优势来压榨其它国家辛勤劳作创造出来的价值,供养他们这群好吃懒做的白皮猪的话,他们无疑会露出狐狸的尾巴——野蛮凶残的丑陋本性——挑起战争,烧杀抢掠。这一切决定了与他们和平相处只是美好的幻想,而将他们族群纳入帝国版图更是后患无穷。

唯一正确的选择只能是自己足够强大起来,将他们赶尽杀绝,让他们感到惧怕,远走漠北荒芜之地,不敢再踏足帝国边域。强大的龙族应该将他们撕成碎片,但眼下条件尚未成熟。嬴政决定暂时收留于单,封他为陟安侯,安置在边域。这样既可以分化匈奴族群,达到以胡制胡,为全面反击争取时间,又可以防止一旦他们有变,给中原地区带来冲击和破坏。

在收留匈奴太子于单后,嬴政方才得知于单的身体流着一半秦人血液,他是和亲时远嫁匈奴军臣单于的南宫公主的亲生子,这正是军臣单于之弟伊稚斜争夺单于之位能够取得支持和成功的重要原因。得知于单身世后,嬴政打算将他招到身边。没想到,归降数月后,于单竟死在匈奴刺客之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匈大决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