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对几人说了出来,现在的时节气候多变,不过难得这几天没有下雨,得赶紧在现场找到有用的痕迹,有助于案件进展的线索。
张立从房山的话里得到了启示,下雨!看来能够通过下雨的时间推断案件的发生时间,从而知道尸体大概的死亡时间。
要是能够找到交通工具的痕迹的话,那就能说明案件就发生在两天内,不过这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参数,不过现在不需要,因为有专业的人士在场,要想确定具体的死亡时间,需要李岩的专业解剖,丛中能够知道想要的信息。
不过随着尸体被抬出来,房山不经意间看向尸体之前位置的时候,发现那里烧黑的痕迹跟周围有明显的差别,起初房山并没有在意,因为他也没有见过被烧的尸体下面是什么样的,所以没有察觉到异常。
但是随着他的观察,越来越觉得有些不对劲,那里时不时产生的片片反光,让房山逐渐起疑,当他忍不住走进的时候他才发现,这里留下的痕迹非常特别。
起初房山以为这是汽油没有完全燃烧留下的残留物,但是当他走近的时候,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因为这里除了有汽油残留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油脂,共同形成了这种不正常的反光。
他当即对李岩说明了这一情况,李岩也表现地十分疑惑,他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对于野外焚尸的案件,他也是第一次接触,不过还是慎重的将东西采了样,准备回去化验一下。
这一情况也引起了张立的注意,因为在之前的火场时,他并没有发现这样的痕迹,难道是因为两个火场的环境存在着非常大的变量吗?
这么看下来,此案件之中的奇怪之处不免太多了,看来还是要向专业的人士请教,事不宜迟,抓紧时间将尸体运回去,留下几人看守着现场,等请回来李天放再回来勘察现场。
好在李天放并没有离开公安局,当他得知这样的消息的时候,也感到有些好奇,不过在他看来无论事件有多诡异,都能找到科学的方法,做出合理解释。
之前车在距离现场很远的地方就已经停下了,办案人员都是步行到达现场的,所以并没有污染现场,不会对现场的痕迹产生混淆,李天放一路上都在观察四周的环境,他将自己带入到凶手所处的环境中,以凶手的视角观察,想要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进来的。
等到众人走向现场的途中,李天明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吸引了,忽然间就不走了,众人顺着他看着的方向望过去,也隐约地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还是经过李天放的提醒,看向他手指的方向,几人才恍然大悟,之前没有仔细观察,现在才发现这里有一线草丛明显的低于周围的草木,并不是他们长得矮,而是遭到了人为地破坏,有许多草木都已经折断了。
跟上李天放的步伐,他此时正在观察着草木的断茬,几人也都开始观察断茬,还没有等到他们看出头绪时,李天明已经得出来推论。
“看着断茬的新鲜程度,我判断这些都是做昨天造成的,但是具体时间不能确定,应该是在昨天的中午至傍晚的一段时间,这里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是由两个人抬着东西在这里经过,而那个“东西”很有可能就是被发现的尸体了。”
说着李天放拉着张立做出了一个抬东西的动作,正好符合这样一条线。
“难道凶手是两个人吗?”张立问道。
“不一定,你们不是说尸体是被汽油烧了吗?你应该知道要想将人烧成那个样子需要多少汽油,他们应该还有一人在后面提着汽油,不过也不能否认他们中的一人是不是又原路返回将汽油带了回来。”
看着李天放侃侃而谈,几人不禁露出佩服的目光,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得到这么多的有用信息,不愧是痕迹专家,紧跟在他后面的李岩更是非常激动,终于看到李天放大展身手了。
没想到现在仅仅是牛刀小试,李天放蹲下身扒开周围的草木,露出了地面,不过并没有发现脚印的存在,想想也是,这里到处存在石块和沙砾,否则就不会任由这块地荒芜了,很难在上面留下脚印,不过也没有关系。
这些被压低的草木,在李天放的眼里就好像形成了一条线,清晰地指出了凶手的行动轨迹,伸手指着一个方向问道,
“那里是不是发现尸体的地方?”
而他手指的方向正是这块地的中间地带,也同样是发现尸体的地方,李岩更是惊为神迹,不住地在旁边点头,不禁想到自己什么时候会达到这样的程度。
李天放看向另一边,应该就是凶手来时的路线,顺着这条线向外走去,走了有十几分钟,终于来到了这片灌木林的边缘地带,看来这里就是凶手当时进入的地点了。
张立有些疑惑,这两个人的体力这么好吗?抬着一个人走了这么远。
李天放一直都在观察着地面,随着他发出一声惊呼,终于是有所发现,
“你们看见没有,这就是他们所用的交通工具了!”
在距离灌木不远处,有几条十分明显的车辙印,其它人看不出什么,根本分不清是什么车,但是在李天放眼里就不一样了。
似乎在他的脑海里已经根据地上的花纹形成了轮胎的样貌,根据车辙的深浅判断出是车的重量,从而判断出是什么车。
不过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轮胎和车的重量似乎并不匹配,而且四个轮子的花纹还都是一样的,难道说凶手把四个车轮都换了?
因为那时的车辆种类还十分单一,而且并不像现在随处可见,只有少数人才拥有汽车,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断车的种类,放到现在的话,虽然也能判断出,但是工作量却是大了很多,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现代了科级进步可不是一星半点的。
但是依照李天放的经验,他也感到十分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