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山中佛院会僧友
书名:念奴娇 作者:仓央格桑 本章字数:2665字 发布时间:2021-10-04

花胜子扭着腰肢风情万种地往虞欢楼的方向款款而去,走前还与杨之鸣抛了个媚眼,眼里秋波流转,简直要滴出水来。杨之鸣心中一荡,竟有些飘飘然,眼眸里也流露出了异样的光来。

回眸却见牡丹别有意味地看着自己,杨之鸣不由心虚,“姑娘……”

“杨大哥,其实……你不必跟来的。”牡丹低垂着头,似在思量着该如何跟他说出口,“虞牡亭乃牡丹的归宿,唯有在这里……牡丹活着才算有了意义。可你不是啊,杨大哥你才华横溢,世间有多少女子仰慕你、钦佩你,就算没有我,你也可以过得很好地,又何必……来这虞牡亭受牡丹连累……”

杨之鸣却是正言道,“姑娘说哪里话?我杨之鸣当初既发过誓要保你一生平安,又岂能食言?如今在这世上姑娘也只有我这一个朋友了,我杨之鸣又怎能丢下你一人?况且这虞牡亭人多口杂,里面的姑娘也是人心难测,你如今抢尽了风头难保不会有人记恨在心,我在这里好歹也能照看姑娘安危。”

牡丹眸色黯然,杨之鸣说得没错,她执意留在虞牡亭出尽风头已招来一些姑娘们的不满了。就连虞牡亭的头牌花胜子,出道十七年仍被姑娘们所诟病,莫说是她这个只出道不过一年的歌姬了。之所以至今也没有人敢在牡丹面前说三道四,也不过是姑娘们碍于红姑的威严罢了,背地里的谩骂却是少不了入了牡丹的耳朵里。

若非有杨之鸣的守护,牡丹在虞牡亭只怕也坚持不到今日。杨之鸣这般重情义,牡丹心怀感激,却也不想因为自身的缘故而拖累了他。怎奈杨之鸣执意要随她留在虞牡亭,牡丹也奈何不了他。

“杨大哥,大恩难谢,你让牡丹……如何是好?”牡丹眸色黯然,喃喃说道。

杨之鸣却是爽朗一笑,憨厚言道,“你我结识乃是缘分使然,姑娘若还认我这个大哥,日后莫要再说这些生分的话了。”

牡丹唯有点头称是,一腔心事也就深深埋在了心底。

“姑娘不是约了普真法师午后于楞严寺一聚么?这时辰也快到了,姑娘且回花须楼准备一下,杨某去备上马车一块上路吧。”杨之鸣想起前日与普真法师相约一事,说道。

牡丹眸色恢复如常,淡道,“也好,就请杨大哥先去备上车马,牡丹随后就到。”

杨之鸣应允下来,别了牡丹前往后院准备马车去了。牡丹也回了自己的厢房,换了身得体的衣裳,抱上琴台缓缓走出了花须楼。行至虞牡亭门前,杨之鸣恰巧将马车赶来,牡丹随即上车,在杨之鸣的护送之下徐徐前往城东的楞严寺。

楞严寺地处金安城城东的一处小山腰上,此处山林幽密,寺庙古朴的建筑隐藏在密林之中,只有一条小山道自山下官道蜿蜒盘旋通往楞严寺门前。

官道旁有一小店,杨之鸣将马车交由店小二牵去后院停了,又嘱咐了店家好生照看,随后便与牡丹一同沿着青石台阶上了山去。

楞严寺的几座建筑简单朴素,规模并不似城北的护国寺那般宏大,香火也并不旺盛,尤其在这样的平常日子里,除了零星的几个游人,便更显得冷清了。只是简朴归简朴,楞严寺里里外外却是被收拾得齐齐整整,院里的百年菩提树生得郁郁葱葱,枝叶茂盛,池塘里莲叶田田,锦鲤翔游。

进得寺来,未见其殿先闻其香,各个殿庙里供着的佛像前日夜点着檀香,香烟弥漫开来,久久不散。院前有小沙弥在扫着落叶,杨之鸣报了二人姓名,劳烦小沙弥去通报一声。小沙弥放下扫帚匆匆跑往后院,半晌又回来了,只道普真师父在无相亭静候两位客人。

谢过小沙弥,牡丹与杨之鸣绕过大雄宝殿往后庭而来。远远地便能瞧见一慈眉善目、双掌合十的僧人立于无相亭下,那便是楞严寺的高僧普真法师无疑了。

二人行至普真法师跟前,行礼道,“普真师父,近来可好?”

“有劳二位牵挂,老衲身强体健,还算健朗。”普真法师祥和一笑,将两位客人请到了凉亭里,“薄茶已备好,二位贵客请吧!”

无相亭坐落在一处巨大的岩石之上,旁边便是潺潺流水一泻而下,坐在无相亭里往下望还能看到闪着金光的庙宇、高耸的佛塔和远处幽深的密林。

无相亭早已布置上了檀木小案,案上的苦荞茶正冒着腾腾热气,茶香扑鼻而来,幽香怡人。牡丹将素琴放置一旁,三人围着石桌面首而坐,细细品茗。

“前些时日姑娘曾托老衲将玄仪师父的曲谱找来,老衲今日特将曲谱送上。”说罢,普真法师自袖中取出一包裹,小心奉上。

杨之鸣起身接过,随即转递给牡丹。拿过包裹,牡丹迫不及待地拆开,露出了一曲乐谱来。细看之下,那果真是高僧玄仪的真迹,不由惊喜道,“牡丹心知玄仪师父的乐谱难求,偶然听闻清严寺藏有真迹,不过冒昧一求,不成想普真师父一言九鼎当真为牡丹找来了,真不知该如何谢师父的好。”

两百多年前,高僧玄仪曾是皇宫里最有名的国府乐师,善写谱和奏乐,曾在皇太后的寿宴之上以一曲《祝酒歌》一鸣惊人,深受皇太后倚重。扬名之后,玄仪的曲谱便受到了世人追捧,更有人竟倾覆家产也要求之。

可惜玄仪所作曲谱不多,出家之后更是一曲难求,如今两百多年过去,流传下来的真迹更是少之又少了。牡丹也不过是在与普真法师闲聊时听其说起高僧玄仪曾在光华寺清修过一段时日,走时留下了一曲乐谱。

只是寺庙之中无人能弹曲谱,又觉此物珍贵,便收藏了起来,时以日久,两百多年过去,后人也就渐渐将之遗忘了。也多亏得普真法师熟知楞严寺的前尘往事,此谱方能重见天日。

山上凉风阵阵,吹着密林沙沙作响。普真法师在山中修行已有七八年了,他看透了红尘,却也深知红尘中事。自杨之鸣第一次带了牡丹来见他,这名女子奏起了绝世名曲《宫羽调》,从她起伏多变的音律中,普真便能看出在这名女子的身上藏有许多的故事。

如今他们相识一年有余,牡丹从未与他说起自己的身世,就连杨之鸣也不过简单告知牡丹乃是他的义妹。既然牡丹不愿透露,普真法师也很默契地从不过问,二人亦师亦友,也是金安城的一段佳话。

“姑娘若要谢老衲,不若将此谱弹奏出来,好教玄仪师父的曲谱能够发挥出它真正的用处。”普真法师依然是祥和一笑,宽慰道。

牡丹听此话也正合她意,便起身伏了伏,道,“既然普真法师这样说了,那牡丹恭敬不如从命,只好献丑了。”

普真微笑点头,望了杨之鸣一眼,却是沉默不语。杨之鸣会意,利落地将放置茶盏的小案撤下放置一旁,又搬了张小案上来置于二人之间。牡丹将随身带来的素琴置于案上,展开玄仪的曲谱细看几眼,随后便信手弹了起来。

这曲谱所描述的是一名大将在沙场上英勇杀敌,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又心系国之安危的事迹。曲谱音律时而低缓柔和如小桥流水穿城而过、时而荡气回肠如苍鹰长鸣啸声回谷,时而又激昂高亢有如电闪雷鸣阵阵狂风暴雨,使闻者犹如身临其境,化身成那名大将,黑夜里挑灯夜读,白日里视察将士操练,敌人来犯却又配上宝剑一马当先,山呼海啸,沙场上既壮观又惨烈。直至大将年至老迈,皇帝赐其殊荣,准其归田养老,老将荣归故里……一曲终了。

此谱音律多变,竟与《宫羽调》不相上下,牡丹甚感惊喜,这一曲《天将和》恐怕能与《宫羽调》并称二绝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念奴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