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婚姻背后的事儿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8417字 发布时间:2021-12-02

自文永三十六年六月初,徐瑜婕替马仲云受伤后,马怡凝一直照顾他,而马仲云对徐瑜婕也是分外感激,经常去看望她。马康远、马荣仁、马俊嘉对徐瑜婕也非常关心,派人赏赐各种名贵药材给其疗伤治病。

马荣仁去看过一次,马俊嘉则多次前来看望。在众人的关心与呵护下,到十一月的时候,徐瑜婕的伤势已经基本痊愈。然而这近半年的照顾,加上马仲云平时就常去姑母马怡凝家玩儿,渐渐地竟然对徐瑜婕产生了好感,喜欢上了她。

十二月三日,马仲云和徐瑜婕在一起的时候,马仲云突然对她说:“徐姐,我要娶你。”

徐瑜婕一听,十分震惊,连忙说:“大少爷,你可别开这个玩笑,我可担不起啊。”

马仲云:“你怎么担不起,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再说这半年里,我真的已经喜欢上了你。”

徐瑜婕:“我可不敢,我是贫苦出身,您是天潢贵胄,我怎么敢呢。救您,是我应尽的本分。”

马仲云:“我不管,我一定要娶你。”

马仲云很年轻,有年轻人的冲动,就强行拉着徐瑜婕去见姑母马怡凝。见到马怡凝后,马仲云跪下说:“姑母,我要娶徐瑜婕,请您成全。她是您的干女儿,您就是她的家人,所以请您成全。”

马怡凝一听,也很惊讶,不过很快缓过神来说:“仲云,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马仲云:“姑母,我虽然年轻,但真没有开玩笑。”

马怡凝:“闺女,你呢。”

徐瑜婕:“女儿谢大少爷抬爱,但女儿真不敢与大少爷结亲。”

马怡凝:“我只问你,你喜欢他吗?”

徐瑜婕:“这让女儿怎么说呢?”

马怡凝:“照实说。”

徐瑜婕很害羞,只是点了点头。

马怡凝:“我知道了,但是这事儿,我也做不了主,仲云,我也得去和你父亲商议,再说还有你祖父、曾祖父。只要你们愿意,姑母会帮你们的。”

马仲云:“谢姑母。”

十二月五日,马怡凝就去找马俊嘉、袁淑敏,专门谈到了此事。

马怡凝:“大哥、嫂子,今儿小妹来是有事相商的。前天,仲云和瑜婕找到我,他们说他们二人想成婚。”

袁淑敏首先说:“什么?我们怎么不知道。”

马怡凝:“仲云不敢和你们说。”

马俊嘉:“仲云也倒是到了可以成婚的年龄了,不过他好像比瑜婕三三岁吧。”

马怡凝:“是,不过年龄这没有什么吧。”

袁淑敏:“徐瑜婕出身卑微,还比仲云大三岁,这怎么可以呢,自古婚姻都讲门当户对,她有什么亲属啊,她只是小妹救下来的一个外地人,能收留她已经不错了。”

马怡凝:“亲属,有啊。我既然认了她做我的干女儿,我就是她的亲属,这不能吗?至于说到尊卑贵贱,这都是奋斗来的。我家没有高祖辛苦,不也是江淮一介布衣。嫂子,你家如果没有晋公提携,或许也......”

自从谢家与四大家族发生厮打以来,马怡凝对谢怀旭一家十分不满,慢慢地对袁淑敏这个嫂子也颇有微词。如今这话,明显是硬来了。

马俊嘉看到妹妹和妻子硬来,什么也不说,只是笑了笑。

然后,马俊嘉说:“瑜婕这孩子不错,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很有勇气的。不过此事太大,况且父祖尚在,我们还得请他们的示下。”

袁淑敏:“要是仲云纳她做小,我没有意见,但做正妻,我反对。”

马怡凝:“好,那咱们改日一起去见父祖再说。”

随后马怡凝就告辞了,只和自己的哥哥打了招呼,对嫂子完全视若无睹。

马怡凝走后,袁淑敏很不高兴,对马俊嘉说:“这就是你妹妹,都是你们一家人惯的,如今一个野丫头也想和我儿子做夫妻。”

马俊嘉:“你少说两句吧,别什么野丫头不野丫头的。没有我妹妹,我那年差点儿回不来,没有你口里的野丫头,你儿子半个月前就险些让你表哥给杀了,你不谢就算了,还胡言乱语。”

袁淑敏被骂的无话可说,因为马俊嘉所言句句在理。袁淑敏此时十分恼火,但也没用,他只能恨自己这个舅舅以及表哥太给她惹事了。

十二月十日,马俊嘉、袁淑敏、马怡凝一起去觐见马康远,重病仍不见好的马荣仁在妻子张海雅陪同下也一起来到马康远的寝宫,中心议题就是马仲云与徐瑜婕的事情。马仲云、徐瑜婕则在外等候。

马怡凝打头炮,力主支持马仲云、徐瑜婕成婚,而且还以徐瑜婕娘家人的身份竭力将徐瑜婕直接推上正妻的位子。

马俊嘉态度暧昧,但他的意思是不反对。而袁淑敏是一个劲儿的反对,不过主要是反对成为正妻。

马荣仁说:“瑜婕是好孩子,救了仲云,仲云是要报答的,我们也是记得的。不过你们现在还年轻,有些事情还是要好好想想。也许你们只是一时冲动呢,我的意思是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要慢慢来。”

马荣仁的话说的很婉转,但是意思却很明白,即不反对马仲云与徐瑜婕,包括直接纳为正妻,但是主张循序渐进而来,反对直接成为正妻。

张海雅则说:“知恩图报,如果说仲云为报恩,要娶瑜婕,我信。但他长这么大,你们看他什么时候这么认真过,我觉得他们是真心。不过仲云,婚事是终身大事,你又是长孙,你和瑜婕年龄有差距,这无妨。但现在身份确实有差距,你娶了她之后,你能一直对她好吗。还有瑜婕,你只有一个人,嫁给仲云,有好处,但也会有不舒心的时候,你可都要想清楚。”

张海雅的话属于纯粹就事论事,但却明显与马荣仁的话唱了反调了。

马康远看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就曾孙的婚事表态,已经很明白了。作为年近八旬的老人,他经历的太多了。早已经看清幕后的一切了。张海雅基本是以纯女人和纯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对袁谢的不满也是可以看出一二来的。而袁淑敏也大体如此,但是她出身大族,是新大族在晋公国家庭内部的唯一代表,她既要考虑自己的儿子,又要考虑自己的家族,故而她表示反对,但主要是反对成为正妻。而马俊嘉则是打太极,心里支持,但自己夹在父亲和妻子之间,十分为难,说的都是汤话,实际上是看马康远的态度。而马荣仁的态度则明显有深层考虑。就个人而言,他实际上不反对孙子娶徐瑜婕,但他的想法还有进一步的考虑。他是一直主张重用袁谢家族对抗四大家族,并主张袁谢联合裴苏李等家。可是谢家不争气,牵扯到了袁家,而他对苏家又不满,而他的威望能力尚有欠缺,无法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之间取得平衡。

众人都表完态之后,都在等马康远来一锤定音,但是马康远却装作睡着了,王语蓉叫醒了马康远,马康远说:“哎呀,人老了,都说觉少,可我怎么总瞌睡啊,也许昨天睡晚了。你们都说完了啊,那好,今儿就这样吧。孩子们的事儿,不着急,我慢慢想。我都这个年纪了,再说这么大的事儿,总得容我想想吧。”

马康远这么一说,众人没办法,只能先退下了。但无论是谁都知道马康远确实还在思索,但他究竟在想什么,等什么还是两回事。

这件事没多久就已经传开了,怀远宫内部,大族之间,整个怀远府乃至整个晋公国都传遍了。各豪门大族、官僚富商都在猜测最后会如何收场。

十二月二十日,怀远府知府曾隆昌因病请求致仕,马俊嘉上奏马康远并马荣仁,得到同意。下令以同知怀远府的曹子振为怀远府知府。同时让中书省给通远州下令,崔昆泽实授通远州知州兼都统制,沈瑞弘为同知通远州,王裕珣仍为通南知县。另外还出人意料地下令以怀卡知县袁伯言为通远州通判,以范希纯的弟弟范希仁为怀卡知县,以谢怀宁之子谢本安为怀卡县丞。

崔昆泽三十三岁为通远州知州兼都统制,这不算稀罕的事儿,以他的家族背景加上马怡凝丈夫的身份,这并不意外。沈瑞弘、王裕珣的任命也都是去年就定下的。比较意外的是袁伯言竟然升迁了,虽然在通远州里排第三,不如一个县里做一把手有权,但品级毕竟上去了。而范希仁、谢本安的任命则非常出人意料。范希仁是范希纯的弟弟,范希纯才能杰出,无论是马康远还是马荣仁,马俊嘉,都很欣赏这个理财能手,而且范希纯虽是袁宪明的女婿,但却一直安心户部,很少插手职权以外的事儿。谢本安被任命为县丞,马俊嘉的意思也还是能看得出来的,他希望借此分化袁谢两家一体的关系,从父亲那里争取谢怀宁。

文永三十七年正月,崔昆泽返回怀远府,沈瑞弘代行知州事。回家后,马怡凝就和崔昆泽商议马仲云、徐瑜婕的事情。马怡凝有些急性子,说:“祖父到现在都还没答应,他老人家想什么呢?”崔昆泽不说话,只是笑,最后说:“他老人家自然有考虑,你放心好了。”

崔昆泽回来后,自然会要拜见父亲崔弘文和祖父崔智刚。

崔弘文:“你那里也该听说仲云和瑜婕的事儿了吧。”

崔昆泽:“是,通远州都传开了,那全晋公国都快传开了。”

崔智刚:“你怎么看呢?”

崔昆泽:“回祖父、父亲,依我看,此事可成。怡凝是个急性子,干着急却实际上只是叫的凶,帮不了大忙。”

崔弘文:“你的意思呢。”

崔昆泽:“依我看,晋公是同意的,但晋公毕竟与仲云隔着较远,不方便直接说。而俊嘉虽然同意,但袁淑敏始终反对,他也不愿意太和妻子闹翻,故而僵持了下去。但是俊嘉让范希仁、谢本安先后为官,无疑是做给袁宪明、谢怀宁看的,估计他们会明白的。因此,我觉得此事也许就在最近了。袁淑敏虽然不愿意,但有人会让她妥协的。”

崔智刚:“好,很好,不错。”

崔昆泽:“我准备在觐见晋公的时候,力主仲云娶瑜婕,这个头功应该我们来做。”

崔弘文:“有道理。”

正月初五,马康远举行家宴,但请的人却不少。包括了袁宪明,还有王洽林,也有卸任的张轩达、崔智刚、韦俊骞、李凯勤。马仲云自然在列,徐瑜婕也在列,众人走进后一看,就知道这是要让人们表态了。

宴会的气氛是和睦的,虽说有君臣和高低之分,但并不拘束。可谁也没有主动说起马仲云的事情,都在等马康远开口。

马康远开口了,说:“昔日高祖在世时候,见到了四世同堂。我如今也见到了。祖父在世时候,见到了六世同堂,祖母则见到了七世,无与伦比的盛世。我如今也七十八了,应该还有几年,我也见到了四世同堂,我不要求世祖那样,取个折中,见五世就知足了,诸位,你们说能吗?”

众人齐说:“晋公万岁。”

马康远然后专门对着马仲云说:“你是我的曾孙之长,主要是看你啊。”

这意思很明白了,马康远在等有人开口。

崔昆泽率先打头说:“晋公,臣是您的孙女婿。马怡凝是徐瑜婕之干妈,也算是臣的干女儿。徐瑜婕去岁勇救马仲云,已经众所周知,传为美谈。昔日贤惠王后与晋国长公主马宪英在狄国收留孤儿纳为义女义子,嫁入勋贵,传颂至今。世祖、贤惠王后在武国纳马丹丹为义女。贤惠王后去世后,马丹丹绝食而亡,忠贞可嘉。此皆乃晋公国之恩德感染所致。臣建议晋公给马仲云、徐瑜婕赐婚。赐婚可让徐瑜婕永念晋公恩德,也让晋公国百姓知晓晋公爱民如子之心。”

崔昆泽这么一打头,让众人无不错愕,虽然无论是谁都知道此事将是今晚的主题,但是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更没有想到崔昆泽会想到赐婚这样一个办法。

崔昆泽一说后,已经八十一岁的崔智刚说:“晋公,老臣同意犬子所提赐婚一说。老臣年过八旬,时日无多,能在有生之年再喝杯您的喜酒,也许会给我多加几年阳寿啊。”

马康远:“姐夫,瞧你说的,你身体还好,怎么是时日无多,大过年这么说多不好。喜酒,我保证你一定能喝上,阳寿,这可不由我啊,哈哈。”

崔智刚、崔昆泽一打头,马俊嘉就说:“祖父,孙儿一直是同意仲云婚事的,本想宴会后说的,不料被妹夫抢先了,也罢,一家人,就把功劳让给他吧。”

马俊嘉这么一说,那就已成定局了。

接着,马康岩、马康武、马康雄、马康飞、马荣义、马荣辉、马荣安、马荣光、韦俊骞、李凯勤、王洽林、范希纯、田光济、田志明、杜振明、张泽昌、谢怀宁、苏景睿等宗室及元老重臣也纷纷表态祝贺和支持。

见这么多人支持,袁宪明也不得不支持。这时候,没有表态的也只有马荣仁和张轩达了。张海雅是马荣仁的妻子,她内心是同意的,只不过必须等马荣仁说话。张泽昌是张轩达的儿子,已经表态了,张轩达这个态又怎能不表呢。

马康远:“看看,本来是家宴的,我随口一说,变成什么了这是。好吧,那就按昆泽说的,赐婚,就在下个月十五日。马康岩、范希纯、裴文玄具体操办,费用由公族府出,各位都要来啊。”

马康远连时间都想好了,可见他实际上早有准备了。

马康远随后将马仲云、徐瑜婕传到正前方,说:“仲云、瑜婕,这么多人给你们的婚事撑腰,你们面子可不小啊。瑜婕,你虽然是一个人,可这些人都算是你娘家人了。”

他们两个还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这时候王语蓉、马怡凝对他们说:“你们还愣的干什么,快跪谢晋公曾祖父和各位长辈啊,两个傻孩子。”

马仲云、徐瑜婕这才反应了过来,先给马康远、王语蓉下跪道:“谢曾祖、曾祖母成全。”

马康远、王语蓉:“好了,起来,起来。”

然后对马荣仁、张海雅道:“谢祖父、祖母。”

马荣仁还算自然,张海雅则很高兴。

马荣仁、张海雅:“好,起来,快起来。”

下来是对马俊嘉、袁淑敏道:“儿子、儿媳妇谢父亲、母亲大人。”

马俊嘉十分高兴,袁淑敏则是强颜欢笑,表情极不自然,但却没有任何办法。远处的袁宪明则一直暗示女儿别再顽抗了。

拜过这些人后,马仲云、徐瑜婕就首先拜谢马怡凝、崔昆泽,连带崔智刚、崔弘文。

崔弘文开玩笑说:“瑜婕啊,以后你叫怡凝是该叫姑母还是继续叫干妈啊。”

马怡凝:“父亲,你就别逗孩子了。”

徐瑜婕:“不管我叫什么,你们对我的恩德我永世不忘。”

崔昆泽、马怡凝:“好,起来。”

接着马仲云、徐瑜婕又在正中向众位宗亲、元老和重臣拱手作揖表示感谢,随后一一敬酒。

宴会过后,众人各回各家。袁宪明、谢凝莹看到了女儿那失落无奈的表情,悄悄将女儿拉了过来,说:“你啊,怎么能这样啊,哎。接下来这几天,还有以后,万不可如此。”

袁淑敏是一脸委屈,父母又这样说,她也是无奈。

袁淑敏后来回到自己寝殿中后,袁淑敏是大哭,她在后悔,为什么当初非要嫁到马家,为什么自己的表哥要和马怡凝等人闹别扭,如今表哥发配到通南,虽然苦,却躲得清静了,她却承受了一切苦果。丈夫丈夫不满意,公公说变就变,婆婆也不满意,自己活生生是里外不是人了。看着妻子如此,马俊嘉还是于心不忍,安慰道:“好了,别哭了,我知道你的苦楚。”

袁淑敏更是大哭,依偎道马俊嘉怀中,说:“算了,我再也不管了。”

比起袁淑敏的痛苦而言,她的妹妹袁淑仪和妹夫范希纯可就想的不那么多了。范希纯回去后对没有参加宴会的妻子说:“晋公的曾孙要娶徐瑜婕了,你姐姐可是不太高兴啊。”

袁淑仪:“哎,姐姐太好强,太固执己见了。这事情根本由不得她啊。”

范希纯:“晋公让我和马康岩、裴文玄操办。”

袁淑仪:“让你也跟着操办啊。”

范希纯:“这很正常啊,马康岩是公族成员,裴文玄管礼部,礼仪自然是他,我管户部,就是掏钱啊。说是让公族府掏,我还能真不掏啊。另外二弟还得掏,三弟能成为知县,这也是大公子恩德。”

袁淑仪:“你范家这是要发啊,说白了,还不是抬范家压袁家。”

范希纯:“就你明白啊,可我心里有数。”

另外,最高兴还有崔昆泽、马怡凝了。夫妻二人回到崔府后,八十一岁的崔智刚和儿子崔弘文对崔昆泽是赞不绝口,说:“好小子,赐婚,亏你想的出来。那么多学富五车熟知礼仪的人,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马怡凝也说:“是啊,我当初怎么就没想到让祖父赐婚呢。”

崔昆泽:“我也是突发奇想的。以前虽然四大家族世代联姻,但都是指婚或者情投意合,如今仲云这要娶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平民,如果没有足够的礼仪和有权威的人支持,即便他们成婚,以后也难免反复。另外我考虑,由晋公赐婚后,瑜婕的正妻地位就有足够的保证。万一仲云以后再娶,也因为有晋公的赐婚,而不会受多大影响。另外,瑜婕孤身一人,在晋公国除了怡凝和我们没有任何熟悉的人,我们就是他的亲人和娘家。他日仲云若能继承大统,家族必将兴旺。”

崔智刚:“聪明,有道理,好小子。”

当夜,崔智刚带着孙子崔昆泽在父亲崔锦贤、祖父崔宁政、曾祖崔子建灵位前磕头说道:“父亲、祖父,曾祖父:孩儿崔智刚宦海数十年,不曾争气,使家族中衰。弘文、弘明生性文弱,终生不曾入仕,幸长孙昆泽深识大体,可再让崔家重新振作。”

崔智刚对孙子崔昆泽说:“来,和你曾祖、高祖说几句吧。”

崔昆泽:“列祖列宗在上,崔昆泽在有生之年定让崔家重新振作,再夺相位。”

崔智刚:“以后的日子你千万还要小心,戒骄戒躁,一定要沉稳。祖父老了,没几年时间了。你父亲、叔父又不是个能给你出多少主意的人。以后全家就托付给你了。你媳妇颇似我祖母马宪英。但在我看来,她有我祖母年轻的冲动与狠辣,但似乎谋略不足。你们二人一定要小心谨慎,谋定而后动。她是你媳妇,也是马家之人。你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崔昆泽:“孙儿明白了。”

当夜,张轩达可有些不高兴了,他苦心谋划的示好袁谢大族的计划被马康远、马俊嘉祖孙二人是全部拆穿识破。马俊嘉启用范希纯、谢本安让范家将进一步崛起,让谢怀宁一家则会由中立进一步倒向马家、崔家。而自己因为过于早地示好谢家,让其余三家将自己视为了另类。而苏家则更是墙头草,在崔昆泽表态后,也立马跟随起来倒向了马家。这都无算,他的女儿、儿子也是早早就倒向了,自己仿佛成了孤家寡人,被众人看笑话了。此时的他想起了老姑母张铭静临终对他的嘱托,让他不要自作聪明,自绝于其余三家,如今他真是后悔了。不得不内心悔恨,也佩服老姑母张铭静的识人之明。

至于苏家,裴晗芯年纪大了,没有参加。苏景睿则去参加了。在马仲云、徐瑜婕婚事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苏家作壁上观,不表态。按照裴晗芯的吩咐,在局势未明前,不支持不反对。但只要晋公意向明确,就坚决支持。苏景睿按照这个吩咐,在崔昆泽、崔智刚表态后,也和韦俊骞、李凯勤等赶着表忠心。

还有李家,李凯勤年龄仅比裴晗芯小两岁,他和苏家的态度没有太大区别。只要马康远的态度明确,坚决支持。另外,李凯勤让儿子李学康及绍海康要借此机会大大地表示一番。这方面,李学康自然是有准备的。

正月的剩余时间里,马康岩、范希纯、裴文玄在紧张地操办婚事。马康岩已经老了,具体事情是马荣义在办。而范希纯、裴文玄则非常忙碌,既要操心本部衙门事务,也要办理婚事。而个人方面的孝敬,范希纯则不用操心。范希礼在正月初十就去了兄长家,正好裴文玄也在。范希礼说:“巧了,裴大人也在啊。”

裴文玄:“希礼啊,和你哥商量怎么孝敬的事儿啊。”

范希礼:“是的。”

裴文玄:“希纯,有个好兄弟啊,我可还愁的怎么办。”

范希礼:“这样吧,裴大人,您的那份,小人替您一并张罗了。您公务繁忙,哪儿能事事躬亲啊,这些小事儿,我能为您分忧,也是我的福分啊。”

裴文玄:“希礼,真是会说话,那就辛苦你了啊。”

范希纯:“裴大人,这些事儿,就让希礼一并办了。”

裴文玄:“那就有劳了,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晋公国四大商号这几天也都在筹备贺礼,并分摊了许多高官的贺礼。海宁通承办了四大家族的贺礼,李学康的绍海康筹办了李家、裴家及兵部的贺礼,安瑞和筹办王家、苏家和刑部的贺礼,盛华祥筹办了袁谢范裴四家的贺礼。南方铭英州、永晋府的贺礼则由刘文灵出面,请盛华祥的钱训伟出面操持,费用则对半开。

二月十五日,很快就到了,这一天,在怀远宫怀晋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由公族府令、司空马康武及太保马康岩任正副主持,中书左相田志明再之。马康武已经八十二岁,以此高龄来主持,无疑是马康岩要显示自己对曾孙婚事的重视程度。至于参加的人员,那就不需要多说了,所有在怀远府的能走动的人全部参加。

公族府令、司空马康武宣读了晋公马康远的赐婚诏书:

孤之曾孙马仲云人品贵重,行孝有嘉,文武并重,今已至弱冠。今有民女徐瑜婕,品貌端庄,秀外慧中。二人情投意合,患难之交。故下旨钦定为马仲云之嫡妻,于二月十五日大婚。

  此谕

文永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这封诏书的时间日期为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可见马康远早就决定了,之所以迟迟不拿出来,直到不久前才宣布要赐婚,今日才正式宣布。明显是马康远要众人表态,要借此看看众人的意思和态度。

婚礼程序礼成后,晋公马康远还另外多说了几句话。

马康远:“今儿是我曾孙的婚礼,我十分高兴。不错,虽然徐瑜婕是贫寒出身,不是高门显贵。但在座之人的祖上谁就是时代显贵啊,即便昔日皇室士族就生下来是豪门显贵吗,非也。我的曾孙能娶平民为妻,是他有眼光,我也是十分支持的。晋公国的繁荣是靠君臣一心和数百万臣民努力得来的,晋公国的真正豪门是我们的几百万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仲云,你能不爱豪门爱平民,很好,希望你以后能多在民间走走,真正与百姓们水乳交融,他们是你,也是我们晋公国最稳固的依靠。”

当夜,马仲云与自己心爱的徐瑜婕成婚了。孤身一人的徐瑜婕结束了自己的孤单生活,从此她有了依靠,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而马仲云晚上看着眼前这位身形高挑、乌黑长发的女子,早已经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了。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也是他们终身难忘的日子。

马仲云、徐瑜婕婚后不久的二月二十五日,马康远下令:

已故中书令崔锦贤之子崔智刚乃勋臣之后,地方任职有年,尤在宁安府知府任上十余年,兢兢业业,府库充盈。特晋太保衔,封武康县公。

这道命令,无疑是对崔智刚之孙崔昆泽准确地猜到了马康远要赐婚马仲云的褒奖。只不过崔昆泽太年起,而且刚刚成为一方知州,不便明说,故而褒奖了其祖父崔智刚。崔智刚一辈子都在地方做官,如今赖孙子之福反而成为了太保,成为是正一品。他想来也觉得有意思,深感世间万事万物就是如此难以捉摸啊。

对崔智刚的加封,无疑让张轩达十分不满。张轩达虽然也和崔智刚一样也在地方为官时间更长,但毕竟做过与宰执同级的御史中丞。如今比他低的崔智刚反而荣膺太保,他却还是空落落的,他的内心岂能高兴啊,但这就是命运啊。他听到这个消息果然病情加重,幸赖张泽昌照顾,才好了过来。这时他更感到老姑母张铭静眼光的敏锐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