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一个乡下的小旅馆看电影。屋外下着冷雨,屋内生着炭火。在醇厚的米酒香中,我提前看完了2月14日将上映的《爱乐之城》。
影片描述了两个小人物在追梦途中不断打趴跌倒又不断爬起奔跑并彼此相爱的故事。
一个咖啡店的女工,梦想是当演员和剧作家;一个酒吧键盘手,梦想是开一家爵士酒吧。前者经历一次次试镜后一次次被拒绝,后者在现实和梦想前不断徘徊。如果你有梦想,你该怎么做?每个人都会这么回答:去维护它。可是如果梦想一次次落空,被现实一次次击垮在地,该怎么办?如歌曲《稻香》中唱的:“做不成的梦,换一个不就得了”。的确,大多数人会选择对现实妥协,而这种退而求其次的做法,也会在现实生活中被标榜成聪明人。
但是,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放弃梦想,梦想却不会放过你,它是根植在你生命密码牌里的东西,至死不休。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自带粮草和地图,厉害的人把自己活成一支部队。在面临一次次的拒绝和否定后,女主角想到了自己的姨妈,一个出色的演员,活得醉生梦死,最后死于非命。但女主心中记住的是姨妈对艺术表演的无限热诚,而她也恰恰继承了姨妈的艺术天赋。做一名出色演员的梦想像诅咒一般的阴魂不散,日日夜夜跟随折磨着女主。在她一次次准备向现实妥协时,狠狠地告诉她:再试一次,请你再试一次!而社会对男人赋予了更多责任与担当的要求,影片中男主疯狂地热爱着爵士音乐,力图凭己之力去挽救在大众娱乐中逐渐消亡的古典爵士乐。但为生活所迫,他只能违背本心加入时下流行乐队,奔走于各大演出走穴中。在其遇到女主后,为了能给心爱的女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男主自动选择放弃梦想,只为成为世人眼中受欢迎的人。甚至从一开始,他的梦想就遭到女主的否定与不理解,因为女主不懂也不爱爵士乐。
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遇,安排在一家很小的餐厅。恰逢圣诞节,作为餐厅演出人员的男主一边弹奏着圣诞欢歌,一边从内心深处抗拒着命运的安排。而这时,上午试镜失败的女主,穿着一身蓝色晚礼裙款款地出现在餐厅。一束灯光打下来,世界仿佛只剩下这一对被梦想折磨而不肯放手的青年。两个陌生人在片刻的注视后,很自然地深情拥吻。只因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对梦想同样的执着与热忱,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面对台下三四个来捧场的观众,女主表演哭的时候,观众在笑。而女主自导自演的喜剧,被嘲笑得一文不值,观众在散场后指责她的长相和蹩脚的剧本。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告诉她,演员这活不适合你,换一个吧。她也不止一次的想过放弃,甚至考虑过凭着大学里的专业去做一名律师。而正如男主所说的,这世上不多一名律师。在痛苦里辗转流离过,在绝望里披荆斩棘过,在挣扎里进退失据过。她坚持了,也挺住了。那些打磨,一点一点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自己。那些冲击,一点一点引出真正的生命力。电影在最后让男女主人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告诉世人让自身的能量流动起来,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把自己的能量灌注在事情里,在创造中又获取更多的能量,无疑是一种更有意思更广阔的活法。
但电影毕竟只是电影,在真实世界中,很少有人能像男女主人公那么幸运,在生命最初就看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在短短五年内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多的人是在尘世中翻了许多跟头,跌倒无数次后,才发现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摩西奶奶八十岁时开始画画;渡边淳一在四十岁后开始写作;就连村上春树也是三十岁才开始小说家的职业,并多次和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被压抑在心底的梦想,如尘封在记忆深处的爱情。就像电影《卡萨布兰卡》中说的: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酒馆,可你偏偏走向了我。它好不容易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能焕发出你生命全部的热情,为什么要放弃,凭什么要放弃?我在成为小说家前,是一名景观设计师。在上海工作四年,从给人描图填色的助理设计师,一路过关斩将成了项目经理。那些呕心沥血画图的日日夜夜,那些忍辱负重的青春岁月里,我不断问自己,这样坚持为什么?我并不喜欢景观设计,不过是因为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积累的工作经验,让我舍不得这样放弃。尽管薪资不断攀升,职位也有望再升,在主流价值观里,我是一个合格的进步青年、有志之士。但这一切只让我感到无限的疲惫,我最享受的是每天下班后在出租房里深夜码字的快感,那一个又一个虚幻的世界从指尖输送构造。只有在疯狂创作小说时,我才觉得自己真真正正的活着。在自己营造的小宇宙中迸发着灵感,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富有生命张力的角色。它鼓励着我更多的去体验生活,写出更富有新意的东西。
为了小说创作,我辞职了。从此写小说才是我的主业,其他都是副业。当时周围人都觉得我大概是疯了,这么好的薪资待遇,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与职业前景。很多人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前面付出的那么多心血才有了今天,你说不要就不要了?对,就是不要了,早就不想要了!这世间怕什么,怕的是马不能跃千里,怕的是明珠蒙尘。世上不缺一个设计师,我却不能容忍自己放弃当小说家的梦想。它就像生生世世缠绕不休的恋人,在日日夜夜叩问着我的心灵:你为什么不选择我?
离职那天,我像从一段历时长久的错误婚姻里解脱出来,整个世界都敞亮了。我要趁着时间这个小偷盗走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与记忆之前,爆发式写作,把生命中最好的东西提前挪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的义无反顾,恰恰是因为儿时在大家庭中爱看杂书的爱好遭到禁止,甚至被逼着当场焚烧租来的《天龙八部》;我的矢志不渝,恰恰是因为无数次的投稿、无数次的退稿、无数次的被质疑;我的不死执念,恰恰是因为那无数次被现实摧毁成灰烬的梦想。记得王小波在一篇文章里写过,有人问一个登山者为什么要登山,登山的人回答,因为山在那里。梦想就横在那里,你摆脱不了它,忘不了它,它就会一直在那里,让其他一切无法继续进行,只到你鼓足勇气,去把这件事做完,然后你才能得到解脱。
玛格丽特·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梦想和爱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魂牵梦绕,同样难以自拔,同样不疯魔不成活,同样是终身信仰。那些色彩斑斓、奇幻瑰丽的青春梦想像极了爱情的颜色。如果影片中没有设置爱情这条线,整部电影会晦涩很多。在电影中,作为情侣的男女主人公,鼓励对方勇敢追逐梦想。然而现在的中国社会,亲密关系中并不鼓励天才对梦想的勇敢追逐。摆脱旧有逻辑,奔赴新的人生,会让伴侣产生恐惧,并有意无意使用各种方式来阻拦对方的改变。我父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个非常有生意头脑的青年,二十出头就在市中心开了两家大型食品连锁店,与北京的外贸商长期合作着进出口贸易。当时年轻的母亲觉得做生意亏盈悬殊,不是个稳定的职业。于是她联合三姑六婆再三劝阻,致使父亲延续了家族警察的职业。命中财比官大,当了一辈子警察,父亲一直郁郁不得志。人如果无法逃离深渊,就必然成为深渊的一部分。虚掷了这么多年华,直至去年,他被我对梦想的执着所激励,才重新开始做生意。一路顺风顺水,整个人精神面貌都改变了很多,一下年轻了十多岁。
有勇气开始新的但危机重重的人生,主动选择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都在你恐惧的那一段。你还这么年轻,为什么要放弃呢?在这个寒雨天里,被影片中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热情激燃,像喝下一壶烈酒。等到情 人节上映那天,我要坐在几百人的影院里,好好感受下众生梦想被点燃的激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