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望星空】1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是一个太宽泛的命题。
“新产品的出现,改变生活方式”,则是一个具体的话题。
在触屏手机普及之前,大部分人们很难理解手机可以替代电脑的大部分职能。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触屏手机的软硬件发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商业模式,从而改变了生活。
现在我想聊的是电动车。
前几年,我对电动车是比较排斥的,究其原因也许是觉得技术不成熟、配套不完善。
但最近我还是购买了电动车。
这里面有技术逐渐成熟、配套逐渐完善的原因,越来越多人购买电动车,使得购买电动车也成为了我的选项。
前两个月,我借用和试用了朋友的电动车,电动车可以一整天开空调而不必担心汽车废气中毒的危险,这是我下定决心购买一辆电动车的原因。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需要经常坐在车上等人、坐在车上办公,甚至在车上休息。
没有在车上休息过的朋友,对于车上不开空调或风扇,有多么局促闷热,是很难理解的。
哪怕冬天,关上车窗,即使留点窗缝,车里面也需要空调或风扇的循环通风,才会感到相对舒适。
靠充电宝供电的水空调,根本没用,只能让车内更潮湿闷热。
打开车载冰箱,让里面的冰块吸收热能,降低车内温度,效果也差不多,依然潮湿闷热。
靠充电宝供电的小风扇,就更不用说了。
大部分燃油乘用车的蓄电池,不足以汽车风扇和汽车空调的长时间供电,除非启动发动机。
燃油废气中毒的危险,使得大家心理上不敢放松警惕,不敢开着发动机在车上休息——如果必须这样做,那就完全打开车窗——但是,这样做也存在安全隐患。
休息的时候完全打开车窗,对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是有隐患的。
就算打开车窗在车上办公、休闲、娱乐,也仍然存在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隐患,不法之徒很容易悄然进入车内威胁你,车外的人们却很难发现异常状况。
关上车窗是你保持社交距离和环境安全的心理屏障,但关上的车窗也存在废气中毒的危险,这是燃油车的车生活的一组矛盾。
所以,在燃油车时代,车就是车,不是办公室休息室,停下了车,最好就马上下车,找地儿去办公或休息。
我试过改装燃油车,在燃油车上装载一个大容量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结论是,在房车和大卡车上是可行的,但乘用商务车根本没有位置加装一个大容量蓄电池,更没有位置加装一套循环空调系统。
——很多有过类似尝试的人们,现在想必也有类似的答案:
为什么不试试电动车?
何必尴尬油改电,何不直接电动车?
——只要车内空间足够,那么,电动车既是车,也是办公室、休息室,在里面开着空调或风扇,办公、休闲、娱乐、休息一整天,问题都不大。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乘用车,驱动百公里电耗大约为10~20度电。
如果停着车,开着空调、视听、照明等电器,每小时大约消耗1~2度电,也就是说,续航300公里的电量,理论上足以支撑30小时的办公、休闲、娱乐、休息。
这里面,有一个不错的平衡选择,那就是,对于一个把电动乘用车当作办公室、休息室的人来说,他可以把一部分电量用于办公、休闲、娱乐、休息的能耗支撑,除了需要考虑及时充电以外,不必担心燃油车的废气风险。
——以上,是电动车与燃油车之间具体一项扩展功能上的对比,它足以改变用车方面的生活方式。
电动车作为一种区别于燃油车的“新产品”,在“科技改变生活”的层面来说,也许会带来更多深层次的影响。
——严格来说,电动车并非新产品,只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比以前相对成熟了、充电维护配套设施比以前相对完善了,使得它有了普及的可能,有了改变商业模式的可能,也就有了改变大家生活方式、改变大家生活的可能。
——严格来说,目前的电动车并没有质的飞跃式的科技含量,只是在具体材料和商业配套上有细水长流的发展进步,就足以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身,改变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态。
——如果你并非对特斯拉等一众新兴电动车企业的市值视而不见,你就会理解以上所说这并非夸大其词。
是的,当前应用于我们生活的科技工业,尚未称得上是质的飞跃,但它们已经在不断而且深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假如真正的科技变革来临,新的生活又会有多么大的改变呢?
我们对此不必过分期待,但也不能毫无憧憬。
小而言之,一块芯片的植入也许就能给你我悄然带来人生的视觉盛宴。
大而言之,意识的储存传导技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永生之梦中可以攻克的具体课题。
近而言之,只要对未来不失憧憬,你就永远不必无聊。
远而言之,仰望无尽星空并非空虚,玄奥宇宙对于有趣的你来说是思考生活规律的最好课堂,无穷海洋不只是泛泛浮沉的波浪,而且是丰富多彩的众生起源万物生态园,置身于此天地间,又怎会孤单,又怎能辜负?
扯远了——科技改变生活——去体验、去参与。
若以这样的态度看待生活,你还有空为别的一些无关人等、无聊事情而烦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