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侨置昌宁(下)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8777字 发布时间:2021-11-11

正月初十,马康岩等启程返回怀远府。王洽林等继续办理有关的事项。这次几个月跑下来,经他手获得的田地有上万亩,各种财物价值二十多万。

正月十六日,马康岩等返回怀远府。向马康远禀报了情况,马康远对自己堂兄弟跑的这一趟是非常高兴的。他之所以选择马康岩,就是因为马康岩在宁阳府尤其是东兴很有影响,而且经商过,熟悉这些情节。

马康岩还对马康远说:“兄长,轩达自己不知情,不过他的妻子牵连了进来,此次她收的最多,不过后来都交了。轩达很后悔,想辞官。”

马康远:“不必辞,不过他妻子也真是够可以的啊。哎,他们这几家与我们世代联姻,有我们就有他们,他们还要那些做什么啊。”

马康岩:“那段衡德、江海诚这些人怎么办。”

马康远:“暂时别动,等袁宪明他们年底回来,安顿好了再说。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新的昌宁。”

马康岩:“是。”

没多久,崔锦贤、张浩博也都听说了自己的儿女都牵扯进来,还是最大的。都在懊恼,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们都已经年过古稀了,这些事对他们影响不大,但毕竟影响不好。张浩博都没脸见自己的姑母。若不是姑母的面子,他的孙女焉能嫁给马荣仁。

而裴慧阳、王洽林是此次的最大赢家。他们二人为了新昌宁尽心尽力,也都没有收礼,给了马康远以极好的印象。马振威、苏景升、李学峰也都表现的不错,没有辜负他的希望。

二月七日,马康远下令以马振威为殿前军前军统制,苏景升为后军统制,李学峰为左军统制。并将王光仪、赵鸿启、杜运晖、苏景旭也提拔了起来,比苏景升等略低一些。

文永四年剩余的时间内,马康远十分的操劳。因为中书左相于宁清身体很不好,而马康飞依然故我。这让马康远十分恼火。五月的一次议事上,马康飞更是当庭与马康远几乎吵了起来。马康远希望哥哥能分担一些事情,而马康飞则爱理不理,并当庭挑破了关系,说:“我这个右相本来就是挂名而已,我要真管事了,你这个晋公能同意吗。”

马康远被逼的火了,也说:“是,我这个晋公是祖父扶上来的。如今祖父不在了,大哥,我让给你做如何。”

马康飞:“不瞒你说,也不瞒在场的人,我之前是想做。可祖父选择了你,我也没办法。如今你让我做,我还不稀罕呢。还有,我这个右相,我不干了,我回家一个人多好啊。”

马康飞说完后随即调头就走。

马康远:“你......”

于宁清宦海沉浮四十年,伺候过马宪永、马海晋,这种场面也是第一次遇到,也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这无异于兄弟两正式撕破脸了。

六月七日,马康远在没有和众人商议的情况下就正式下令:

免去马康飞中书右相职务,转任公族府;

苏牧为中书右相。

马康飞被免职后,反倒十分畅快了。儿子马荣达不解,他对儿子说:“为父本来就不想做,如今倒是自在了,像三叔那样多好啊。这样,我也就安心了,你也没事儿了。”

很明显,马康飞是明哲保身的,不过他的这种荒唐做法一时间让许多人都不解和不满意,不过他不在乎。

下半年的时间里,一件最大的事情就是谢凝莹在海山洲是妹妹们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她们和外甥都住在李凯勤家中,偶尔也应张铭静之邀去怀远宫。不时能遇到马康远身边的人。渐渐地,谢凝婉喜欢上了苏牧的次子苏景升。苏景升是个武人,但是母亲很有教养。可是他在女人面前还是很木讷的。他也喜欢谢凝婉,可是他一方面忙于军务,另外也不敢表达。

苏景升不敢表达,可是谢凝婉却委婉地通过李凯勤表达了出来。李凯勤直接去找的苏牧,苏牧内心自然是高兴。但是袁谢毕竟是大族,文化素养极高,自己是军人出身,还是有些担心的。李凯勤认为苏牧说的也有道理,但主要的是谢凝婉的姐姐、姐夫都不在,李凯勤纵然有意,也不能自作主张。只能先等袁宪明、谢凝莹回来再说。

与谢凝婉不同,谢凝淑则是有主动追求者。那就是兵部次官裴光阳之子裴文俊。裴文俊大谢凝淑三岁,才学都不错。裴家是世家大族,与谢家是相匹配的。谢凝淑对裴文俊的追求,自始至终都很高兴。开始两人还是悄悄地,但是从文永四年春节后就逐渐公开了。七月的时候,裴文俊则直接向父亲提出要娶谢凝淑。裴光阳倒是不反对儿子自己娶妻,但一直瞒着他们很不高兴。不过母亲薛紫萱支持儿子。最后在九月时候,裴光阳与谢凝淑见面了,李凯勤也在场。李凯勤与裴光阳家族都是世交,说话沟通都很方便。但是如同谢凝婉那样,她们的父母都已经去世,袁宪明夫妻就是她们的长辈,没有袁宪明、谢凝莹的同意,李凯勤无法做主。但是他表示,等袁宪明夫妻回来后,会向她们极力举荐并促成婚事的。

马康远后来也渐渐知道了谢家姐妹的事情,内心很高兴。他完全可以做主,但是出于对袁宪明夫妻的尊重,他也决定等袁宪明回来。

而袁宪明在昌宁州方面,一年来为了运输是竭尽全力。而刘正仁、羊祖辩则为了船只,什么方法都用了。田兴布、白福诚都极力配合。但有的船只年久失修,根本经不起大海的风浪,途中损失了约几十艘船只,死了约几千人,财物也损失了不少。最后袁宪明利用关系,刘正仁则招募海盗,雇佣各种船只将物资和人口尽量安全地转移。到这一年的十月份时候,昌宁州先后向转移了约八万人,其中大都安置到了宁阳府北部。而还有的一些人则已经无力转移了,袁宪明最后同意让他们返回宁绍府。袁宪明另外在昌宁留下了约一万人,让他们留在昌宁。为以后经过或者必要的可能事项做准备。至于昌宁州的城池,原来想要毁掉的。但是袁宪明、安重锡思考再三,最后还是保留了下来。既然武国没有进攻的打算,那留下城池对这些还剩余的百姓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十一月二十日,袁宪明、谢凝莹、谢怀旭、谢怀宁、安重锡、袁伯言、裴文玄、王光仪、刘正仁、羊祖辩及亲随数百人最后一批离开昌宁。

离开昌宁的时候,袁宪明、谢凝莹、谢怀旭、安重锡都恋恋不舍。虽然这里不是他们的故乡,但这里离故乡最近,而且生活了十多年,已经很有感情了。可是也该离开了。临走时候,袁宪明、谢凝莹、谢怀旭、安重锡都向西跪拜,带走了这里的土壤,这似乎是每个注定要离开家乡的人的必做之举。裴文玄等人虽然不是这里的人,但在这里也在了一年,也有了一定的感情。

十二月十日,袁宪明等一行抵达岚山岛。十五日,抵达宁西,二十五日,抵达了怀远府,苏牧、李凯勤出城迎接,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袁宪明夫妻及子女都是首次来海山洲,对这里还充满了好奇。不过从宁安府一路走来到怀远府,他对这里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比起因战乱和海禁而萧条的东南部分地方,这里还是很富庶的。

二十六日,马康远在怀远宫怀晋殿设宴招待袁宪明一行,张铭静也亲自出席,马海阳、马海宁、马康飞、王敏瑶、曹友徽也都参加。中书六部官员能来的也来了不少。袁宪明的儿女和谢凝莹的妹妹也全部到场。

宴会上,马康远嘉奖了袁宪明为撤退昌宁而做出的贡献,并向他们夫妻介绍了祖母张铭静以及自己的妻子及中书六部的官员等。

袁宪明夫妻为自己能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而感到高兴,但也是十分谨慎小心和谦恭。宦海沉浮四十年的于宁清明显感觉到马康远将来会重用袁宪明家族,苏牧也有这种感觉。

宴会过后,李凯勤将袁宪明一家带到了为他建造的府邸之中,距离李凯勤家并不远。

袁宪明对李凯勤说:“李大人,这怎么敢当啊,下官实际上是无家可归的流亡之人啊。”

李凯勤:“不能这么说,要说的话,这里几百万人实际上全是流亡之人和他们的后代啊。”

袁宪明:“这一年来,有劳大人照顾家人和拙荆一家啊。”

李凯勤:“哪里话,同僚一场,何分彼此啊。对了,我还有事要和你说,就是凝婉、凝淑在这里找到了喜欢的人,她们都等你回来呢。”

袁宪明、谢凝莹:“什么,她们找到了,谁啊。”

李凯勤:“凝婉喜欢苏景升,苏牧右相的公子。凝淑得到了兵部次官裴光阳之子裴文俊的倾慕。”

谢凝莹:“这两家人是......”

李凯勤:“裴文俊是裴光阳之子,前中书令兼枢密使裴孝信之孙。裴家与我们李家也是至交,也有姻亲。苏牧是武人出身,是当年最年轻是将领,彪悍但也颇知诗书,妻子是前中书令裴孝安的女儿,裴孝安是裴孝信的哥哥。苏牧曾做过主管殿前军,有实战经验,做过枢密副使,如今刚被任命为右相不久,还不到半年。苏牧的长子苏景睿是晋公的主簿,贴身跟随,也是我的女婿。”

不等袁宪明说,谢凝莹就说:“我的妹妹她们既然自己选择了,就由她们吧,我这个做姐姐的没什么意见。”

李凯勤:“你们商量吧,凝婉、凝淑也都在,你们问她们吧。我就不打扰了。有什么和我说,我安排。”

袁宪明夫妻送走李凯勤后,两人就商量凝婉二人的事情。

袁宪明:“你就这样答应了啊。”

谢凝莹:“我的两个妹妹,我清楚,她们决定了,估计很难挽回。再说苏、李两家也是这里的高门了,尤其是李家。苏家虽然是武人,但听李大人所言,将来也不可限量啊。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如果能与高门挂上关系,对我们以后是大有用处的。”

次日,袁宪明夫妻与谢凝婉、谢凝淑商议,两人决心已下。袁宪明也就不说什么了,同意两人的婚事。姐姐、姐夫同意了,二人也就放心了,开始进入婚姻程序。

之后几天里,袁宪明向中书省报告了撤退回来的情况,请求将侨置昌宁正式设立。昌宁运输过来的人口约在八万人,原库存的金银三万两,布匹十五万和军械两万件大多顺利转运成功,粮食谷物十二万石除途中消耗和发放外,运过来的只有三万石。原有牛马羊等数千头,其中马匹有千匹,转运过来的马匹有八百匹,牛羊等有一半运了过来,其余或者损失或者留下。

文永五年正月,中书省正式同意了袁宪明的要求,准备上报马康远,在不久将下令正式成立衙署。持续近两年的昌宁大撤退基本结束,而武国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昌宁转移了八万人口,十分不满,也做了反应,途中派人拦截,但是大多数人口还是顺利转移了。不过转移的这八万多人中除了袁宪明家族属于富户高门外,其余人大多数是普通平民。而另外的四五万人中,有万人留了下来,剩余的则都不愿意渡海来海山洲,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浙东或者浙南地区。这些人里也有一些高门大户,虽不及袁宪明,但也有不俗的实力,他们对武国没有如袁宪明那样的仇恨,故而选择返回故土。

由此来看,马康远笼络袁宪明是成功的。如果没有袁宪明,这八万人口和经营多年积累下来的剩余财富都会成为武国的资产了。武国对袁宪明也曾经笼络过,但袁宪明最后还是选择了继续南下。而袁宪明一人的态度就能够直接影响他的宗族佃客故交等上万人。而受制于袁宪明的态度,其他人大多数也都跟随袁宪明而来。

文永五年二月初七,马康远、于宁清、苏牧下令:

割宁阳府兴北县、东兴县和东林县三地部分地区为昌宁州,以袁宪明为昌宁州知州,谢怀旭为同知。隶属宁阳府,仍用以前印信。昌宁州原属飞宁县、宁光县、安北县、南山县全部撤销。
    马康远命令一下,昌宁州在海山洲正式落户。当然因为侨置地域有限,昌宁州原有的飞宁县、宁光县、安北县、南山县则全部被取消。新昌宁是一个没有辖县的州,是一个高于县但实际上就是县的州。不过即便如此,袁宪明也仍然很高兴,毕竟他们回来了,他和家族及财富得以保留了下来,这是最重要的。

二月初八日,袁宪明、谢怀旭前往怀远宫向马康远谢恩和辞行上任。中书左右相于宁清、苏牧也一同接见了袁宪明、谢怀旭。

马康远对袁宪明十分优礼有加,对他说:“好好在那里干,知府王洽林也是从浙东过来的,他是永嘉府的读书人,也是士绅大族,你们应该会相处的愉快的。”

袁宪明:“臣会听王大人节制的。”

马康远:“你在武国也做过官,你对武国和对昔日的狄国有何看法啊,想什么说什么,不必避讳。”

袁宪明:“就臣来看,狄国当年虽然暴虐,对读书人尤其是汉人读书人很歧视,但是对其余思想还不算太歧视。而武国这位新皇帝,不得不承认其确实雄才大略,不然怎能当皇帝。但是其某些方面的做法还不如昔日的狄国,海禁是一方面,对读书人过于苛刻也是一回事。凡是不听他的读书人,他动不动就处罚,甚至会杀人。另外武国所谓科考,培养出来的不能说全无人才,但聊聊。开科取士,实际上是天下之人日愚一日。于是道器两亡,而行能兼废,世之教日裹,有由然也。做文章要按他规定的方式,只许言前代,不得言如今,这种方式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皇焚书坑儒。所以其国科名所得,十人之中,其八九皆曰白徒。与之交谈,两目瞠然而视,舌木强不能对。”

马康远:“那你的想法呢?”

袁宪明:“我之做法宜与武国相反,海山洲沿袭前朝大卫国之策,甚有优良之处。尤其科考士,重实用少务虚。昔日司马文正公曾言:朝廷设官分职,以待贤能,大者道德器识以弼谐教化,其次明察惠和以拊循州县,其次方略勇果以扞御外侮,小者刑狱钱谷以供给役使,岂可专取文艺之人,欲以备百官、济万事邪?仅就这方面而言,武国不及我海山洲。”

袁宪明的言论对武国是极尽批评,虽然有其个人仇恨,也有献媚马康远的意思,但所说也确实不无道理。从马康远得到的各种消息来看,武国确实许多方面做的非常极端,甚至超过了往年的狄国。

在马康远与袁宪明的谈话时候,于宁清一直咳嗽,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已经七十四岁了,每天还有各种事务,但又无法卸肩。袁宪明注意到了于宁清的身体,向于宁清推荐了一位叫徐洪才的名医帮他治病。这位大夫是袁宪明的故交,也同于宁清一起转移了过来,经常在袁宪明家中,恰巧此时尚在怀远府。马康远很高兴,让于宁清随后一起去袁宪明家中请其为于宁清治病。

马康远还特意对袁宪明说,于宁清是三代元老,还是其父马海晋的结义兄弟,并一直为马宪永夫妻所器重,如果能治好或者延长于宁清的寿命就是大功一件。袁宪明说,自当尽力而为。

除了于宁清之外,袁宪明、谢怀旭也正式参见了右相苏牧。袁宪明同意了谢凝婉的婚事,谢怀旭则代姐姐谢凝莹和妹妹谢凝婉感谢了苏牧,一些礼节上的话,谢怀旭明显要强于武将出身的苏牧,苏牧也应承了几句。

觐见完成后,于宁清随袁宪明、谢怀旭一同去找徐洪才看病。徐洪才为于宁清诊治后,就给他开了些药。于宁清虽然不是大夫,但也看过些医术,见开的药都是虎狼之药,十分害怕,于宁清拿过来后看了看,笑着说:“先生果然不同凡响啊,也许以毒攻毒,反而有用吧。”

袁宪明:“于相,这些药,年轻人服用尚且,您这个年纪了,恐怕...”

于宁清:“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这个年龄了,每过一天都是赚的了。如今我已经功成名就,儿孙也都有着落了,死了也不怕了。能继续活下去固然好,不过如果能痛快的结束,也省心,没事。”

徐洪才:“我敢开,你们还不敢吃吗。”

于宁清:“先生敢开,老夫就敢吃。”

于宁清刚说完,徐洪才也随即离开游山玩水去了。

袁宪明、谢怀旭似乎都还有话要说。

于宁清:“你们不用说了,老夫当年和韦昊英一起在狄国虽然没直接参战,也是经历了生死的,如今还怕吃几服药吗。”

随后于宁清带着药单离开了,然后派人去抓药了。

于宁清走后,谢怀旭对袁宪明说:“姐夫,你说这应该没事儿吧。万一于相吃了药,有个三长两短的,可是麻烦啊。”

袁宪明:“徐大夫人虽然放荡疯疯癫癫的,看起来,不过医术没什么问题。应该不会有事儿的。”

谢怀旭:“能这样最好。”

二月初九,袁宪明、谢怀旭和家人一齐去昌宁上任。十五日,抵达了昌宁州。官署各方面都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就等他这个父母官了。知府王洽林、东兴知县裴慧阳等也前来祝贺他,并向其介绍了基本情况。

袁宪明、谢怀旭倒是想到了王洽林等人会来迎接他。双方一直很客气,但都很保留。毕竟是初次见面,谁都不可能交底。裴慧阳过年的时候也听说了自己的侄子要娶谢家人,也是从谢怀旭来看看这家人的品味和性格,不过初次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因为是刚成立的衙门,人员各方面都比较紧张。另外人口虽然大多转移了过来,被先安置下来种地。李、柳、裴、郭、林五家为他们都做出了不小的牺牲。当时在新昌宁的人口主要是从飞扬岛、宁光岛等地转运过来的八万人,而且虽然大户让出了不少土地,也迁移了不少人,但当地还有其他的人口,总计加起来这里实际约近二十万人。

袁宪明从二月中旬抵达上任后,让谢怀旭处理安排日常事务,他则不时逐步下去或者派人调查人口、耕地和这里的山川等情况,并打听这里原有人口构成和大族情况等,花费了约近半年的时间。

通过近半年的调查,袁宪明发现这里除了和他一起过来的人外,大多是普通人家,虽然李、柳、裴、郭、林五家在这一带产业、人口大多转移,但还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因为这些人走了,又在崛起孕育新的势力。而且这些势力,都和他们有着类似的身份,就是当年武国刚成立那几年,一起逃过来在这里安家的人。如在北部开矿和在东部经营小部分田地的薛泽宇,是当年临海府大富商大乡绅薛敏峰之子;在南部原有部分田土种植茶叶和棉麻的是原来福兴府大族沈昌烈、沈绍晖父子。而知府王洽林虽然在这里没有经营什么大的产业,但和各级官员的关系都很好,而且在读书人中声望很高,民间百姓对他评价也不错。

袁宪明在外调查,谢怀旭处理日常事务。而谢凝莹则除了照顾孩子外,还担负起了安排宗族故旧佃客的生存安排问题。谢凝莹虽说是女子,但才学出众,能力和果敢有时候都在袁宪明之上,夫妻两人就能撑起这万人的大家族。到年底的时候,在袁宪明、谢凝莹、谢怀旭的经营下,他们已经在新昌宁这块地方站稳了脚跟,薛、沈两家也都对这个新来的知州另眼相看。

谢怀旭是谢凝莹的弟弟,这大半年里也结识了不少人。而且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是王洽林的女儿王慧雅。安宁十五年出生,小谢怀旭三岁,时年二十七岁。王洽林虽然不是什么大族高门,还是流亡过来的,但为人圆融,上下都能通,而且读书人中很有声望,故而其女儿也自视甚高。谢怀旭认识王慧雅是因为他曾代袁宪明向王洽林禀报政务,无意遇到了王慧雅。在王洽林介绍后,二人互相产生了好感,两人又颇有才学,加上两家处境类似,故而王洽林很快就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这一年七月,在怀远府的谢凝婉、谢凝淑也最终分别嫁给了苏景升和裴文俊。十一月,谢怀旭娶了王慧雅。苏景升、裴文俊娶谢凝婉、谢凝淑时候,因为苏牧和裴光阳的关系,大小官员都去巴结。不过苏牧自从为右相后,小心谨慎了不少,不像当年在军中那样彪悍,因此拒绝了许多人。裴光阳则相对坦率一些。谢怀旭的婚礼就是在新昌宁办的,王洽林、袁宪明都办的比较低调,但大小官员总有表示的门道。

九月二十日,参知政事兼礼部官李景耀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九岁。马康远下令追赠中书左相,开府仪同三司,伯爵。

十月十五日,签书枢密院事林规横请求致仕,得到同意。

李景耀去世后,礼部官一职务,马康远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白福诚暂时出任。众人都不解其意,而白福诚的职务则由刘正仁出任。

话说于宁清自从服用了徐洪才的药好,身体渐渐有所好转,但是毕竟上了年纪,故而马康远还是希望他多休息。

十二月十日,于宁清觐见马康远,提出了一个建议,同时请求辞去中书左相安心在家休养。

于宁清:“老臣虽然有所好转,但毕竟年事已高,请辞去左相职务。”

马康远这次没有拒绝,说:“您老想卸任,我就不再挽留了,不过以后许多事还得和您商量,不过您老卸任,谁可以接任啊。”

于宁清:“臣建议以苏牧接任左相,赵康弘为右相。”

马康远:“可以。”

于宁清:“赵康弘已经老了,七十岁了,也干不了多久了,您还得重新选择人啊。”

马康远:“是啊,您觉得有谁可以啊。”

于宁清:“现在的中书六部官员,大多都已经花甲古稀之年,是该换换了。老臣认为常武将军可以卸认,裴光阳出任兵部,调一个知府暂时出任礼部,白福诚根本做不了礼部,只是维持。另外晋公对宁阳府还是要注意,外来人员大都都集中在了那里。袁宪明刚来就和王家、苏家、李家结亲,必要时可以调出几个。另外臣觉得康岩公子可任户部,他懂经商,又出使过,而且臣感觉他政上兼通,另外就是该派康雄公子和他的家人回东兴一带,经营您的产业,避免那里的家族势力过大,侵夺公产。”

马康远:“您老所说有理,我自当考虑。”

马康远结束了与于宁清的谈话后,回家与妻子王语蓉还有祖母张铭静商议,张铭静和王语蓉都对于宁清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张铭静更是说出了一句话,公忠体国,颇似刘愔啊。马康远很清楚刘愔的地位和影响力,虽然已经去世很久了,但张铭静依然不时提及刘愔。张铭静也从不掩饰自己对刘愔的提携,并始终认为刘愔是他发现的最杰出的人才。

文永六年正月二十日,马康远下令:
已故中书令刘愔公忠体国,追随高祖、世祖、怀公数十年辛劳勤勉,特追赠太师,卫国公。

中书左相于宁清功高德劭,老成谋国,堪比太师刘愔,特加封太保,中书令,军政大事仍然参与。

同时,马康远公布新的任职变化:

中书左相:苏牧,中书右相:赵康弘

监修公国史:苏牧

枢密使:霍彪

枢密副使:马康武、杜孝瑞

参知政事:马康岩、辛仁雄、谢昌琰、裴光阳

六部官:户部官马康岩(兼)、吏部官辛仁雄(兼)、

兵部官裴光阳(兼)、刑部官谢昌琰(兼)、

工部官田定义、礼部官柳瑞安

    御史中丞:裴明宽,侍御史:方刚烈

易物司使:李凯勤,副使:柳林亭

学务司使:田光济,副使:杜振明

王洽林加从三品衔任礼部次官;

东林知县由崔智刚出任;

怀卡知县由裴文杰出任;

柳林亭出任怀远府知府;

裴慧阳出任宁阳府知府兼文宁宫留守;

于旭然出任东兴县知县;

马康武出任枢密副使;

裴智阳出任主管殿前军公事;

赵佳威出任主管侍卫亲军左军公事;

刘正仁、羊祖辩出任水师副统领,协助田兴布。

这次的变动大体是按照于宁清的意思来的,但也有不少马康远自己的决定。马康远的堂兄弟马康岩出任参知政事兼户部,接替了赵康弘,但赵康弘没有多久,就会退,马康岩莫非有可能出任将来的左右相之一,引发了猜测。常武年事已高,退任是正常的,裴光阳以次官出任,也是顺理成章。不过裴智阳被调离宫廷主管殿前军,有些意外,林文明卸任,赵佳威接任,不久赵勇虎也肯定会卸任。马康武、杜孝瑞出任了枢密副使,将来的枢密使极有可能会是马康武,毕竟杜孝瑞也古稀之年了。刘正仁、羊祖辩出任水师副统领,实际上是意味着要重新训练水师和强化水师。李凯勤出任易物司使,也是顺理成章的。其实杜孝瑞那个易物司使只是挂名而已了。地方上知县的变动则主要是按照于宁清的意思,避免家族势力过于庞大。王洽林与袁宪明刚联姻,就将王洽林调任。而将一心立功持强硬态度的崔智刚出任东林知县,就是恐怕想借他的勋贵身份来整治这些大族。于旭然出任东兴县,则明显是对于宁清的回报。裴慧阳出任宁阳府,则完全是意料之中,只不过外人看来似乎是有些早罢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