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不敢迟疑。英布的首级和遗书即刻被交给周勃,送往长安。
“大胆英布,起兵造 反,还敢乞求赦免。”嬴政翻看着遗书,心底呢喃着,表情因脸颊内的牙齿咬合过紧而显得格外严肃。
历来都有自尽以保全后代和族人的做法。就算是权倾一时,号称“仲父”的秦相吕不韦,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在秦王嬴政免除其相邦之职,命其举家迁徙蜀地时,也因担心全族被诛杀,而饮鸩自尽。
但英布完全不同,他已明着起兵造 反。嬴政凝思了一会,对周勃决然道:“淮南王英布起兵造 反罪恶滔天,人人得而诛之,放过此等恶人,试问往后还有谁会行忠义之道、尽臣子之职,其三族之人务必杀无赦!”
“诺,陛下。”周勃感到一股赶尽杀绝的杀气袭面而来。始皇帝向来铁血无情,这样做只会让他厌恶,激起他更加强烈的杀意,堂堂的淮南王竟然如此幼稚。
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人。中央大军班师回朝时,留下大批精锐武士在淮南、楚、荆等国展开大规模追捕,与此同时,搜捕任务被层层摊派到各地官府。
各地官府为完成朝廷的任务,不择手段,对窝藏、知情不报者,甚至好心借宿、指路的无辜百姓,也同罪论处,处以极刑。
英布的三个儿子无一幸免,族人被诛杀殆尽,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受牵连而冤死。
英布起兵造 反,本是万夫所指,其族人惨遭残忍杀害,无辜者诛连甚广,百姓们对朝廷感到不满的同时,也对英布产生了同情,就连太子扶苏、丞相张良,还有朝中的一些大臣也心生不忍,对始皇帝如此残忍对待功臣的做法有所微词。
百姓们开始把英布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的旧事联系在一起。一时间,民间传言四起,充斥于耳,都说始皇帝早有意铲除各异性诸侯王,于是不惜诬陷,甚至逼迫他们起兵造 反。
确实是这样,百姓的传言并不假。像始皇帝这样的不世雄主,哪能忍受自己绝对的权威受到挑战。
想当年,王翦、蒙恬等将领功盖千秋,不在韩信之下,却始终对他惟命是从。如今,各异性诸侯王居功自傲,藐视朝廷,总有一天会威胁帝国的统一。
在无名氏告发楚王韩信阴谋造 反时,他原本只想借机打压韩信,来告诫各诸侯王不要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韩信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伙同陈豨造反,而彭越、英布也更加明一套、暗一套。这让他下定决心铲除他们。
在这件事上,民间茶余饭后闲谈就算了,朝中竟然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嬴政怎么能听之任之。对付这些手无寸兵的文官,比起韩信他们容易得多。嬴政琢磨着从位高权重的丞相张良下手,敲山震虎,让这些朝中大臣从今往后只管本分做事,再说,张良还口口声声说彭越不会造反。
嬴政如法炮制,让京城的百姓拦路上书告状,控告丞相张良用低价强买民间的土地房屋。
回到宫中,嬴政即刻召见张良,一脸严肃地把百姓的控告信全部给了他看。
张良哪里料到始皇帝的用意,不以为然地笑着道:“陛下,臣向来爱民如子,体恤百姓,无时不为百姓着想,怎么会强买强卖呢?不知道这是哪位乡亲在陛下面前故意捉弄我啊!”
嬴政正想以此为由发火,张良为了体现自己为民谋利的为官宗旨,又把酝酿已久的想法一股脑地接着说出来,“陛下,臣倒是有一个替民作主的请求。自迁都长安以来,营造建设用地非常多,大量挤占了百姓的田地。臣觉得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的抛荒实在可惜,希望陛下能够允许百姓进去耕种,收成后粮食归耕者所有,禾秸则不许他们收走,留下来作苑中禽兽的食料。”
这样即可以扩大长安一带的粮食生产,又解决了上林苑的食料花费问题,是两全其美的事。但在嬴政看来,张良是自己伸长了脖子让他宰,他毫不客气地道:“张丞相,侵夺民众财产,为自己谋利,就不是一国之相应有的事。现在,你倒好,还觊觎起朕的上林苑来了。”
嬴政怒目圆瞪,厉声接着道:“大胆张良,你分明是收取了那些无良奸商的钱财,才胆大包天地主张开放朕的上林苑。”
开放上林苑,就涉及给谁耕种的问题,嬴政怀疑那些不本份的百姓因此贿赂张良,所以称他们为奸商。
张良猛然吓出了一身冷汗,来不及辩解,就被禁卫抓拿了下去。嬴政下令将他拘禁起来,还依律戴上了沉重的脚链。
后天早上上朝时,众大臣才得知张良因入狱而未能上朝。除了惊愕之余,大家忍不住细声议论,想了解其中缘由。
扶苏带头向嬴政质询,道:“敢问父皇,丞相到底犯了什么大罪,突然把他关了起来?”
嬴政担心自己炮制的强买之事露馅,避而不提,便拿张良开放上林苑的建议说事,“张良作为一国之相,竟与那些低贱的商人沆瀣一气,想讨取朕的上林苑,开放耕作。”
“这不挺好的吗?”扶苏心直口快地道:“把上林苑那些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可以增加不少粮食生产。”
“上林苑是皇室用地,怎么能随便开放使用。”嬴政一口打断扶苏的话。
“朕听说,作为一位本份的丞相,办了好事都应归功于主上,有了错误则由自己来承担。李斯当年就是这样的。如今张良可倒好,大量收受那些低贱商人们的钱财,来求取朕的上苑林,还想以此讨好天下人,博取为民请命的好名声。”嬴政为了说明张良天大的罪过,搬出了李斯作对比,不容分说地反问道:“这样的丞相,朕能不把他关起来治罪吗?”
“丞相年世已高,怕是……”扶苏还想为张良求情。张良当时已有六十岁高龄,要知道那时七十岁就是古来稀了。
“年事已高,就可以为老不尊吗?”嬴政大发雷霆,“不必再说了,朕必须让他记住怎样做一位本本份份的丞相。”
扶苏又因张良的事与嬴政多次发生争执,让父子俩的关系仿佛回到了从前。嬴政本就只想借张良给众大臣一个警示。过了几天,正当大家为张良感到担忧的时候,他突然派遣使者手持符节赦免了张良出狱。
张良见嬴政开恩释放了他,非常诚惶诚恐。虽然蓬头赤足,污秽不堪,却不敢回府沐浴,便上殿朝拜谢恩。
嬴政见张良如此狼狈,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了他几句,上林苑的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这么一着非常奏效,从此以后,张良对嬴政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众大臣更加不敢肆意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