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经与书的区别
书名:中国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作者:崔宝四 本章字数:693字 发布时间:2021-10-29

中国古代在宋朝、明朝以后就不读经了,不读《黄帝四经》、老子《德道经》,而改读《四书》。特别八股文形成后,中国的精神面貌迅速衰落,科学创造力也戛然丧失。这是因为,书里面的精神营养没有达到“经”的层次。“经”与“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书”,描述的只是肉眼可见的事物,只能对人的品格产生规范和矫正作用。

“经”,能够自由穿越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双重世界,激活无相世界中高品质的能量源,既能提升品格,也同时提供给我们精神系统能量。成年人读书,需要将“经”与“书”一起读。

我们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知识,没有文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让我们都钻到知识的海洋里去了,而忽视了文化的修养。

当前社会、以及人与人的交往,几乎没有诚信可言,道德滑坡濒临底线,自然灾害不断。只有人类开始尊道贵德,整个人类的精神面貌与世界面貌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司马迁《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和利,需不需要?回答是需要的。但原则是用德来规范,用道德的品格和品质来规范,才不会对社会、对他们产生祸害。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说:“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他还说:“道德缺失就是这一次金融危机加快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

老子说:“反也者道之动也”,从道德底线走向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需要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

中国的传统文化简单而朴素,关键的环节就是修之身。

汉朝用去黄老思想——《黄帝四经》、《德道经》治国,曾经创造了两次辉煌;唐朝用老子的《道德经》治国,也出现了两次辉煌。这说明: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基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