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一芹在郑州,做了一段酒肆“堂倌儿”。大多数饭馆、酒肆在柜上(收银台)有一个竹筒(也有用其他容器代替的)用来放小费。小费一般由司账先生来分发,俗称“倒小筒儿”那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顾客到饭馆宴请聚餐,或是一个人去吃饭,就餐后在算账时,一般会另外给一些小费。
当堂倌儿接过顾客的小费,就会喊:“某某爷(或某先生)会过账啦,给×块零钱……”这时店内的堂倌、厨师、柜上、伙计等人则齐声应道:“谢……”如此一番,食客会显得很有面子。
客人给的小费都放进竹筒里,到了晚上关门时,把竹筒里的钱倒出来分。生意不好时,小费收得少,也可能三五天、甚至十来天才分一次。
所以说,一个好的堂倌儿,服务好客人,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收入,也可以使饭馆得益。俗话说得好:“饭馆分两半,跑堂与红案”,一个好堂倌快顶饭馆的半边天了。
想要做好一个堂倌可是不容易,柳一芹女扮男装,卖相不错,讨人喜欢。只有卖相是做不好一个堂倌的
饭馆子因为没有菜单,虽有水牌子,食客也不会特意站起来去看,这就全靠堂倌儿报菜,客人点完菜,全靠在心里默记,然后再将客人点的唱喝一遍。
堂倌儿也属于有本事的人,不仅要说话好听,还要做到不失分寸,不能让顾客感到过分取悦和油奸耍滑。尤其是在顾客点菜时,立场要站在顾客一边,尽量为客人着想,而不是极力让食客多花钱。的推荐,往往奏效,客人不仅高兴,还要多承情。嘴灵不等于胡说,不该说的不能说,不该问的不能问。例如:客人的姓名、籍贯、从事的职业,都不是堂倌儿可以打听的。除了特别熟的常客,知道姓第,可以直呼“张大爷”、“李二爷”之外,堂倌儿一般不说题外话,顶熟的客人也至多问声府上安好。
遇到客人有私密的谈话,都主动回避,进房间上菜时,先要报菜名儿,作为即将要进入的暗示。
最后,说到眼尖是指要注意对客人的观察,揣摸客人的想法。倌儿还要眼尖,通过穿衣和言行举止辨别食客的贫富身份,能够观察出客人当时的情绪和主客之间的关系。
想做好一名堂倌要会“唱着报菜名、讲故事”,要会算账、会察言观色,不仅要有智商,更要有高情商。
柳一芹每日早起练习记菜名,学会耐着性子给客人说些吉祥话;堂头(相当于现在的大堂经理)见柳一芹好学,便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功夫不负有心人,柳一芹花了一个半月成为一名合格的堂倌
堂倌工资是日结。酒肆管吃管住。柳一芹平均每月能挣4元多一点;1块钱大概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块钱可以4—5斤猪肉。
尽管柳一芹从早跑到晚,两腿都跑断。每日累死累活,忙得团团转,可也挣不到升米钱。柳一芹每日工资大概能3斤大米。这样的收入柳一芹仅仅只能糊口,她却是存不下钱财。
柳一芹做了两个月辞工不做,她存了7块钱,拿着7块钱她又去路边摆起了地摊
她卖过西瓜、糖葫芦、鸡毛掸子、、香烟、胭脂水粉…
交完营业税、个人所得征收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烟税、糖税、化妆品税等等税收,柳一芹存的7块钱一毛不剩,还倒欠20元钱。当税丁再一次上门收税时,柳一芹将三名税丁骗到偏僻处,暴揍几人一顿,打得几人哭爹喊娘才罢休。
柳一芹打完了人便后悔了;柳一芹心里空落落的,不知往后咋办
柳一芹在城里四处看着招聘告示,在城中每一家商铺门前停留观察。她想找一份月工资能有10块钱的工作,跑遍了整座城也找不来一份合适的工作
柳一芹肚子饿,只好出城到人家地里去偷些红薯充饥
柳一芹吃饱,准备回城里继续找工作,在去城里的路上柳一芹又遇到之前西瓜地里的那群牙商
柳一芹直直的走了过去,问道:“要人不”?
十几个汉子停下脚步,面面相觑,其中一个穿着一身衣服,脚踩尖头曼皮鞋,手带金表的中年人走上前,背着双手盯着柳一芹说道:“恁知道俺们是做啥的不”?
柳一芹回道:“牙商”
中年人说道:“女人可做不了俺们这行哦”
柳一芹一直都是以男子面貌示人,讲话也是故意沙哑着嗓子,没想到这中年人一眼就识破了。
柳一芹见被人识破,索性也不在伪装了,清了清嗓子回道:“凭啥不行”
中年人说道:“很苦”。
柳一芹说道:“只要能赚钱啥苦俺都能吃”
中年人回道:“有时会没命,恁怕不”?
柳一芹回道:“只要能挣钱,俺不怕”
中年人摇摇头回道:“俺不收”
柳一芹又问:“为啥”
中年人说道:“要钱不要命的人俺见的多了,他们都木有好下场”
中年人说完转身准备走;柳一芹急忙拉住说道:“俺以前是土匪”
中年人笑笑松开柳一芹拉住的手,朝身后的众人吆喝道:“兄弟们甩个蔓”
“阎王殿”—“白给蔓”(姓宋)、“食人山”—虎头顶蔓(姓王)、“青龙峡”—千斤蔓(姓陈)……
柳一芹听的心惊肉跳,这十几人超过一多半都是土匪,或者说曾经都做过土匪
中年人微笑着拍了拍柳一芹肩膀,转身就走
柳一芹回过神,又冲上去拉住中年人说道:“他们能做,俺也能做”
中年人从怀中掏出几块钱塞到柳一芹手里,说道:“钱拿着,恁走吧!
柳一芹看着手里的几块钱来了脾气,将钱丢在中年人脸上,骂道:“鳖儿,瞧不起人”。
柳一芹推开中年人,从中年人面前走过,骂了句:“好狗不挡道”
中年人五指成抓扣在柳一芹肩上,柳一芹侧身躲过,顺势抬起右肘直击中年人面部
中年人一招落空,见柳一芹抬肘攻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中年人反应奇快,双手抱头曲肘,想来个硬碰硬
柳一芹并不上当,抬起的右肘只是虚晃一招。柳一芹腰马合一,一个侧踢,中年人硬生生吃了一脚,往后退了四五步才停住。
其他汉子连连叫道“好身手”
中年人往前走了两步,距柳一芹一个身位,说道:“再来”
柳一芹面无表情转身就走,中年人急忙说道:“白走啊”
柳一芹回道:“恁管饭啊”?
中年人不假思索的回道:“管”!“俺管”!
柳一芹低着头笑了笑转身看着中年人说道:“那俺留下”
中年人想了想觉得没啥大不了的一餐饭而已,对他来说是小意思;重要的是今天这场子得要找回来,不然他在一帮兄弟面前咋抬得起头啊
中年人急不可耐的说道:“再来啊”~
柳一芹回道:“今天太累了,下次吧”
中年人也不好强迫柳一芹比武,便说道:“行,吃了晚饭再比试也中”
柳一芹笑笑不说话
晚上他们就在河边安营扎寨,柳一芹忙前忙后,给那群汉子洗衣做饭。就是一直找借口不给中年人比武的机会
柳一芹给每人盛了一碗疙瘩汤,自己却是不吃,她走到一颗树下坐着
中年人见了端着碗疙瘩汤走到柳一芹面前说道:“恁吃”
柳一芹摇摇头
中年汉子苦笑道:“吃吧,“吃了之后不用比武”。
她今天只吃了两个红薯;还是在别人地里偷的两个红薯,她也不好意思多吃。现在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柳一芹伸手接过木碗,张嘴就要喝;中年人说道:“吃完饭恁就走吧”
柳一芹听了,咽咽口水,将碗放在地上说道:“为啥一定要赶俺走”?
中年人拿起木碗,在柳一芹身边坐下说道:“俺们是木有营业执照的”;“如果被抓到是要坐牢的”
柳一芹满不在乎道:“俺当是啥呢”。“木有就木有呗,俺又不怕官府”。“只要挣钱多,不杀人就行”
中年笑笑:“这一行只动嘴不动刀枪,也不杀人”。“恁很缺钱”?
柳一芹白了中年人一眼意思是:“傻逼,谁他妈不缺钱”
中年人尴尬的笑笑
柳一芹不死心继续问道:“怎样俺才能留下”?
中年人回道:“恁为何一定要做这一行”?
柳一芹说道:“俺现在身无分文,小本生意又做不了,即使能做交完了税也是一毛不剩,还要倒贴钱。出去做堂倌儿一个月挣不了几个子,连俺自己都养不活;而牙商这一行不要本钱,俺从别出了解到这一行挣钱木有上限。
中年苦笑道:“这一行挣钱的确木有上限”;“买家和卖家咱们各抽取成交额的1%”。
柳一芹兴致勃勃道:“要是能做成一单1万块钱的生意”,“那咱就能从两边各抽100块啊”~“那就是200块钱啊”~
中年人看着两眼冒光的柳一芹摇摇头说道:“理论上是可以,甚至更多”。“可是俺们木有营业执照,大单子不会找咱们,咱们去找人家,人家也不会放心将生意叫给咱们”;“万一人家再报官,那可是要吃牢饭的,弄不好是要杀头的”。
中年人顿了顿继续说道:“不瞒恁说,俺们都是做的小买卖,小单子”。“一单挣个十几二十元钱”。“这么些人只能勉强糊口而已”
中年人撩起自己的西服说道:“别看俺穿的人模狗样的,这一身西服都是大家凑钱给买的”;“为的是谈生意的时候充门面的”。
中年人看着自己的手表说道:“这表可不是金子做的”。“这是俺找铁匠化了铜做的,指针都不会走的”。
柳一芹看着中年人手腕上的表噗嗤一声笑道:“做的跟真的一样“,“啥时候给俺做一个”
中年人被柳一芹也给逗笑了,呵呵笑道:“中”。“不过恁只能做铁的”
柳一芹认真道:“为啥”?
中年人看着柳一芹认真的模样哈哈大笑:“因为恁是个铁憨憨”
柳一芹骂道:“恁才是铁憨憨”(柳一芹是去过陕西的,对陕西方言也是知道些的)
中年人好奇道:“恁去过陕西”?
柳一芹撇撇嘴:“去过陕西很了不起”?
中年人对柳一芹越发的好奇起来,问道:“给俺讲讲恁以前的事”
柳一芹回道:“恁答应收俺,俺就讲给恁听”。
中年人回道:“早就答应了”
柳一芹一喜拿起碗就咕噜咕噜喝起了疙瘩汤
中年人笑笑说道:“慢点喝,俺叫鲁甜”
柳一芹一口呛到,边咳嗽边说:“咋娶个女娃名字”
中年人笑道:“生活太苦,给自己加点糖”
柳一芹点点头,鲁甜从怀里一个牛皮小包,手指轻轻一抖,黄黄的颗粒悉悉索索蹦到柳一芹碗里
柳一芹转着木碗吸溜一声,“真甜啊”~
柳一芹眼巴巴的看着鲁甜道:“多倒点”
鲁甜将牛皮小包又塞进怀里放好,说道:“俺都舍不得吃哩”~
柳一芹白了眼鲁甜继续喝起了疙瘩汤
鲁甜在一旁给柳一芹开始普及起牙商的知识
所谓牙商,顾名思义,就是指“牙行”的商人。牙商又叫“互商”,指的是互通有无的商人。牙商是一群撮合买卖双方,促成交易,并从中抽取佣金的中间商人。他们没有自己的货物,也不是消费者,他们的全部资本可能就是自己那一副三寸不烂之舌和机灵的头脑
牙商这一群体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汉朝时期,人们将说和牲畜买卖的人称为“驵会”,这就是牙商群体的前身。到唐朝时期,牙商群体才正式出现,这个时候牙商群体的买卖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各种买卖,这个时候的牙商有多种称呼,如“牙郎”、“牙侩”、“牙人”等。到了唐朝末年以后,由于牙商群体的买卖范围的扩大以及人数的增长,逐渐出现了牙商的行会组织牙行,牙行的职能是监督牙商进行纳税。
到了明清时期,牙行出现了官牙和私牙的区别,官牙由政府开办,私牙也必须要得到官府的准许才能开办,被准许开办的私牙会得到一种凭证名为牙帖,牙帖被区分为三等九则,不同等则牙帖的牙行缴纳的税银有所区别。
到了现在牙商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牙商基本上不会出身于所谓的书香门第,更多的可能是一些江湖中人,甚至是地痞流氓。也正因此,一方面由于这样的复杂的构成,另一方面,牙商发迹的资本实在是算低,仅仅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赚到不菲的中介费。而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这样几乎不需要付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工作就相当于是不劳而获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牙商常常被时人所诟病。
柳一芹时不时点点头,这支队伍里就大多数是土匪,他们也没有“牙贴”。她之前也是瞧不起做牙商的人
鲁甜继续说道:“由于牙商群体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他们的经营范围是根据利益动向而调整的,甚至不会考虑法律的容许范围,是确确实实的“皆为利来”。以至于有很大一部分的牙商,他们会从事一些违禁的行当,而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如贩卖私盐之类的行当,常常和牙商脱离不了关系”。
柳一芹问道:“咱们贩卖私盐吗”?
鲁甜后怕道:“那些东西不是咱们能碰的,同行比官府更加可怕”
鲁甜嘱咐道:“恁也别想那些东西,咱现在虽然挣得少,可也还能糊口”;“切记不要好高骛远,凡事量力而行”。“免得惹了不该惹的人物丢了性命”。
柳一芹敷衍的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
柳一芹心想,只要能挣钱,她啥都不怕。
鲁甜点点头:“一定放心里”。
柳一芹不耐烦道:“知道了,恁快往下讲吧”
鲁甜笑笑继续道:“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人所心悦诚服。要有信用,信人也要信己。
柳一芹点点头:“诚信是根本”
鲁甜指着其他汉子对柳一芹说道:“恁比他们可是聪慧多了”。
柳一芹骄傲道:“俺也上过私塾的好吧,白瞧不起人”
鲁甜笑笑继续往下说着牙行有自己的一套行话。“一是叶、二是都、三是邪、四是岔、五是盘、六是乃、七是心、八是考、九是弯,十百千万以此类推”。
还要懂牲畜的口呲(岁数)。一般来说,四六口是牲畜最强壮的年龄,也就是指牲畜四至六岁,中渠平十岁零,牙上面的一圈一圈的渠磨平了,就说明老了。同时还要会捏价,用右手的五根指头,塞进买方卖方的衣襟下或用草帽盖住双方的手,捏一到五根指头代表1-5的数字,捏母指和小指叫“两边六”,母指、食指、中指捏到一起叫 “撮撮七”,捏母指和食指叫“张口八”,食指弯曲为“弯弯九”,伸出拳头代表“十”。……
柳一芹拄着头认真听讲
直到鲁甜打起了呼噜,柳一芹从包裹里翻出毛毯给鲁甜披上
柳一芹走向河边,望向白沙镇康营村的方向,喃喃自语:“继昌,妈妈一定给恁过最好的生活”。“妈妈爱你”。
柳一芹就这样跟着鲁甜做起了“牙商”
两个月后柳一芹要跟着鲁甜去漯河那里有河南最大的“牲口市”也可以叫“绳市”。(河南民俗卖牲口者不卖牲口所戴的笼头、牵绳,买牲口者要另买牵绳以用。所以,卖牲口之处必有卖牵绳者,故牲口市称“绳市”)占有四条街,生意兴隆,有多达200余家牲口商,从业人员近5千人。他们要去那里淘金。这一去就要好几个月。在出发前柳一芹要回去见见继昌。
鲁甜答应三天后等柳一芹回来再出发。
就这样柳一芹回去见了孩子,因为长毛受伤柳一芹耽搁了时间。鲁甜他们便先去了漯河。
等长毛伤好,她带着长毛一起去了漯河跟鲁甜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