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许多稿,又撕掉了许多稿。我总是这样,入职已5年,这个坏习惯还是没成功改掉。主编告诉我说她买了一条哈巴狗,在公司的阳台那里放着,叫我每隔3小时便喂一次狗粮。“狗粮放在冰箱保鲜区的最顶层。”她说,“3小时后去取便是。量以不多不少为妙。”
“不多不少?”我想,“何为不多不少呢?真是烦人得很。”但还是狠狠地点了点头。
上网。网上说哈巴狗每餐喂养以不超过多少多少g为妙,这得根据自家狗的实际情况。毫无指导意义的答案。我不再搜查,开始睡觉。昨晚忙到凌晨三点,加之中午又没睡,实在困得不行。
外面的烟花噼里啪啦响起时才睁眼醒来。赶紧看表,表准确无误地显示着:“20:58。”可以喂养了,我自言自语。第一次和狗见面,没想到它如此配合,我两三下便将粮食放进去,量是那只巴掌大的碗的一半。狗有滋有味地吃起来。算是完满完成主编交办的任务啦,我再次自言自语。
本想拍个小视频发给主编告知哈巴狗的情况的,没想到这时电话响了起来,一个陌生的号码:“打扰了,我是青州大学学生会的干事叫吴枫,有件事想与你商量一下。”
“你好。”我说,“请讲。”
我站起来,眼望城市的夜景。
“当下正值青州大学50周年校庆,学校打算邀请往届毕业生代表回校参加校庆活动,学校希望你们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来展示你们在校期间的青春年华,盼你们积极参与。”
“啊。校庆是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我说,“加之,我也许久许久没回校,倒挺怀念校园生活的。”
“那就好。”
“不过,具体的表现形式还得和同学们商量一下。请等我电话,可好?”我说。
“十分感谢。”
电话挂掉。
“陈磊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我说。
“啊。十分可惜。”张艺淡淡地说。
其他两人沉默不语。
依依低头思考着些什么,亦欢则被窗外的流动广告所吸引。
“没事没事,”张艺说,“我们把他展示出来就好了。”
“太远了不是,”依依说,“而且异国他乡的。”
“五缺一。”亦欢说。
沉默。
“那么,眼下要讨论的是如何表现我们的青春年华?”张艺说,“大家可都有想过?”
“我想过了,我认为我们可以到台上去唱一首歌,因为——毕竟我们曾经合作过。”亦欢说,说罢,他看了看两张木桌拼接处的缝隙。
男侍者把饮料端来。
“还有吗?”张艺说。
“我的手机里还保存着陈磊在校期间,还有我们下乡时的照片,我认为可以把它们打印出来,做一个照片展。”依依说,“很多人都说青春是狂热的,可我觉得低调地抬头挺胸大踏步向前也是一种青春。青春无须多言。青春就是永远追求卓越的一种态度。”
沉默。沉默的时间里大家都在思索着。
“我看可以。”张艺说,“照片就是我们这批人的青春纪念册。那一瞬间就是我们青春时代的歌声。最起码是我们这几个人的。”说罢,她呷一口饮料。
我也点头。
“亦欢,你觉得怎么样?”张艺继续问道。
“可以——那照片在哪儿展示来着?”他问道。
“在学校的展示厅。”我答道。
“??”
大家把目光看向我。
“两年前,学校把展示厅重新装修了一番。”张艺说,“变成了面目一新的模样。”
大家点了点头。
“那么,张贴的事情交给我好了。”亦欢说道。
“晒照片是我的。”我也不甘落后。
“选哪些照片呢?”依依问。
“一定要突出陈磊。”张艺深情地说道。
“照片有数量限制吗?”亦欢说,“没有的话,多弄点。”
“多弄点吧,多弄点好,可以更全面地将人物呈现出来。”张艺说。
我们都点点头,表示赞同。
校庆那天展示厅里人潮涌动,我作为照片解说员站在那里给前来观看的人们讲了陈磊以及我们的故事。从入学看到他时开始讲起,讲他救依依、讲军训时他主动担任作为……讲他到实习地为基层募捐书籍,并且创造了曲子《青春之曲》……讲这讲那的讲了四十分钟。等我说完,亦欢放起了那支曲子。
3分钟后,曲子放完。一位男同学从人群中走过来。
“那么,他现在那儿去了呢?”他问道,“在做些什么?”
“一年前,他母亲在美国得了重病,他飞过去照料她。他在国内也有自己的公司。”我说,“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什么地方。如今他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我们努力过,但还是联系不上他。”
“噢。”他唏嘘一声后便不再开口。
“噢。”完之后,整个展厅也忽然安静了下来。大家转而默默地看着那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