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入粟拜爵
书名:秦匈大决战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120字 发布时间:2021-11-07

减轻田租税为农业生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却带来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国库入不敷出,粮储日渐减少。

  扶苏处处躬行节俭,几乎停止所有不必要的开支,但减税轻赋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见消减。他只好采纳太子家令晁错“入粟拜爵”的建议,采取公开标价卖爵的办法,换取天下富商大贾的粮食来充实国库。

  “入粟拜爵”,说白了就是卖官鬻爵。卖爵的价位还是比较贵的,大概是六百石,爵上造;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一万二千石,为大庶长。

  六百石是多少呢?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折算成重量为一百二十斤。六百石也就是七万二千斤,足足够一个成年男子八十年的口粮。

  这么贵,富豪们为啥还争先恐后的买爵位呢?以致晁错献策时,预料不出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基本满足戍边所需的粮食;大概五年的时间,就可以让入不敷出的国库丰盈起来,届时还可以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赋税。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头说起。

  爵原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由于古代粮食生产紧张,往往禁止私自使用粮食酿酒,一般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饮酒。

  于是,喝酒这件事就变得非常隆重,乘酒的容器自然也跟着风光,拥有像爵这样的酒器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也是古代的酒器制作非常精美的缘故。

  渐渐地,爵成为了贵族的代名词。皇帝开始使用不同的爵位、爵号,按照亲疏远近和功劳大小,对贵戚功臣进行封赐,从而构建起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

  早在西周实行分封制时,就设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那时的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 治权力的标志。

  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为公;封国百里以上的国君为侯,主要是周初始封的周姓诸侯,以及周初褒封的前代帝王之后和早已存在的“先封”之国等异姓国君;封国七十里的为伯;封国五十里的为子;封国不足五十里的为男。

  周平王东迁时,秦国正是因为护驾有功,得以升爵一级,从子爵改成伯爵,封地从而扩大到岐山以西。此后,秦国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十二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奠定了在关中的地位,成为了逐鹿中原的诸侯国。

  西周后期,各国相继称王,突破诸侯爵称,进入了战国时期。各国又先后进行变法,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并推行与之适应的爵制。

  秦国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二十等军功爵的目的是激励战士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打胜仗,立战功。凡斩获敌首级一颗,即赐爵一级,还赐田宅和服役人员一名。

  自大庶长以下至公士十八等爵,还可以选择当官,拿国家俸禄。愿做官的,爵位最低的可以作“五十石之官”,即斗食小吏。累积爵级至关内侯(十九级)、彻侯(二十级),则可食租税或食邑。

  秦初的爵位“官、爵合一”且重于官,拥有许多特殊的权益,包括益田宅、给庶子、赐邑赐税、免除徭役、豢养家客、减刑抵罪、赎取奴隶等等,这显然比居官拿俸禄要优厚得多。

  二十等军功爵彻底打破了周代世卿世禄制度,以军功赏爵,充分利用爵位调动了人民参战的积极性,对秦国在战场上取得最后的胜利功不可没,客观上也给底层百姓提供了上升的机会,促进了阶级的流动,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平定“楚沛之乱”后,嬴政又先后分封异姓、同姓为王,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为了与之相适应,在二十等爵外,又设王爵。同时,彻侯与二十等爵相分离,与王爵共同构成封爵制度。自关内侯以下,为赐爵制度。

  封爵优于赐爵。封爵不仅享有封国或食邑,还可以置官属,具备崇高的政 治地位。封爵传袭,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庶子、庶孙一般不具备袭爵权。无嫡子袭爵,则削除封国,这就是所谓的“无子国除”。皇亲和重要功臣“国绝”时,为示优宠殊遇,也可由庶子庶孙袭爵,这就是所谓的“绍封继绝”。绍封者权益低于正常袭爵,仅食国之半租。

  赐爵,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直接赐予的爵位,往往不再按照法制规定的军功条件。由于此时国家已从战争状态进入了和平时期,因军功而封爵的机会极少,便由皇帝根据个人表现和工作成绩,赐予不同的爵位。扶苏所要卖的爵就是这种赐爵。

  此时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与实际官职、权力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拥有爵位的人不一定能当官,当官的不一定拥有爵位,主要用于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 治名位和经济权利,以及平民百姓的社会地位。当然,在官本位的体系下,被授予官职的同时也会被赐予一定的爵位。

  尽管如此,爵位可以免除徭役的权益却没有变化。徭役制度规定了两种免役情形:一种就是高官勋爵的优免,即爵位五大夫以上的,可以获得免役的特权;另一种是少儿高龄的豁免,即年龄低于二十岁,高于五十六的,可以免服徭役。

  讲到这里,前面的问题就非常清楚了。正是因为高官勋爵的优免规定,那些身板子金贵的富商大贾才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或子孙花大价钱去买爵位。

  除此之外,爵位还可以用来抵罪减刑等。因此,各阶层人民对爵位趋之若鹜,将其视为地位之根本。

  由于赐爵与封爵不一样,已完全没有了行政和经济权利,对于拥有赐爵的平民,朝廷无需授予官职,不用定期给予俸禄。因此,扶苏不用担心卖出去的爵位,会增加朝廷今后的负担。朝廷只需减少工程建设、戍边人手,就可以消除因卖爵位造成服役人员减少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一笔无本万利的生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匈大决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