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以手加额,摇着头长叹一口气。他语重心长地劝说夏鸣锋赶紧走,越远越好,最好别再回来了。谁知夏鸣锋摇了摇头:“不行啊,黄牛哥,我的全部家当都还在那个宅子里呢。你不知道,那些家当对我有多重要,有不少东西是我师傅传给我的。”
老黄牛真翻白眼:“我的天呐!后生仔!你居然还有心情管什么家当不家当的?听我老哥哥一句劝,现在先保命要紧,身外之物没了就没了。如果我是你,马上就走,永远也不再回来。如果你没钱买车票,哥哥我可以帮你买一张,对了,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你家在哪里呢。”
夏鸣锋面露凄苦:“我哪里还有家?我现在是四海为家。”
“哦?这么说来小兄弟是个苦命人呐!也罢,我就给你讲讲那些旧事吧。先声明,这些故事我也是听村里老人讲的,并没有亲眼所见。”
老黄牛又掏出葫芦喝上一口青梅酒,脸上露出陶醉的表情来。多少年了,很多东西都变了,唯独这青梅酒还是青春时的味道。
我老黄牛自从上次从那阴宅死里逃生后,再也不敢胡闹了。猴子他们可能自知有愧于我,一直躲着我。其实我没想怪他们,这事都怪我太鲁莽,不过,说好的给我介绍城里妹子呢?
我本来对地仙娘娘传说一直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老人迷信的说法,根本不足为信。我们新时代的人,就应该破除这种该死的封建迷信,不是吗?然而,在受过这么一次深刻的教训之后,我开始相信一些过去不曾相信的东西。我觉得吧,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自有他的道理。
于是,我虔诚地去地仙娘娘庙上香。然而,当我看到地仙娘娘的金身塑像时,差点吓得灵魂出窍。我震惊地发现,这庙里供奉的地仙娘娘像,竟然与当日我见到的白衣女子极为神似。父母见我直视地仙娘娘像,却又不上香,顿时很不满,训斥了我几句。当我把实情告诉父母时,我以为他们会与我一般震惊,然而他们只是沉默不语。
村子里有几位老人,据说年轻时参过军,经历过不少历史性的大事件。论辈份,我得叫他们一声“叔公”。这几位叔公可能是有相似的经历的缘故,平日里总喜欢凑一块,喝点小酒。我小时候总喜欢缠着他们给我讲故事,感受大夏国近百年那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天,父母命我拜访几位叔公,我自当从命。我提着三斤青梅酒,再亲自炒上几个下酒的小菜,装进食盒去了六叔公家。几位叔公都在,他们都坐在葡萄架下乘凉。见我来了,也懒得起身迎接,只是自顾自地半躺在摇椅上摇着大葵扇。
“我们的小黄牛来啦?这天气怪热的,老哥哥们都不想动啦!”
我笑着摆上酒菜,一闻到青梅酒的香气,刚刚还懒洋洋的几位叔公立马变得精神百倍,全都围拢过来,一个两个都陶醉地嗅着酒瓶子里溢出的酒香。但他们捧着酒瓶子闻了片刻,却不舍地放开手。
“说吧,你来找我们几个老哥哥什么事?无功不受禄这道理我们还是懂的。”
“呵呵,也没有什么,只是想听一些过去的故事。”
“你不是都听过很多遍了吗?”几位叔公齐齐翻白眼。
“我想听关于地仙娘娘与我们渐青村159号的事,越多越好!”
“嚯……”几个老人均倒吸一口冷气。
“你算找对人了,这事还真只有我们几个老哥哥亲身经历过。其他人不是死就是逃,逃到外乡的人到现在也没敢回来,也不知他们是不是客死他乡了。”
于是,几位老人喝着青梅酒,开始给我讲述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几位叔公的酒量真的很大,我还真怕三斤酒不够他们塞牙缝的,只能劝他们喝慢点。
在几位老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讲述下,事件的轮廓开始逐渐成形。原来,地仙娘娘姓莫,叫莫十三,是金未出生的人。莫十三年少丧父,母亲也改嫁了,却丢下她一人孤苦伶仃。这也不能怪她母亲,毕竟她那个年代,能够吃饱饭才是头等大事,她母亲不可能带着她这个拖油瓶。
莫十三为了能有口饭吃,万般无奈之下被迫卖身进了和硕衷王爷府,成了一名丫鬟,被赐名“迎春”。她干活卖力,因此觉得王府上下喜爱。王府的护院武师见其根骨不错,遂有收她为徒的念头。但在过去,师傅正式徒弟入门前,一般来讲都会考验徒弟三年时间。这三年里,师傅会全面考察徒弟的品性,以便确定是不是值得教。 在这三年里,莫十三除了要干活外,还得抽空侍奉师傅,还要习练基本功。她悟性不错,三年时间,不但把筋骨打熬得足够好,不输于男子,还偷师不少本领。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起义爆发,金朝被推翻,王爷一家也从此败落,幸好莫十三及时远离了那是非之地,来到了我们渐青村。
本来我们渐青村只有158户,莫十三来了之后就有了第159户。她选择在村尾安家,开荒种果树,然后将果子拉去镇上换钱;另外,她还在园子里种点蔬菜自己食用。在她辛勤劳作之下,日子过得那是越过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