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陆离(十八)
书名:避风港 作者:默尔索 本章字数:8033字 发布时间:2020-10-17


随着叶归尘在校园里变得小有名气,便有一些人慕名而来。此后上课哪怕叶归尘依然坐在教室后排那个无人理睬的角落里却总有一些与叶归尘素不相识的校友在集体公开课时甘愿搬着板凳坐在他周围和叶归尘一起听课,这些人大多是枭仁平时玩的比较要好的朋友,所以性情也与枭仁相仿,这里面有一些曾经挖苦嘲笑过叶归尘的人前来讲和道歉,有一些曾经对叶归尘毫不理睬的人如今满嘴的巴结与奉承,溢美之词赞不绝口。因为他们以为叶归尘的不善交际缺乏朋友仅仅是出自于性格内向、情商低,所以他们为了和叶归尘成为朋友一个个都主动冷脸贴热屁股表现出一副热情洋溢的样子。而他们看待叶归尘的目光也不再是往日那般抱着玩味与讥意取而代之的是敬意与崇拜之色,两眼绽放着金光,仿佛真的看到了金子一般。好几天的课堂上,叶归尘的身边都人满为患,有些人为了能抢到一个上课能和叶归尘说话的好位置,上课前五分钟就搬来了椅子占位置。曾经那些对他爱搭不理的人现在赶都赶不走了,围拢在他身旁像是众星捧月般的拥拥挤挤。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前一直缺少朋友的叶归尘现在的朋友仿佛多的数也数不清了。

虽然枭仁在校园里的朋友们都相信了叶归尘是个搞哲学的,可是叶归尘身边的同学对这事反而依然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叶归尘不懂得拉帮结派,不懂得油嘴滑舌,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趋炎附势,不懂得阿谀奉承,不懂得巴结讨好,不懂得撒谎作弊,不懂得虚伪做作,不懂得两面三刀,不懂得见风使舵,不懂得欺上瞒下,不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些被他们视若珍宝、引以为傲且被他们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智慧的特征在叶归尘的性格中丝毫体现不出来,他的性格纯粹的只像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孩子,虽然说这些“做人”的智慧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可是一个活了二十岁的人居然连这点“做人”的道理都揣摩不到那岂不是个傻子?他们心里都清楚这种性格的人进入社会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排挤,哪怕是去要饭都是最差劲的一个!叶归尘只是那些“大人”眼中没有长大的“孩子”。因此,当前段时间的课堂上叶归尘说他关心哲学的时候所有人立马哄堂大笑,可怜他像孩童般的天真与无知,嘲笑他作为成年人的荒唐与疯癫。可是,枭仁是个聪明人啊,他懂得拉帮结派,他懂得油嘴滑舌,他懂得欺软怕硬,他懂得趋炎附势,他懂得阿谀奉承,他懂得巴结讨好,他懂得撒谎作弊,他懂得虚伪做作,他懂得两面三刀,他懂得见风使舵,他懂得欺上瞒下,他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是聪明人的典范,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是凡夫俗子的楷模,他是人中龙凤!他们都知道这种性格圆滑的人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吃香喝辣,是大家学做人的榜样。如此机智的枭仁既然能对叶归尘如此郑重其事那么肯定就有他的道理所在。因此,平日不善言谈的叶归尘说的话没有一个人把他的话当回事,而满嘴信口雌黄的枭仁把这事一张扬他们全都变得郑重其事了。于是他们也便对叶归尘曾说过的话郑重其事了,叶归尘曾说每个人关心的事物不一样,叶归尘总是表现出一副对课堂对身边的一切都漫不经心、漠不在乎的样子,这倒是有迹可循。正因如此,叶归尘身上有一种捉摸不透的、难以理解的神秘感这是大家公认的。其次呢,哲学在他们眼中也是神秘的、难以理解的、琢磨不透的。他们把一个神秘的、难以理解的、捉摸不透的人和一件神秘的、难以理解的、捉摸不透的事联系到一起似乎也就有那么回事了。这一发现可不得了,因为他们虽然不懂哲学,却知道哲学是一门渊博的智慧,而叶归尘从来都是一个应付课堂的人,甚至经常逃课度日,在他们眼中叶归尘根本就是个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家伙。叶归尘的性格中丝毫体现不出有做人的智慧,行为中也丝毫体现不出他是一个追求知识、热爱智慧的人。因此,他们虽然相信了叶归尘大抵真的关心着哲学,可是叶归尘献身于哲学的动机或是目的他们却不清楚。一时之间众口不一、言人人殊。然而叶归尘平素又热衷于独来独往,人们对他的了解实在是知之甚少,所以都只能算是些主观臆测。事实上人都是以己度人的,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往往受头脑里的思想有所局限,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思想又恰恰决定了一个人内在的品性。因此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主观看法往往最能深刻反映其为人品性的深刻本质。

以前叶归尘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别人如何嘲笑自己,现在他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别人如何议论自己。比如这天叶归尘放课后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听到背后几个女生这样品论自己。

“你快看,前面那个男生就是我们班里喜欢哲学的那个男生。”

“是嘛,我听说喜欢哲学的男生要么长得很帅要么长得很丑,可是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小孩子呀。”

“他可是我们班里出了名的独行侠。”

“那他的家里一定很有钱吧,学哲学可是挣不到什么钱的呀。”

“这个嘛,谁知道呢,他要是家里有钱还来这破大学做什么!要我说穷小子还装什么富二代呀!哎,对了,话说你知道哲学到底是什么嘛?我还从来没有认识过喜欢哲学的男生呢,还真不懂。”

“大概是类似于苦行僧那般禁欲修行的人吧,我倒是听说很多哲学家一辈子都是光棍汉。”

“是嘛?难怪不得呢,难怪他从来都不跟我们班里的女生套近乎,原来是这样。可是,这倒真是有点奇怪了…”

叶归尘转过头去被两个女孩意识到她们才中止了对话。身后是两个身着警服却打扮的浓妆艳抹的女孩。她们留着一头齐短发,涂抹着艳如玫瑰般的口红,脸上的胭粉化妆品一层又一层白腻的如同大白天的活鬼却总自我感觉良好,只有训练冒汗以后才会觉得没脸见人。宽松的制服使她们已经发育丰腴的上半身略显臃肿,她们便将裤腿私下改紧一些努力使自己显得苗条。这也是该校女生千篇一律的打扮。她们的打扮有着远超实际年龄的富贵臃肿之气,再加上他们自身姿容姣好想必日后也能卖出个好价钱。而这两女孩其中之一叶归尘认得正是张三刚交上的女朋友李杈宝。李杈宝这个女人平日里作风大大咧咧的,略带几分疯疯癫癫,平时在班里最爱与卢辛汉这种性格耿直奔放的男生在一起打打闹闹。卢辛汉早已被这花花世界给灌醉了,他被李杈宝的姿色迷得神魂颠倒也让他忘记了被女人薄情寡义的伤害也忘记了他那张不讨女人喜欢的粗犷容貌,产生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念头。他便常常在晚自习买许多零食跟同学调换座位坐到李杈宝旁边两人毫不顾忌的说说笑笑一起吃一起闹,有时卢辛汉省吃俭用买点小礼物什么的李杈宝也都照单全收。整个班里就她俩每天晚自习闹的最欢,当时班里几乎所有人都暗中笃定这两个人肯定已经有一腿了。卢辛汉当时也是这样想的,这段时间卢辛汉过的开心极了,叶归尘总说他重色轻友,而卢辛汉每每讨论起李杈宝来也总是用一幅面露神往的语气说道:“她有着男孩子一般敢言敢为的真性情,我就喜欢这样的。”是啊!那些举止轻浮、口无遮拦泼妇性格的女孩总爱以男孩子性格来标榜自我以此来掩饰自己缺乏教养的事实。后来李杈宝大概是玩腻了,猝不及防的成为了张三的女朋友。李杈宝自从成为张三的女朋友以后便对那些流言蜚语十分反感,为了防止被人说三道四,便立马与卢辛汉划清界限不再来往,义正词严的对外宣称他们原来只是普通朋友,但是如果谁有一丝越界的想法的话那就干脆连朋友也别做了,给自己立了个贞节牌坊。在张三的提携下李杈宝平步青云很快成为了区队里的副区队长,李杈宝坐上副区队长的职务以后放荡的个性从此也收敛了许多,他在张三面前表现的就像是个温柔黏人的喵咪一般,就连上课都要搬着凳子跑去张三旁边坐,协助张三一起处理区队里的大小事务。只是可怜的卢辛汉却再一次被女人无情的抛弃,可是他又能怎么样呢,卢辛汉再一次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中,常常在宿舍里喝的伶仃大醉,哀肠痛心面露憔悴的亲切呼唤道:“宝宝~宝宝。”。喝的七上八下快要吐了以后他又喊道:“快来人!给我盆,盆!”。这便是叶归尘通过发生在卢辛汉身上的事对李杈宝这个女人的了解。李杈宝一贯轻佻放荡又虚伪做作的姿态叶归尘看在眼里深感嫌恶,尤其是当他被窦晴薄情寡义伤害后这种嫌恶便愈加入骨。面对李杈宝的愚见谬论叶归尘纵然扭过头去也懒得解释什么,斜睨了一眼只留下了一道如视敝屣的轻蔑眼神便快步离开了。只是想不通张三这人虽然无法正眼看人却能一眼相中李杈宝这种货色也不知道究竟是身上哪根茎在作祟。看来,人与人之间的渊源有时真的不是缘分二字就能合理解释的。

 张三身为区队长平日里职务工作繁忙,可随着叶归尘在校园里越来越有名气,就连张三也开始对叶归尘有些不容小觑了。张三与那李杈宝真不亏门当户对,就连想法都心有灵犀。张三也同样认为叶归尘献身于哲学是由于家境太过富裕无所事事而为。这一猜想让张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心头满是欢喜。张三开始有些拿叶归尘正眼相待了,看来只有金钱的力量才能医治张三这眼科疾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贤余虽是叶归尘的同桌可是每次放课后回寝室贤余其实都不怎么与叶归尘同路来往,而如今随着叶归尘在学校变得有名了,放课后他总是陪在叶归尘左右,装出一副感情好的同桌形影不离的样子,自己也就显得有面了,贤余仿佛翻了身一般。这天张三在学校散步的路上看到满脸荣光的贤余和叶归尘迎面而来便大老远高兴的吆喝道:

“贤余,你看你把谁给我带过来了,是不是把叶归尘给我带过来了。”

可是等到三人逢面时叶归尘却不吃他的抬举,压根不搭理张三。张三明白,毕竟两人在开学军训期间便已交恶,这两年来两人虽然彼此朝夕共处一室却漠如路人,上次在厕所抽烟时他还当众挖苦嘲笑他,此刻想要把叶归尘纳入麾下似乎已成不易,可如果任由叶归尘这只貔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的话却又令他感到心头直痒痒,同时张三这人骨子里一直以来多少还是对叶归尘抱有几分轻蔑态度的。因为叶归尘平时总是穿着风尘仆仆甚至有些邋遢。这与张三在校园里所结交的那些穿红着绿的花花公子的形象并不相符。这份体现在衣着上却深在骨子里的轻蔑使他又开始多了几分怀疑之心,张三手握所有区队学员的花名册,于是张三便利用职务之便窥探了一下叶归尘的家境,结果却令他感到大失所望!他的欣喜落空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轻蔑与不屑,他觉得这只是叶归尘为了掩饰自己家境平凡的出身打着‘搞哲学’的嘘头让别人觉得他是个富家子弟来满足他的虚荣心罢了,毕竟如今的人们攀比成风,大学生尤其好慕虚荣,这种爱搞嘘头的人张三见的多了。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心里也就越缺什么,这点道理张三还是懂的。

枭仁的朋友们在讨好叶归尘的同时也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打探叶归尘的家境状况,打探叶归尘的家在哪个大城市呀,家里的房子又有多大呀。为了解开这些问题他们一个个简直都跟着了魔似的,动用平时笼络的各处关系四处打探。可当他们终于得知叶归尘只不过是一个出身在一个普通家庭的平凡人时,枭仁的朋友顿时全都离叶归尘而去了,他们对叶归尘的‘哲学动机’也不再感兴趣了。毕竟苍蝇只对屎臭感兴趣,却对花香无动于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几乎所有人对叶归尘搞哲学的第一看法是——金钱所致!因为在他们眼中哲学是无用之书,是读了吃不饱饭的书,是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才读的书。要是家里没钱去搞哲学那不还是个傻子吗?这时就连贤余也仿佛是遭受到了愚弄一般,上课放学都远远躲着叶归尘而行,叶归尘的哲学事件第二次陷入了沉寂。

枭仁的朋友虽然远离了叶归尘,可是叶归尘在校园里的知名度还在啊,他的名气还在啊,依然有许多人乐此不疲的讨论这件事。他们就像是一群没有扎根又找不到归宿感的孩子,哪儿有热闹事他们便往哪儿凑。

校园里有许多喜欢拉帮结派、作风举止十分嚣张跋扈、蛮横无礼,看上去很不好招惹的人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都刻意去挑衅挑衅叶归尘看他会作何反应,于是他们便拿出一副很不服气的姿态咬牙切齿的向伙伴们吐露出了内心的心声:“哦哟!你们都听说了吗,自从叶归尘说他是个搞哲学的,你看看现在谁还敢惹他呀!”。显而易见,在那些喜欢拉帮结派、作风举止嚣张跋扈的人看来总是形影单只性格又沉默的叶归尘学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自己不受他人欺负而给自己撑下一把保护伞所耍的小聪明,因为人们谈论起哲学时总是不免肃然起敬的具有一种敬畏心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此前喜欢挖苦、嘲讽叶归尘的枭仁现在变得如此害怕畏惧叶归尘。那么这也就同时说明了原来那些表现的嚣张跋扈的人之所以表现出嚣张跋扈的样子其实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懦弱的本质罢了。而他们拉帮结派的目的也不过只是将自己渺小的灵魂苟且在集体的角落里为自己寻索一丝安全感,而所谓的集体原来也不过只是乌合之众的避难所罢了,也难怪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配得上承受孤独!可是他们紧接着就否认了这一猜想,因为他们通过试探发现叶归尘并不是一个容易招惹的人。

还有一些人说叶归尘搞哲学的目的是出自于想要得到名声,可是紧接着他们也排除了这种可能。因为叶归尘本身便已经拥有极好的名声,他除了好抽口烟以外身上没有一点说不过去的坏毛病,无需再去刻意追求。

正所谓愚者见愚智者见智。总之这段时间校园里各大宿舍、各大帮派对于叶归尘的哲学事件言人人殊、看法不一。那些喜欢自作聪明的人卖弄起自己的愚蠢来反倒是毫不留情!有人说他是不愁吃穿不愁找工作的富家子弟,有人说他是穷小子想要冒充富二代,有人说他是为了出一时风头故意哗众取宠,有人说他是自我炒作借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博得校园声名,有人说他打着哲学的嘘头只是为了防止被狗咬,还有些人别有用心的带着一种猜疑的心理认为这是叶归尘事先精心预谋策划好的一场见不得人的大阴谋。总之,无论如何,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一个人选择去追求某种事物总是要抱着些目的性的,他们觉得一个人读书就必然是要抱着些什么功利性的,就像是一个貌美的女子如果嫁给了一个相貌平庸又没车没房的男人旁人总是会忍不住去猜想:她嫁给了他究竟是打算图点什么呢?如果是嫁给了爱情他们反而想不通了。

偏见者用尽了一切偏见去看待叶归尘学哲学的目的,偏见与愚见起码还算是对事物的一种错误的认知,可是大多数人头脑中连一个错误的认知都没有,他们只能装做出一副很有见解的样子跟着大家人云亦云的一起讨论这件比较有热度的事。可是渐渐地,他们把各自肤浅头脑里的愚蠢念头都逐一排除后却仍然对叶归尘的哲学动机找不到一个合理解释。他们无法再理解更高级的事物了,因为但凡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都离它们太过遥远。他们欠缺精神世界的愚蠢头脑与自身低劣的道德素质注定了他们一生都只能活在自己那缪见百出、肤浅愚蠢的自我世界中!当叶归尘的人格被偏见者不停地扭曲,不断遭受偏见者的曲解与诋毁时叶归尘才荒谬的发现,当他大声喊出哲学的口号时他的目的居然只是为了渴望得到一丝理解。

最终流言止于智者。哪怕是再不堪的土壤、再污浊的环境也幸而有之有些许有独立见解能力的有德之士,有德之士在摒弃了偏见者那些说不通的偏见以后带着欣赏的目光与独立的见解发出了新的声音:叶归尘是为了高尚的理想而献身哲学的。不管怎么说,他们仍然觉得一个人做某件事是必然要抱着什么目的性的。虽然说这个观点还有一些说不过去站不住脚的地方,但最起码不与那些缪见相悖。可是,哲学,这是多么神圣而古老的话题啊。在他们脑海中一提到哲学,总是想到孔子啊、老子啊、陶渊明啊这些狷介之士。这些人都是具有不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性才能被称之为哲人,为后人赞扬。天命无常,德者居之。那么如何去证明叶归尘也具有不同流合污的圣人美德呢?他们采取了以下的论证方法。

从性格上来说,叶归尘明显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起初,在那些喜欢群居的人的眼中是无法理解特立独行的人的。因为特立独行在他人眼中也就意味着孤僻、不合群甚至是古怪的异类,他们总是觉得这样的人道德恶劣没人愿意与之交往。可是叶归尘正是因为性格特立独行,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所以在学校里从未跟班里任何一个女生有何不雅绯闻。如果一个男生长相难看不讨女人喜欢,与身边女孩没有绯闻这倒不难理解,可是叶归尘长相并不难看,他个子高挑,身材有型,是一个清秀端庄的小伙子,如果他肯对身边的女孩主动一点绝不至于落到如此孤单的下场,可是他却从来不跟身边女孩搭讪或是搭话。这便足以表明叶归尘是一个不近女色清心寡欲之徒。但是,又有偏见者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来:“叶归尘常常与夏侯亮厮混在一起,这说明什么?”。夏侯亮是个风流之徒,上课与女同学打情骂俏,下课拽着人家小姑娘的辫子紧追不放,与校外的女人在出租屋里厮混缠绵,哪怕他与娼妓有过沾染也是可想而知的。总之,大家都知道夏侯亮不是一个正经人。因此他们试图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反驳叶归尘的道德品性。但是有德之士却说道:“叶归尘虽然经常与夏侯亮鬼混在一起,但是他只是喜欢和夏侯亮一起去网吧打游戏,从来不去‘那种地方’。”他们都明白‘那种地方’指的是什么意思。据他们了解叶归尘的私生活是极其单调乏味的,除了不与自己班里的女同学不三不四的沾染在一起,也从来不与校外社会人员沾染在一起,他唯一的陋习就是喜欢去网吧打游戏。到这时便没有人再持反驳意见了,只是有些对女孩的渴望仅限于肉欲层次的人对此却口服心不服,心中暗自猜测:这世上怎么可能有不好色的男人呢?叶归尘该不会是性无能吧!还有人猜想叶归尘是同性恋,还有些对叶归尘作风品性有所肯定的人则持肯定的态度、自愧不如的语气唏嘘道:“叶归尘,苦行僧。叶归尘,苦行僧!”

这时又有人开始回忆起来开学军训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当初张三不由分说的跑到叶归尘所在的‘409’宿舍里破口大骂,扬言要把他赶出去。当时门口和楼道里聚拢了许多看热闹的人,却没有一个敢为正义出声的。现在他们全都想起来了,一个个都表现出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并且全都一致认为当初张三的行为是在以权欺人,而叶归尘的行为则是不畏强权的反抗。他们现在想到这件事情仿佛都觉得很解气,都一个个的表现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觉得叶归尘当时的表现很有男人的魄力。都对此拿出一副吹嘘的口气津津有味的说叶归尘具有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有不为斗米折腰的硬腰杆。还给叶归尘取了个戏谑的外号叫“叶渊明”。还有的人则戏谑的对叶归尘调侃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随后又有人质疑,哲学怎么说也是一门大学问呀,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懂得哲学的人必定是十分聪明的人,叶归尘喜欢沉思且不善于与人强颜欢笑,因此看上去总是面相呆愚。喜欢哲学如果只是具有圣人品性是不够的,还需具有天才的头脑。于是有偏见者说:“我看他只是个小孩子呀。”。这时有德之士便反驳道:“哲学是门大智慧,叶归尘只是不屑与人耍小聪明罢了,而他之所以看上去呆,那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一个人若是被人们认定为具有伟大的素质,那么就连他性格中的缺陷也会被人津津乐道。到这时他们甚至连叶归尘不守规矩爱逃课的行为也被定义为 “追求自由的勇士”。

叶归尘的哲学事件经过三波三折,满校园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尘埃落定。第一次所有人奚落他爱做出头鸟并且嘲笑他的无知与疯癫,事情陷入了第一次沉寂。第二次枭仁的朋友拥护他、巴结他最后远离他,事情陷入了第二次沉寂。第三次直到有德之士为叶归尘出声这件事才算是尘埃落定。偏见者也开始响应了正义的号召,跟着认可了有独立见解的有德之士的看法。叶归尘便成为了许多偏见者心中某一种心声的化身,或许是正直,或许是良知,或许是理性,或许是美德。总之,一切关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应当具备的文明气息在他们身上却极其匮乏,难觅踪迹。而另一方面他们心底里对于这种声音的呼唤却又是如此的强烈且迫切,就像是猴子想要突破成人那般急不可待。所以一时之间他们对待叶归尘便有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崇拜。所有人都开始欢呼他、歌颂他、赞美他、钦佩他,把他捧到了道德的至高无上点,定义他有圣贤般的品质,仿佛他是能拯救人类的救世主一般。叶归尘彻底成为了学校里叱咤风云、离经叛道、傲世蔑俗、桀骜不驯、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特立独行、人尽皆知的校园名人!他的哲学事迹被人交口相传,他的一言一行都被人评头论足、津津乐道,为他不断增添了传奇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上人都是以己度人的,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往往受头脑里的思想有所局限,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思想又恰恰决定了一个人内在的品性。因此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主观看法便足以深刻反映其为人品性的真实本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避风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