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小超出生于世纪之交,前年刚刚上班,现供职于一家跨国公司。小超过年回家,奶奶正斜躺在墙根下的一张藤椅上晒着太阳,翻弄着她那本早已破烂不堪的贵州旅游的小册子。
爷爷已经去世五六年了,爷爷是在奶奶的谎言里才闭上眼睛的。假如没有奶奶的那句谎言,我相信,爷爷一定死不瞑目。
那是一个举家团圆的中秋夜,濒死的爷爷紧抓着奶奶的手不放,爷爷说:“秀呀,你跟着我一辈子,到现在我都没能让你喝上一口正宗的贵州大曲酒,我对不住你。”
奶奶骗爷爷道:“你就是最正宗的贵州大曲酒,有你在,我什么都不缺。”
爷爷去世之后,奶奶形单影只,那本介绍贵州旅游的小册子就成了奶奶最好的伴侣了。
小超走近奶奶,喊了一声道:“曾祖母,您又在想念贵州大曲的味道了?”
奶奶已年近九旬,仍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奶奶抬起眼睛答道:“我呀,我看看现在的贵州和以前的贵州有啥变化?”
“变化大着呢,你那个贵州旅游的小册子介绍得太简单了。”
奶奶来了兴趣,问道:“你说说看,都有哪些变化?”
“这变化呀,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得清的。什么时候您有时间了,我带着您回娘家看看。”
“嗨,别提了,”奶奶叹了一口气道,“回娘家?容易吗?这爬山翻岭的,来回一趟最少也要半个多月,你看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受得了吗?”
“没事的,曾祖母。”儿子小超用肯定的语气说道,“现在有飞机,有高铁,有高速,一天的时间就能到白泥镇了。就你这身体,绝对没事。”
奶奶的脸上先是流露出一丝神采,接着又用失望的口吻说道:“我看还是不行,从白泥镇到大龙村可全都是山林小道呀。”
小超笑道:“曾祖母,现在贵州家家户户都通了柏油马路了。您呀,只管放一百条心就是。”
嫁到崔岗五六十年了,奶奶还是在刘神曲下世的时候回了一趟娘家。小超的话勾起了奶奶再次回娘家的渴望,奶奶自嘲似地说道:“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有时间,就怕我两眼一闭想再有时间也没有了。”
考虑到奶奶高龄的现状,小超决定自驾车送奶奶回娘家去。父亲和母亲决定同行,这让奶奶高兴不已。
奶奶对父亲说道:“国娃,把你外公给你的玉佩找出来带上,你小时候你外公最稀奇你了。”
那块玉佩父亲带过,我带过,我的儿子小超也带过。小超上初中的时候,父亲从小超的脖子上取下了玉佩,珍藏在一个红色的木盒子里。
再远的距离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面前都不再遥远。奶奶一行早上出发,当天晚上便到了余庆县白泥镇大龙村。
村里的路灯已次第亮起,一条新修的水泥路静怡地穿村而过。皓月当空,树影婆娑,奶奶开了车窗,向外张望个不停。
按照姨奶发的定位,小超的车辆停在了一幢漂亮的小洋楼前。开门的是姨奶和姨爷,姨奶的儿女们都在余庆县城买了房,老屋里只有姨奶和姨爷。
奶奶下了车,环顾四周感叹道:“村里都是楼房了?”
姨奶笑道:“家家户户早都是楼房了。姐还记得咱们小时候村里的刘狗娃吗?”
“记得,记得。”奶奶一连地说了几个记得,又摇头叹道,“刘狗娃穷得一家人只有一条烂裤子穿,可怜呀。”
姨奶继续问道:“姐进村时看到村头那幢三层的楼房了吗?”
“看到了,挺漂亮的。”
“那就是刘狗娃的儿子盖的,如今刘狗娃的孙子又在余庆全款买了一幢近二百平米的大房子,村里谁人不羡慕刘狗娃的命好?”
奶奶连连咂舌,感叹不已。小超却说道:“哪里是刘狗娃的命好,这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呀。”
第二天,奶奶比谁起得都早,似乎昨天的长途奔波奶奶一点也不感到劳累。奶奶叫醒了每一个还在睡梦中的人,奶奶嚷道:“都起床了,太阳晒到屁股了。”
吃完早饭,到坟上祭拜完祖宗,奶奶又要到白泥镇赶集。姨奶劝道:“姐,歇一天明天再去。昨天走了一整天的路了,累不累?”
“不累,就是到后山挖地我都不累。”
从白泥镇转到子营街道已是中午时分,姨奶递给奶奶一瓶矿泉水道:“姐,喝一口,解解渴。”
奶奶这个人有点怪——渴了就呡一口大曲酒——从来不喝水,姨奶并不知道奶奶的这个坏毛病。爷爷去世以后,奶奶有时候还会突发的一阵儿老年痴呆。
奶奶以为姨奶递过来的又是大曲酒,便接到手里一仰脖,咕咚咕咚几大口道:“这才是正宗的贵州大曲的味道呀!”
看着奶奶那开心满足的神情,看着奶奶那忘我投入的样子,姨奶一行人都开怀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