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郡县制or分封制
书名:秦匈大决战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568字 发布时间:2021-10-24

捷报频传。张良推荐的韩信果然没让嬴政失望,消息传到咸阳,朝廷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不仅如此,就在韩信北上屡战屡胜的同时,远在九江的英布也没有令嬴政失望,不仅夺回了六城,还将势力拓展到了整个淮南。

  接二连三的成功,让嬴政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陷入了为难。当初,英布返回九江时,他曾允诺封他为九江王,甚至淮南王,现在到了兑现的时候了。

  封英布为九江王,就意味着恢复分封制。

  分封制,乃是周朝一直沿用的国家治理制度。周天子将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同性宗族、功臣子弟。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被分封的同性宗族、功臣子弟被称为“诸侯”或“藩王”,是统治封地的君主。

  诸侯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有权管理封地内的人民。周天子在诸侯领地内并没有直接的权力。但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国家治理体系。

  分封制构建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格局,有利于保证周王朝的强大,更好的拱卫王室的安全。另外,通过分封制,使周王朝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的领地上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王朝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朝的文化逐步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周朝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迅速衰弱。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就是诸侯国对周王室公开挑战的典型。

  话说,陆浑之戎是姜戎的一支,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少数民族,原住在西北的瓜州,由于不臣服于秦国,被秦国驱逐。晋献公认为,姜戎是炎帝后裔,应与华夏族同等对待,于是把伊水中上游的山地封赐给姜戎。姜戎于是立国于伊水,熊耳山区尽为戎地。

  公元前六一三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北上争霸,与各诸侯强国逐鹿中原。陆浑之戎成为楚国北扩的重大障碍,楚庄王于是决定武力剿灭。公元前六零六年,即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八年,楚庄王率兵亲征,讨伐陆浑之戎。

  陆浑之戎生性剽悍,习于骑战,但不善于战阵兵法。楚军长驱直入,大破陆浑之戎。楚军到达洛水,楚庄王在洛邑(今洛阳)外陈兵,向洛邑内的周天子炫耀武力。

  周王室极为恐慌。周大夫王孙满请求慰劳楚王,以观楚军动静。他到达洛水之南,向楚王表示了天子劳师之意。没想到,楚庄王竟骄横的向他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在周域,到底有多大多重啊?”

  见楚王问鼎,有灭周之心,王孙满从容对道:“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

  楚庄王很不服气的说:“九鼎实在没什么,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成九鼎了。”

  王孙满针锋相对说:“大王你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铸成了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楚庄王无话可说,自知取代周王室权力的时机还不成熟,便退兵回去。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虽然王孙满说天子是以德服人,也算有理,但实则还是周朝实力不济,无法制衡各地诸侯的无奈之辞。正是因为实行分封制,周王朝到最后根本控制不了迅速壮大起来的诸侯国,酿成了春秋混战、周天子名存实亡的恶果。

  在一统天下后,正是为了避免重蹈周王朝的覆辙,嬴政才力排众议,决意采纳李斯改分封制为郡县制的的建议。

  郡县制与分封制截然不同。简单讲,就是把原来诸侯的国改成郡,原来大夫的家改成县,郡管县,郡和县都直属中央朝廷,不再分封,也就只有一个最高的帝王,直接任命负责管理郡县的官吏。郡县的官吏只负责管理郡县的事务,不具有独立的财权和兵权。

  在郡、县两级的地方管理体系下,皇帝只是任免各级官员,不再将土地直接分封给有功之人,这样就保证了地方的兵事权均掌握在中央手里。

  郡县制确立了中央朝廷的绝对权威,对稳固大秦帝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看来,郡县制虽好,也同样有着自身的不足——大秦帝国幅员辽阔,十倍于秦地不止,从朝廷统一发出的旨令,能够及时传达到附近的郡县,但到达偏远的郡县时,往往已是事过境迁。而且,被委派到偏远、荒蛮地区的郡守,虽身负朝廷任命,却无心在那不毛之地长留,往往会想方设法调往富裕的郡县任职。对于偏远的郡县,不仅朝廷的旨令不能及时传达到,而且郡守又不愿意踏心留下来好生营务。日久,朝廷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必是越来越松。而在分封制下,就算是远在天边的诸侯国,国主也会想方设法,勤身营务以自济。因此,在偏远地区设立郡县,名义上是为了加强朝廷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实际上却反而松懈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陈胜在陈县起乱后,不仅当地不能及时镇压下去,而且其他偏远地方很快也跟着乱起来,导致在大秦帝国成立仅短短十数年后,就又陷入战乱不断的局面。要知道,实行分封制的周朝,可是延续了近八百年。

  这样看来,恢复分封制也未尝不可。

  九江地原本就是招安刘季所得,现在英布重新夺回,封英布为淮南王,让他自守一方,有利于安定淮南地区,对对楚作战形势非常有利,嬴政并不太为难,但若是分封了英布,其他的功臣呢?尤其是仅带三万新兵就平定北方的韩信,若不予分封,恐怕往后不好驱使。

  “张良,你怎么看?”有问题,当然是找丞相张良商议。

  张良同样认为郡县制并非十全十美,但天下乱局也不能全怪郡县制,郡县制和分封制各有利弊,可兼而用之:虽然天下一统,地不分南北、远近都是大秦的土地,但历行已久的分封制依旧深入天下百姓的心。郡县制虽好,但要全面推行,让百姓真心接受,充分发挥其优势,还需时日。现阶段,郡县制和分封制各有利弊,偏颇摒弃哪一种都是不明智的,应该两者兼而用之,择取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在关中周边地区可以实行郡县制,有效保证中央朝廷的安全;在偏远的地区可以实行分封制,更好的调动当地官员和百姓的积极性。

  是啊!山高皇帝远。当年,他只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病,却忽视了郡县制同样存在自身的不足。嬴政完全认同张良的看法,但事关重大,他还得再三深思。

  张良走后,嬴政望着窗外满天的星斗,陷入到思虑之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匈大决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