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茶二道:打开觉知
书名:觉茶,心生活的开始 作者:崔宝四 本章字数:3017字 发布时间:2021-10-08

1赏茶

按照顺序,请喝茶人先欣赏干茶,嗅闻干茶的香气。

对于普通人来说,觉知的打开往往是从眼睛开始的。也许一片叶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但世界上还是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赏茶人欣赏着干茶所带来的外在显化,也是在关照自己的内心呈现。

美,是有吸引力的,当你的眼睛关注着美,善于发现美,那么美好的事物就会不停地跑到你的面前来。

发现美,是人的一种本能,每一个人都需要美的引领。

当你走在陌生的街道上,需要问路,你总要选一个面善的人来问,那也是你对美的一种追求与信任。

也有人抱怨说,总是遇不到好人,遇不到好事儿。如果是这样,那就要锻炼自己发现美、制造美的能力了,从点滴开始,把美好的事物逐渐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来。

有的喝茶人能发现干茶上细微的白毫,形容它如霜如茅,既清凉又温暖;有的喝茶人能在红茶上看到四色相间,说它似虹似霞,既热烈又婉约;有的喝茶人能嗅到不同的干茶香,花果飘逸,充满了自然的美好……

这一切就仿佛你的眼睛总能看见阳光和笑脸,你的鼻子总能闻到清风与香甜,你的耳朵总能听见欢声与笑语……

打开觉知的刹那,美好已奔涌而来……

觉知,是洞察的前奏。习茶的时候,放下一切去感受色与形、气与味、冷与热;体察礼与度、快与慢、轻与重……一切外部的感知所调动的都是内部的洞察。

一个在生活中从不观察和体会的人,怎么会有自己的见地与想法呢?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人云亦云,做吃瓜群众,一辈子没有用自己的眼睛看过,用自己的心感受过,这多可惜、多可怜。

借一杯茶,先打开觉知吧!


2答案即觉知,觉知即答案

人们在打开觉知的路上,很容易充满目地性地去“寻求答案”。

其实,每个人都是带着答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却终极一生都在向外寻求答案,殊不知,答案就在自己的身上。

学茶也是如此,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通常,一款茶好不好,你的体感就是最好的证明。就算一款茶价格不菲,大家都说好,只要你喝着不舒服,比如有锁喉感、肠胃不适,那么你也不要喝。

一个人,只有脱离了群体意识的控制,才能活出自己,活出自信与独立。

儿子是一名正在读初二的少年,数学考试只得了18分,作为母亲被老师叫去开家长会。

家长会的时间定在早上七点半,校园的早晨景色真好:教室窗前大片大片的玫瑰花在晨光和秋风的拥抱下饱满而热烈;小树林里,满地的金黄的落叶与扫落叶的活跃中学生相映成趣;还有穿着红衣的家长沿着林间小路走进教学楼……这样的情景真是值得热爱,而不是担忧。

从林间小路穿过时,一位老师正在教训学生:“这样打扫落叶速度太慢,你要这样扫!快一点儿!不然要扫到什么时候才能扫干净啊?”

“孩子与落叶在一起是多么美好啊,把一辈子都用来度过这样的时光,也不会觉得慢啊!”在心里这样想着,带着又向往又遗憾的心情走过那位老师与孩子们的身旁。

这情景也让人联想到了千利休教儿子扫落叶的故事,却是景同情不同……

走进教室,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坐,只为离玫瑰花丛近一些。教室内的家长们面面相觑,一谈起孩子的学习都表情紧张。

只有倚窗而坐的母亲走了神儿,想的是:“那位数学只考了18分的少年,坐在这间教室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呢?他有看到窗外的自然变化与花朵树木吗?他也曾思绪悠长?惆怅彷徨吗?”

老师说,那位考了18分的少年是个暖男,很懂事,各方面都好,就是数学成绩太差了。听了老师的评价,母亲很开心地笑了。

老师也笑了,说:“督促一下他吧,或者补一补课。”

母亲点着头,想到自己在学习数学方面也是一个笨蛋,从小学开始数学就不及格,到了初中加减法还要掰着手指头算。后来学了微积分,不知怎地,竟然忽地开窍了,每次考试成绩都能达到80多分。虽然80多分不算高分,但对于一个数学不及格的人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

回到家,竟然跟儿子说了这样一番话:“补不补课由你自己决定好了。不过,想告诉你一件事。其实,你的大脑早就知道答案,它只是还没有告诉你罢了。或者,它认为那没有啥重要的,也许它不让你知道,也是为了保护你。总之,你相信它,当它想告诉你的那一天,你会一下子就知道了。”说完之后,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不会是谬论吧?

后来,少年的数学成绩忽高忽低的,或许是答案在跟他捉迷藏吧。

有学员在上茶课的时候问:“老师,我发现我这个人的观察力特别差,您说怎么办?”

老师说:“当你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你就已经找到了答案。”

答案即觉知,觉知即答案。

 

3没有标准答案

从一开始,就不要给人生设限。

在森下典子的《日日是好日》这本写日本茶道的书中,作者在初学茶道时也常常针对一些既定的动作问“为什么”。武田老师的回答就是:“不必问为什么。总之,照着做就对了。”、“这就是茶道,没什么道理好说的。”

一开始只是认为,日本茶道的“照做”只是为了练习茶人的专注力,还有就是让人在行为中去自然感悟。

后来才知道,这里面有更大的奥秘。普通人总是认为“理智”是最高的智慧,凡事都要在判断出的“对、错”的基础上,想好了再做。然而,茶人在长期不做主观判断的行为训练中,习得了一个智慧,那就是:最高的智慧并不是来自人们的理智判断,而是全身心地与自然沟通后所得出的答案,那个才是真正的智慧。

因此,茶课中理应没有太多的言辞,也没有太多茶的道理可讲,只是要大家的心安静下来,打开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全身心的感知罢了。

最后,大家都会找到答案,只是答案各不相同。

这就对了,因为,并没有固定答案。

儿子小时候看了故事书,总会来问母亲:“大灰狼是好人还是坏人?”

“呃……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儿子对母亲的这个回答非常不理解,也不满意。

后来,儿子长大了,母亲说:“你这么做,绝对不行!”

儿子说:“您不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吗?”

老母亲也只能干瞪眼。

是的,任何人不要把自己的答案当成标准答案。

 

4上帝送你的犬马

常有学员在学茶时要把投茶量、水温、焖泡时间……等等因素牢牢地记在纸上,要求在运用时要做到精确,并将这称之为“科学”与“严谨”。

本人则更喜欢随心所欲,不拘泥,多做尝试。

科学与严谨来自大脑的理智判断,大脑是一个很好的伙伴,它智慧、保守、细致、周到,就像一只忠诚又睿智的家犬,它总是权衡利弊,避免让你犯错,万事替你周全。可是,如果一直被家犬守护,就很难取得突破,日子会一成不变。

学过茶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六大茶类之所以能够产生,也是因为历史上的一些偶然之“失”,不是吗?茶叶不小心被焖,才产生了黄茶;在无意中被摇晃撞击,才有了青茶;被雨淋、风吹、日晒后,演变为黑茶……

所以,上帝在赐予每一个人忠犬的同时,还同时送给了每一个人一匹野马——那就是“灵感”。

这匹名叫“灵感”的野马毫无规矩,也无章法,每一个人都需要按照它的本性去放养它,让它随心所欲、任意驰骋。只有这样,它才会毫无戒备地随时来到你的身边,带给你出奇不意的消息与惊喜。

试想一下,有那样一匹野马,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停留在你的身边,你蓦然发现它,接受它能够回家,然后信任它,让它带着你去领略你未曾领略过的山野、高原、远方……因为它本来就是上帝赐给你的,它超出你的驾驭范围却为你所用,它与你的生命同在,却不被束缚,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上帝送你的野马,也许此刻就在你的身边,你觉察到它了吗?

犬与马都是上帝送给你的好伙伴,愿望你在习茶与生活的道路上,时时刻刻都拥有它们的陪伴吧。


茶诗: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