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动乱年代中,众多民族纷纷逐鹿中原,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一时间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西晋灭亡后,东晋朝廷在南方统治,北方则由各民族首领割据,他们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其中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共有十六个,史称五胡十六国。各国有志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积极发展儒家教育。这对促使北方各族接受汉文化,对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娘,我好害怕,我好害怕,快走吧,快走吧。福伯从街上回来说,很多女子都被那些蛮人抢走了,到时候……”我的大女儿韦玉闯进书房来,一向镇定的她脸上露出惊慌之色。
“当日我答应过我爹,书在人在,书亡人亡。要走,我也要带书一起走。”我看着这些承载我宋家百年传承的藏书泪流满面。
“不行啊,如果带上这一车的书,咱们这一家的人怕就是逃不远的,爹特地来信吩咐过了,别的都不重要,就带粮食就行。现在外边兵荒马乱,如果不带够粮食的话,你让几位弟弟怎么办呢?”韦玉跪下来,
膝行几步,抱住我的大腿。
“娘,你不是说过这些书你都记在心里了吗?以后咱们到了安全的地方,有机会再默写下来就好了,只要人在,您还怕什么呢?”韦玉的声音带着微微的颤抖。
还有机会吗?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如今并州失守,我们就要举家逃往邺城,这一路上能保住家人的性命就已是奢求了。我苦笑了一下,缓缓地低下头:“我们走吧,书,不带了。”
车马颠簸中逃亡路中,我发起了高烧。半梦半醒之间,我恍惚看到了我爹那张忧郁的脸,自从我三岁娘亲去世起,我爹再也没有开怀大笑过。只是当我熟读《周官》,对其内容侃侃而谈又能提出独特见解时,他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周官》是先贤周公旦所编著,是咱们宋家家传祖学,世世代代都以研究、传授此书为业,如今宋家……”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只能指望你了。”
《周官》的确是一本儒家奇书,书中记载典章制度,大到朝廷制度,中到分邦建国,小至基层治理,复杂严密而又井然有序。据爹所说,这本书一直是皇宫秘藏,直到西汉末年刘歆将其发现整理出来。宋家先祖就是刘歆的得意门生,专门协助老师整理并钻研这本奇书。
“可惜啊,天道不公,后来朝廷渐渐地就不把这书当回事儿了。”爹感叹道。
是啊,近二百年间群雄逐鹿,你争我夺。儒墨之迹见鄙,法家道家之言遂盛,我们宋家还在苦苦遵循祖训研究《周官》,的确有点不合时宜。
“娘,你好点了吗?”韦玉把凉毛巾搭在我额头,忧心忡忡地问。
看着她有些干裂的嘴唇,我眼圈一红,平时我的心思倒是有三分之二都用来研读《周官》上,她不过十四岁,还没有及笄,就要帮我照顾这个家和三个弟弟,真是苦了她了。
邺城有韦家经营多年的邬堡,四周借着地势挖起深沟,内部则是错落有致的房屋,中间则有用来瞭望敌情的塔楼。韦家一方面与当地官员交好,一方面也送族中出色子弟入仕或各地历练。我所嫁的韦放原是刘琨帐下一名参军,并州失守后刘琨决意投奔鲜卑大将段匹磾,韦放则被家族召回,希望他和家将能保卫韦氏邬堡。
在韦家邬堡里我们过了几年的安稳日子,当然这种安稳是相对的,女人们每天都在织布做手工活,男人们一边种地一边操练,族里的长老们则想办设法和上边的人打好交道,希望能用金钱堵住他们的嘴,保得这小小的邬堡一时平安。
“娘,你再给我讲讲《周官》吧?”小小的韦逞哀求我。他几个哥哥都对《周官》没什么兴趣,觉得这些古代礼仪都是痴人说梦,乱世之中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我摇动着纺车,看着他一脸憧憬的脸,缓缓地开了口:“六官分别为天、地、春、夏、秋、冬,天官掌邦治,地官掌邦教,春官掌邦礼,夏官掌邦政,秋官掌邦禁,冬官掌邦务。六官之下又各有属官,是谓百官。其中,天官乃王之辅弼,为六官之首,百官之长……”
昏暗的烛光之下,纺车悠悠地摇着,我慢慢地讲着,脑海中恍恍惚惚地想着,现在天下混乱,礼崩乐坏,到底什么时候会恢复以前那样安定有序安宁和乐的生活呢?
时局一天比一天乱了,石虎在邺城称天王之后,奢侈残暴,杀人不眨眼,一时间人心惶惶。
“上边又要来征兵了!”
“老天啊,上次说是要建宫殿,这次又要做什么?”
“制造盔甲和船,说是要进攻东晋。”
女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议论着。
“咱们韦家以前不是免除兵役的吗?”我插嘴问道。
“听说这次不行了,大王发了话,普通人家男人都得去,咱们这样的五个男人出三个。”
“不仅呢,还要凑出来一辆牛车和两头牛,自备干粮!”有人消息比较灵通。
人群里一阵的抽气声,然后就是沉默。
韦放带着两个儿子去了,家里只剩下我、韦玉和韦逞,韦逞不再有心情听我讲《周官》,我也同样无精打采,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韦放父子怕是回不来了。
三个月后,噩耗传来。
“死了,都死了。浩浩荡荡的水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淹死了。”韦家派出去打探的人目光呆滞。韦家这次被抽的二百多人还没上战场,就被无情的浪涛卷走,尸骨无存。
“娘,我们快跑吧,我听说大王要征女子,全国13岁以上,20岁以下的女子,通通准备纳入后宫。我不要受那种折磨和侮辱,我宁愿去死!”石虎虐杀女子的传闻早就让小儿止啼,如果入他之手,那简直生不如死。
韦玉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我一把抱住她:“好,我们逃。”
韦玉到底没能逃过劫难,逃亡路上,她一次出去找吃的,就再也没回来。旁人告诉我,她被胡人抓走,成了“两脚羊。”胡人们把抢来的女子像家畜一样养着,白天随部队前行,晚上随时用来发泄,饿的时候直接杀掉充饥。
我的眼泪簌簌地流着,那一刻我对多年刻在脑里的《周官》产生了怀疑,五胡乱中原,如狼似虎,生灵涂炭,不知道百姓还要过多久这样悲惨的日子!
事实上,我都不知道我和韦逞能不能活过当天的黄昏,我甚至看到几次有饥饿的目光贪婪地看着年幼的韦逞,如果不是我刻意尽量避开人群,怕是我们也会成为流民的腹中食。
辗转到了冀州后,我遇到了我家的一个远亲,他曾受过我爹的恩惠,如今家里还算富裕,就将我和韦逞收留下来。我白天去山上砍柴,晚上熬夜纺线,尽力换些粮食将韦逞拉扯大。
我本来心灰意冷,没心思再做别的,可是韦逞还是让我给他讲《周官》,他目光坚定地望着我:“娘,我想继承宋家遗志,研读传授《周官》。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英明的君主能用得上。”
还真的让韦逞说中了,东海王苻坚继位之后,休养生息,偃甲息兵,整治吏治,几年之内国内一片生平景象,同时他又提拔重用汉族士人,下令各地方官员上举各种人才,韦逞在选举中脱颖而出,担任太常一职,负责祭祀礼乐。韦家竟然重新就慢慢地振兴起来。
“娘,朝中来人了。”韦逞急冲冲赶到家里。
宫中使者手捧明黄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时世多乱。礼乐散缺,现闻齐家宋氏深通儒家典籍,精研《周官经》,为兴正礼乐,现封齐宋氏为经学博士,传授《周官经》,钦此!”
使者满脸堆笑将跪在地上发懵的我搀了起来:“老夫人,陛下体恤您耄耋之年为国效力,特赐府邸一座,准你在家中开班授教,并有宫女十名,协助您老。”
当我隔着帐幔,看着从国中各地赶过来的学子殷切的眼神,我不禁老泪纵横。
“宣文君,听闻冬官亡佚,由《考工记》补足,这是真的吗?”一个学子提出疑问。
我收回思绪,细细讲解:“天官冢宰第一,言政府官制,地官司徒第二,言教育体制……秋官司寇第五言描述刑罚制度,至于冬官考工记则为第六,言各种工具的制作方法……”
学子们静静听着,和暖的阳光洒在他们青春的脸上,礼贤崇德,大道唯新,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