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一早,四位师兄带了凝寒入厅中拜见。
真人换了一身道袍,立于厅内,待吩咐完诸事,命诸人散去,独留下凝寒一人,道:“你我虽是有缘,但你不可拜我为师,在外亦不可对外人讲。”
凝寒不解,问:“为何?”
真人道:“记得便可。你可称我为先生。”
凝寒拜了三拜,算是入了门下。
真人又唤一人进来,对凝寒道:“这位是你大师兄忆竹,你先随你大师兄读书习字。”
二人应了。
凝寒日日随忆竹习字,清早读诗,上午习字,午后读文章,日落之时跟着四位师兄在院内玩耍。
虽不是才高八斗,却多了份书生气质,诗书礼仪虽不全通,却也有模有样,行为举止虽不及皇家贵胄,也有些小家公子的模样。
这一日,先生唤凝寒前来,道:“你来此多久了?”
凝寒道:“回先生,两年了。”
先生略思片刻,道:“随我来。”
凝寒跟着先生出了房门,踏石板路,过翠竹林,穿莲花池,来至一山中小亭。
先生道:“前面有一山洞,你进去吧。”
凝寒看了看先生,没有问出口,便走了进去。
凝寒洞内走了十来步,觉得洞内分外敞亮,又走了几十步,至一石室内,室内并未点灯,却是无光自亮。石室比先生房间略小一些,内有一石桌,桌旁坐一人,着先生一样的道袍,看面相与先生相似,似乎是在等他。
凝寒先是一惊,后施了一礼,那人示意凝寒对面坐下,又在其脉上探了一下,道:“原来如此。”便起身入内,取出几本书来,递与凝寒。
凝寒接了,书名还未看清,那人右手一扬,长袖一甩,凝寒便不知天地之所在。
凝寒昏昏醒来,竟是躺在先生房内软塌之上,心中一惊,坐起身来。
先生唤他过去,问道:“今日起便开始教你修行之法,你可愿意?”
凝寒点点头“愿意。”
先生拿起身前的几本书道:“这些书便是你从洞中带出,此书你先拿去,明日再来见我。”说着,便递了一本于凝寒。
凝寒回至屋内,看书至半夜,只觉每个字他都认得,可书中所讲何意,全然不懂。
二日,凝寒见过先生,先生问他:“可看懂了?”
凝寒茫然摇头。
先生招凝寒对面坐下,道:“修行之人,统称为修士,修行便是提升自身修为,修为满时便可突破至下一层境界。境界共分九层,筑基,灵虚,空冥,洞玄,分神,天命,大乘,渡劫,飞升。”
凝寒问道:“那先生是哪层境界?”
先生哈哈笑道:“为师早已不知矣!”
凝寒虽是不解,也没有继续追问。
先生继续说道:“修行便是,感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纳万灵之息。你当下要做的便是开悟。”
凝寒不解,问道:“如何开悟?”
先生笑道:“此需你自行领悟。不可操之过急。今日为师教你最基本的调息打坐。书中所写慢慢研读领悟。”
先生一旁示范指点,凝寒学的也是有板有眼。
每日天未亮,跟着四位师兄在院中大树下打坐,午后跟着大师兄读书习字,入夜细细研读书中所写。
某一日,凝寒忽感脑中一丝划过,体内似有一丝暖流微动。急问先生,先生道:“两年,两年似也不是太慢。”
凝寒张口欲言,先生似知其所想,道:“修行之路漫漫,不可急,根基稳固,方得长远,”说着,将一毛笔立于桌上,微风一过,一声脆响,“根基不稳,某一日便是如此。”
凝寒似有所懂。
打坐之时,凝寒按先生所授灵力调动之法,气沉丹田,按所学经脉走向运转灵力。
又是一年。
先生问道:“可有所获?”
凝寒道:“书中所讲,已解大半。”
先生道:“讲与我听。”
凝寒张口,却一字讲不出,心中困惑,更是着急。
先生见之,哈哈大笑:“是了,是了,讲不出便对了。”
先生说着,把另一本书,阴阳双生诀,递与凝寒,道:“今日起,可修炼此书中内容。还有一事,切记,打坐只可在午时!”
凝寒闻得先生话语,日日午时打坐,夜间研习,虽已有月余,却觉修行甚慢。常闻得几位师兄,夜间打坐至三更,凝寒亦想一试,想着夜间打坐,修行可更快。
这一夜,凝寒于室内打坐,未觉不妥,便日日如此。
忽一日,感体内有一丝凉意,并未在意。
这一夜乃月圆之夜,凝寒打坐之时,忽感一股寒气袭满全身,血液似乎被冻结,眉间亦结有冰霜,身体抖如糠筛,灵力亦无法聚集。先生忽至,灵力输入凝寒体内,三刻后方缓过来。
先生眉间有一股怒气,道:“明日来见我。”
次日,凝寒刚踏入先生房门,便被一股无形之力压住,跪倒在地。
先生怒道:“为师所讲之话,你可还记得!”
凝寒从未见先生如此,吓得不敢言语。
先生又喝道:“打坐只可在午时,可还记得!修行不可急,可是忘了?”
凝寒吓得全身打抖,额头触地,道:“弟子知错,弟子再不敢犯了。”
凝寒觉得身上压力已失,先生道:“可要牢牢记得!去吧!”
凝寒虽觉修行缓慢,却也不敢再违师命,一年下来,觉灵力有所涨,灵力调动亦更加自如,二脉似有全通之相。
这日,凝寒拜见先生,先生道:“你今日多少年岁了?”
凝寒道:“十二岁。”
先生道:“你可知,为师为何要你午时打坐。”
凝寒道:“弟子不知,请先生明示。”
先生道:“你自幼异于常人,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可是如此?”
凝寒道:“正是如此。但弟子不知为何如此。”
先生道:“只因你是至阴至寒之体。”
凝寒跪拜道:“请先生赐教。”
先生道:“至阴至寒之体,阴寒不侵,入体不伤,阳热之气亦难入体。若是女子,倒也无碍。偏你是男子,阴寒过剩,阳气不足,阴阳难调。”
凝寒慌道:“先生可有破解之法?”
先生道:“午时,阳气最盛,修习阴阳双生诀,引阳气入筋脉,以达缓和之效。年幼之时方可,随年岁长成,已不足亦。况你修为甚低,若达天命之境,此法可成。今日,为师教你另外一法,你可愿意?”
凝寒忙道:“弟子愿意。”
先生示意凝寒起身,对面而坐,拿出一书,道:“此书乃你洞中带出,名曰阴阳和合术。你天生至阴至寒,虽为男身,却男态不足,更具女儿之相。此生难与女子交合,即便可成,女子必死。修炼此术,可化男子精血入体,以补阳气不足。此术运转,不需打坐,不调灵力。切记,只可在事后运转,交合之时万万不可,否则,轻则伤男子根本,重则伤及性命。”
凝寒已渐渐长成,渐通人事,听先生如此说,心中自有喜色。
先生又道:“此有一药方,可治根本。”
凝寒接来,上写“九阳血魄丹,纯阳男子九名,心意相连,融骨血于一体,引精魄于一处,自愿炼化,不可变心,九日方成。”
凝寒诧异。
先生道:“药方而已,并非必须。去吧。”
入夜,凝寒正读书研习,赖真,青迷,石心三位师兄推门而入。
六年已过,三人已十七八岁亦,男子气十足,早已不是以前的孩童模样。
凝寒问:“师兄可有事?”石心掩门,青迷关窗,赖真道:“先生命我三人前来,陪师弟练功。”
凝寒一惊,后又明了,见三人立于面前,吓得瘫倒在地,慌慌后退,躲到墙角。
次日天微亮,三位师兄便离开,日上三竿,凝寒未得起床。
先生前来,坐在床边,问道:“可是身体不适?”
凝寒摸了摸小腹,道:“全身无力,略觉乏累。”
先生道:“无妨,今日你且休息。”
每隔数日,便有师兄前来陪其练功,直至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