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枪营佐领岑建春跟在三皇子身边,这时建议说:“殿下,射猎最忌相冲,应该让四殿下先到我们这边来,再行狩猎。”
三皇子就喊一声:“四皇弟,你先到我这边来!”
元宇澄拉长声音喊:“皇兄,我正在监看一只雉鸡,皇兄能否先闪到那边山包,待我射杀了这只锦雉再商议?”
元宇泩回应道:“皇弟,谁眼中没有监看着几只猎物?还是你先过来吧。”
元宇澄没有回应,也没有动身。
元宇泩缰绳一紧,胯下的俊白驹打了几个响鼻,转了两圈,忽然发疯似地向对面冲去。
元宇泩一时没有防备,众随从仓猝间也反应不过来。
还是岑建春心灵眼快,纵马跟上,越过三皇子,冲到四皇子马前大喊:“四殿下快躲开!”
瞬间,三皇子就驾着俊白驹冲过来,把四皇子的维黄马撞了个趔趄,又继续往前猛冲。
没想到,转眼四皇子的维黄马也发了狂,驮着四皇子向另一边冲去。
众人乱成一团,有向三皇子追去的,有向四皇子追去的,有追了几步又换方向追的。
火烧眉毛之际,一匹乌骊马闪电般越过众人,向三皇子追去,马上的骑手手一扬,甩出一条长绳,绳头一个圈套,瞬间套住了俊白驹的脖子。
那骑手一边纵马与俊白驹并行,一边渐渐勒紧绳套。
俊白驹的速度终于慢了下来。
众人稍稍放了心,转头找四皇子。
却见维黄马迅猛奔上一个高坡,又迅猛下坡而去,竟不见了踪影。
众人一齐惊叫,七手八脚追过去。
事情闹大了!前面下了坡之后继续往前,就是千丈悬崖!
本来围场不宜有悬崖,但塔里是京郊围场的最佳地点,再说悬崖还有阻碍走兽出逃的作用,因此崇明帝拍板:围场地点不再做他想,但要严格管控好悬崖。
为此,围场总管处专门拨出一组卡伦负责悬崖监守,秋猎前更在离悬崖数丈远的地方竖起栅栏,安置警示牌,并派人不分日夜来回巡逻,以防猎手莽撞前往。
猎手早知道有这么一道悬崖,也刻意避开这个方向,故塔里成为围场十几年,从未发生过事故。
众人奔上高坡,惊见四皇子的马果然冲向悬崖方向,马好脚力的随从就不住加鞭追赶,不住大喊:“殿下,不可,前面是悬崖!”
“殿下,停马,停马!”
马背上的元宇澄隐约听到众人的叫喊,也知道前面就是悬崖,但是他用尽全身力气勒紧缰绳,胯下的维黄马也没有减速的意思。
元宇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事情为何变成这样,马忽然发了疯。
眼看悬崖越来越近,他闭上眼睛,准备不顾一切滚下马鞍。
远远追来的众人深感绝望:四皇子若出事,在场的不死也要脱层皮!
忽然一道马的影子从斜旁冲出,骑手甩出套马绳,精准兜住维黄的脖子,往后一扯,维黄马在离悬崖两三步的地方停住了。
而救援的马则因为反作用力,收不住步子,带着背上的骑手跃下悬崖。
“六殿下——”众人认出骑手就是六皇子,顿时痛呼不迭。有人扶住下了马的四皇子,有人急冲冲跑向悬崖边。
只见悬崖深不可测,从下边传回阵阵混响。
一时群龙无首,局面大乱。
幸好御前卫士长尚铣骑着乌骊马及时赶到,指挥几组人马,或急报皇上,或急请太医,或召集援兵,或从旁边的小路下悬崖寻人。
这时看到乌骊马,大家才知道,刚才救三皇子的就是这位尚铣尚大人。
皇上听报三个皇子出了事,又看见三、四皇子由人扶着回来,心下一沉。
皇后、安贵妃则差点要昏过去。
皇上毕竟老辣,很快做出决定,三、四皇子控马不力,着人护送到宗人府单独看守,待明日狩猎结束再行查问。
两位皇子的随从,以及临时随从的岑建春等人,押送刑部暂时关押。
着刑部连夜做好口供。
下令一切保密。皇上则飞马赶到悬崖边,等待六皇子的救援结果。
皇帝亲自来坐镇,救援的众人不敢丝毫怠慢,戌时初就把六皇子救上来了。
元宇澈负伤颇重,脊背大片擦伤,皮开肉绽,惨不忍睹,幸神志还清醒:“父皇,儿臣不孝,连累父皇担心……”
崇明帝握住这第六个儿子的手,久久不放。
那年连城山云溪谷谷主受邀进宫,和崇明帝清谈道学,见到五岁的元宇澈,大呼有眼缘,定要带回连城山做徒弟。
崇明帝因不喜刘妃的缘故,对这第六个儿子也不甚上心,竟一口应允了。
谁知小六子跟谷主学得一身好武艺,下山后表现相当出色。
当然其他皇子也各有千秋,毕竟都是一代中兴明君的龙种。
前三个皇子相貌出众,文武双全。
大皇子、鹰王元宇浩,是崇明帝封王立府时的第一个孩子,一向感情深厚。
二皇子是皇后所出,不幸早夭。
三皇子乃安贵妃所出,因母妃极受宠爱的缘故,亦甚得圣心。
四皇子是皇后所生,二皇子早夭是帝后心头隐痛,故崇明帝把双倍的怜爱安放到这嫡子身上。
小的四个呢?
五皇子寂寂平常,七、八皇子年幼,最小的四个孩子中,唯小六子元宇澈可与三位兄长争锋,偏又母族平常,母妃平庸,故而这两年崇明帝就让小六子闲赋在皇子住所。
众人一路将六皇子抬回营地。
崇明帝缓马跟随,又愧疚又伤感。
两年前小六子讨伐交址,剿灭浙西流匪,就应该给他封王了。
奈何三、四皇子尚欠火候,若越过两位兄长赐封小六子,贵妃会不喜,皇后会不平,还会惹来皇后母族针尖麦芒。
所以就昧着心搁置了,只等三、四皇子再立新功时一齐赐封。
崇明帝命人将小六子安置在自己寝帐外。
几位太医来诊过,道是无性命之忧,只是背部受伤面积颇大,一时难以愈合。
崇明帝略略放心,命太医轮流值守。
皇帝金口再次下令一切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