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一半信,一半不信
书名:巫觋商事 作者:西风吹叶静千林 本章字数:2944字 发布时间:2021-10-25

吴海德形象完全超出了白雨程的想象。黝黑的脸庞,精瘦而又干练。一点不像是文化干部,更像是经常下基层,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干部。

吴海德的思维方式也超出了白雨程的想象。别的顾问都再三强调“真实”、“还原”,只有吴海德说的一针见血:“既然有社火的画面。那就必须让大家有兴趣看下去。总是强调‘真实’,受众都不喜欢看,再真实也传播不出去。我的看法,首先是让人家感兴趣,只有感兴趣,才有了解真实社火的意愿。到那个时候,他们自然就去了解真实的社火什么样了。”

吴海德手里拿着导演和美术指导两个人熬了几夜画出来的社火人物脸谱和服装:“这个不仅我看了,我还给身边的90后、00后的晚辈们都看了。他们都说好看,还都来问我这是啥剧种。你们看,这才起到了宣传作用。这么改,我个人不但没意见,我还举双手赞成!”

吴海德这番话,不单是对马闻仪团队的肯定,同时也是说给其他顾问们听的。

“这都是咱宝鸡的脸面!可不能由着你老吴的性子胡来!”有人立马反驳。

吴海德一拍桌子:“脸面就是给人家看的。你看看人家这位穆老师,跟你年纪我看差不多。人家这身材锻炼的,人家这脸保养的。你再看看你。把你两个拉出去转一圈,我倒要看看是看你的人多,还是看穆老师的人多!”

一句话气的那人不说话了。

“老吴,别激动。让受众喜欢的确是很重要。但也不能太过于失真啊。我看这个美术呈现方面的事情,还要探讨。眼下这个方案,我觉得不妥。”又有人站出来当折中派。

吴海德侧过去大半个身子盯着那个人:“什么叫不妥。人家给你个顾问那是瞧得起你。就算不请你,又能咋。人家这叫商业电影,卖票是第一位的。你给人家胡出主意,卖不出去票,你负责吗?!”

那人听了吴海德的话,也来了脾气:“那就只能听你吴海德的,是不是?!那我们还来干什么?!都走都走!就留你一个人!”说着话,那个人起身就要走。

马闻仪连忙打圆场:“几位老师,稍安勿躁。我们今天来,一方面是大家相互认识一下,另一方,是讨论一下我们这些细节的呈现。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搞人身攻击。只要是好的建议,我们肯定采纳。”

“这几个老家伙,就和从兵马俑里挖出来的一样。放到博物馆里,个个都是老古董!”吴海德越说越激动:“你们几个自己说说,这么多年了,你们把哪样东西推向全国了?!”

一屋子人瞬间脸色铁青,刚才被吴海德说过的两个人率先站了起来:“这个顾问我们不当了!项目成了,都是你老吴一个人的功劳!要是不成,我看你后面咋说!”说完一屋子的人纷纷起身往外走,马闻仪和小谢拦都拦不住。

吴海德叫住了身旁的一个人:“老常!你不敢跟他们一样,你这个礼馍搞品牌联动的事儿,我还得帮你和马总说说呢。”

旁边的人点点头:“你看我这不屁股都没离开椅子吗。”

过了一会儿,马闻仪和小谢一脸苦笑地回到会议室:“都走 光了!吴老师,咱们这事儿可还得继续啊,您帮我们合计合计吧。”

吴海德似乎早有准备:“马总你就放心好了。我给你推荐些人,都是些懂门道、有想法的年轻人。既然你这个班子里年纪都不大,我看沟通起来,更融洽。”

马闻仪觉得这就是吴海德想让自己人把这些顾问费都挣了,只要不耽误项目进度,用谁倒也无所谓。

“吴老师,要是人都叫来了。就都请进来吧。”马闻仪接着冲着小谢努努嘴:“赶紧把茶杯都洗一下,换上新茶。”

吴海德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又坐满了一屋子人。

确实如吴海德所说,这些人都是40岁不到的年轻人,而且在传统文化、美术等方面有些造诣。特别是对皮影、脸谱这些元素的解构方面,似乎做了充分的准备。

讨论了一阵,马闻仪越听越觉得有内容,于是让小谢赶紧通知美术指导和导演明天放下所有工作,过来继续讨论。

这些人里,唯一没怎么说话的,就是白雨程。倒不是因为白雨程插不上话,而是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吴海德。

“吴海德的这种表现,无非两个原因。要么骨子里就是这样一个热心的人;要么就是有什么巨大的谋划,要借助电影完成。”

吴海德似乎也察觉到白雨程一直沉默寡言,于是话锋一转:“穆老师,您刚才一直没提什么意见。是不是我们这些东西,您在表演上不好拿捏啊。”

白雨程刚刚一直在考虑着吴海德的事,突然被问到,赶忙迅速思考着话题。

“我其实没什么意见。要是较真一点说的话,我只是觉得整部影片用社火作为结尾,虽然寓意很明显,但和片子明快的调性不太相符。”

“穆老师,用傩舞作为结尾。其实最大的好处就是升华了整部影片的意境和高度。”没等其他人说话,李晓国先开了口:“调性方面,我觉得可通过镜头语言加以处理。不会显得很突兀。”

“但是大家要知道,傩舞这么久以来,都是以非主流的艺术形式游离于人们视野的边际。毕竟傩本身极复杂,内涵又不十分确定,非常容易产生歧义。说句不该我考虑的话,到时候能不能过审都是回事。”白雨程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增加话题,所以都是延续这个思路的无心之说。

但这句话提醒了马闻仪:“穆老师这句话不是没道理。即便咱们不动这部分。但是如何表现,还真的要好好设计设计。”

“原来穆老师对傩戏也这么有研究。”吴海德把话接了过来:“这点我们其实早就有设计。陕西省歌舞剧院舞蹈团的《仿唐乐舞》中,就有《大傩》这个部分。同时我们也会将青铜器的视角从周拓展到盛唐。毕竟盛唐更接近于现在所说的IP。”

这种解释,的确更有利于影片的传播和提高认同感。

“但是唐代的青铜器,大多体现在铜镜和各类神佛造像当中。”讨论这种问题,白雨程一点不落下风:“就比如观音像在唐前期都是小䯸男像。这类细节一旦出现,还是会降低一些受众的认同感。”

“穆老师这点上就吹毛求疵了。唐本来就是一个艺术品世俗化的朝代。我们没必要对造像过于认真,选择现在大众更好理解的形象就可以了。”吴海德的想法,比白雨程更接地气。让白雨程觉得自己确实像个50多岁人的思维。

白雨程微笑着点点头:“吴老师说的对,确实是我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马闻仪觉得今天收获已经不小了,更多的碰撞,还是要等导演和美术指导过来才行。于是提议道:“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等明天其他人到齐了,我们继续。晚上吴老师和几位老师没什么安排的话,我设宴款待大家。”

晚上的饭局很热闹,但白雨程却一直开着小差。因为从刚才吴海德刚刚的态度中,白雨程察觉到一些违和感。很明显吴海德在借着剧本中每一个对他有利的细节,充分填充着内容。而如果吴海德真的是“特殊”社火的传播者,甚至那些造像的设计者,那么他真实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而且从吴海德现在的境况来看,他并没有给自己创造一个呼风唤雨的社会或者宗教地位。只是在一个村子里“试行”了一下,而且还让这个村子非常安定富足。难道他只是出于好心?

带着这些疑问,白雨程准备试探一下吴海德:“吴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傩戏、社火的?”

“那可很早了。严格说文革期间我就开始偷偷涉猎和研究了。由于我家里成分好,所以私藏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文献,也得以完整的保留。改革开放初,我又正好从事文化和统战工作,所以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吴海德说完,敬了白雨程一杯:“那穆老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巫傩文化的?”

“我了解的不系统。艺术、器具、历史沿革、文化内核等等方面都有点涉猎,但都不太深。不像吴老师,有大把的时间。而且现在这么有造诣。”

听到恭维,吴海德笑着摆摆手:“不敢当。穆老师其实已经很厉害了。”

“那吴老师相信巫觋真的存在吗?”

白雨程这样一问,吴海德表情稍微凝固了一下,然后立即恢复了正常:“一半信,一半不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巫觋商事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