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乡间教化策
黄轩一听:‘居然是老师来了’,感到有些诧异和欣喜,但随即便轻笑着谐谑道:“这个老爷子还真是,请他不来,自己却悄悄跑过来了。”
说着,便对赵虎一摆手:“走,去迎接一下老师。”
刚要迈步往外走,却突然想起还有李晓晓和李仁杰,便又回过身,对他俩也招了招手:“一起啊”。
二人看黄轩也招呼他们一起过去,便快步跟了上去,一同朝着关隘的城门口方向去了。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还没走到城门口,他们便迎面碰在了一起。
黄轩看着风尘仆仆赶来的老师和周玲儿,便快步上前行礼,可还没等他张嘴说话,就被周玲儿颐指气使的指着赵虎的嗔怪声给打断了:
“你怎么看到我们就跑了,我们是妖魔鬼怪吗?”
“能把你吃了不成?”
赵虎一听便有些头大,心中嘀咕着:‘这个小丫头怎么一点儿都没变,一见面就找我麻烦’!
于是,赶紧上前,向周博通行礼:“周先生。”
然后,又转而向周玲儿笑呵呵地解释道:
“不是这样的,玲儿妹妹,我不是看你们来了,就赶紧去通知少爷了嘛,你怎么会吃人呢!”
而也就是在周玲儿跳出来故意嗔怪赵虎的同时,跟在黄轩身后的李仁杰,却是被周玲儿的身影吸引了目光,目不转睛的盯着对方,喜欢的不行。
周博通哈哈一笑,并没有责怪谁的意思,反而是看着向他躬身行礼的黄轩身上,有点责问的意思:
“这才十几天不见,你就搞出这么大一个事情,还真是本事不小啊!”
黄轩听这话有点责备他的意思,便对周博通憨憨一笑,继续听着老爷子唠叨:
“你知不知到这净土宗的势力有多大,你竟然还把着关隘的名字都给改了,叫什么‘高烨关’!”
“真不知道你是聪明啊还是笨,你这是在捅马蜂窝啊!”
黄轩习惯性的挠了挠脖子后,这才憨笑着对周博通的这些唠叨做出回应:
“老师您责备的是,不过老师您也不必过于担心,我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够把精钢石安全的弄回去,才不得已而为的。”
“而且,他们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就顺手收拾了。”
周博通听着黄轩的解释,虽然嘴上在责问,但心里其实非常开心,同时,也确实有些担心,便轻轻瞪了黄轩一眼:
“好一个不得已而为啊你!”
“唉…算啦,做都已经做了,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兵来将挡就是。”
说话的同时,对黄轩打了手势,示意咱们边走边说,便转而对黄轩轻声的提醒道:
“你父亲的伤又复发了,有些严重,另外,你拿下向揆关的事,哦,不,现在叫高烨关了。”
“这件事情,整个大烨的人都知道了,估计不久,很多领主也会知道这个消息的。”
“而且,你父亲也希望你尽快回大烨城一趟。”
黄轩对黄啸天的伤势确实是有些记挂,而且他也知道,老师口中所说的严重,估计是伤势有些加重了而已。
但是,至于他拿下向揆关竟然会造成这么大的响动,却真有出乎他意料之外,也可想而知,这大烨城是有多好年没有过胜利的好消息了!可是,这些事情都不足以让父亲催着他回去啊?
于是,便心存疑惑地对周博通轻声的问道:“老师,是大烨城出了什么问题吗?
周博通面有难色的看了一脸疑惑的黄轩一眼,随口道:“没什么!就是听到些有关你大哥的风声。”
黄轩有些不解,刚想要追问,却被老爷子直接打断:
“你什么时候动身去高岭城?”
“还有,那两个少年是什么人?”说着,用下巴轻指了一下李晓晓和李仁杰。
黄轩看老爷子没有让他追问下去的意思,便转身对李晓晓和李仁杰使了个眼色。
她们姐弟俩一看便明白了黄轩的意思,快前两步走到了周博通面前后就躬身一个拜礼:
“京都李家,李晓晓,李仁杰,见过周先生!”
而周博通也停下了脚步,看着眼前的这两个年轻人,对他们的自报家门感到有些吃惊。
因为这李家是乾元王朝的几大豪族之一,他虽然不出远门,但还是听闻过不少各大豪族的一些事情的。
于是,轻笑着点了点头后,便示意他们不必多礼,而此时,黄轩也是笑着接话道:
“老师您来的正是时候,我这里还真的需要您的帮忙。”
周博通一听这话,顿时便觉得自己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一来就被这小子抓住做事。
同时,又感到欣喜,因为,自己还有用武之地,还没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糟老头子。
便斜目轻瞪了黄轩一眼:“说吧!”
黄轩看着老师有些不情愿的样子,憨笑着对其说道:
“老师,是这样,我看百姓几乎都不识字,而且很多商贩在做生意时,账目和计量方法都没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就抽空写了一本‘乡间教化策’,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而这些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又需要结合乾元王朝的实际情况,所以就的麻烦老师了。”
周博通听完黄轩所说‘乡间教化策’的用途后,觉得是件好事,但略一思考后,便对黄轩抿嘴一笑:
“这是好事,我这边自然没有问题。”
“但是,你好像还没什么没说吧!”
黄轩微微一怔:‘这老爷子怎么现在越来越人精了!’于是,又是习惯性地挠挠脖颈处,然后,故作垂头丧气的样子,拖腔拉调地对周博通恭维了起来: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老师啊…”
周博通看着黄轩的样子呵呵一笑,但并不接他的话,只是给了他一个‘赶紧说’的眼神。
黄轩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便就不再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他的用意:
“这乡间教化策之中的内容简单、实用,也确实是为了开化民众的,而且,还把农户、商户和士兵有所区分的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内容。”
“老百姓觉得好,就会慢慢传播开来,而时间一久,传播的人就会越多,范围也会越广大,甚至会传到自身所在的领地之外,这样的话,就会无形中在百姓的心中留下一个为民的好印象和好名声。”
“如果在教化策中再加入一些有助于我们统治的内容,这样既能开化民众,又能帮助我们,这是很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