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荷香经过两次习惯性流产心里留下了阴影和伤疤,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跑跑跳跳就有一种痛楚和遗憾涌上心头,总有一种对吴成德的负歉感。
吴成德的话语和态度倒是无所谓,但也不能抚平她内心深处的创伤和自责。
有时候当吴成德看到她喜欢别人家孩子的时候也曾提出抚养一个,但都遭到了她的否定。
她总觉着吴成德这半生拼拼打打,二老年纪又大,给二老抱一个别人骨血的孩子回来有点对不住。
好在前两年在县城里商店忙忙碌碌很少想到这上面来。
随着家电销售额的下降和供货渠道的堵塞,城里的临时商店鸣金收兵撤回了邱上供销社。
她又恢复了家庭主妇的角色,和吴成德搬回了青树供销社的大院里居住。
吴成德还曾提出让她到供销社的任意一个门店去上班,有点事做免得一个人在家胡思乱想。
作为以及法人代表的基层社主任,如今做这件事易如反掌,但她没有同意。
她不想再因为自己让别人在背后嚼舌根,给吴成德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她提出来让张仙桃搬过来一起住,而且还一再叨念让吴成德在青树供销社给张仙桃找个清闲的工作。
她觉得她一个人呆在家里闷,想把张仙桃找来白天有个说笑的伴,其次还能让她为她分担点家务。
张仙桃会做饭,她说特别喜欢吃仙桃做的饭。
要说让张仙桃搬过来一起住,对于吴成德来说确实感到很不方便,
虽然屋子大,毕竟住在一块,两个卧室隔着一道用木头做的隔断墙,去卫生间还要先听听是不是张仙桃在里面。
特别是洗澡的时候,就更不方便,浴室就是一个临时磨砂玻璃房,从外面就能看到里面人影的轮廓。
武荷香对这些都不以为是,净说一些好处。
有好的一面也确实有。
早晨当他们睡起来,张仙桃就会把已做好的早餐热腾腾地端上来。
出于对武荷香的爱护,吴成德经过再三权衡,毕竟优点还是多于缺点,而且她能讨荷香的欢心,让武荷香能彻底摆脱阴影也就答应下来。
三个人在一起,习惯后倒是其乐融融。
时间越长就惯熟起来,大家都少了几分拘谨。
张仙桃就和自家人一样,走个一天半日的还真有些冷清。
张仙桃本性就是那种大大咧咧无所顾忌没有心机的女孩性格,不用多久就慢慢地适应了一社主任的家。
安顿好后院,吴成德接着和马俊奇一起向既是邻省又是邻县的月州市奔去。
中央已经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这对于供销社发展多种经营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时不我待,吴成德在得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就风风火火地赶到月州和一家大型饲料公司签订了一份收购玉米的订货合同。
回来后立即着手安排车辆人员下到各村去收购玉米。
一场收购粮食的冲锋号角随之吹响了。
这也是供销社扩大经营范围搞多钟经营的一种经营理念之转变,也是在改革大潮中不得已的生存之计。
等所有工作安排就绪,一切转入常态,他才忽然想起税务局刘有才来查账一事,正好张和宁来到他的办公室。
一问才知道刘有才已经多日未来,所查情况也下文不详。
他还了解到税务局的检查是在针对郑新昌的小卖部进行调查。
通过税务局的这次检查,他也更加明确了一些问题信息:原来的批发部没有按规定建账,开出的单据大多都不具实名。
同时一个大大的问号跳到他的脑际中,郑锋军故意这样做,不会是在批发站有什么猫腻吧?其实这样的怀疑和猜测不只他一个人,几乎知道的人都这样想。
他把现在负责人王同珠叫来细细一问才知道当时开票的是魏小芳,记账的是现在还在原岗位上的牛艳艳。
对牛艳艳,吴成德还不是很熟。
据说是牛金旺的侄女,是在他分管旅饭店后安排进来的
而魏小芳,可以说吴成德是非常熟悉的。
他在旅饭店的时候魏小芳就在饭店吧台上当服务员。
后来听人说是在郑锋军搞批发的时候把她调到了批发站,还听有些人说郑锋军和魏小芳关系不正常,有些爱耍闹的人还经常在夜里去听房。
这样说来,魏小芳是应该列为首先怀疑对象。
按说牛艳艳是牛金旺的人,不应该与郑锋军和魏小芳同流合污。不过推测只是推测,金钱之下必有勇夫,什么事情都说不准。
他让王同珠把牛艳艳叫来细细一问,才知道是郑锋军安排魏小芳无记名或者个别记名开出单据后再由郑锋军从邱上带来的何冰进行合计汇总,将汇总金额连同单据数量填单后交于牛艳艳记账。
正说着,牛艳艳早有准备,将基本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凭证递到吴成德的桌角。
这样一来,吴成德不用细看就知道了牛艳艳是清白的。
可又牵扯到一个叫何冰的人,这个人是谁,他心中一点印象都没有。
听王同珠一说才想起这个人来,就是今年刚刚被郑锋军换去邱上供销社百货门市部的负责人。
一个年龄不上三十岁看上去眉清目秀的小伙子。
邱上门市部原来的负责人是前二年在县城和武荷香卖家电的柳晓中,大家习惯叫他小中。
柳晓中在春天时因为气不过郑锋军还来青树诉过苦,武荷香和他一起在县城销售过大家电,一再替他在吴成德面前说好话。
前两天吴成德才刚安排他负责在邱上乡各村的粮食收购工作。
这样看来,郑锋军、魏小芳和何冰之间一定有着某种默契。
同时也传递出一个信号,他们一定在这里面做文章!
吴成德理清思路后又把王同珠和牛艳艳叫来私下授意他们这两天密切注意魏小芳的动向,哪怕是单独出去约会或用批发站的电话都要加以留意。
因为他知道税务局这一次检查必定会触动有些人敏感的神经。
吴成德寻思着在这个关节眼上再在他们的屁股底下烧上一把火,让他们跳起来绷得更高一点。
说来也巧,正在他筹划如何行事的时候,一个想不到的机会真的来到眼前。
这个机会与一个老熟人的到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个人就是冯清水!
他的到来使吴成德既惊又喜,惊得是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完全出乎意外,喜的是冯清水的到来给了他莫大的“可趁之机”。
为冯清水的到来,吴成德亲自在青树供销社饭店定了一桌酒席给他接风洗尘,而且席间还专门让魏小芳和牛艳艳进来倒酒。
对着她们的面还当场向冯清水表示,青树供销社一定会全力以赴帮助县税务局检察室和稽查队把问题查清楚,查个水落石出,给举报人一个合理的交代。
冯清水没有想到几年的时间吴成德刚刚三十岁就会做到供销社主任职位,心中在钦佩的同时也不免有隐隐的惭愧,再联想到荷香一层关系,甚至有些许的酸味。
不管怎说,有吴成德在这里当主任,协作起来要方便得多。
毕竟和不熟悉的人不一样。
两个人一见如故,都喝得不少。
下午,冯清水又到吴成德办公室向吴成德了解了一些关于批发站的具体情况,对这次调查也不免觉得犯难。
冯清水思考分析了一下,即使去翻看发票,也正如刘有才回局里汇报的那样,显而易见是一无所获。
既然已经知道翻腾凭证不会有结果又何必再去浪费精力做那些无用功呢?倒不如乘此机会先到外面走走看看放松一下心情。
虽然青树与邱上相距不过二十里地,但他对这个地方并不是很熟悉,也就是中考那次来过一回,进城的时候也只是乘车从村边经过。
他走出供销社大门,不由地睹物思情想起了中考那年的一幕,武荷香从吴成德那里拿来汽水让大家喝。
那时的武荷香是多么天真,可爱,她对吴成德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今日站在供销社门市对面街上,一切几乎和那年一模一样,物是人非。
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所有的一切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变了,生活变了,人也变了,心都也不一样了。
不由地怅然若失地从心中唏嘘,世事真的是变幻莫测啊。
想到这里,冯清水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笑了一下,不知是苦笑还是无奈的笑,也或是欣然的笑。
沿着直直的并不宽敞的街道一直向前走就是镇政府,站在这里就可以看到高高耸起的镇政府三层楼房。
突然他想到了郑小立。
对呀,郑小立不就是在青树镇当副书记吗?趁着有闲空去他那里坐坐,也好打发无聊的时间。
想着,脚步就不由自主地把他带到了镇政府,进得一楼就是秘书室,秘书正在打电话,打完电话看到了他就主动问找谁。
不料现在郑小立正在开会,秘书说会议时间不会太长,让他稍等等。
冯清水走出过道里,一眼就看到了墙上贴着的几张大红纸,大红纸上公示着乡级选举的选民代表名单,第二个名字就是吴成德。
又看了一下公布的选举时间就在后天,看起来小立正在开的会议大多于此有关。
正看着就听见楼上门响,接着有人开始说话,再接着就有人从上面走了下来。
看起来是会议开完了。
他不假思索朝楼上走去。
上了二楼站在楼道里观望了一下。
楼道不长,一眼就能看到每个办公室门牌上写得职位名称。什么书记室,什么乡长室,看不到有副书记室。
正要抬腿上三楼就听身后轻轻地有人叫他,回过头去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郑小立。
他手里拿着厚厚一叠纸,脸上带着笑:“清水哥,你怎来青树了?”
冯清水一般很少和人开玩笑,与郑小立之间有着一层亲戚关系,还有一层同学关系,见面都是正儿八经:“税务局有个举报案,领导让我来做调查。”
“哦”,郑小立应了一声也没有再深问,接着一边朝三楼上的办公室走一边开始说他的事:“这不是要选举了嘛,乡里正布置后天的选举工作,连着开了一天会。”
“是,我在一楼看到公布的选民代表名单了。”说到这里冯清水把声音压低:“是不是要选镇长?”
“嗯。”郑小立一边看着手里的资料一边应道,回答很干脆。
“候选人有你吗?”冯清水坐在小立办公室里唯一的一个双人沙发上问。
郑小立坐在他的办公桌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是有,但选上的可能性不大,上面的意思,还要让现在的楚秀青再干一届。”
“那不是要看选票多少吗?选上谁也说不定。”冯清水不假思索地说。
郑小立又笑了笑:“话是那样说,一般情况还是要看上面的意思,第二、三候选人都是陪衬。”
郑小立说到这里把眼光收回到纸上:“再说,楚秀青在青树镇已经工作了许多年,有一定的人脉基础。”
冯清水听了“哦”了一声。
“哦,我倒忘了,你这次是到哪个单位检查?晚上还回去吗?如果家里没事的话就在青树住了,乡里有客房挺干净。”郑小立忽然想起来。
冯清水一听连忙摆了摆手:“不用,我是来供销社批发站检查的,晚上不回去就住成德那里,也不是外人。”
“吴成德?你们认识?”郑小立用惊诧的眼光看了他一眼。
“何止认识,我们是初中同学,他的老婆和我一个村,还是邻居。”冯清水毫不掩饰。
“哦,你们这一层关系我这才知道。”说到这里略一思索:“今天晚上就别走了,我去供销社看你。”
那天冯清水没有回城,他刚刚返回供销社不一会儿郑小立就过来了。
吴成德赶忙上前恭迎。
吴成德喊来隔壁的一个年轻人,让他马上再去饭店订一桌上档次的酒菜,晚上三个人聚聚。
郑小立当场拒绝他的安排。
不过提出来,既然兄弟三个要在一起聚聚,在供销社的职工伙房炒几个菜喝点小酒就行。
吴成德和冯清水猜想,一定是郑小立作为年轻的乡后备干部不愿到公共场合去招摇。
岂不知郑小立正在备选期间顾忌着给别人留下口舌。
而且,今天晚上的光临也是抱着私心而来。
尽管吴成德只有一票,但毕竟他是选民代表。再说,青树供销社在青树说来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单位,而且这几年吴成德已经声名在外,无人不晓。
借冯清水搭桥与吴成德拉近关系只能是有利而无害。
对于吴成德来说,又何尝不想结交一下这位年轻有为的父母官。
在他的奋斗生涯中遇到这样的贵人太少了。要想长远地走下去,继续发展,以后就必须与这些有基底有前途的人多接触。
于是二人几杯酒下肚就觉得相见如故。
酒席上他们扯东道西,都是念书时候的话题。
说罢初中说高中,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和冯清水一道来的年轻人只在旁边听着,插不上话,偶尔提起酒瓶为大家添添酒。
酒足饭饱,受吴成德之邀,三个人相跟着到吴成德办公室又品起茶来。
那小年轻人很有眼色,自去客房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