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心意已决,但渡河南下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渡河作战本就艰难,更何况是在咆哮不息的黄河上。再加上,齐楚合兵十数万死守河岸,强行渡河绝不可能。而齐国地处黄河下游,由于长期河水冲刷,泥沙淤积,河面宽阔,两岸一览无遗,完全不同于魏境河段重峦叠嶂的地形环境,又难以用疑兵之计。韩信一筹莫展。
看着韩信一连几天沿着河岸走了一遍又一遍,每每只能望着河水兴叹,将士们心急如焚,却爱莫能助。李左车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日冥思苦想,茶饭不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路过一座浮桥时,李左车心不在焉,脚一滑掉进了水里。冰冷的河水透心寒,就在那一霎,他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
“有了。”李左车一拍脑袋,兴奋得一气跑到了中军大帐。发现韩信不在帐内后,扭头就想往河边跑,正好跟回来的韩信撞了个满怀。
韩信冷不及防,连退了几步,原本烦闷的心情更加糟糕,正要发火,见眼前的李左车一副落汤鸡的样子,忍俊不禁,笑了出来。李左车这才发现自己狼狈的模样,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韩信马上令人取来衣服给李左车换上,两人才在中军大帐内坐下。
李左车无意向韩信解释眼前发生的一切,一开口就问道:“将军是否记得当年的巨鹿之战?”当年,李左车正跟随赵王身陷巨鹿城内,对那天秦、楚两军恶战的情形记忆犹新。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成功逆袭,一战成名。虽然那时的韩信还只是楚军的一名炊事兵,并未直接参战,但早已听身边人讲过千百遍,耳熟能详,仿佛历历在目。他点了点头。
“巨鹿之战,秦军大败后,秦将王离身负重伤,带着残兵残将仓皇逃到黄河边。从柳园口撤到对岸后,为了阻止楚军继续追杀,一把火将千年浮桥和栈道烧成了灰烬。”李左车接着道。王离在荥阳病死是之后才知道的,所以都推断他当时已身负重伤。
韩信点头表示知道。
“柳园口虽被烧毁了,但峭壁上凿的根基还在,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恢复起来应该不是难事。而且,从那里过河就是大梁城,一举拿下大梁城的话,将对荥阳的楚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李左车换了一口气,道:“所以,我建议将军征集当地的奴工日夜赶修栈道,从柳园口过黄河,这样不仅避开了齐楚合兵,还隐蔽安全,不易被发觉。过了黄河后,西进可威胁荥阳楚军,东进可直取齐国。”
李左车的建议让韩信拍手叫好,但仔细一想又困难重重。
柳园口崇山峻岭,极有利于大军隐蔽机动,若是修复了栈道和浮桥,从那里渡河确实安全捷便。这一点很清楚。但两岸岭峻山险,山道蜿蜒崎岖无尽,悬崖峭壁上千仗,虽说根基还在,重修栈道绝对是一件艰巨的事,一时半会完成不了。时日一久,难保不被察觉。再说,久拖不下齐国有背始皇帝的旨意,一旦始皇帝有所质疑,一切都前功尽弃,大祸临头。就算顺利渡过了黄河,若是项羽闻声立即率兵来袭,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虽然困难重重,但实在别无他法,也不妨一试。韩信一方面让李左车带上部分老弱的士兵赶往柳园口;一方面加紧渡河作战训练。
果然,柳园口的行动不久就被大梁的楚军发现。要知道,魏王魏豹此时正在大梁城,无时无刻想着夺回魏地,关注着对岸的一举一动,怎么可能让秦军瞒天过海?
消息被火速禀报给项羽。遭了,原来秦军的目的是突袭大梁,截断荥阳楚军的后路。项羽大惊,立即分兵加强大梁城防,又派人火速赶往齐国,向范增禀报,让他率兵回防。
重修数十里栈道,谈何容易。范增根本不相信韩信会从柳园口渡河。莫非韩信在拖延时间,打算自立为王?还是只是疑兵之计?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他一时也没有头绪,但感觉让他相信肯定另有目的。这么一想,他不仅没有打算带兵回去,还准备再过河游说韩信。
见范增迟迟没有率兵回防,项羽心急如焚,又连派了多人前往催促,没想到都被范增不由分说的打发了回来。
前线十万火急,范增却不管不顾,坚持留在齐地,到底有何居心?项羽火冒三丈,指派最为亲信的人再次前往齐地传令范增立即领兵回防,否则军法处置。
当项羽的亲信赶到齐国的时候,范增却已不在军中,再次前往对岸拜会韩信。在万分焦急等待,毫无消息之后,他只好怏怏的返回荥阳前线。
项羽大发雷霆,隔空痛骂了范增一顿,却一直没有下文。他是个念旧情的人,真要军法处置范增,他又犹豫了。但令已出,不执行无以明军纪。项羽左右为难,犹豫不决。
就在此时,荥阳的陈平探听到了项羽和范增的事,立即对子婴说道:“项羽认为韩信会在柳园口渡河,急着传令范增领兵回防,范增却不知何故迟迟不愿回来,看来他们父子俩出了隔阂。”便向子婴建议可以乘机离间他们。
如果能够除掉范增,项羽将如同失去方向的大黑熊,真的成了黑瞎子,空有一身壮硕的体格,平定天下也就成功了一半。事不宜迟,子婴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放出流言说:韩信势如破竹,一旦领兵南下,项羽将前后受敌,危在旦夕。范增见项羽大势已去,正希望通过韩信为自己谋求后路。
流言猛于虎,越传越离谱,也越绘声绘色,仿佛真有其事似的。传到项羽耳边的时候,已变成了:范增见韩信得势,项羽失势,转而希望游说韩信在北方自立为王,然后再辅助韩信,南下横扫中原,诛灭各路诸侯,一统天下。
当年,范增就高看韩信,现在韩信声势大振,威震天下,弃他而投靠韩信也不足为奇。他早已隐隐有此预感,没想到果然如此。自己尊他为亚父,平日里他自恃甚高,絮叨啰嗦,将他这个西楚霸王当成小屁孩一样呵斥就算了,现在竟然要背弃他。项羽越想越怒火攻心,雷霆一吼,立即令人前往齐地解除范增的兵权,抓拿范增回来受罪。
此时的范增正高高兴兴的回到军中。虽然再次游说韩信,还是没能如愿以偿,但韩信明里暗里向他暗示不会继续南下,会考虑自立为王之事。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自己已被解除兵权的消息,他的项儿还打算治他的罪。
范增被马上押送回了荥阳前线,所率的三万楚军精锐也悉数跟着回来。
见到范增,项羽还是不愿相信他的亚父会做出这种背信弃义之事。这个老家伙除了啰嗦唠叨之外,也算有情有义。这么多年来,每当他遇到困难险阻的时候,总是他在身旁出谋划策,帮他一起渡过难关,他们之间有着一份非比寻常的感情。
但当项羽心平气和的向范增求证此事时,范增却懒得解释。他老泪纵横,多次要寻短见,口中喃喃不再见项羽之类。这也在情理之中,自己把对方当成亲身儿子,到头来却被质疑,换成谁都会情绪失控。
项羽也觉得自己确实伤了范增的心,但无论他如何苦口婆心的安慰和道歉,范增的心仿佛已经凉透似的,始终不肯领情。一怒之下,项羽免去了范增军中的所有职务,让他告老还乡。
范增不甘示弱,说走就走。项羽赌气不作挽留,范增悲愤交加,毅然启程回乡。范增的离去,自然是满腹感伤,当他走到途中时,疽发背而死,在愤懑中结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