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阿娘
倾国最近发生了一件轰动人心的事情:帝国的二皇子要迎娶正妃了,据说消息绝对可靠,倾国的百姓都在猜测是哪家的小姐,会是安国公家的千金?郑丞相家的千金?还是镇国大将军的胞妹?
皇上膝下不过四位皇子,每一位的婚事都影响着朝堂的局势,荣德太子已有良娣,太子妃之位却空悬已久,此时朝堂中的大臣们都在猜测,是不是二皇子意欲扩充势力,与太子抗衡?
身为话题中心的太子自是无人敢非议,二皇子一个没有封王封号的皇子就被议论地多了。
当然,大家都是私底下议论。
二皇子府
“荒唐!”二皇子楚珘猛地扔了手中的茶盏:“这是从何处传出来的流言?”
下人小心翼翼地答:“今儿一早京城的茶肆、书坊、锈坊、酒楼都在说,殿下,”额头偷偷落下一滴汗:“即将迎娶皇妃。”
“本皇子上哪儿去迎娶皇妃?”安国公家一直在虚与委蛇,对自己的示好视而不见,安国公、国公世子偏都做事严谨,想抓他们的把柄都难;郑丞相也是如此,家族的小毛小病倒是有不少,谁家都有几门穷亲戚,礼数不周、做事莽撞那是人之常情,总不能抓着人家亲戚的错处不放,平白拉低自己的身份。
下人犹豫了一下。
二皇子殿下瞧着他似说非说的样子:“想说什么就说,恕你无罪。”
下人这才说了:“市井传言,殿下带回了一个女子。”没说的是,与那女子亲密的很,显然关系不一般。
“那不过是……”“殿下——”
二皇子被打断话有些恼火,却见跑进来的小厮行礼:“殿下,小海公公来了。”
海公公海睿,皇上的亲信,也是陪伴皇帝三十年的老人了,皇帝十分信任他。只他没有后代,还亲允他收了义子。
宫里有点年纪和权力的公公都有义子,可都是私底下的,只有海公公的义子,是过了当今圣上的明路的,赐名海毅,是皇上的执笔太监,宫里人都尊称他小海公公。
二皇子急忙让人收拾掉地上的瓷碗碎片,走到院子里去迎接海毅:“海公公——”
海睿人如其名,是个睿智非常的人,他教养出来的义子海毅自然也是聪慧至极的人物,对于小丫鬟小跑进去收拾正厅里的碎片视而不见。“殿下,皇上召见。”
二皇子:“不知父皇找我何事,公公可否提点一二。”
海毅慢悠悠地打太极:“皇上有段时间未见殿下,有些想念罢了。”
谢谢,这样的想念太沉重了我背不起。“本宫这就随你一同进宫。”
两人呢来到御书房,此时早朝刚结束不久,依照往常的习惯,这会儿皇帝正准备休息一会儿。
今日的早朝周御史提了几句市井传言,皇帝听了之后表面没有生气,内心正火大着呢。
一下朝就让海公公的义子把那个不孝子叫进宫。
海毅停在御书房门口就不进去了,二皇子整理了一下衣袖轻轻进入房间。
海毅在他进去后给了他的背影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
“给父皇请安——”二皇子躬身站在主座下首。
“江北的案子办完了,珘儿近日在做什么?许久未进宫了。”
“儿臣听闻岭南的茶叶是倾国一绝,特去寻它送与母妃。”
“找到了?”
“今年的茶叶都被预定了,儿臣已预订了明年的茶叶。”
“凡事都有先来后到,这样很好。一路上可有发生什么趣事?说与父皇听听,父皇许久没有微服私访了。”
“儿臣一路看过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倒是路经一处枇杷果林,儿臣忍不住爬树上摘了果子。”男人爬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哦?可朕听说,珘儿带了一个女子回来,是珘儿的什么人?”
“是儿臣路上救的一个女子,待她伤好了会自行离去。”
“可知她是哪里人?家境如何?”
“父皇,她只是……”“糊弄我的话就不用说了,朕还能分清你说的话。”
都是男人,又是自己生的,儿子心里打的小九九皇帝多多少少猜到了一点。
半路救了一良家女子的桥段就不必拿出来哄人了。
“是儿臣错了。”不管是什么错,先认错的态度总是好的。
这不,皇帝的脸色就稍微好了些:“你年岁大了,有了心仪的女子是好事,但是莫忘了自己身份,是倾国的二皇子。”皇子还未娶妃,在外与女子拉拉扯扯算怎么回事,即便是成婚了,在外都是要注意的。身份越是贵重,为人处世越要慎重。
“是,儿臣知错,儿臣日后一定注意言行举止。”
只是流言,没有抓住实处,皇帝其实不是特别生气,否则来叫他的就不是和蔼的小海公公了。
海公公可是会变脸的。
“既是喜欢的女子,就纳了吧,她家世如何?”
一般皇子有一正妃二侧妃四庶妃。
“不过是个平民女子,家里是经商的小户。”
士农工商,倾国商人的地位虽是最低,但不是贱籍。百年前国家动乱,太祖创立倾国之时曾对商人地位进行提升,因此商户之子也可以报考科举。
“既如此,给个庶妃之位吧。”
二皇子听话地应了。幸好不是侧妃之位,不然就随便玩玩的女子,贴出去一个侧妃位就太不值当了。
——
“商户之女也能入宫?”原谅她对国家大事关注的太少。
沈夫人闻言倒是笑了:“在倾国商户的地位没你想得那么低,当年国家动乱,百姓的衣食还是商户们出钱筹的。”
“看来以后出门还得小心,免得不经意碰到的一个人,就有可能是便服出宫游玩的皇子。”
“浑说什么呢,尊贵的皇子殿下怎么一直在外游玩呢?哪那么容易遇到?”随即又想到一个可能:“闺女,娘亲与你说,那皇子妃位虽然尊贵,但是也危险,咱们还是找普通的人家就好。”
“阿娘,我知道,皇子的后宅女人肯定不只一个,说不定十几个都有,我不会削尖脑袋钻进去和别人争抢一个夫君的,这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
“这话只在我跟前说说,出了这房门可半个字都说不得,非议皇家是重罪。”
“静书晓得。”沈静书看着她,又想起了前几天拍的古装照片:“我阿娘最好看了。”
“你这皮猴子今日倒撒起娇来了。”最近这几个月女儿与自己疏远了些,她自是有感觉的,要知道以前她都是叫自己阿娘的。
还是叫阿娘听着贴心。
她只道是看穿了玉楼初的真面目,伤了心神之故。
“闺女,那阿娘问你,你可有心仪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