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重登帝位(下)
书名:秦匈大决战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454字 发布时间:2021-11-20

德主刑辅,简单讲就是以三纲五常来立规矩,治理国家,具体到实践中,就是以《春秋》的经义,也就是人伦纲常,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举例说:

  案例一:一人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养子长大后杀了人,该人把养子藏起来,躲避官府的抓捕。如果按照当时的律法,藏匿犯人不管如何都要受重刑。但是,《春秋》的经义认为父子一方犯罪后互相隐藏是人之常情,符合父子人伦之道,所以应该判该人无罪。

  案例二:一人把儿子送给了别人,儿子长大后,该人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结果他一气之下打了该人二十棍子。按照当时的律法,打父亲要处以死刑。但董仲舒认为该人生了儿子不亲自抚养,父子关系已经断绝,所以儿子不应被处死刑。

  案例三: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有的官吏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儒家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当免罪。

  案例四:有个女子的丈夫坐船时不幸淹死海中,无法找到尸体安葬。四个月后,父母将这个女子改嫁。按照当时的律法,丈夫没有埋葬前,女子不能改嫁,否则处死。董仲舒认为这种情况下,女子改嫁不是淫 荡,也不是为了私利,所以应免罪。

  案例五:有个大夫跟着君主出外打猎,君主打得一头小鹿,让大夫带回。半路上,碰见了母鹿,小鹿与母鹿互相哀鸣。大夫可怜他们,就放了小鹿。君主本应该以违背君命处罚他,但还未处罚,君主得了病,想到大夫心地善良才放了小鹿,不但免了他的罪,还想提拔他。董仲舒认为,当初君主捕猎小鹿,大夫没有阻止(当时禁止捕杀小鹿,以及其他幼小禽兽,春天时禁止捕杀任何禽兽),是违背了《春秋》之义,有罪。后来释放小鹿,算是有功,可以赦免。但提拔是不应该的。

  总得来说,按照《春秋》来决狱的基本精神是“原心定罪”,即必须根据犯罪事实来探索罪犯的犯罪动机等主观心态。凡心术不正,故意为恶的,即使是犯罪未遂,也要加以处罚。对共同犯罪中的首谋和组织领导者等首恶分子要从重处罚。而行为动机、目的纯正合乎道德人情,即使其行为违反法律,造成损失,也可以减轻甚至免于处罚。

与此相反,法家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生来就“性恶”。所以,每个人时刻都有犯罪动机,都是潜在的罪犯。因此,法家认为在审理案件时用不着探究罪犯犯罪时的主观心态,只看客观方面,如果某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危害行为,就构成犯罪,应给以处罚。

可见,“原心定罪”的实质就是强调根据犯罪动机、目的、心态等主观方面的因素来定罪和量刑,这与法家理论刚好相反。

受法家理论的影响,秦初只注重犯罪的客观方面,往往过于苛刻,甚至失之偏颇。如果能够结合具体案件,加上罪犯的主观善恶来定罪量刑,把儒家思想和法家理论结合起来,则可以起到互纠其偏的作用。因此,便有了“德主刑辅、重德远刑”的主张。

对于天人感应的问题,董仲舒说这不是他所能回答的,他只是谨慎地按照《春秋》中的记载,考察前代已经做过的事情,来研究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关系。他认为天使人君得到天下而成为王,必定有人力做不到而自然达到的事情,这就是王者承受天命的凭证。

既然王者承受天命,天对人君肯定是仁爱的,希望帮助人君消弥世间的祸乱。如果不是无道达到人神共愤的地步的人君,天都是想扶持和保全他的,问题在于君主是否发奋努力罢了。发奋努力钻研学问,就会见闻广博使才智更加聪明;奋发努力行道,德行就会日见崇高,天自然能感应到真诚,祥瑞就会出现,国家就能安宁。

董仲舒的论道听来矫情,却切中旧体制的要害。嬴政从来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马上感到这未尝不可一试,便开始改弦易辙,大兴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县邑设立县学、乡学,对人民实施教化,从此前的与民休息、清静无为,转为积极进取,逐渐确立以儒家思想治国的理念。

为兴办教育,嬴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书籍,广开献书之路,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又建设国家级的藏书楼,置写书、抄书、管书之官职,为现代图书馆的鼻祖。一时间,各类书籍广充秘府,空前丰富,达三万三千零九十卷,史称“书积如丘山”。

嬴政在掌管雅乐的太乐官署之外,另创立乐府官署,掌管通俗乐曲,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又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弘扬仁、义、礼。

在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朝廷怀柔的同时,嬴政也不曾抛弃法家思想,依旧采用严刑峻法来巩固中央朝廷的权威,对朝廷内部施以严厉的法规和刑罚来约束各级官吏,维护皇权的地位。

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依然严峻。嬴政利用自己的威望,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在子婴颁行的推恩令基础上,以壮士断臂的气魄,一次削去了当时一半左右的诸侯国,基本解决了这一尾大不掉的顽疾。

  通过雷厉风行、抓铁有痕的革新行动,大秦帝国形成了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达到了思想、体制、君民三位一体的结合,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在经济上,嬴政果断进行了币制改革,彻底解决了当时币制混乱、私铸失控的局面,最终将铸币权完完全全统一于中央,有力维护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复出后不久,嬴政下令废止四铢半刃钱,更铸三铢钱。“铢”是当时的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三铢钱因币上有“三铢”二字,而得名。三铢钱重三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

  改铸三铢钱,使铜铸币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恢复一致。但简单的改铸,并未能杜绝地方私铸滥造,不久大量劣币再次充斥市面。第一次币值改革宣告失败,未能达到统一币制的预期效果。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嬴政果断废行三铢钱,由上林三官统一监督铸造五铢钱,并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严禁盗铸和私铸。

当时,盗铸铜钱者往往通过剪边取得铜屑,再将铜屑鎔铸为钱。一般七、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成一个半两,这就导致货币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出现失衡。

上林三官汲取以往教训,改进铸造工艺,在五铢钱的圆边增加一道凸起的轮廓,叫周郭。有了周郭的保护,五铢钱难以被剪边取得铜屑,有效防止了盗铸的情况,一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币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匈大决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