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的广播正在播放北京发往丰城的旅客开始登机了。王海峰对身边那个微闭双眼的长者说,“厅长,可以登机了。”
“再等一会,与其在飞机上干耗,还不如在这里透气呢。”说完他转过头面对王海峰说,“这次中央规划的城市化建设,城区延伸方向的指导精神,着重点都很明确,但我想全省的城市中心区拆迁重建这块,应该还是咱们得认真对待的重点。”
“厅长,这个事你要不提,我也得想清楚了再与你说,既然你先说了,我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你看怎么样?”
“这话说的,我让你闭嘴了吗?”老者打趣一句,又拍了一下王海峰的肩头,“继续。”
“你也知道,咱们省的城市化建设,棚户区改造工作,都推进得比较快,部里对咱们也是肯定的,但也暴露一些问题。特别是拆迁这一块,有的市县对中央的指示没能稳妥落实。野蛮拆迁的有,压低补偿款的也有……前一段的群访事件,让省领导很不满意。这次回省,咱们法规处,一定要把中央指示吃透,应该更具体的根据本省情况,制定出接地气的文件法规,同时也应派人到各市县,监督他们落实。保证省里的指示到地方后,绝不走样。”
“好啊,你们督察处对保证省里指示到下边不走样,是第一责任人。回去以后,你们要下到各市县当面落实,免得各地那些局长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海峰,我看各地级市还得你去跑。你办事,我心里有底。”
“可处里的事太多,我怕时间上太紧凑。”
“那也得你去,防火总比救火强。上次白原市的群访事件闹得多大呀,李省长都过问了,要不是你赶过去,说不定都得闹到省里来。”
“那我还不是按照你的意思办的。”
“你小子别给我戴高帽啊,临场发挥的明白,是你应变能力强。这事过后,你猜李省长怎么同我说的?”
王海峰的脸一下绷紧起来,眼睛盯着老者的嘴,仿佛生怕听错一个字似的。
“李省长说,白原的事没闹到省里来,你们厅功不可没。今后他们如果再出现这类事,就把主管城建的市长换下来,让小王去。”
说完这话,老者轻瞄了一眼王海峰,“这回该登机了吧。”
昨天夜里没有什么大事儿,早晨起来,郭凤兰准备写交班记录时想,下班后得给猪倌打电话,一同去婆婆家看看女儿,时间充裕的话,下午再带她到公园划划船,玩玩碰碰车什么的。就在这时,院办主任打来电话,让她下班后不要走,院长有事找她。
到院长办公室后,院长笑呵呵的对郭凤兰说,“恭喜你凤兰,这次世卫组织在伯尔尼召开学术交流会,院里决定派你去。”
郭凤兰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这次学术交流会,院里分到一个名额的事她知道,但怎么说也不会轮到她呀。在脑外科,老师李宗和是响当当的第一把刀,科主任余立国无疑是第二把刀,就算自己排第三,距离人家还差着层级呢。
“想什么呢,凤兰。”
“怎么会是我,那李老师和余主任呢?”
“你坐下。”院长指了指写字台前那把软背靠椅又说道,“院里确实先考虑的他们,但你也知道,立国主任的母亲正在住院。李老师说他年龄大了,也推荐了你。明天你把工作交代一下,三天后去北京报到,由部里统一安排,与兄弟院的专家一同出发。”
从院长室出来的郭凤兰有一种磕鸡蛋得元宝的感觉。她马上拨通了梁冬松的电话,“猪倌,我去妈那儿吃早饭,你也尽快过去,我有喜讯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