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是个书迷。他看书看得惊人——常常三天便看完一本书。我有时无聊也看书,不过总没他多。来到民国半年后,陈磊渐渐发现这里的看书氛围并不理想。“一个地方想要取得长足进步,文化首先要跟得上。”他说。
“是的。”我附和道。
“不行,这必须得改变。”最后,他这么说道。他定定地望着前方。
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他开始写信、打电话。向学校的学生会求助。
这天夜里,陈磊抱着一个盒子匆匆走下楼梯,“哒哒哒”,最后的几个脚步声渐大,他推开门进来。这个我们常在这里开会的地方。召集人当然是他,而讨论的内容则是如何为民国镇下辖的村(居)募集更多的图书。同时,他也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项目方案是昨晚敲定的,经征求各村(居)以及民国镇政府同意才得以起草。不知多少个夜晚,陈磊坐在那盏孱弱的台灯前不断地输入文字,不断修改,直至把初稿整理出来。完成初稿那一刻是凌晨一点,他第一件想到的事是:“好了,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然而,第二天也很早起来,以至于当我爬起床去找他时已不见了他的身影。他抱着手提电脑找带班老师并将前几晚写下的这份方案详细地给老师说了一遍。老师回应说方案做得不错,但具体的实施还要政府方面做进一步讨论。过了几天,到底几天来着?陈磊也说不清,或是忘了也说不定,但这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方案已经敲定下来。
陈磊把这个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们。
“接下来,就轮到我们这班实习生出场发挥作用啦。”
“募集图书吧。”张艺插了这么一句。
“一点没错。”
其实陈磊自己也把握不准自己会否募集到图书,更把握不准民国的民众会否看书。他也曾一度否定自己。犹豫不决。能成吗?真的能成吗?如今这社会不会再有人读什么书的啦。可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又促使他踏踏实实地去干这件事情。哪怕失败。
回到书桌前,他开始给青州市人民政府、市图书馆以及青州大学写信。他希望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们四人也通过各自的网络群将收集图书的信息发布出去。然而两周过去了,什么回音也没有。没看到书籍没看到捐款,连回信都没有。每当周末来临,他便自言自语地说道:“怎么还没有消息呢?一个也没有。”立秋已到,转眼半年过去了,好像什么事也没干成。每当夜幕降临他便这么想。又两天,他再次动员大家将募集图书的信息扩散至各自的网络群。
然而,三天后开始陆续来书,有小说、历史书、心理书等等。陈磊这才现出一点点笑意。
“这下可以快乐地弹琴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