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书名:中国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作者:崔宝四 本章字数:754字 发布时间:2021-10-29

现代的“读”指的是用两只眼睛看。在中国古代,“读书”是用舌头、眼睛、手、心一起作用,才能称之为读书。读书还有具体的方法,儒家吟诵、佛家念诵、道家观诵。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古人的学习、诵读,都是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甲骨文中“思”字写作“恖”:

恖的上半部“囟”是“囟门”,就是我们常说的初生婴儿还没有完全长合的头部的地方:囟门。

下半部为“心”。

心与脑的合作产生思想。徐灏《说文解字注》:“人之精髓在脑,脑主记识,故思从囟,兼用为声。囟、思一声之转也。”《尚书·洪范》:“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六书精蕴》:“元神何宅?心为之宅。元神何门?囟为之门。”

古代恖字真解:通过恖门与天地相连接,将自己的心与天相连,进行天人合一的深刻思悟,得出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称之为思。

《黄帝内经》:“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就是说:天给人类德能,地给人类地气,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应当主动获得天德和地气。只有获得了天德和地气,才能实现诵读的高境界。

古人认为,人体需要从两个方面获得能量与营养。一是五谷杂粮,二是精神滋养。

道家将金、木、水、火、土五种能量称之为仁、义、礼、信、智五德。五德是滋养精神的,五谷是滋养肉体的。

古人留下来的经典篇章就具有五德能量,诵读经典可以滋养我们体内的精神系统。

男性16岁,女性14岁以前,是具备天然吸收天德和地气的生理机制和心灵状态的,并且在体内有一定的储备。当人们超过这个年龄后,如果不继续获得充足的营养,就只能不断调用仓库中的能量,直到男性64岁、女性49岁,仓库中的储备就会被调用完,人就会出现明显的衰弱。

古人遗留下来的滋养精神系统的宝贵方法就是:读书。读的意思是开口诵读,把自己的天门打开,天上的能量进入内心,心和天合一,然后再开口诵读。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