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和宋留的两路乱军齐头并进,势如破竹。
消息传到咸阳,胡亥吓得丧魂落魄、六神无主。
赵高也极为震惊,他确实没有料想到乱军竟然发展如此之快,不仅短短几日就把堂堂大秦的陈县攻破,还沿途攻城掠地,把战火一路烧向关中。
眼看吴广一路攻城拔寨,斩关夺隘,马上就要来到荥阳了。
荥阳(今河南郑州西),三川郡地,地势险要,西望秦都咸阳,南眺中岳嵩山,北濒九曲黄河,与函谷、武关等关中四大关隘并称“四关一城”,是通往关中的门户。
关中四大关隘为“南崤武,北萧关,东函谷,西散关”。“南崤武”是指扼守关中南面的武关,依高峻的少习山而建;“北萧关”是关中的北大门,通往西北边陲的门户;“东函谷”是关中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从东边直达咸阳的咽喉;“西散关”地处山川之会,扼西南、西北交通要道。
荥阳为东西要冲,西进一路直达函谷,南下可以经武关进入关中,东出虎视中原大地,一直以来是秦国对外作战的桥头堡,是天下重镇之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附近的敖仓长年囤积着供应全国军队的粮草。若是荥阳失守,那么不仅全国军队的粮草供应将受到威胁,而且关中也将洞门大开。
荥阳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关中的安危。
三川郡郡守李由非常清楚荥阳的重要性。他不敢掉以轻心,下令城内兵士日夜兼工铸造兵器,加固城墙,挖阔城河,做好御敌的万全准备,又派人飞报丞相李斯请求增援。
李由,正是丞相李斯的长子。说起来,他还是扶苏的同窗,将军蒙恬的学生,因儿时一同拜在蒙恬将军门下学习兵法,与扶苏相交甚好。
不久,吴广率领的乱军先期攻打至荥阳。
与陈县相比,荥阳的守军算是比较充裕,有近二万五千人,但与进攻荥阳的两路乱军相比,却显得势单力薄。无论是吴广,还是宋留,每一路乱军都有超过十万之众,且还在继续增加。
李由只能选择凭借荥阳的高墙深壑,坚守不出,竭尽全力死守。
一到荥阳,吴广就使用攻克陈县的战法,将大军分成四部,信心满满的下令大军轮番发起进攻。一时间,漫山遍野的乱军黑压压的向荥阳城冲杀而来。
荥阳的守军训练更加有素,且装备有重型弩机。“咻!咻!咻!”一阵箭雨如猛虎下山般扑向乱军,紧接着又是“嗖!嗖!嗖!”一群重型弩机射出的弩箭咆哮着夺命而下。
吴广的乱军连续发起了数波人海攻击,但都没有任何收获,甚至连荥阳的护城河都未曾渡过,而乱军却已留下了上千具尸首。
“将军,荥阳非比陈县,河宽城高,守军又充足,我军再这样一味的冲杀,恐怕伤亡会十分惨重。”眼看着天色已昏暗,战事却没有丝毫进展,在部下的劝说下,吴广只好无奈的下令鸣金收兵。
翌早,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吴广就急不可待的下令再次向荥阳发起攻击。这次,他听从昨晚部下的建言,不再采取人海战术,而是让士兵头顶着加固的盾牌,形成一个个方阵,再一步步的向前挪动。
果然奏效,荥阳的守军像昨日一样轮番发出一阵箭雨又一阵弩箭,虽依然有猛虎下山之势,但大多都折断在盾牌之上,或穿插其中,丝毫没有伤到盾牌底下的乱军,很快乱军的盾牌阵就抵近城墙下。
“荥阳也不过如此,徒有虚名!”见状,吴广心中暗喜,看来今日就能血洗荥阳,直捣咸阳城指日可待。
“哎呀!”突如其来的哀嚎声立刻给吴广当头一棒。城墙下乱军的盾牌阵瞬时如黄河决堤似的溃散,有的倒在地上痛苦的翻滚,有的拼命往回逃窜。
往回逃窜的乱军一下子又把后续的盾牌阵冲散,顿时进攻的整齐队阵乱成一团,到处都是丢盔弃甲四处逃窜的乱军。
这一切,原来是守城将士在乱军靠近城墙的时候,将已准备好的滚烫油水泼到乱军的盾牌阵上。盾牌下猝不及防的乱军不是被烫伤,就是在混乱中被自己人踩伤。
随之而来的,又是守军的一阵阵箭雨,瞬时把大部分失去盾牌保护四处逃窜的乱军一一射死。横七竖八的乱军尸首比昨日又增厚了一层。
未等日落,吴广就不得不下令鸣金收兵,全线回退。
屡战屡败,吴广气急败坏,一回到营帐内,就雷霆大发,大骂众将领无能,“你们这群饭桶,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大部分将领认为荥阳的防守固若金汤,实在是无计可施,只好低头不语。
一名部下献策道:“将军,我们是不是可以挑选敢死之士作先锋,趁夜神不知鬼不觉的偷袭?”
听了这名部下的计策,吴广拍手称好,立即亲自挑选了五百死士,当场给每人派发了五十两黄金,又承诺他们事成之后,活着的再加官三级。
五百死士换上黑衣黑裤,备齐攀墙工具,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的逼近荥阳。吴广率领大军缓缓跟在后方策应。
深夜中的荥阳宁静又祥和,只有城楼上几支火把来回巡视,完全看不出白天这里曾发生过无比惨烈的战事。
五百死士很快就逼近了城角。忽然,随着一声惨叫,“不好,有机关。”整个荥阳瞬时“铛铛铛”铃声大作,夜幕中的荥阳立刻变得灯火通红,仿若天狗一口将月亮吐了出来似的,耀眼的光线照亮整片大地,五百死士完全暴露在守城将士的箭雨之下。
鬼哭狼嚎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彻底打破深夜的宁静,五百死士悉数倒在了血泊中。前方传来的连连惨叫声,清楚的告诉吴广暗袭计策已经彻底失败。
接连的失利让吴广此前攻城拔寨的信心一而再的受挫,他只好下令停止攻城,在荥阳城外屯兵对峙,等待宋留援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