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不一样的联姻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0134字 发布时间:2021-11-09

二月初,马康远的妻子王语蓉对丈夫说:“祖父母已经近百岁高龄了,除了更怀旧之外,就是希望看到荣字辈曾孙赶紧结婚生下玄孙,做高祖父。”

马康远同意妻子的意见,但是该给下一代人如何安顿婚姻,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妻子王语蓉建议还是从功臣勋贵中选择。王语蓉还给马康远提了个建议,让马康远的长子马荣仁再娶张家的女儿,以慰藉祖母张铭静。对此,马康远并没有反对。当时张轩达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居中,大女儿是张海雅,安宁十六年出生,儿子是张泽昌,安宁十七年出生,小女儿是张海琳,安宁十九年出生。

马康远二月中旬找到张浩博,与之商议。张浩博对马康远突然的提议是十分震惊的,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他内心是希望张家的女儿能够再像姑母张铭静那样,但是马家的儿子会否同意,马康远的儿子会否像马宪永那样,他心里根本没底。

二月二十五日,马康远叫来了几个儿子马荣仁、马荣安、马荣光和两个女儿,对他们说:“你们都不小了,也该成家了,曾祖父母的身体和年龄你们也都知道,我希望你们能尽孝道,能让他们看到你们早日完婚并有子嗣。”

马荣光是长子,就说:“父亲是不是也给我们选好了啊。”

马康远:“我选不选好是我的事儿,你们有无意中人。”

五个孩子都不说话,王语蓉就说:“张浩博的两个女儿和你们年龄相仿,也都知书达理,大家闺秀,你们有无意见啊。”

王语蓉的话,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即他们当中必须有人要娶张家的女儿。马荣光年纪最小,基本被排除在外了。而马荣仁、马荣安则必将有一个会完成这样的任务。马荣仁不作声,马荣安说:“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听由父母安排。”说的很平淡,但态度已经明确了。马荣仁也只好跟着弟弟说了类似的话。

马康远、王语蓉对儿子的态度还是满意的。

二月二十六日,马康远将儿子的态度报知王敏瑶,王敏瑶知道儿子的心思,说了句:“去问你祖父母吧。”王敏瑶此时已经心灰意冷,马康远对她的感情根本远不如对祖父母的感情,马海晋去世后,王敏瑶更是受到了事实上的冷淡。

三月一日,马康远夫妻将此事报知马宪永夫妻,果不然,二人大为高兴。马康远决定以长子马荣仁娶张海雅,以女儿马颖佳嫁给张泽昌。并说:“马、张两家是世交,自曾祖以来至今,应该继续延续这种传统。”马宪永、张铭静同意马康远的建议,但内心也明白马康远此举是有多重意思的,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高兴,另外也是希望重新抬举张家以平衡崔家。崔家自崔子建以来,父子、祖孙三代为相,已然权重一方了。

这个消息不久就传开了,到五月初海山洲的勋贵已经全部得知了这件事。崔锦贤虽然已经退隐了,父母也已经去世了,自己当年又有伙同马海阳逼宫的嫌疑,虽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但崔家某种程度上已经衰落,但是作为崔家的大家长,他不能接受如此。毕竟他还是马海宁的亲家,崔智刚是马海宁的女婿。为此他通过马海宁,希望能再度与马家联姻,但马海宁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马康远已经和马宪永商量好了。崔锦贤也看出来了,马康远与张浩博联姻,目的就是平衡崔家,既然无法与马家再度联姻,那就走旁支路线,与张家或者马家信任的杜家联姻。

马康远决定让马、张两家互相联姻,张浩博受宠若惊,可是张泽昌内心并不高兴,但是他也无法拒绝,最终只能屈从。最后张浩博同意让张海琳自由选择自己心爱的人。而张海琳喜欢的人是田晓敬的孙子田志明。田晓敬只有一个儿子,叫田光济,为人不喜欢仕途,只愿意读书,故而长期不曾入仕。他有两女一男,长女是田凝芙,次女是田凝蓉,安宁十五、十七年出生。田志明是安宁十九年出生,祖父田晓敬对他十分重视和栽培,希望他传承和光大家族,而田志明确实不负众望,文武兼备还温和有礼。

马康远除了王敏瑶这个生母外,还有一个曹友徽。毕竟这也是马海晋的妻子,还有一个女儿马颖琳。马颖琳今年已经三十二岁,但是马颖琳一直没有结婚,曹友徽只有一个女儿,很宠爱,视之为命根子。但是她发现马颖琳似乎不愿意结婚了,只愿意陪着母亲,曹友徽理解女儿,但是也不希望女儿一直如此,却着实没有办法。

安宁三十五年九月,在父母的强行安排下,马荣仁娶了张海雅,张泽昌娶了马颖佳。十一月,崔弘文娶了张海琳。十二月,杜运晖娶了马颖佳。

这一年,马康远对哥哥马康飞一直很尊敬,但是马康飞的内心是很不高兴的,可是木已成舟,他没有办法,只能是等待蛰伏。马康远为儿女安排婚事,马康飞只有一个儿子马荣达,他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同样比较失意的崔锦贤。两人一拍即合,马荣达娶了崔元柳,十月就草草完成了婚事。

与马、张、崔、杜家相比,李家李凯勤这一代,只有他在仕途,而同辈都不想仕途生涯。而李凯勤的妻子是东兴的林家,林婉涛,比李凯勤小七岁。二人有三男两女,分别是李学康,李学烈,李雪峰,女儿是李莉姿。分别是安宁十一、十三、十八年出生,大女儿是安宁十六年出生。李学峰已经在军中,颇受器重。李莉姿长的非常漂亮,在宁阳府一带极为出名,不少名门都想娶她,但李莉姿都看不上,李凯勤也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也希望女儿能与高门联姻。小女儿是李莉敏,安宁十七年出生,也和大姐一样漂亮,但更乖巧一些。其实李凯勤还有一个女儿,后来夭折了。

李景文是李绍铭的长孙,李绍铭、李绍晏已经去世,李绍邦也年老了。不过马宪永对李家还有感情,尤其是李绍邦和李绍菱,而马海宁还在,所以李家还是有权势的,但是他们很明白,李家要想保持在宁阳府一带的权势和地位,必须继续有人仕宦,有人经商。李景文、李景耀、李景锐都在仕途,但是李景耀、李景锐的子女都不成器,李凯勤是李景文的独子,就实际上承担起了振兴家族的重任。

在宁阳府,除了李家外,只有柳家的势力最强。李凯勤到任宁阳府知府前,柳瑞安代理了好几个月的宁阳府知府,就是证明。为此,李凯勤决议与柳家联姻,以确保李家在宁阳府的地位。这得到了父亲李景文和叔祖李绍邦的支持。李绍邦认为趁着马海宁还在,马宪永还在,李家还有声望,与柳家联姻,柳家是不会反对的,如果马宪永、马海宁不在,柳家恐怕就不一定看得起李家了。

安宁三十五年正月开始,李凯勤在宁阳府上任后,就与柳家搭关系。而柳家也确实看对了李家还有实力,同意与李家联姻。三月,李凯勤的长子李学康娶了柳瑞安的女儿柳媛馨。柳媛馨是柳瑞安的独女,安宁十六年出生,是大家闺秀。对于父亲安排的婚事,她完全服从。李学康本来不喜欢父亲安排,但当他见了柳媛馨后,不想为柳媛馨的才学所打动,竟然是非她不可了,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在确保长子后,次子、三子的婚姻,李凯勤就相对任由他们了,下来就是女儿了。李凯勤希望通过父亲和叔父,最好让女儿嫁入高门,为家族谋取长盛不衰的资本,他自信凭借着李莉姿的才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安宁三十六年正月,李景耀带着侄女找到了马海宁。李景耀为侄女攀亲是无法亲自说出口的,只能通过马海宁,而马海宁明白李景耀、李凯勤的意思,念在是李绍邦的女婿上,就答应了。马海宁见到李莉姿后,大为惊叹,他以前只是听说过李莉姿相貌出众,但他常年来回奔跑,并没有怎么见过,如今真正见到了李莉姿,也被吸引了,决定由自己带着李莉姿见机行事。

安宁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二日,马宪永百岁寿诞,不过马宪永事先已经下令,只许家人参加,不许外人参加,避免奢靡,连中书令于宁清都被拒绝了。

这一天,马海宁带着李莉姿去参加了马宪永的寿辰。马宪永、张铭静看到马海宁带着一个不认识的却长相出众的女孩儿,很是好奇。宴会过后,马宪永叫来了马海宁,问:“你带的那个女孩儿是谁啊,没见过啊。”

马海宁:“哦,那是李莉姿,李景文的孙女,李凯勤的独女。想进来见见父母,我就把她带来了。”

张铭静:“看着挺不错的孩子啊,带进来。”

马海宁随即把李莉姿带了进来,李莉姿见过了马宪永、张铭静。

张铭静:“孩子,你多大了。”

李莉姿:“回夫人,安宁十六年出生,十九岁。”

旁边的马丹丹、苏玄涛也都看着这个姑娘,只见生的长挑身材,打扮的如粉妆玉琢,头上珠翠堆满,凤翘双插,身穿大红通袖五彩妆花服,系着金镶碧玉带,下衬着花锦蓝裙,两边禁步叮咚,麝兰扑鼻。

马丹丹在旁悄悄对苏玄涛说:“姐姐,这姑娘真是漂亮啊,别说男人,女人看了都羡慕嫉妒啊。”苏玄涛点了点头。

张铭静:“结婚了没有。”

李莉姿:“还没有。”

随便聊了几句后,马海宁就带着李莉姿离开了。

之后的几天里,马海宁带着李莉姿在怀远府附近溜达,还去了安心园。李莉姿也是玩儿的很开心。也就是这段时间,守卫宫禁的王元珣,还有马康武的儿子马荣昌、马康飞的儿子马荣达也都见到了李莉姿,无不为之倾倒。都知道了她是李凯勤的女儿,想与之结交。但是有马海宁在,他们都不敢,而李莉姿也都看不上这些人。

三月底,马康远在苏景睿的陪同下去向马宪永请安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马海宁和李莉姿。马康远向叔父行礼后,问这是谁的孩子,马海宁如实相告。苏景睿向马海宁行礼,也注意到了李莉姿,为其姿色所动,但很快平静,继续跟着马康远去走。而李莉姿对这个男子却产生了兴趣,问马海宁是谁,马海宁也告诉了她。李莉姿得知了他是苏牧之子,大自己五岁。马海宁对李莉姿问苏景睿的身份,刚开始没在意,但是后来一想,却觉得不对劲。据李景文、李凯勤等人说,李莉姿对追求她的女的从来都看不上,而那段时间,连王元珣、马荣昌、马荣达倾慕她的时候,她都不屑一顾,问也不问,如今对苏景睿则多问了几句,明显是不同的。

苏景睿见到了李莉姿后,也为之倾倒,但苏景睿不同于其他人的是公私分明,控制能力极强。自从跟随马康远后,他已经很少喝酒,整个人都像变了似的,深受马康远器重。

四月初,马康远无事和苏景睿闲聊,突然问他:“你们兄弟都还不结婚吗?”

苏景睿:“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和弟弟也得看父母的意愿。”

马康远:“那苏将军的意思呢,以你的身份,应该也有不少人的。”

苏景睿:“家父是流亡过来的人,幸而遇到晋公赏识,才有今天,晋公是家父的第一个恩人,第二个就是已故的裴大人了。我听家父说,当年追求家母的人很多,但是家母执意选择家父,外祖父最后也同意了。但是高门大族内心是看不起我们这些外来人的,父亲虽然娶了裴大人的女儿,但是父亲一直很谦恭,仍然是军人风格,那些名流内心并不认可父亲和我们家。”

马康远:“可恶,我们海山洲不能成为六朝门阀那样。”

苏景睿:“是,但是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而且社会上观念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马康远:“说,你看对谁了,只要你看对,我替你做主,我的女儿也可以嫁给你。”

苏景睿:“臣还没有遇上。”

马康远:“说,不怕,现在就你我二人,直言无妨。”

苏景睿:“臣觉得李姑娘......”

马康远:“李莉姿,是吧,好的,我知道了。”

果不然,没几天,马康远亲自为苏景睿做媒人,找到了马海宁。马海宁也正有心去找马康远的。如今正好是一拍即合。马康远、马海宁还为他们创造条件,一来二去之下,苏景睿为李莉姿的才色所倾倒,李莉姿也很欣赏苏景睿的干练稳重。

五月底,马海宁将李莉姿与苏景睿的事儿告知了已经致仕的李景文和在宁阳府的李凯勤,还有在礼部为官的李景耀。李凯勤得知后是十分为难的。他原意是希望李莉姿能够嫁入马家或者张、崔、杜等大家,不想女儿竟然喜欢上了苏牧的儿子,是有些不喜欢的。但是已经九十一岁的而且病重在床的李绍邦对李凯勤说:“孩子,没有永久不衰的家族,现在看起来发达的,未必以后会继续,现在看起来贫寒的,也许以后会发达。晋公和夫人没多久的时间了,郡公能亲自为你女儿做媒,这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不可贪图太多啊。”

李凯勤思考了李绍邦的话很久,最后同意了李莉姿与苏景睿的婚事。而苏牧一家,得知苏景睿喜欢上了李景文的孙女,也是高兴但也是担心。李家虽然势力不及李绍铭、李绍晏时代,但依然是仅次于马、张、崔、杜在内的最高豪门之一,虽然妻子裴晗芯与李家有渊源,但李家内心对苏牧这个外来人是不冷不热的。

六月二十五日,在王语蓉、马海宁的亲自操持下,由中书令于宁清主婚,为苏景睿和李莉姿举办了婚礼。因为有马康远亲自保媒还是中书令于宁清主婚,故而怀远府的大小官员都无不前去巴结。他们很清楚这是马康远要重视苏家,要重视寒门和外来人员的象征。

在苏景睿的婚礼后,马康远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他首先想到的是与妻子王语蓉商量,他对妻子说:“自曾祖开创基业以来,已经百余年,但这百余年里,也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势力。我们这里已经有些六朝门阀的影子了,不得不防啊。”

王语蓉:“所以你亲自操持苏牧儿子的婚事,也是一种姿态表示啊。”

马康远:“是的,虽然我让我们的儿子娶了张家的女儿,但是我内心不希望门第之风形成并泛滥。”

王语蓉:“你还有什么打算呢,这恐怕只是开始吧。”

马康远:“我就是要让贫寒的人娶或者嫁给高门大户,破除他们的那些教条。”

王语蓉:“这可是前已发动全身,你得想好了。”

马康远:“你放心,我有办法的。”

马康远首先想到的是田欣勇、田欣澜兄妹一家。

七月初,马康远突然下令褒奖田欣勇、田欣澜一家,追赠田欣勇为太保。这让田欣勇之子田晓敬大为感恩。月底,他借着看望身病的崔锦贤的机会,对田欣澜的女儿杜欣也极为褒奖,顺势提及了田欣澜与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关系,他说:“田家也是外来的,田家与我们家也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祖父母时常还念叨怀念他们喜欢的欣澜姐。”马康远这些突如其来的话,这让崔锦贤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于宁清、杜辰皓却感觉到了话外音。

自田欣勇、田欣澜故后,田家除了田晓敬一人在支撑外,就再也没有人被看得上,在张、崔甚至是李家看来,田家就是马家的附属品。

八月初,于宁清、杜辰皓密奏马康远,希望马康远为女儿选驸马,并提出了可从田家中选择,得到了马康远的同意,并极为高兴。

而马康远的次子马荣安、三子马荣光也竟然都不反对,他们的想法是比起权势熏天的张、崔两家而言,田家几乎就是勋贵中的普通人家。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马康远拟定让马荣安娶田凝芙,田志明娶马颖蔓,并报知马宪永夫妻。马宪永夫妻非常高兴,张铭静还说:“我们小时候就和欣澜姐姐非常亲,她就是我们的大姐姐,如今两家结合,是天作之合。欣澜姐姐在天看到也会非常高兴的。”

田凝芙、田志明的婚姻定下后,田晓敬则趁势为次孙女田凝蓉张罗,他选下了人家,田晓敬决议趁着自己还能说话,赶紧办完,他那只爱读书的儿子田光济根本不想操心这些,逼得他这个七十多的人天天张罗。他与杜辰皓都在枢密院,关系不错,又曾经做过杜宽的副手,两家关系不错。为此他与杜辰皓商议,决心以田凝蓉嫁给杜辰皓的孙子杜运晖。

田晓敬的处境,杜辰皓也是深有体会。杜辰皓有一儿一女,杜燕蓝嫁给了马康武,但马康武就像马海阳一样,勇武但没有什么政治前途。而杜振明比田光济也强不了多少,如果不是杜辰皓支持马宪永、马海晋,杜家也会完蛋。为此对田晓敬提出来的建议,杜辰皓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并决定在安宁三十七年春季完婚。

比起马康远来,身为马康远叔父的马海宁为子女的考虑就轻松多了,他只是希望儿女不要太晚结婚即可,不强求他们找高门大户或者勋贵,当然如果他们想,马海宁也愿意出面。马海宁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崔智刚,另外还有两个儿子,马康岩和马康雄,他们的孩子是:

马荣义,马康岩之子,安宁十七年出生;

马荣辉,马康雄之子,安宁二十年出生;

马颖玉,马康雄之女,安宁十九年出生。

安宁三十六年底,马康岩、马康雄报知父母,马荣义想娶裴光阳的女儿裴怡璐。裴怡璐是裴光阳的女儿,安宁二十年出生,才十六岁。两人有过几次接触,彼此印象很好。马荣辉则看对了韦昊英的孙女,韦博耘的女儿韦蕴涵,安宁十七年出生。马颖玉则出人意料,看对了于宁清的孙子于旭然。都定于安宁三十七年春夏正式结婚。马荣光是马康远最小的儿子,他一切听父母的,在兄长姐妹都定下后,他最终在父亲的安排下选择了并不太起眼的杜振明的女儿,与他同龄的杜秋芸。

裴智阳只有一个儿子,叫裴文杰,安宁十五年出生,不同于父亲裴智阳和祖父裴孝信以勇武闻名,裴文杰好读书,对兵务也有一些了解,但还是更喜欢读书。裴光阳则一儿一女,裴怡璐是女儿,儿子是裴文俊,安宁十七年出生,对做生意感兴趣,裴光阳很不满儿子如此,但也没有办法,只能是任其发展了。裴慧阳直到安宁十三年才结婚,找的是当地姓林的中等富户家的女儿,非常贤惠体贴。有两儿一女。两个儿子依次是裴文斌、裴文玄,女儿是裴怡婧。两个儿子分别出生于安宁十九、二十年。女儿最大,出生与安宁十五年。裴慧阳安排儿子一个学文,一个学武,女儿则文武都学一些。

韦昊英只有一个儿子韦博耘和一个女儿韦乐蓉,其人在韦昊英与裴晗莉的培养下,实际上是能文能武,但是韦昊英为了避嫌,一直反对让儿子进入仕途做高官并推荐他。故而韦博耘已经四十八岁了,父亲也已经卸任了,但他始终只是在军中做个中层军官。加上妹妹还是马康飞的妻子,他更是谨慎小心。故而韦博耘就一直培养孩子,让他们小心谨慎。韦蕴涵是女儿,安宁十七年出生,大家闺秀,却有一定的气魄。而儿子韦俊骞出生于安宁十八年,则继承了父祖的风范,能文能武。

马海宁的孙子看对了这几家人后,自己出面去找,他反正已经落的个放荡不羁的名儿了,加上已经六十四岁了,无所畏惧了。他一出面,谁都不敢不给面子。裴光阳、韦昊英、于宁清都十分清楚马海宁的性子,虽然看起来这个公子爷放荡不羁,但能量极大,加上生性豁达,许多事儿上他一句话能起到别人一万句也起不到的作用,如今马海宁亲自为孙子出面,又有谁敢不买账呢。

马海晋的几个结义兄弟里,于宁清的婚姻还算是幸福的。于宁清的妻子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是真正的普通人,两人只有一个儿子叫做于振波,文不成武不就,马海晋活着的时候基于与于宁清的个人私交,想给于振波一个官儿,但是于宁清知道儿子什么也做不成,就拒绝了马海晋的好意。于振波因为无所事事,后来在父亲安排下将一个很听话贤淑的丫鬟叫李敏贤让儿子娶了作为妻子。李敏贤对于振波极为关心体贴,在她的照顾下,于振波逐渐改变了消沉的心态,开始安安稳稳在家读书种地。而李敏贤也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于旭然,安宁十八年出生,女儿是于优璇,安宁十九年出生。安宁三十年时候,于宁清妻子去世了。比起儿子来,于宁清对孙儿、孙女十分在意和关心,于优璇虽然相貌普通,但是聪明伶俐。于旭然虽然只有十八岁,但爱好武艺,也读诗书。

刘进瀚一直孤身一人,不结婚,甘心情愿做侍卫了,着实是难得。马海晋活着时候就操心过,但他始终不愿意。赵康弘的妻子生过几个孩子,但后来都夭折了,他不忍妻子再难过,也不想强求,就放弃了要孩子的事情。白福诚本来有一个儿子,但东林作战时候战死了,他也一直没和任何人说,直到多年后马海晋、于宁清才知道。自此,白福诚也就心如死灰了。杜孝瑞算是不错的,安宁元年和一个普通官吏的女儿叫薛正梅的结婚了,婚后生活一直不错,安宁五年才有一个儿子,叫做杜梓豪,但是一直没有结婚,杜孝瑞很犯愁,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马海宁在和于宁清的交谈中,于宁清特地提到了杜孝瑞,他希望通过马海宁能为这个结义兄弟唯一的儿子考虑考虑。

于宁清:“公子,我们都老了,我已经六十八岁了,也该退隐了。下一代就靠他们自己了,我自己没有什么挂念了。我和已故的大公子什么关系,您是知道的,虽然现在郡公还用我,但我已经这个年龄了,我知道该如何。我和已故的大公子还有杜孝瑞他们是结义兄弟,誓同生死,我反而放不下他们。赵康弘、刘进瀚、白福诚事实上是孤身一人了,我和他们说过,我的儿子也是他们的儿子。除了我以外,只有杜孝瑞还有一个儿子,可是三十多了,一直未婚,我们都很犯难,希望公子能多帮衬帮衬。”

马海宁:“于大人客气了,你们的处境我也是知道的,我能帮的尽量帮,你放心。”

安宁三十六年十二月,马海宁以马宪永的名义请马海阳、马康飞、马康远、王敏瑶、曹友徽、王语蓉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到马宪永、张铭静居住的地方议事。也只有马海宁能有这个特权。马海宁事先和马宪永大致说了下要商议的事儿,一是正式报知父母自己孙辈的事儿,另外是一些其他人的事儿。

十二月二十五日,众人到齐后,马海宁先介绍了自己孩子的婚事,众人很高兴。下来才是马海宁的主题。

马海宁:“父亲母亲,郡公、二哥,嫂子,我今天想说的主要是另外一件事。我生性淡泊,放荡不羁,有些话也许只有我说或许合适一些,我就直说了,你们不要见怪啊。”

马宪永:“你说吧。”

马康远:“叔父请讲。”

马海宁:“大哥已经去世了,可是颖琳已经三十三岁了,也该找个人家了,小嫂也非常着急,我希望我们能帮小嫂让小侄女赶紧成家,也是为已去的大哥了解一个心愿。”

马海阳:“老三是好意,我们也想,可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马康飞、马康远等也同意,虽然兄弟两面和心不和,但妹妹她们都是喜欢的,也都为妹妹着急。

马海宁:“于宁清那天和我说,杜孝瑞有个儿子,叫杜梓豪,比颖琳小两岁,年龄差不多,如果你们无意见,我让他们试试。”

王敏瑶:“杜孝瑞是海晋的结义兄弟,按道理无不可,可是杜孝瑞与我们家......”

马康远:“我觉得无不可,如果他们同意,是可以的,哪儿有那么多门第之见啊。”

张铭静:“我同意,就让海宁张罗吧。”

马宪永点了点头,众人也就无意见了。

曹友徽听后,跪下对马宪永夫妻说:“谢谢父母啊,如果可以,我死了也安心了。”

随即曹友徽专门感谢马海宁,马海宁连忙还礼。马宪永见状,十分高兴。他觉得这个小儿子能起到许多人都起不到的作用。

随后众人又商量了一些事情,随后马宪永留下马海宁和马康远。马宪永感觉马海宁还有话对马康远说。

马宪永:“海宁,你还想说什么,说吧,现在你可以说了。”

马海宁随即对马康远说:“康远,你祖父母这个年龄了。你父亲也去了,我们也都老了,你大哥是不如你,你父亲生前也更器重你大哥。但是你现在接班了,用人不拘一格,这都是好事,我们都很高兴,可是你大哥和你父亲生前的人,你还是要用的,不能让他们都闲的,闲了反而会出事的。三叔不懂政务,只是想什么,说什么,你不要见怪啊。”

马宪永:“康远,你三叔说的有道理。你大哥是不如你仁孝稳重,可多少还是有些能力的。我当年选你是为了大局,可也无形间给你们兄弟留下了嫌隙,我已经老了,保不准哪一天就没了,剩下的就都靠你了。希望你们兄弟和睦,不要在我走之后出现什么事儿,你明白吗。”

马康远:“祖父,叔父,你们的心意我都懂了。我会认真考虑的。”

这一年十月二十日,马荣仁、张海雅的儿子出生了,马康远有了孙子,马宪永当了高祖父,马宪永为自己的第一个玄孙起名为马俊嘉。

二十七日,马海宁就亲自前往于宁清府中,并叫来了杜孝瑞和他的儿子杜梓豪。马海宁对他们说:“于大人,杜大人,我已经和晋公及康远说好了,让杜大人的公子过段时间去见颖琳,如果合适或者不反对的话,就让他们择日完婚,你看呢。”

杜孝瑞听到马海宁这么说,很是惊讶。因为从前到后,于宁清从来没有和他商量过。说:“公子,这,这是,我怎么有些迷糊啊。我知道公子和老于已经结亲了,我怎么也进来了。”

马海宁:“你的境况于大人已经和我说了,我当即就想到了我侄女,也是你侄女啊。你不是和海晋也是结拜兄弟吗,这有何不可啊,你不高兴吗。”

杜孝瑞:“臣不敢,可是臣不敢高攀啊。”

马海宁:“有什么敢不敢的,有我说话,晋公、康远都没意见,小嫂也没意见,你害怕什么啊。”

于宁清:“孝瑞,你就谢恩吧。谢晋公、公子和郡公。”

马海宁随即不久就先走了,于宁清和杜孝瑞则继续深谈。

杜孝瑞:“二哥,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于宁清:“老三啊,我这是为了你,也是为了我们兄弟啊。”

杜孝瑞:“二哥请直说。”

于宁清:“大哥已经走了,而且走的很突然,现在的郡公,我们和他以前并无交往,而且他生前并不受大哥太喜欢,这你都是知道的。是晋公鼎力扶持坐上来的,我们虽然有拥立之功,但终究不是嫡系人马。他更信任晋公原来的人,你知道。为了我们兄弟,我必须想办法保持咱们的身家安全。我原本准备要辞官的,但有幸我儿子被海宁公子的女儿看上了,我随即想到趁此让你儿子娶了大哥的女儿。女儿毕竟不同于儿子,更安全。加上大哥的两个儿子都喜欢这个妹妹,所以一旦你儿子能娶了颖琳,你就安全了,咱们弟兄们也就更安全了。”

杜孝瑞:“大哥真是想的远,我谢大哥了。”

于宁清:“自家兄弟,谢什么谢啊。完了一定要让梓豪谦虚谨慎,只要能渠道马颖琳,咱们就都安全了。”

杜孝瑞:“我会的,那你呢,你的相位呢。”

于宁清:“我已经有了办法了,我准备暂时不辞,但会分权,让郡公安心,这你放心。”

而马康远听了马海宁的话后,也和王语蓉商议。王语蓉认为:“三叔的话还是有道理的。你必须兼容并蓄,新旧都用。你和大哥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你能上来都是祖父母支持的。你用人必须不拘一格,这样你的支持者越多,你就更安全。”

马康远:“我明白,可是大哥该怎么办呢。”

王语蓉:“我觉得给大哥一些官职无不可,但你得派你的人协助他。二叔已经老了,无意了,康武倒是有用的,不如让他管理禁军。”

马康远:“嗯,有道理。我是得好好想一想。”

马康远除了与妻子商量外,就一直在深思。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妻子虽然不及曾祖母和祖母,但是也还是很有才能的,也许慢慢的会像祖母那样,那就更好了。

马康远在思索,马康飞也在思索。他对弟弟夺走了本属于他的地位是不满的,但是父亲去世的太过突然,祖父又偏爱弟弟,他根本无能为力。他现在后悔当时不该那么积极拥戴父亲称王或许会好一些,但这已经是后话了。他已经四十四岁了,如今反而连个职位都没有,他内心怎么能高兴呢。妻子韦乐蓉建议他认命吧,像马海宁那样,但是他不愿意,可是要斗争,却又没有实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