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茶七道:守中有度
书名:觉茶,心生活的开始 作者:崔宝四 本章字数:1225字 发布时间:2021-10-08

1分杯

将茶汤均匀地分入每一个品茗杯。

行茶者在分杯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多少茶?有多少杯?不要分到最后茶没了,有的杯还空着。茶席上应该做到不偏不倚、体贴周到、无分别心。

生活中,分配者就没有那么容易做了。根据情况不同,有的时候要平均分配,有的时候要按需分配,分配者握有权利也承担责任。

除了需要智慧,分配者更需要的是一颗中正之心。

 

2止于至善

至善是中正的最高境界,亦是一个正确的、清晰的终极目标。

而止,是到达这种境界与目标的能力。

为国家元首泡一杯茶,与为乞丐泡一杯茶,有什么差别吗?你所泡的只是一杯茶,而不是眼前的这两个人。

如果,能将茶席上的“止”应用于生活中的任何事,那么,就有可能将人生达到“至善”的境界。

 

3界限与余地

茶席上讲:

左边的事情左手做,右边的事情右手做,不要越界,这样才能更有秩序地完成行茶的过程。

握拳时手要中空,不要握实,握实就会又累又紧张。

执器时手与器之间要留有余地,这样就不会烫手,松驰反而拿得稳,握得越紧就越容易掉落。

实践证明,确实如此。

再一想,茶席上所谓的“界限与余地”,不也就是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吗?

生活中最容易丢失或无视界限的人,往往是身边经常接触的人。

比如父母,他们常自认为有权力随意进入子女的家或者房间,动用或翻看子女的任何东西,包括擅自帮助子女照顾他们的孩子,或者做家务事……即便是帮助他人,也需要得到允许。同样,子女对父母一样没有干涉的权力,应该明白界限与余地所在。

还有,在电梯里遇到追问你收入的邻居;办公室里不允许你独自发呆,一定要你加入闲聊的同事……这些都会给有界限感的人带来烦恼。

很多人都谈起过他们在叛逆期期间的孩子。

“最可怕的就是他(她)锁上房门的那一刹那,真的担心他(她)自己在房间里会出什么事,甚至害怕他(她)冲动或不小心从楼上跳下去。”不止一个父母这样说过。

事实上,如果父母能够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与余地,孩子就不会那么迫切地想把自己关进屋子,更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而父母所害怕的,其实是自己丧失了“知情权”。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逐渐学会了爬行、走路、奔跑、说话、思考……这一切就是在明确地向你显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地——就是自立。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剥离父母的过程。

读过《百年孤独》的人都知道,乌尔苏拉的长子离家出走,在外流浪了多年后回到家里,母亲乌尔苏拉哭着说:“家里有这么多房间,我的儿子啊,有那么多吃的都喂了猪!”乌尔苏拉的这句话是所有父母的不解与哀叹。

很多父母愿意倾其所有,认为自己把所有能够提供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但孩子依然会做出令他们无法相信、无法接受的行为。那种感情就像是: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事实就是如此:你的房子和粮食可以养猪,不一定能养得了孩子。你的猪可能真的是你的猪,但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

每一个人都喜欢在有余地的空间里生活。

界限与余地,是智者留给他人,更是留给自己的。

 

茶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