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三十四年五月十日,马康远正式继承了马海晋的职位,成为了海山洲的新主人,这一年他三十九岁,长子马荣仁十九岁。次子马荣安十六岁,三子马荣光十五岁,长女马颖佳十七岁,小女马颖蔓十三岁。马康远的这几个孩子中,三个儿子是王语蓉所生,两个女儿是马康远和一个名叫沈萍的侍女所生。马康远倒是不是什么好色之人,这个侍女是王语蓉陪嫁的通房丫头,故而和马康远后来生了孩子。这个侍女名为侍女,但是王语蓉对他如同亲妹妹一样照顾看待。后来侍女在生完马颖蔓后没几年就去世了。王语蓉就将两个女儿也一并抚养,视如己出。两个女儿也对王语蓉极为孝顺,称呼一直是母亲。几个儿子也和这两个妹妹相处的非常和睦。
六月一日,马康远正式即位,马宪永、张铭静都强撑病体来参加。致仕的崔锦贤、韦昊英也都全程参加。
马康远即位后,马宪永宣布:自此日常事务全部交马康远处理,众臣鼎力扶持,如遇万难紧急事务,可询问。
安宁三十四年六月二日,马康远宣布:
年号不变,仍然用安宁,只要祖父在世,不变年号;
以母亲王敏瑶为太后,曹友徽礼同太后;
以祖母张铭静为太王太后。
对于这三点,众人没有反对。
王敏瑶是马康飞、马康远的生母,在整整一年的争夺你,她什么也没做,没有见任何人,她持超然态度,无论谁即位,都是她的儿子,她不计较这些。
同时,马康远宣布:
以曾祖父马文慧、曾祖母刘婷娜为海山洲二圣;
任何文书中不得直呼二圣名讳,如有对二圣不敬者按谋逆论罪;
追谥曾祖马文慧为高祖,建太庙;
以张璇强、崔子建、杜航、曹允恭、王弘博五人为五公,配享高祖太庙,为元勋功臣,列居最前,供后世敬仰;
五公后世子孙如有忤逆不孝者,皆不影响五人之元勋地位;
重新恢复弘德院,以韦昊英为弘德院令,崔锦贤、王昱功次之;
马海阳、马海宁为叔父,马康飞为长兄,见面不拘礼节;
设立公亲府,以马海阳为公府令,马海宁次之,掌管公族府内人员生活及不法事宜;
以于宁清为首的中书官员对于马康远的举措十分赞同,但是也明显可以看出马康远十分尊崇祖父母和曾祖父母,而对自己的父母相对冷淡。对于自己的兄长马康飞也只是礼节上的尊敬,内心如何谁也不清楚。
六月十日,马康远率领中书六部枢密和公亲府、弘德院的人全部去怀远宫陈放晋公二十故友功臣图的阁楼敬拜。
马宪永得知了马康远这些天的举措后,基本上是高兴的。马康远将张铭静列为太王太后,实际上就是太皇太后了,而没有列自己,还将马文慧夫妻列为二圣,这都是自己十分高兴的。
七月二十日,张铭海的遗孀裴孝凝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一岁。马康远下令追赠一品诰命夫人,亲临吊唁和祭奠。
裴孝凝虽是张浩博的继母,但毕竟也是张铭海明媒正娶的,张浩博按例也得守孝,不过马康远下令夺情。可是张浩博这一年六十七岁了,如今见局势已定,继母又去世,趁势决定请辞。
八月二十五日,马康远正式同意张浩博卸任,加少师衔致仕,转任弘德院同知。工部官由次官田定义顺势接任,参知政事一职由刑部官曹友渊兼任。同时以田晓敬升枢密副使。
十一月初,宗元炳请求卸任参知政事兼兵部官,马康远不同意。他就亲自找到了马康远,单独陈述。
宗元炳:“郡公,老臣今年虚已经七十岁,实在无力再担任参知政事还兼管兵部了,念在老臣多年辛劳上,请让臣告老吧。”
马康远:“宗老,您是三代老臣,德高望重,您卸任了,谁可以接任啊,我不能同意。”
宗元炳:“臣真是体力不支了,加上多年操劳,实在无力了。”
马康远:“那您可有合适接班人啊。”
宗元炳:“按例当由次官刘进瀚接任,不过他并不适合坐在衙署里,老臣有个其他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马康远:“您说。”
宗元炳:“我晋公国沿袭大卫前朝体制,统兵权在将领手中,调兵之权在枢密院和兵部,常年来,兵部官都是位高权重德高望重之人,用人要谨慎稳重之人。臣以为可让刘进瀚为郡公之亲军统领,可保您之万全。而以常武出任兵部官,林文明、赵勇虎主管侍卫亲军左右军。以曹友庭出任签书枢密院事。常武稳重有魄力,任参知政事兼兵部,协助于宁清抓军务。杜辰皓、田晓敬是文人,对军务都不甚熟悉,霍彪已经同知,足以补全。”
马康远:“宗老之言甚是,我当思量。”
十一月十日,马康远依照宗元炳的提议,下令:
宗元炳加光禄大夫衔致仕;
刘光胤加银青光禄大夫衔致仕;
兵部次官刘进瀚出任郡公府亲军统帅,同六部官级;
林文明、赵勇虎分别主管侍卫亲军左右军公事;
常武出任参知政事兼兵部官;
曹友庭出任签书枢密院事;
马康武出任协管殿前军公事;
李景文加散骑常侍致仕;
这样到十一月中旬的中书省六部枢密格局是:
中书令:于宁清
枢密使:杜辰皓
枢密副使:田晓敬
同知枢密院事:霍彪;签书枢密院事:曹友庭
参知政事:赵康弘、田晓敬、曹友渊、常武
六部官:吏部官于宁清(兼)、兵部官常武(兼)、
户部官赵康弘(兼)、刑部官曹友渊(兼)、
工部官田定义、礼部官王昱功
这次的变动,基本上是按照宗元炳的提议来的。不过提升马康武为协管殿前军公事,这明显是对马海阳父子的报答。
十一月二十日,马康远亲自召见刘进瀚,对他说:“刘叔,您和父亲是结义兄弟,忠贞不二,我是您的晚辈,今天以您为亲军统帅,就是将我的身家全部交付给您了。”
随即,马康远给刘进瀚行礼。
刘进瀚急忙下跪说:“这怎么敢当啊,老臣与大哥有结义之情,誓同生死。大哥的儿子就是我的侄子,还是我的主子,老臣自当竭尽全力。”
马康远随即赏赐刘进瀚金银各百两,布帛千匹。
十二月五日,马康远在刘进瀚的陪同下前去苏牧的殿前军中视察。苏牧这一年也五十六岁了,在军中统帅中还是算最年轻的了。
这一天,马康远亲自校阅了军中的箭法和骑射,并随机从军中抽取了一些人进行考核。他让这几个人站在箭靶下,亲自射箭,看他们的意志。
第一人站好后,马康远亲自射箭,此人目不转睛,一动不动,箭直插其头发上方。
马康远说:“好,有胆量,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这男子说:“苏景旭,二十岁。”
第二人站好后,由刘进瀚射箭。刘进瀚是纯军人出身,手法更刁钻,此人被吓走。
第三人站好后,还是由刘进瀚射箭,不过这个人如苏景旭一样沉稳,刘进瀚问叫什么,对曰:杜运晖。
旁边的苏牧对马康远说:“这是杜振明的儿子,杜枢密使的孙子。今年十九岁,安宁十五年出生,颇为果敢。”
接下来,苏牧再射箭,然后由各军统制又进行了新的挑选,选出了五名最精干的人员,分别是:
李学峰(安宁十八年出生,李凯勤之子)
赵鸿启(安宁十五年出生,浙东流亡人)
王光仪(安宁十三年出生,通南人)
苏景升(安宁十六年出生,苏牧次子)
薛安标(安宁十七年出生,东兴人)
选择出人员后,马康远发现苏景升和苏景旭很相同,就说:“你们是不是兄弟啊。”
苏景升:“是,你们父亲是谁啊。”
苏景升、苏景旭都看着苏牧,苏牧最后说:“这是臣的两个犬子。”
马康远:“苏将军,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的两个儿子,怎么不早说呢啊。”
苏牧:“臣是想让他们历练,再说他们在军中也是普通的士卒,没有什么例外。”
马康武在旁边对马康远说:“苏将军治军严格,军中有不少勋贵子弟,但是苏将军都是一视同仁的。臣这个您的堂兄,不时也受到苏将军训斥。”
马康远说:“苏将军果然不愧当年祖父选拔的精英,以彪悍著称啊。”
随即下令封苏牧为左金吾卫上将军,柱国,位同从二品。
马康远当晚就宿营在军中,和这些人一起吃喝,同时得知了苏牧还有一个儿子,叫苏景睿,是苏牧的长子,安宁十一年出生,文武兼备,但更有文采,沉稳果断,就是有些好酒,常放荡不羁。苏牧因其好酒不敢让他从军,就在家中侍奉母亲。
马康远对苏牧说:“将军的妻子是已故中书令裴孝安的女儿裴晗芯,裴孝安就以稳重闻名,这种家教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都不错。”
苏牧:“臣不敢,臣忙于军务,家事全赖贱内操持,只是比较安稳而已,不惹事罢了。”
十二月七日,马康远在刘进瀚陪同下亲自登门去苏牧家中看望。裴晗芯得知是马康远亲来,急忙迎接,而苏景睿仍然边读书边喝酒,丝毫不顾及是谁来了。
裴晗芯这时候被儿子弄的很尴尬,对马康远说:“犬子就这样,让您见笑了。”随即让人把苏景睿拉出来拜见马康远。
裴晗芯:“快,还不见过郡公。”
苏景睿:“臣,啊,不,是草民拜见郡公。我还够不上臣呢。”
自己边说也边笑,马康远等也笑了。
马康远:“嫂夫人,我已经听苏将军说了,将军的次子、三子均武略出众,长子果然不同凡响啊。”
苏景睿:“我那两个弟弟,是不错,不过。”
马康远:“不过什么啊。”
苏景睿:“刘牢之的勇武是有了,不过刘牢之是归谢玄管的。”
马康远:“那你的意思是你是谢玄了。”
苏景睿:“百万兵来逼合肥,谢玄为将统雄师。旌旗首尾千馀里,浑不消他一局棋。”
马康远:“孙元晏的诗。”
随后,马康远进苏景睿的住所查看,发现苏景睿涉猎甚广,爱好广泛。对裴晗芯说:“嫂夫人,我想让令公子跟着我,不知可否割爱啊。”
裴晗芯:“那是他的荣幸,不过这个孩子性格太倔了,只怕给您惹事啊。”
马康远:“你愿意吗?”
马康远问苏景睿,苏景睿:“那就试试了,反正在家也无聊。”
当晚,苏牧返回家中,得知苏景睿被马康远看上了,苏牧很高兴。裴晗芯也很高兴,说:“李绍晏当年就跟过先晋公,后来做到了参知政事,儿子如果也能像李绍晏那样,我们家就发达了。”
苏牧:“若那样最好,而且全赖夫人啊。”
裴晗芯:“他们是你我所生,是你我共同的辛劳。”
随后,苏牧、裴晗芯都叮嘱苏景睿让他进宫后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饮酒误事。
苏景睿对父母下跪说:“儿子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定为苏家光宗耀祖,成为张、崔一样的大族。”
苏景睿说话时候眼神镇定,表情沉稳,竟然一丝也没有往日的放荡。
苏牧、裴晗芯看后放心了,裴晗芯说:“也许这正是他或者家族的转折点啊。”
十二月十五日,苏景睿正式进宫,成为了马康远的郡公府主簿,是当年李绍晏的角色。
十二月二十七日,马康远、苏景睿去向马宪永夫妻请安,邻近过年,马康远当然要来拜望。
在即将到达马宪永的住处时候,裴智阳看到马康远、苏景睿来了,对马康远行礼,看到了苏景睿后说:“景睿,是你啊,你怎么?”
苏景睿:“是的,堂舅,我刚跟随郡公不久,所以你不知道。”
马康远:“好,都是一家人。”
随即,马康远进去向马宪永夫妻请安,马海阳、马海宁、王敏瑶、曹友徽也在。
马宪永、张铭静自从马康远接任后,就安心在宫中居住,这半年来,主要是马海阳、马海宁来陪伴,王敏瑶等也不时来陪伴。
马康远:“祖父、祖母,春节将到,孙儿向您请安,也请您示下。”
马宪永:“我有什么好示下的,你和你叔叔、母亲她们看着办吧。”
马康远:“是,孙儿遵命。”
张铭静:“这孩子是谁啊。”
马康远:“这是苏景睿,苏牧将军的长子,我刚让他跟随我。还是裴智阳将军的堂外甥。”
张铭静:“哦哦,苏牧是和晗芯结的婚,裴孝安的女婿。”
马宪永:“这孩子多大了。”
苏景睿:“臣二十三岁。”
马宪永:“真是年轻啊,绍晏当年跟着父亲时候,也三十三了,这孩子真年轻,目光有神,好啊。”
聊了一会儿后,马康远、苏景睿就退下了。马宪永则因为苏景睿是裴孝安的外孙,想起了自己当年与李绍铭、李绍晏还有刘愔一同为官的时代。
他对张铭静和儿子、儿媳妇说:“我当年和刘愔、宁政、绍铭、绍晏在一起时候,好有激情啊,都是在王弘博的统领下。现在都不在了,就我一个人了,哎。再也没有那样的时光了,刘愔,多么杰出有操守的人啊,海山洲近百年来仅有的一人啊。”
张铭静:“是啊,刘愔确实是忠贞能干又有品行操守,我当年发现他时候,他还很年轻。”
马宪永:“你发现他时候,他实际上就喜欢你了。”
张铭静:“都多少年了啊。”
马海阳、马海宁等在旁听着,还是第一次听说,都好奇地问。
张铭静就说:“刘愔是我们推荐提拔起来的,他视我们为恩人,也许他确实喜欢过我,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李绍菱。至于李绍菱,他曾经喜欢过谁,宪永,你说呢啊。”
马宪永:“哎,都过往云烟了。”
马海阳、马海宁这时候都明白了,原来李绍菱还喜欢过马宪永。
安宁三十五年,这一年是马文慧定鼎占领海山洲一百年的日子。去年已经有人建议马康远盛大庆祝,马康远本想也隆重庆祝一番,但是思来想去,他不敢做决定,要请示马宪永。
正月,平静但有新的氛围。
正月初三,马康远就是否要庆祝占领海山洲一百年一事专门请示马宪永和张铭静,没有第四人在场。
马康远:“祖父、祖母,今年是曾祖定鼎海山洲一百年,有臣属相继上表请求庆祝,孙儿不敢决断,特请祖父母示下。”
马宪永:“你的看法呢?”
马康远:“曾祖定鼎海山洲一百年,是极为重要的。若无曾祖当年率军平定海山洲,得以恩泽百姓,就不会有几年后百万流民得以有安生之地。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是应该纪念的。另外祖父是在定隆十三年出生,是当下唯一见证了海山洲发展的人,更是应该庆祝。然而孙儿思索之后认为海山洲虽然百年来发展的极为顺利,但是毕竟几年前刚逢变故,已经浪费颇大。而且孙儿去岁刚被祖父任命执掌日常政务,此时如果大费周章来庆祝,会让刚刚略有稳定的局势和赋税更加紧张。因此孙儿认为不宜庆祝。只要海山洲能真正昌盛下去,这些虚礼仪式都不算什么。”
张铭静:“你真是这么想的?”
马康远:“是,孙儿所说句句是心里话。”
马宪永:“好,就按你说的做,不庆祝。只要你能够让海山洲,让晋国继续繁荣下去,那才是最重要的。”
马康远:“是,孙儿遵命。”
马康远走后,张铭静问马宪永:“你怎么看的啊?”
马宪永:“没有看错人,他一定能把海山洲发展的更好。这个孙子比儿子和其余人都要强,我就放心了。也可以看出他的执政风格以务实为主,这对于海山洲,是最为重要的。海山洲再发展,家底就这些,务实勤俭最为重要了,而他能做到,比他爹强啊。”
正月初十,在马海阳、马海宁的安排下,裴智阳将妻子刘念静、姨母孙敏迪、岳母李绍菱全部接入了怀远宫中与马宪永夫妻见面。
这一天,马宪永看到了孙敏迪、李绍菱,是分外的高兴。这一年,孙敏迪八十八岁,李绍菱是最年轻的,也八十六岁了,刘念静也四十九岁了。
她们这些人是与马宪永最熟悉的人了,而其余的人如杨希媛、阚秀媛也都在安宁二十年就去世了。
马宪永看到这些人分外的高兴,说:“你们还好吗,想你们啊。”
这些人也都说想,李绍菱称呼马宪永还是晋公。
马宪永:“绍菱,我也这个年龄了,叫什么晋公啊,叫我一声哥哥吧。”
刘念静看着这一切,裴智阳也看着。
李绍菱:“宪永哥哥,铭静嫂子。”
叫完后竟然哭了。
张铭静:“好妹妹啊,宪永一辈子只有姐姐,我也只有弟弟,我们都没有妹妹,你就是我们的妹妹啊。”
随后,众人都有些被感动的哭了。
旁边的马海阳对弟弟马海宁说:“老三啊,这叫什么感情啊。”
马海宁:“一言难尽啊,是亲情也有故旧之情啊。父母和刘愔、李绍铭一家渊源太深。父母是刘愔的恩人,刘愔又是裴李二家的恩人,刘愔还是李家的妹夫。父亲和他们又曾经一同在祖父手下为臣,相处四十多年,这种感情亦君亦臣亦友,外人根本无法体会,没有经历也无法体会啊。”
马海阳:“也是啊,如同军中的袍泽之情啊。也许正因为这种特殊感情,父亲对裴家、李家还是很关照和念旧的。”
马海宁:“是啊,人老了就怀旧,我们都这个年龄也怀旧,何况父母啊。”
兄弟两人不知不觉的交谈竟然也把自己都感染的伤感了。
这一天,他们畅谈怀旧,过的非常开心,这是多少年来尤其是马海晋去世后,马宪永和张铭静夫妻最高兴的一天了。随后,马宪永让她们在这里居住,一直居住到过了上元节后才离开。这已经是不合礼法了,但是张铭静说:“我们都这个年龄了,还讲什么礼法啊。”
正月十七日,裴智阳将妻子和姨母孙敏迪、岳母李绍菱全部送回家中。临走的时候,马宪永夫妻是念念不舍,让她们以后有空和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常来,无须通报直接进来就能。
马康远提拔年轻人,众人都知道他是在塑造自己的新班底,为将来接替于宁清这些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