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咸阳城,李斯一刻也不敢放松始皇帝下葬的事。
他亲自动笔列出了一大串陪葬的物品名单,其中不乏有随侯珠、九鼎、十二金人、黄金凫雁等始皇帝生前最喜爱的稀世珍宝。
随侯珠,是一颗通体纯白的夜明珠,直径有一寸长,在夜晚能发出如月光一样皎洁的明光,可以完全照亮整间房。随侯珠与和氏璧齐名,共为天下两大奇宝,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和氏璧因被始皇帝造成了传国御玺,作为帝国最高权力的象征和传承,所以才没有进入陪葬品之列。
关于随侯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治愈了一条路边受伤的大蛇。有一天,随侯乘船出行时,突遇风浪大起。在十分危急的时候,突然水面升起一条大蛇,对他说道:“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说毕,就从嘴里吐出一颗夜明珠送给了随候,顿时水面变得风平浪静,所以随候珠也被称作“灵蛇之珠”。
九鼎,是大禹建立夏朝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以一鼎象征一州,鼎身上镌刻着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成为王权至高无上、国家政权统一的象征,也就有了后世华夏九州之说。
十二金人,是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尽收天下之兵器所铸成的十二个大铜人。十二金人仿各族人铸造,身着各族服装,每个都不一样,最重的有八十万斤,轻的也有三十万斤,个个浑身镌刻着由李斯撰文,蒙恬书写的铭文。十二金人代表天下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又代表统一的大地,寓意着“天下一统”。
黄金凫雁,顾名思义是用黄金做成的飞雁,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制作精巧,据说能够像真的大雁一样在天上飞翔,最受始皇帝的喜爱,常常对它爱不释手,但至今却未有人曾见过其展翅高飞。
……
这些稀世珍宝都是几经战乱和曲折,最终才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帝都咸阳,平时摆放于宫内供始皇帝欣赏、玩耍,但天下之人无不对它们垂涎三尺,只是慑于始皇帝的神威,才不敢乱来。
现在始皇帝一死,很多人早已按耐不住,蠢蠢欲动,其中不乏赵高这样的宫中权贵,都想方设法想把这些珍宝占为己有。
李斯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知道要让这些帝国的稀世珍宝随始皇帝永远的深葬地下是件谈何容易的事。他不仅要防范一些普通官员顺手牵羊,更让他忧心忡忡的是,他还得重点防范他的合作者——赵高的强行掠夺。
李斯打算先下手为强,在这些珍宝被掠夺之前,将它们秘密藏匿起来。可是,每次赵高都能掌握先机,这次也不例外。等李斯连夜赶到宫中,准备运走这些稀世珍宝的时候,除九鼎、十二金人等庞然大物之外,随侯珠、黄金凫雁等早已落入赵高之手。
李斯对赵高的强盗行为简直是恨之入骨,他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已经不顾忠信和名节,与赵高沆瀣一气,造伪诏、立胡亥,又杀扶苏、除蒙恬,心里早是万分愧疚于始皇帝。但现在,赵高又要从他的手上夺去陪葬始皇帝的珍宝。
他实在是忍无可忍。
出了咸阳宫,李斯一个人孤零零的骑在马背上,仰首凝望着夜空中点点繁星,思忖良久,突然“驾”的一声,策马直奔赵高府邸而去。
在赵府门前,勃然大怒的李斯二话不说就推开了拦路的门卫,直冲着赵高而去。
赵高听到声响时,却不紧不慢从主室走了出来,笑嘻嘻道:“是谁吃了豹子胆,胆敢惹怒丞相大人!”
一见到赵高,李斯就怒气冲冲的指着他,责怪道:“赵高,你也太过份了,始皇陛下生前也算待你不薄,你尽然……尽然把他最钟爱的随侯珠、黄金凫雁给夺了去。”
赵高对李斯的指责并不生气,依旧笑嘻嘻道:“丞相大人,你无凭无据,可不能给我赵高乱加罪名啊!这可是死罪啊!”
赵高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让李斯更加恼火,“我已命人严加看管。除了你,还有谁能轻易拿到那些稀世珍宝。反正无论如何,你今天非得把它们都给我交出来不可。”赵高不拿出珍宝,李斯是誓不罢休。
赵高终于忍耐不了李斯咄咄逼人的指责,不耐烦的狠狠道:“别说我没有拿过,就算是拿了,我不交出来,你又能对我怎样?”
李斯气急败坏,“好,好,如果你不拿出来,我就把,就把……说出来。”但又欲言又止。
赵高不屑的看了李斯一眼,道:“到底是把什么说出来啊?”他很了解李斯,实际上是很了解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百分之一百可以肯定就算自己不从李斯的意思把随侯珠、黄金凫雁拿出来,最后李斯也只能不了了之,绝对不可能为了它们而毁了自己。
但无论如何,他们俩现在怎么说还是合作者,要是闹僵了对谁都不好,便露出一脸很无辜的样子,说道:“丞相大人,我实在是没有拿那随侯珠、黄金凫雁。那玩意儿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再说了,我们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哪有功夫去管那没用的玩意儿啊!”
“是吗?”李斯半信半疑道。
“是真的,我真的没什么必要骗你。要是我骗你,甘愿受天打雷劈。”赵高举起右手,对天发誓道。
“没骗我就好。”见赵高竟然愿发毒誓澄清自己,李斯有些过意不去,觉得自己过于草率,完全错怪了他,便拱手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突然一道金光扫过夜空,从里屋直飞云霄,发出几声“嘎嘎嘎”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