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公共认知是四维空间(第四维度是时间)。
一般的东南西北很难辨清楚方位。
抛开时间,本文笔者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对星空的方位进行确认。
空间直角坐标系:三条坐标轴中的任意两条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称为坐标面。
它们是:由X轴及Y轴所确定的OXY平面;由Y轴及Z轴所确定的OYZ平面;由X轴及Z轴所确定的OXZ平面。
这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面把空间分成八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卦限。
位于X,Y,Z轴的正半轴的卦限称为第一卦限,从第一卦限开始,在OXY平面上方的卦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第二,三,四卦限;第一,二,三,四卦限下方的卦限依次称为第五,六,七,八卦限。
不同的原点会有不同的方位表示。
比如在文中的华夏疆域,就以天枢星系做为原点,具体的轴、面笔者就不做详细概述(难得说清楚,大致理解就好),直接以卦限确定方位。
后文中的银河系会以系中心(人马座星域附近)为原点,宇宙公共坐标会用已知文明——赛博所在的罗赛尔列星系为原点。
因为赛博文明是文中已知最古老的文明,所以它们的强大毋庸置疑。
星际交流中会用到的有关度量、通用语言、通用货币等都会与它们相关联。
为规划星际坐标,这里简单记录一下赛博文明定制的的长度距离单位:
1纳尔≈1.89厘米
1摩尔≈1.89米
1赛尔189米≈0.189千米
1凯尔18900米≈18.9公里
1派尔1890000米≈1890公里
1维卡=一万亿凯尔≈199.78光年
1樊素=100维卡≈19978光年
1罗=一万维卡≈一百九十九万七千八百光年(大约19个银河系连成一排)
当然,为了让读者能够理解,用到的时候笔者都会在后面附上人类的通用度量衡。
这里再普及两个目前人类使用的星际长度单位:
1光年为94605亿千米
1秒差距约为3.26光年
1千秒差距(简称千秒,百度来的)约为3261.564光年
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也就是30多千秒。
事实上,笔者本想否定十进制,因为十进制只是对于人类现实来说最科学的进制。但数学进制一旦变了有些数字和计算会非常令人无语。所以这里也就直接将十进制默认为星际最科学的进制,省得写了又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