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不知自己已然陷入了一场漩涡之中,好在他早就隐藏了起来。山林莽莽,就算是两大宗门人数众多也不可能一时就找到,何况他们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寻找。
陈冲细细地感悟那《炼气总纲》,《炼气总纲》中不仅记载了修炼的步骤,还记载了经络路线和穴位分布,此外还重点讲述了灵气的一些情况,其中灵气的几种基本性质引气了陈冲的兴趣。
依总纲中所言,这灵气有四种基本性质:溢散,共鸣,感应,纠缠。正是这四种基本性质才构筑了多姿多彩的修炼世界。
所谓灵气溢散就是灵气的一种运动状态,多表现为从高浓度的地方流向低浓度的地方。这一点陈冲此前就有感受,否则也不会心生担忧。那时他感觉到的是灵气从灵脉中溢散出来,而事实上不仅仅是灵脉会溢散灵气。灵器,金丹,修士本身等都会溢散出灵气,只是溢散的量不同,神识弱的修士难以察觉。
“怪不得那会儿灵气汇聚在右臂时感觉有什么东西溢出来,原来是这样。”陈冲嘀咕着。当时他就有所察觉,只是事情紧急来不及思索,不曾想现在却找到了答案。
正是由于灵气的溢散特性才造成了灵气的波动,而且不同的灵器不同的修士所产生的灵气波动也是不同的。灵器不同的灵气波动是由于其材质,结构的不同所导致的。而修士灵气波动的差异则源自于修士自身体质的不同,修为的差异以及修炼体系的差别。
但不管灵气怎么变本质上都是来自于天地,所以不同的灵气相互交融会产生微妙的反应,这就是灵气共鸣。修士通过神识察觉那种共鸣便能知晓对方的修为,修炼体系等信息,甚至能够察觉到对方体内灵气运行的路线。所以灵气共鸣是修士常用的探查手段。
灵气共鸣是修士体内灵气之间的一种沟通,而灵气感应则是修士体内灵气与天地间灵气之间的一种沟通。或者也可以说灵气共鸣是修士与修士,修士与灵器之间的感应,而灵气感应则是修士与天地,灵器与天地之间的共鸣。
在修炼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天心印记,这就是修士能够发动法术的根本。修士通过沟通天心印记来达到施法的效果,而灵气感应就是修士能够沟通天心印记的内在原因,而所谓的手印等就是沟通天心印记的方法。这种沟通的方法叫做“法印”。这其中可以分为三大类:咒印,符印,术印。
咒印就是通过一些语言来沟通天心印记,而符印则是通过符文来沟通,这也是“符文是天道信息的载体”这一说法的根源。术印最为常见,多表现为手印和一些身法或舞蹈。张百忍结的手印就是术印的一种,那桃花山上神秘女子的舞蹈也是一种术印。
要发动法印就需要原动力,这就是灵力了。而这灵力并不是修士体内的灵气产生的,而是溢散出来的灵气产生的。灵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法术威力的强弱。修道者可以通过压缩体内的灵气来增强溢散出来的灵力,如此便可以追求法术威力的最大化。当然这灵气压缩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越极限之后便会击穿经络,达到辟脉的效果。这个极限也是修道者所能完成灵力爆轰的最大限度。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
灵气压缩这一点是修真体系所做不到的,所以修真者很少使用法术,更多的是使用阵术的力量。所以说修道者施展法术是灵气感应和灵气溢散的共同结果,当然这其中的诸多玄妙是陈冲一时还理解不了的,毕竟他现在还不会法术,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灵气纠缠在总纲中谈得比较少,只是说很多阵法和这一特性息息相关,如传送阵,储物阵等等。具体的记载并不详细,因为这是阵法师的研究领域,非一般修士能接触的。
“原来如此。”陈冲自语,这一刻他明白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惊叹于这灵气的神奇。
“这灵气到底是什么呢?”陈冲自问,这灵气越是神奇他就越是好奇。只是目前没人能回答他的问题,修炼界公认的说法便是这灵气是天的呼吸。可以说这是种很敷衍的回答,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只是这又涉及到一个终极问题——什么是天?这个问题堪称无解!
陈冲没有过于地纠结那些虚无缥缈的问题,而是把心思用在了脉络及穴位上。《炼气总纲》里面记录了多种行功路线,即灵气在体内经络中的运转方向。这正是陈冲眼下急需的,他要走修炼的第一步。
不过陈冲遇到了一个问题,修道体系的灵气是在体内运转的,即内循环。而修真体系的灵气是在身体和天地之间运转的,即外循环。而他现在是真道双修,体内即有内循环也有外循环,二者同时进行就会产生冲突。陈冲试了多次也没能很好地解决。
这样一来他的经络就很难疏通,而且其他地方的经络也很难开辟,这就影响了他修炼的第一步以及修真第二步的进程。
“怎么办呢?”陈冲绞尽脑汁。他这种情况绝无仅有,《炼气总纲》中自然也没有介绍。苦思冥想了许久,陈冲决定关闭金丹,只吸收灵气而不释放。并且控制上半截灵脉吸收灵气,他暂时要走外循环路线。
陈冲决定暂时走修真体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以内循环凝气那么他就必须释放金丹内的灵气,最终那些灵气将溢散出体外,这对他来说是个损失。因为从本质上说孕育灵胎就是灵气的积累,积累得越多,修炼得越快,把灵气花费在凝气上面是得不偿失的。这一点是其他修道者完全做不到的,他们没有额外的灵气来源。
而且如果选择内循环他必须关闭外循环,这样就不得不关闭上半截灵脉,如此一来那颗阴丹就得不到滋养,这损失就更大了。
而采用外循环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两颗金丹都可以继续储存灵气。就算金丹有灵气溢出,自己也可以很轻易地引导灵气运转,那些溢散出的灵气很少,不足以产生冲突。而且得益于修真体系“三步并行”的优势,等到经络中灵气积攒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以尝试着辟脉,如此一来堪称一举多得。
等到他把全身经络都疏通,经络穴位也打通时便可以在修真与修道间自由地切换,甚至可以找到合适的经络路线让两种循环模式同存。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完成两大体系的完美融合。
陈冲这个办法倒是能解决他自身面临的问题,只是这样一来就给陈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必须打通全身的经络和穴位,否则两种循环就会受到影响,无法兼容。如此一来他的修炼之路就会受阻。或者他只选择一种循环方式,但也意味着不能实现真道的完美融合。陈冲自然不想浪费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己好不容易踏上修炼之路自然要走出自己特有的路。
而且开辟全身经络也很困难,很多修真者都不会把所有经络和穴位打通,因为那样过于耗费时间,而且越往后辟脉的难度越大,因为在灵气的滋养下经络的韧性会越来越强,而修真者不能灵气压缩,灵气辟脉的力量是恒定的,甚至会由于溢散而减少。
当然这些问题陈冲也想好了对策,他要像开辟右臂经脉那样开辟全身的经脉,他选择了灵力爆轰,只有这样才能压缩修炼时间,也只有这样才能打通全身经络。只是这样做注定了陈冲的修炼之路将伴随着伤痛与鲜血。
从另一方面说陈冲走修真之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目前只能这么做。每当他控制灵气在体内运转时,经络中的灵气总是会被扯向右臂,然后融入天地中。如果关闭上半截灵脉,那么便不会有灵气外溢出来,他的金丹就会受到影响,无法承受天地灵气的吸扯之力而崩溃瓦解。
陈冲能够保持金丹不碎完全是两条灵脉带给他的优势,上半截灵脉溢出的灵气可以抵消天地间灵气地吸扯,防止金丹内灵气的外泄,这也是他能做到真道双修的原因。此前那些金丹修士在完成辟脉后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打通穴位,如此就不能及时关闭那些经脉。而且又没有灵气抵消天地的吸扯之力,如此一来就不能阻止金丹中的灵气被抽入天地,无论怎么样,开辟经络都意味着金丹瓦解。这也是两大体系无法相合的根本原因。
想好了定计,陈冲立刻着手修炼。两根灵脉中的灵气如同奔涌的大河源源不断地注入那两颗金丹,而上半截灵脉外溢出的灵气则流入了经脉,在自己有意地引导下流遍全身,最终经过右臂流回了天地。
陈冲首先要做的便是打通右臂的穴位,然后关闭他们。之后再用外循环的方式完成第一步的修炼,然后通过灵力爆轰完成辟脉,并同时进行穴位的打通。
陈冲对照着《炼气总纲》中标注的经络路线图,分辨着体内每一根经脉和穴位。这是非常复杂繁琐的事情,要知道这可是无数先贤耗费无尽岁月才总结而成的,又岂能在一朝一夕间就学会?
其实陈冲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内视。所谓的内视便是“看穿”自己的身体,这也是神识的一种表现。
正常修士在前两步时都无法做到内视,原因就是他们的神识不够强,神识是随着修为的提高而增强的。然而陈冲却不同,因为他有阴丹,这就使得陈冲神识修炼的起步非常高,这也是修炼界前所未有的情况,也是陈冲的秘密之一。
阴丹的存在最直接的结果便是陈冲超强的神识之力,否则又怎能以第三步的修为与薛赞的师叔拼神识呢?只是这一点陈冲还未意识到,也没有体会到神识强大的好处。
普通修士只能对照着经络图慢慢地通过灵力的流动来感受,这样的修炼是很缓慢的。人体主要经脉有二十四条,其他支脉堪称无数,而穴位仅《炼气总纲》中注明的就有上千处,而且书中也指出了还有未发现的穴位。如此一来这修真的基础真的比修道难上很多,修道只需引导灵气流转使其不冲突就行,不需要关注经络的走向。而修真则必须对经络和穴位了然于胸才行。
陈冲脑海里各种经络穴位图案在不停地回放着,对照着自己的身体一一辨别,不知花了多久才记住一些。
“果然太枯燥了!”陈冲心有所感,此时他才明白陈莹莹为什么不想修炼。那时陈莹莹说修炼太枯燥而不感兴趣,陈冲当时还不以为然,现在终于有所体会了,也难怪修士闭关会花费很长时间,想到自己的情况恐怕花的时间会更长。
“唉~”陈冲一叹,深感无奈。
“这不就是炼气之法吗?修真修道又是怎么来的呢?”陈冲心中生疑。他翻看《炼气总纲》全篇也没有找出其中的原因。虽然有一些介绍但都不深,也没有过多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