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东林大征讨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3027字 发布时间:2021-10-06

第五十四章:东林大征讨

安宁十五年顺利的结束了,安宁十六年来临了。这一年马宪永八十岁了,但也许是遗传了父母的原因,他的身体还很好。张铭静的身体略差一些,但也很不错。马宪英受过毒箭所伤,虽然已经痊愈多年了,但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索性问题不大。崔宁政、张铭海则天天逍遥很多。张铭海是这里最年轻的,也已经七十三岁了。虽然他还一直兼任着怀远宫留守的职务,但怀远宫有马宪永夫妻在,还有苏玄涛具体办理,实际上张铭海挂的就是空名。经常和妻子裴孝凝及崔宁政一起出去吃喝玩乐游荡,逍遥自在。

安宁十六年的正月一切平静,马海晋为父亲和姑母筹备的八十寿辰也基本齐备了,距离父亲三月二十二日的寿辰也只剩下一个半月了。马海晋日夜祈求着一个半月不要出什么事儿,好让他能尽这个孝心。

然而事情的发展根本不是人能所预料的。二月中旬,东林发生了大乱。主要原因是东林新去开垦及柳林亭率领垦荒的民众与东林原有的人员及部分土人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本来开始事态不大,只有十几人争吵而已。但是谁都不愿意让步,进而愈演愈烈,知县李卿泰二月底前去劝解调和。不料原有居民和一些土人拒不让步,并纠集数百人围攻垦荒民众,包围了李卿泰。李卿泰此行所带的人不多,除了他外,只有县令赵民乾和衙役随从不过十余人。并打死了县令赵民乾,知县李卿泰也受重伤。

事情并没有结束,这些土人和原有的民众继续北上,还煽动了通远州的土人一起反抗,事情越来越大了,李卿泰和兴北府知府王有佳赶紧上报。

三月十五日,此事报到了宁安府马海晋处。马海晋等大惊也十分恼火,眼看着距离父亲和姑母的寿辰只剩下七天了,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他的恼火可想而知。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得处理。

当日,马海晋和中书六部官员开始就此事进行紧急商议。

对于此事,马海晋及中书六部官员大多主张息事宁人,或者等马宪永寿辰过后再做计较,马海晋也比较倾向这个计划。只有韦昊英、崔锦贤、马海阳、于宁清四人主张立即报知马宪永,而且要立即出兵进剿,彻底消灭之。马海晋还是犹豫不决,如果换做平常他也是主张立即上报和出兵的,不会犹豫,可他也不想影响给父亲祝寿。

最后于宁清说:“公子,此事无法两全。如果您立即上报和出兵,晋公或许会对您的魄力赞赏有加,认为您有决断力的。”

马海阳也说:“大哥,不可犹豫啊。”

崔锦贤、韦昊英也如是说。

马海晋思索后决定立即上报并同时调遣出兵事宜,然后开始调兵:

通远州知州兼威虏军都统制霍彪立即北上扼守通远州与东林险要之处,避免叛乱波及通远州;

李景锐率威虏军及通远州刀弩手三千人北上东林南部;

裴光阳节制驻军,严防通远州境内土人哗变,如遇事态,可便宜行事;

段衡德率宁东军三千人立即南下进剿;

马海阳率雄虎军及天雄军、左右军共五千人立即前往东林;

柳伯雄率义武军从东兴进驻东林;

以上各路人马统归马海阳节制调遣。

同时命于宁清立即赶赴怀远府代他向马宪永禀报,并报知调兵安排。马海晋还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子马康武、马康飞、马康远也此次随同马海阳出征。马海晋也觉得这几个子侄需要见一见生死搏杀。马康远这一年二十岁,马康武也只有二十四岁,马康飞二十三岁。

于宁清次日即启程,马海阳则率军于三月十七日启程。刘光胤、华别鲁、曹友庭、刘进瀚、林规横、裴智阳等同行。

于宁清是轻装而行,三月二十一日就赶到了怀远府,当夜紧急请见马宪永夫妻,苏玄涛实际上已经管理怀远宫了,而宫内事务和服侍马宪永夫妻的事情主要是马丹丹和曹家姐妹的事情。

于宁清赶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快到子时了,马宪永和张铭静已经睡下了。只能是次日天亮后了。次日,于宁清向马宪永禀报了此事及马海晋的处理计划。马宪永同意了这个计划,并做出一个决定,他要亲自前往东林去。

于宁清:“晋公,区区作乱,何劳您亲往,再说您已经八旬了,今天还是您的寿辰,这不合适啊。”

张铭静:“是啊,你身体能行吗。”

苏玄涛:“晋公,您还是不用去了,有公子一定能够解决好的。”

马宪永:“我决定了就必须去,你们谁也别说了,二十五日出发。寿辰,事情解决不好,谁的日子都过不好,还过什么寿。”

于宁清、苏玄涛还想劝,张铭静对他们摇了摇头,她太了解丈夫了,有时候他和马文慧一样,也非常的倔强。

马宪永:“平定不足虑,我是要让他们明白我的心。”

    于宁清:“那臣即刻返回告知公子。”

    马宪永:“海晋不用去了,有海阳就够了。让海晋留守宁安府,告诉他,我对他此事处理的很满意。”

于宁清出宫后,立即启程返回告知马海晋。

三月二十五日,马宪永启程,林仁华、费宏度都已经老了,无法跟随了,再说还要留守怀远宫。决定由张铭海陪同,曹友忠率亲军千人同行护卫。

马海阳率军十七日从宁安府启程,以华别鲁的雄虎军两千铁骑为前部,火速赶往东兴,他则率随后的人马急行军。

四月十日,华别鲁的雄虎军两千人抵达了东林县,马海阳的其余人马则在四月二十日抵达。

四月十五日,马宪永、张铭海、曹友忠也抵达了东林县。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没多少战事了,毕竟只是些原有居民的械斗和部分土人的作乱,成不了大器。在三月中下旬的时候,段衡德、柳伯雄就已经出兵平定了这些祸乱,他们如今见马宪永父子这么兴师动众也是非常不解。

四月二十五日,马宪永、张铭海、马海阳、于宁清、段衡德、柳伯雄、李卿泰等在东林县议事。

马宪永:“我已经知道匪患基本平定,其实只是土人和新旧居民之间的相互械斗而已,大军一出,自当无虑。诸位肯定不知我为何要兴师动众吧,而且我还要亲来。”

马海阳:“父亲远虑,臣等不知。”

马宪永:“自先父兴宁二十八年荡平远南最后的大股土人后,近五十年来,土人已经很少作乱了,而且通远州如今也比较宁静,唯独东林依山傍海,尚未全部开垦,是我安海行省最后一块可能的隐患了。如今土人作乱,以械斗之名阻我开垦,如不提早剿灭,必将成为日后隐患,不若今日趁此良机剪灭,取一劳永逸之举。”

马宪永的此番表态才是他的真正意味,他希望有生之年荡平海山洲的最后的心病,为后代留下一个稳定的局面,同时他还说:“我安海行省保境安民,然军不战则废,士气可鼓而不可泄。趁此也是磨砺各位,我在此宣布,此战有功者,将不吝赏赐。”

马宪永随后让李卿泰介绍了东林的大致情况:

东林地处兴北府东面,南面是通远州,幅员较广,长期以来只有西面邻近东兴县的地方比较富庶,人口较多,其余地方相对荒凉。东面是大海,西面是山,南面是通远州,北面有部分邻海,也与东林相接,但也有不少土人居住。境内许多地方没有开垦,如果充分开垦,加上雨水充足,可开辟良田数十万亩。柳林亭开垦以来,已经颇有成效,垦荒人员上万人,已经开发出良田万亩,每年租赋基本稳定十万石。剩下的最大问题就是北面和南面及西面部分的土人了,尤其是西面的土人了。

马宪永然后说:“此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他们,让东林成为良田沃野。”

马宪永接着说:“海阳,你是主帅,你来安排吧。”

马海阳:“有父亲在,儿岂能指挥。”

马宪永:“我已经不具体管事儿了,你来指挥吧。”

马海阳:“儿臣遵命。”

马海阳随即开始部署:

刘进瀚率军进攻北部,诱敌出山,柳伯雄率军进攻南部,诱敌出山;

两路诱敌成功后,在中部设包围圈,由华别鲁、段衡德率军围歼;

南北两路歼灭其主力后,霍彪率军北上攻打其南部山寨;

围歼主力后,集中兵力最后攻击西南方向的土人;

曹友庭率军去西南方向防御,避免西南方向土人出山救援。

马宪永很满意儿子的部署,点了点头。

看到马宪永都点头了,各军随即开始准备。

从四月底到五月十日,刘进瀚、柳伯雄的诱敌计划逐渐成功,五月十五日,南北两路土人主力纷纷前出到东林中部平坦地带。段衡德、华别鲁商议后认为,中部地带有不少沼泽泥泞之地,华别鲁率骑兵冲杀将其赶到沼泽地附近后,段衡德率弓弩手伏杀。

五月十六日,南北两路的土人总计一万五千人的精锐在中部名叫五壮乡的地方被包围了,但是土人并没有察觉。此时华别鲁率两千狄羯骑兵开始冲击,狄羯骑兵在平坦地形的冲击力和战斗力远非土人可比,土人被迫四散逃跑,逐渐进入了包围圈,此时,段衡德则守住出入口,派弓弩手乱箭齐发。此战从早到晚,土人这一万五千精锐几乎全部被歼,四散的也都陷入沼泽。

这一战,马康武、马康飞、马康远全部参加了。三个人都很年轻,也是第一次上战场,所幸会一些武艺,但是武艺和战场是不一样的。三个人因为太年轻,没有让他们参与围歼,只是作为弓弩手,相对安全一些。不过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也是第一次杀人,难免会有不适应和紧张的。在围歼结束后,三个人跟随大队人马清理战场的时候,看到了一片片血肉模糊的景象,是真的震惊了,也有些害怕,其实这也是马海晋、马海阳希望让他们看到的。

从战场返回后,马海阳问子侄感想如何。

马康武是最年长的,也颇似其父勇武,说:“父帅,真是惨烈啊。”

马海阳:“战场就是这样,这还不算什么。”

马康飞、马康远都说:“这还不算什么。”

马海阳:“你祖父和你曾祖父都与狄国作战过,那场面更惨烈,那敌人远比这些强大和凶悍的多。”

马康飞:“战场真是惨烈啊。”

马康远:“不希望经历战争,但战争又必须经历。”

三个孩子都不说话了,随后各回各自的军中和营中。

马海阳说的确实是实话,这些比起兴宁三十年马宪永、崔宁政在宁西血战狄羯根本不算什么。而兴宁三十年的作战比起定隆十三年,马文慧、崔子建、王弘博、杜航和曹允恭在庐州血战狄羯尸横遍野几乎活不下来相比,又都根本什么也不是。与这些比起来,这些平定土人的野战作战,仿佛就是孩子打架而已,根本都不算什么。

五月二十日,霍彪率军北上攻击南部土人的山寨。霍彪抵达东林南部后,感觉如果一一攻打必将费时费力,决定招抚,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而剩下的不愿意就抚的则不必客气了。而那些山寨,霍彪也没有全部都荡平。霍彪的部下是主张全部荡平的,但霍彪认为可将威胁大的主要的山寨荡平,而一般的山寨则留下,准备日后上奏建议以此为基础进行筑城的建设。

曹友庭这段时间则一直驻扎在西南部的同农口附近,这里是扼守西南土人进出的必经之路。曹友庭也派人假装难民和土人进入该区域进行打探消息,到五月底大体已经打听出了具体的方向和位置。

六月十日,马海阳率军开始进攻同农口一带的土人噶莎逻部,该部已经是东林也是整个安海行省最大的一支土人了,多年繁衍下来已经有三万余人了,实际可战之人有万人以上。当然并非全是土人,也有土化的汉人。

马海阳认为这股土人不会轻易的再被诱出,只能是死打硬拼了。

林规横建议马海阳以小股人员渗透,大部人员则随后跟进,另外进攻人员不要穿过于识别度高的服饰,若穿铠甲的话则以纸甲和藤甲为主。而遇到重要的山寨,如果一时强攻不下,就火攻。同时以步骑兵弓弩手堵住所有出口,避免其逃散。

马海阳同意了这个计划,随后派小股人员进行渗透。裴孝信的长子裴智阳主动请缨,率十几人开始扮成土人深入来回。而其余人马则也慢慢随后跟进。

从六月中到七月初,半个多月里,小股人员通过小规模的渗透零敲碎打,消灭了上千号的土人精锐。土人噶莎逻部开始察觉到这是官府有意要歼灭他们,开始了主动进攻。

七月十二日,噶莎逻部集结七千人向同农口前出。土人大举出击,让马海阳等人都十分高兴。马海阳随即变更计划,让曹友庭放出一条口子,待其出来后,集结主力围歼,同时派兵深入包围噶莎逻部区域最大的山寨噶口山寨。

七月十三日晨,噶莎逻部七千人在其头号悍将噶兰的率领下冲出了同农口,曹友庭愿意是放出一条口子,但没想到这部分土人冲击力很强,没一会儿就冲破了曹友庭的防线,曹友庭被迫后撤。同时急中生智,让所部绕道其身后跟随,等待里外夹击。

到午后,噶兰的人马已经冲出同农口五十里,马海阳集结了华别鲁、段衡德、柳伯雄的步骑人马五千人。与之进行了决战。虽然土人的器械不及官军,但勇猛十分让人敬畏。柳伯雄的义武军被冲散不少,华别鲁、段衡德则率步骑兵竭力冲杀,赖器械优势和骑兵,最终占据了上风。到入夜时,战事结束。噶兰七千人被歼五千多,其余大多被俘虏,官军五千人死伤一千人。

七月底,官军包围了噶口山寨,这里是噶莎逻部最大的最重要的山寨,其人员和粮草大多都在此地附近。官军包围并切断了这里的一切对外联系,同时派兵对周围的一些小山寨都进行了攻击,因为噶莎逻部主力大多被歼,周围的总计十余座山寨不是被毁就是主动投降,到八月初,只剩下噶口山寨,还有其东部的莎池山寨。这也是最险要的两个山寨,易守难攻。

两个山寨都地处内陆,山林茂密,虽名为山寨,但实际上和城池差不了许多,但比城池的防御要强。

两个山寨中,莎池山寨的部落头领是莎池蓝,是一个女子,二十五岁。噶口山寨则是噶莎逻部长老噶莎卡瓦,五十岁左右。

裴智阳这段时间来来回回进出土人区域多次,已经打听到了不少消息。他于八月十七日回来报告马海阳说:“大帅,末将已经打听清楚。莎池山寨应该比较容易攻取。其部族三千余人,对平地和汉化比较羡慕,总想脱离山寨过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但是噶莎卡瓦是个顽固派。莎池蓝是莎池部原来头目抢抓过来的一个汉族女子,本来已经是有夫之妇,二十三岁那年和她的丈夫被莎池山寨的头目抢回去做了压寨夫人。被抢回去后,土人杀害了其丈夫,一年前莎池山寨的头目去世,头目无子女,她就做了首领。在她的治理下,莎池山寨成为噶莎逻部最富庶的,也是最思慕汉化的部落,其部族约有三千人,是目下人员最多的部落之一,其部属除了被抢来的抓来的汉人外,就是被她们教化下的土人。”

马海阳:“很好,天助我也,该山寨防御如何啊。”

裴智阳:“莎池山寨依山傍水,是大山中少有的景色秀丽的地方,是这片土人中少有的平坦肥沃之地,据说其和周围附属地带占地有三百亩左右。外面有两道壕沟,但都不至于难过。内部和我们的城池差不多,还有些庄园的景致,储备比较丰富。山寨有四座寨门,都有汉族风格。一看就不是土人风格和他们能做出来的。”

马海阳:“那另外一个呢。”

裴智阳:“噶口山寨也有一些汉族风格,但是更多是土人风格。但是所部人员较多,目下其山寨周围还有五六千人,地势更加险要,如果强行攻打,恐怕要难一些,具体的情形还不大清楚。”

马海阳:“好,那就先想方设法招抚莎池山寨,然后全力攻打噶口山寨。”

莎池山寨如果能被招抚,当然是最好了,但是马海阳也知道不那么容易,既然它是最富庶的,也就是很重要的,也自然会是被防范监视严密的。马海阳决定派裴智阳再去,积极劝说。不过裴智阳提出希望同时派人到两个山寨之间造谣,挑拨离间他们的关系,这样他会更有把握。马海阳欣然同意。同时让自己的侄子马康飞也同往。裴智阳深知此行不易,不过如果处理好了,也就前途无量了。

裴智阳和马康飞再度前去山寨,这次他不再化妆成土人,而是直接进去,那么自然被抓了,被抓后裴智阳要求见莎池蓝。莎池蓝竟然也答应见他。

莎池蓝见到裴智阳后就说:“你是什么人。”

裴智阳:“我是官军校尉,来劝你们投降的。你们已经被包围,只有投降,否则性命难保。”

莎池蓝:“我们是不会投降的,我不想杀你,如果你投降,我可以饶你不死。”

裴智阳:“笑话,我怎么能投降。”

一见面就是争吵,自然不欢而散了。

马康飞则一句话也没说,当然也没人问他。

裴智阳、马康飞继续被关押,次日二人被分别关押。也就是这几天谣言四起。莎池蓝名为莎池山寨及她所辖部落的头领,但实际上她身旁还有噶莎卡瓦所派的一个人,就是监军,叫噶莎叠。噶莎叠这几天听到了不少谣言,也信以为真,认为莎池蓝要投降,已经密谋了一个计划,要杀掉莎池蓝至少是控制她。

莎池蓝对此也不是一无所知,她也在犹豫。她本就是汉人,不愿意留在山寨部落里,但却不由她,如今她反而有生命危险。她周围的人都在劝她可以和裴智阳接触,如果确信裴智阳是官军的人,可以谈条件。莎池蓝派人从裴智阳身上搜出的诸多物件让他确信是官军,于是在九月二日秘密的将他带入自己的寨中,除了她和裴智阳以外,没有任何人。

莎池蓝:“你真是官军的人。”

裴智阳:“你已经派人搜查了,估计也打听了,这还用再问我吗。”

莎池蓝:“这几天谣言满天飞,是不是你们做的。”

裴智阳:“我被囚禁于此,我怎么知道啊。”

莎池蓝:“我敢肯定是你们做的,是预先商量好的。”

裴智阳:“随你怎么说吧。”

莎池蓝接下来就派人继续关押,又晾了他几天。众人不解,莎池蓝的解释是要看看他是不是有胆量和可信,如果是没胆量的人,也不能用。

之后的几天里,裴智阳依然被关押,他被关的这段时间倒也是习惯了。而这段时间谣言更加的厉害,噶莎叠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据莎池蓝亲信报她的消息,就在一两天就会动手。形势逼迫的莎池蓝已经无法观望了。

九月十日,莎池蓝再度亲自和裴智阳交谈,这次莎池蓝将裴智阳带入了自己的房中,除了二人外,还有莎池蓝的贴身丫鬟和一个佩剑的随从侍卫,总计四个人。

裴智阳见状觉得他被关押的日子可能要结束了,说:“这是要杀我啊。好吧,那就杀吧。”

莎池蓝让侍卫给他松绑,裴智阳说:“怎么不是捅死砍死啊,那是要怎么杀啊。”

莎池蓝:“好了,你别装了,我早就知道了,你也早就看出来了。”

裴智阳笑了笑,不说话。

莎池蓝:“我也不瞒你了,我想归附,但是有个条件。”

裴智阳:“请讲。”

莎池蓝:“我的部族不能有人被杀,要确保他们的安全;我们要得到土地耕种,确保我们的生存。”

裴智阳:“我品阶低,无法决定,不过我可以转告,我想应该可以的。”

莎池蓝:“那好,我放你出去,你速去速回。”

裴智阳:“我觉得我应该和你办完一件事再走。”

莎池蓝:“什么事?”

裴智阳:“解决掉你周围的隐患。”

莎池蓝明白裴智阳说的是谁,问:“你有什么办法。”

裴智阳:“以静制动,他想要来解决你的时候,你就解决他,而且就在今晚。还有就是我的同伴呢,你们先放他出来。”

裴智阳话音刚落不久,噶莎叠就请见,裴智阳说:“他进来后,你什么也不用和他多说,就杀了他。然后派人解决掉他周围的人,你能吗。”

莎池蓝:“那就没问题了。”

莎池蓝随后请噶莎叠进来,进来后,莎池蓝二话不说,让丫鬟和侍卫将他绑住,侍卫就杀,不料噶莎叠有备而来而且身手不错。裴智阳见状,直接拿起旁边的茶杯向噶莎叠扔去,噶莎叠闪躲的时候,漏出了空袭,侍卫随即一剑将其刺杀。莎池蓝随即派人将噶莎叠的人马解决掉。

杀掉噶莎叠后,莎池蓝将马康飞放了出来。裴智阳要和马康飞一起走,但莎池蓝不同意,只能走裴智阳,马康飞还得留下来做人质。

裴智阳无奈,随后连夜返回大营,向马海阳禀报,进入大营后,发现马宪永、张铭海、曹友忠也因为忧心前线的局势,而亲往大营。

裴智阳:“属下见过晋公、大帅。”

马海阳:“你怎么回来的。”

裴智阳:“莎池蓝已经决意归附,但有个条件,放我出来禀报。就是要保全他的族人以及确保他们有耕地。”

马海阳看了看父亲,马宪永说:“同意。”

马海阳接着问:“康飞呢。”

裴智阳:“少公子在莎池蓝寨中,留为人质,但不会有安全问题。”

马海阳:“你确定。”

裴智阳:“是,这几天属下和少公子分别关押,无法联络。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并不知道少公子的真实身份,自然也会安全。”

马海阳还是不放心,不过马宪永说话了:“这孩子说的对,这样才最安全,如果太密切了,反倒是引起了疑心。”

接着马宪永让马海阳随即派兵跟随在裴智阳后面,立即准备进驻莎池山寨。同时马宪永还让马海阳写了一纸文书交给了裴智阳,让他带给莎池蓝表明官军的诚意。

当夜,裴智阳趁夜返回了莎池山寨,见到了莎池蓝和马康飞。裴智阳出示了马海阳的文书,莎池蓝得以安心了。不一会儿,跟随在裴智阳身后的三千人马也慢慢集中在了莎池山寨周围。莎池蓝大惊,裴智阳说:“放心,这是我们的人,来保护你们。”莎池蓝这才放心。

裴智阳、马康飞随即向莎池蓝询问了一些山寨的存储情况和噶口山寨的情况,莎池蓝大多如实相告,但是也有所隐瞒。

莎池山寨的问题至此基本解决,那对噶口山寨就只剩下强攻了,不过也希望尽量保住山寨。

九月十三日,马海阳集结大军强攻噶口山寨。

从莎池蓝口中得到的消息来看,噶口山寨占地也有三百亩。四周多是悬崖绝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山寨的外围大多筑有围墙,有的甚至是二重或多重。山寨里面的房舍有几百余间。寨内居住饮食活动区域划分清晰鲜明,布局紧凑。因为地势险要,只需设置一道陆地关卡。

进攻从九月十三日开始,到九月二十日,虽然已经封锁死了山寨,但进攻始终没有多少进展。

九月二十日,马海阳、曹友庭、林规横等人前往山寨附近查看,确实易守难攻。林规横此时提出:“大帅,看来强攻很难。末将觉得要想尽量保住山寨是不可能实现了。”

马海阳:“你的意思是,直说吧。”

林规横:“火攻吧,用火器和一切能燃烧的办法,彻底解决掉,只是有些残忍了,不过如果不这样,我们死伤会更多,而且粮食补给也很困难。”

曹友庭也说:“是的,我们无法再脱了。眼看就要十月份了,长期拖下去,军心不稳啊。”

马海阳沉思后,下令:“烧,不惜一切代价烧掉这座山寨,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马海阳命令已下,那么自然就会行动了。各军调集能调集的火器和重型器械以及大量弓弩,连续猛攻,加上征募的刀弩手也全部投入作战。马海阳还下令,此战攻寨有功者,战后除正常晋升外,每人另外赏银十两。

在此前的历次作战,也有过这样的做法,但直接赏银还是没有过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加上轮番的猛攻以及四周都被切断,九月二十五日,噶口山寨终于攻破了。攻破后,曹友庭、林规横、段衡德、华别鲁、柳伯雄的大军总计上万人全部进山寨,实际上就是烧杀抢。马海阳也不予阻止,马宪永在外面也不阻止。

马康飞看到这一切对马海阳说:“叔父,这样合适吗。”

马海阳:“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儿啊,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如此啊。”

烧杀抢掠持续了整整五天,截止到九月三十日。山寨也基本被夷为平地。噶口山寨及噶莎逻部还有的约一万多人中,男子几乎不是战死就是被杀。女子不是被杀就是被奸污。

而就在噶口山寨不远处的莎池蓝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她对一直驻守在此的裴智阳说:“你们真残忍啊。”

裴智阳:“这是被逼无奈啊,还是您深明大义,保全了您的部族。”

莎池蓝:“我如果也反抗,莫非也会如此。”

裴智阳:“这我也不知道,我个人不愿意如此,但如果逼到了那个份上,也会的,任何人都会的。打仗,就是如此啊。”

莎池蓝看着身旁的这个人,他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但却感觉很有种沧桑的感觉。

荡平噶口山寨后,马海阳随即开始率军撤离。莎池蓝也受邀前往东林县听封受赏。

十月十一日,在东林县官署,马宪永、马海阳等召见了莎池蓝。

马宪永:“姑娘能归附,实乃明智之举,你的条件我们全部答应。”

莎池蓝:“谢大人。”

张铭海仔细看了一眼莎池蓝后,悄悄地对马宪永说了一句:“姐夫,她是伪装的。”

马宪永笑了笑,随后说:“姑娘,去掉你的伪装吧。”

众人不解,莎池蓝则大惊。

莎池蓝:“您,您怎么知道。”

马宪永:“我们有人在土人群中生活过,知道的,好了,去掉你的伪装吧,露出真面目吧。”

莎池蓝:“我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卸掉,请允许我卸妆后再见。”

马宪永:“可以。”

过了一会儿后,卸调面具后的莎池蓝拿着面具,换上汉族服饰出现了。

她拿着自己的面具,众人都好奇,这是将动物的皮主要是猪皮而来,切的时候要尽量切得大一些,因为制作过程当中猪皮会缩水。切好了之后他们则会用酒来泡过。泡好了之后,就开始进行刮皮,用刀把这个猪皮的背面脂肪去除,再尽量在不破的情况下刮薄一点看起来更像人皮。然后在猪皮正面贴上毛发,也就是人的眉毛、睫毛等。

卸掉面具后的莎池蓝露出了真正的面目,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嫱,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高髻堆青軃碧鸦,双睛蘸绿横秋水。众人都看的很痴了。

莎池蓝随后说:“我原来的名字叫薛紫萱,二十五岁。一直就在附近居住,二十三岁那年和夫君被莎池山寨的头目抢回去做了压寨夫人。被抢回去后,土人杀害了我的丈夫,一年前莎池山寨的头目死了,头目无子女,我就继承了他。不过原来知道我真面目的人不多,头目死了后,我怕有人再对我无礼,我就只能戴上面具了,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

马宪永:“那头目也许是被你杀的吧。”

薛紫萱:“他残暴无度,手下一些人忍无可忍就杀了他。”

马宪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薛紫萱:“我还有一个条件。”

马宪永:“你说。”

薛紫萱:“我要嫁给裴智阳。”

众人大惊,裴智阳更是惊讶。

马宪永:“智阳已经成家了,这里这么多人,也有未婚的,你可以选择其他人的。”

众人许多都欣赏喜欢她的美色,肯定有想娶她的,但是薛紫萱很坚定的说:“我就要嫁给她,我喜欢和欣赏他的胆气和沉着。”

裴智阳:“婚姻大事,岂能儿戏啊。”

马宪永:“这样吧,我可以告诉你裴智阳的真实身份,他是现任中书令裴孝信的长公子,前任中书令裴孝安的侄子,妻子是前中书令刘愔的千金。”

薛紫萱:“我不管这些,我在土人生活了几年,已经有一定他们的习俗,心直口快。”

马宪永也很为难,这时候张铭海说:“姑娘这样吧,智阳有一个弟弟,小他两岁,也很英武不凡的,要不你见见。或者我们让他过几日来,你见见。还有至少我们得回去和他的父母说一说,你看呢,毕竟这不是儿戏。”

薛紫萱也觉得不能这样,自己虽然土人区里生活了一定的时间,但毕竟还是汉族女子,当着这么多老人和大男人的面,这样是很失礼会被见笑的,就说:“好吧。”

马宪永:“好,就这样,你返回宁安府,你的人全部安置在东林县,给予田土耕种,东林县新招抚征剿区域免税一年。”

薛紫萱很满意,随即退下了。

马宪永接下来对众人说:“此战历时近半年,我军伤亡不小,但绝对有所值,我们安海行省最后的一大祸乱被清楚,以后可保安定,东林必将成为良田遍野之地。”

随即对几个主要的将领进行了晋升提拔:

曹友庭加正三品上护军;
雄虎军华别鲁升从三品护军;

林规横任工部次官兼管匠作院;

段衡德加轻车都尉;

柳伯雄实授东宁军都统制,加上骑都尉;

霍彪加正三品上护军;

裴智阳加正五品上骑都尉,同时出任怀远宫亲军副统领;

死去的李民乾追封正四品通议大夫。

在通南安定剿匪有功的李景锐加正六品奉直大夫;

裴光阳加从五品骑都尉,仍任威虏军左翼统制;

马康飞在天雄军中任职,加从八品衔。

十月十五日,马宪永、张铭海、曹友忠等启程返回怀远府,其余人也渐次开拔返回原驻地或者宁安府。裴智阳则跟随马宪永返回怀远府,裴光阳被下令征召到宁安府,薛紫萱也跟随马海阳等返回宁安府。

临行前,马宪永让马海阳回去告诉马海晋,说他的孝心父母心领了,让他将为寿辰所筹储的钱财物资都发散犒赏给将士。马海阳领命。

十月二十二日,马宪永一行在返回的路上抵达了东兴县附近。来到这里的时候,马宪永决意去李绍邦的家中看看。

李绍邦对于马宪永的突然来到大感惊喜和意外。他也知道马宪永出征,也进行了报效。不过对于马宪永突然到来还是大为惊喜和意外的。

李绍铭已经去世了,其遗孀郭若芹和儿子李景文也都回到了东兴县,居住在李绍邦的庄园中。李绍晏致仕后,也不想在宁安府居住,就返回了东兴县。这样东兴县李绍邦的庄园内实际上将嫂子和兄弟二人和尚在的人都齐备了。反正他的庄园也够大,财富也足够养活这些人。

马宪永进来后,李绍晏、李绍邦、李景文及亲属急忙迎接。

李绍晏:“晋公光临,臣有失远迎请恕罪。”

马宪永:“我是突然到来,有什么罪不罪的,起来。”

李绍晏、李绍邦起来后都很小心翼翼。

马宪永:“哎,我们都老了。绍晏也七十三,绍邦七十一是吧。”

李绍晏:“是,晋公还记得啊。”

马宪永:“怎么记不得,绍铭比我小两岁,活着也七十八了。”

马宪永接着说:“都老了,就怀旧了,你们和我都是一代人,还是亲家,说起来都是一家人。”

马宪永接着对李景文说:“宁绍府那年被烧,实属无奈,你也要理解。”

李景文:“臣不敢,其实现在想想烧了是对的,如果按照臣的想法,可能臣就回不来了。”

马宪永:“你今年也五十多了吧。”

李景文:“臣五十一岁。”

马宪永:“看着还不像,五十多也不算太老。守孝三年的时间也到了吧,你也该出来再做些事情。宁绍府不能回去了,还有别的地方吗。”

无论是李绍晏还是李绍邦或者是李景文的母亲郭若芹都知道,马宪永还是要用李景文的,也许是为了平衡东兴李柳两家的势力,也许是念旧情,但更可能的是二者兼有。

马宪永还问了问李绍邦的家业情况。

李绍邦:“除了义庄外,现在还有一万多亩田地,城里还有些酒店茶楼布庄,日子过起来是没问题的。托晋公的恩赐,从怀远每年转运特产茶叶和经营,也有不少的进项,这都是晋公的恩赐。”

马宪永:“也是你能干所致啊。”

李绍邦:“草民有个请求。”

马宪永:“你说。”

李绍邦:“草民也年过古稀了,力不从心了,儿子李景栋虽有些能耐,但还是浮躁,不成器。草民想把这些田产捐出一半作为晋公的公产,也算是草民回报晋公多年来对草民家的恩德,这也是大哥的愿望。大哥多次和我们说过,没有晋公和夫人的关照,我们什么也不是。人要知恩图报,请晋公答应。”

李绍邦说的是声泪俱下,颇让人感动。

马宪永:“这怎么能啊,我不能收下。这是你自己努力经营得来的。”

李绍邦执意要捐献,而且很坚决。

马宪永:“那这样,你捐出来我收下,不过还是你们家经营。”

李绍邦:“草民年老力不从心了,儿子也只能应付一时,着实不是长久之才。草民觉得三公子可以。”

马宪永:“海宁?”

李绍邦:“三公子是晋公的小儿子,也是草民的女婿。看似放荡不羁好玩儿,实则有仁义仁爱之心,几年来对经营也颇感兴趣,许多方面着实让人佩服,草民觉得晋公日后的公产田园等皆可由三公子经营。”

李绍邦是真心推荐马海宁,可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业。如果他的产业继续放在自己手中,或许会因为经营不善被其他人逐渐剥夺吞并,倒不如捐出来给马宪永,成为马宪永家族的私产,谁也不会有人敢对马宪永家族的私产谋出心思了,而且让马海宁经营,更是加了个双保险。

马宪永当然能看出李绍邦的心思,不过也觉得可行。不过李绍邦举荐马海宁经商,还是比较意外的。从那年马海宁对苏玄涛的那段话上,马宪永觉得马海宁确实有仁孝之心。李绍邦的建议也确实不妨考虑试试。

马宪永想了想后说:“我回去想想吧,我得问问铭静的意思,还有海宁,看看他的意思。”

马宪永、张铭海、曹友忠在李绍邦家中住了五天的时间。李家殷勤备至,东兴知县柳瑞安也前来迎接,马宪永也见了他。除了李柳两家人外,其余人都没有见。柳瑞安也是极其聪明的人,感觉李家还不会失宠,必须维持与李家的关系,才能确保家族兴旺发达。虽然柳瑞安是知县,柳伯雄是驻军都统制,柳林亭在东林经营,柳敬亭还是光化知县,不过但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远不能与李家相抗衡。

张铭海是个闲散人员,但是李家对这个马宪永的小舅子也是不敢怠慢的。张铭海闲散,也诙谐幽默风趣,但也正因为如此能起到许多人都起不到的作用。曹友忠是贴身侍卫,也得伺候到。

十月二十八日,马宪永一行从东兴启程,十一月一日来到了兴北府。兴北府城几年来又被扩大了。内城也很有气势,仿佛是一座宫城了。马宪永很是喜欢,他高兴的和张铭海私下说:“姐姐的狡兔三窟,在海山洲算是实现了。”

历经几十年的建设,兴北府内城占地约五百亩,城门四座。共有殿二十,堂十三,斋四,楼六,阁十一,台六,观一,亭五十。马宪永将四个门的名字交张铭海起,张铭海倒也不客气。他将东门起为兴东门,北门叫做安北门,南门叫做延宁门,西门叫做银仙门。而马宪永则将内城宫殿统一命名为文宁宫。作为将来可能日常处理事务的地方。而将两座最大的住所,装饰颇具北方风格的命名为婷英殿,另外一座叫做静永殿,并合并了一些相对较小亭台楼阁和小殿,命名为文婷宫。

众人都不解马宪永为何将宫殿名字起名颇为女性化,马宪永笑而不语。只有张铭海知道,马宪永这时怀念父母,也是为了感念姐姐狡兔三窟的提议和妻子张铭静的辅助,故而将宫殿名称都融入了父母和姐姐及妻子的风格。

既然设了宫殿,就必须有留守。按照惯例一般是当地知府兼任留守,董衡辅、王重晟都是如此。不过文宁宫留守,马宪永决定给另外一个人,还是旧人。他想到了李绍晏,不过李绍晏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了。最后决定交给李景文暂时出任。十一月五日,马宪永下令将原宁绍府知府任命为文宁宫副留守。按照官制,留守是正四品,勋望重者是从三品。李景文只做过知县、知府,担心其不服众,就决定暂不设留守,让李景文为副留守代行留守,从四品。这样兴北府知府王有佳也就不至于太为难。

马宪永在文宁宫住了几天后,于十一月七日启程,到十二月二日时候返回了怀远府。结束了此次出征执行,也许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征。

这次东林大作战前后历时近半年,东林土人被歼灭和招抚者总计四万余人,官军出动两万余人,伤亡总计三千余人。虽然此次作战影响了马宪永的八十寿辰,但是马宪永还是很高兴。因为安海行省最大的一支土人部落被彻底剪除,安海行省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用担心土人作乱了。而且东林这片广袤的土地的开发也有了保障,东林日后必将成为继宁安府、光化、兴北后的又一个最主要的产量区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