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的杂感
书名:长相思 作者:丝路花雨 本章字数:992字 发布时间:2021-11-28

关于诗的杂感


诗是心弦的弹拨,灵魂的倾诉,是自由的表达,自然的抒发,是胸膛里洋溢的爱恋和欢愉情不自禁的流露,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与悲伤的或舒缓从容或酣畅淋漓的释放。诗必是情动于中方能发乎于外,情为上,意境次之,文采次之,音律又次之,格律又次之。


作诗不可不知格律,却不必拘于格律,更不可拘于显然已不合时宜的陈格旧律。比如用韵,古音今音已有很大差别,宋人编著的平水韵某些同一韵部的字现在读起来根本不押韵,大可按现代标准普通话的新四声来押韵。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诗也不例外,从四言、五言、七言、诗经、古风、乐府再到近体律诗。词、曲、新白话诗,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而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我们又何必把死守旧格律当作救命稻草一样抱住不放?(本段仅针对创作古体诗而言)


格律自可放宽,可随诗表达的内容自由裁决句之长短,韵之转换,但音律却不能不讲究。汉字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字一音(除极少数多音字例外),一字一调(声调),一字一意(除极少数连绵词例外)的特点,汉语则分阴阳上去,还有轻声、变调,平平仄仄,抑扬顿挫,语调铿锵且富于变化,极具音乐之美,诗若有好的音律,读则朗朗上口,听则和谐悦耳,美妙有如 “大珠小珠落玉盘”。


汉字也是世界上最精炼最富于表现张力的文字,它能用最筒洁的字句精确地表达出最丰富的形状、最生动的情景、最微妙的情感,直可化繁为简,极简处又蕴含无穷韵味,而诗歌则是最凝炼的文学形式,故可说汉语和诗歌乃是天造地设的完美组合。我们不应该摈弃汉语这种独一无二的优势而一味追摹西方的语言文学表达方式。


只举一例,宋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桃李春风”四字已教人将花团锦簇的明媚风光尽收眼底,舒适愉悦的心情感同身受,紧接着“一杯洒”又让读者领略到了作者与朋友共饮时的欢畅;


下句 “江湖”二字使人顿生漂泊之感,“夜雨”二字又添了凄凉萧索之意,“十年”更增了人海沉浮的沧桑之叹,最后一“灯”字,则让读者看见了作者独对孤灯思念当年与朋友相聚欢饮时的悲惊情境。


而上句的“一杯酒”与下句的“十年灯”相对,更说明欢聚之短,别恨之长,当年相聚越开心,此夜想起就越伤心也。短短十四字,表达出如此之多的情绪与感慨,除去汉语汉字哪种语言能够做到?


作诗之道唯在“我手写我心,我笔传我情”,写诗之趣便如“野花开野岭,野鹤逐野云,”


一家之言,愿与各位爱诗人共同切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长相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