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烽火狼烟第八十九章 争似无为清静道
书名:赤龙军神 作者:白少宇 本章字数:5750字 发布时间:2021-09-29

第八十九章 争似无为清静道


 

回说到,赤龙帝国第三任皇帝——李善佶,虽身在早朝,实则心不在焉,惦记一个令他神魂颠倒的女人,只盼早朝早点结束,好能够尽快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佳人,以尽情享受鱼水之欢。怎知总有不识相的,刑部尚书出来汇报了发生在娄蓝的命案,李善佶心中腻歪,也只能强打精神处理,本以为尘埃落定,却没想到节外生枝,素来对小皇帝马首是瞻的沈介溪,公然唱了反调:“陛下,微臣以为,此事还当慎重。”

 



奥?李善佶俊眉一皱,顿生不满:“不知丞相,有何高见?”

 


沈介溪听出了小皇帝语气中的不满与嘲讽,还是耐心劝谏道:

“臣启陛下,兹事体大,关系到赤龙、蓝鹰两国关系,稍有不慎,只怕会破坏两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友好局面。”

 


李善佶一听,此话越发不中听,刚想发作,但耳边隐隐响起了父亲李世政的告诫“为君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遂压下火气:“说出你的看法吧。”

 


沈介溪深深行了一礼:“谢陛下,微臣以为,此案处理,我方着实有不当之处。”

 



什么?

朝堂之中,众大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心说:

今儿个丞相这是怎么了? 吃错药了?失心疯了?这和以往的风格完全不同啊。

 


众大臣记忆中,沈介溪对小皇帝李善佶向来百依百顺,皇上想干什么,即便众臣反对,沈介溪都要想方设法安抚群臣;

今天,他居然明目张胆和皇上唱反调,可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啊。

 


大臣之中,自然有沈介溪一派的党羽,此时也被吓坏了,但不敢暗示沈介溪,只能偷偷给沈东楼递眼色,好似暗送秋波:

您家老爷子这是要疯吗?您赶紧想辙啊。

一时之间,无数秋天的菠菜,直朝沈东楼而来。

 


沈东楼仿佛老僧入定,面对党羽们的“菠菜”,显然不感兴趣,全当没看见。

 


依着李善佶以往的脾气,早就大发雷霆了,可转念一想:

事有反常即为妖,这老丞相如此反常,莫非此案另有隐情不成?

也好,先听他把话说完吧。

 


李善佶稳住心神,沉默不语,静听沈介溪下文。

  



沈介溪见小皇帝没有发作,似乎正在等待他继续陈述观点,心中一暖:

看来小皇帝还是挺信任我的,这至少说明,他还愿意耐心听我说话。

 


当然,沈介溪也很了解李善佶的脾气:

小皇帝表面冷峻、愿听人言,不过是耐着性子硬装出来的;其实,大喜大怒时有表露,才是他的真性情;

李善佶现在确实是耐着性子,但一旦沈介溪接下来的话没有能打动他的地方,照样会大发雷霆。

 


沈介溪不敢怠慢:

“臣以为,此案处理失当之处在于:

李二的杀人行为,不应该认定为无罪。

原因如下:

 


第一:李二拔刀捅人,是发生在三名蓝鹰人停止殴打之后,显然是一种事后报复。

 


第二:蓝鹰人对李二进行殴打,使用的是拳脚;可李二的反击行为,使用的是刀子。

对方的殴打行为,尽管对李二构成了伤害,但还不至于致死;

但李二的反击,则直接导致了一名蓝鹰人的死亡。

 


可见,李二的行为,已经大大超出了自我保护的限度,并不适合无罪释放。”

 


听沈介溪如此一说,李善佶内心动摇起来,他素无主见,一时彷徨不定:

“依丞相之见,那此事该当如何处理呢?”

 



小皇帝的动摇,早在沈介溪意料之中:

“既然我方对此案处理有所失当,又涉及两国关系,臣以为:

第一:李二行凶杀人,应将其收监关押,经进一步审理之后,予以定罪;

第二:娄蓝郡守处事操切、判案不明,应予以罚俸一年,降级留任,以观后效;

第三:此案涉及两国关系,鸿胪寺(外交部门)应向蓝鹰帝国发送外交照会,组成两国联合法庭,共同审理此案。

如此一来,定能安抚蓝鹰商人的不满情绪,平息事态。”

 


沈介溪言必“一二三”,倒也条理清晰、逻辑明了,众大臣中,其党羽频频点头、暗暗称赞,亦有大臣不赞成此观点,但畏惧其权势,心中不忿,只得沉默。

 



沈东楼对父亲向来崇拜有加,心说:

老爹这番陈词,水平太高了。

既从法理角度,分析了案件;又从国家外交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法;

既有专业性,又有政治性,真可谓高屋建瓴。

 



李善佶心里别别扭扭,不太赞成,又不知如何反驳;

若要马上同意,并不乐意;若不同意,又说不出理由;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小皇帝正为难呢,刑部尚书高声叫道:“启禀陛下,可否允许老臣对丞相之语,予以反驳?”

 


李善佶一听,心中一喜,刑部尚书愿意站出来,近似于雪中送炭、天降神兵:“爱卿但说无妨。”

 


“臣领命,”刑部尚书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丞相大人的一番陈词,真可谓言之凿凿、辩才滔滔啊,只可惜,这并不能掩饰其理论上的漏洞百出。 ”

 



你!

沈介溪气得差点爆了,什么意思啊?

这还带玩开场人身攻击的?

有话好好说,有理讲理,你整这个可不行。

 


沈介溪气得五内俱焚,可问题是,上有小皇帝在场,下你身为宰相,总得有容人之量吧;

退一步说,即便没有容人之量,这表面功夫总得做吧,沈介溪强压心中不爽,朝刑部尚书微微一点头,挤出两丝皮笑肉不笑。

 



出于礼貌,刑部尚书对沈介溪还了一笑:

“丞相之言,其错有二:

第一,李二被打得遍体鳞伤,尽管对方停止殴打,但谁又能担保这会不会只是暂时的?对方就肯定不会继续实施殴打吗?

只是因为对方暂时停手,便要认定侵害结束,这未免太过于草率了吧?”

 


“嗯……”

小皇帝李善佶又想喊好了,这一次比上回又有了进步;

上回是嘴都张开了,发了半个音,又硬生生收回去,这回呢,是刚张嘴想喊,但立刻咬紧牙关、闭住了嘴;

不过吧,就是嘴里上下两排牙,咬合得快了点,舌头没来得及完全收回去,被咬了一个正着……

 


嗬,这个疼啊。

李善佶舌头疼得钻心,又不能喊出来,故只能从鼻子处,发出了一声急促闷哼,所以就成了“嗯……”。

 


小皇帝一哼哼,刑部尚书给吓一跳:怎么了?皇上不爱听?

仔细观瞧,见小皇帝李善佶,两眼圆睁,面色潮红,双唇紧闭,脸微微发抖,似乎忍受着巨大痛苦。

 


刑部尚书年纪大了,世面见得多,人生经验也比较丰富,心念一转,隐隐已经猜到了其中问题:

估计啊,皇上这是坐的时间长了,把痔疮给犯了。

 


旁边小太监也看出问题了:“陛下,您哪儿不舒服?”

 


李善佶这个气啊,狠狠朝太监白了一眼,舌头疼得钻心,想说都说不出来;

退一步讲,就算是他能说话,也没法在朝堂上说呀。

说什么?堂堂一朝天子,不小心把自己舌头给咬了,不够丢人的。

 


李善佶不能说话,只能朝小太监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儿。

 


刑部大臣看在眼里,明在心上:

这小太监太没脑子了,你就不想想,皇上正闹痔疮呢,他好意思说吗?

 


李善佶应付完了小太监,朝刑部大臣也挥了挥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刑部大臣明白其意,心想:把槐花泡茶喝,能够清热凉血,治疗痔疮,回头找个机会,给皇上偷偷送点。

甭管他怎么想吧,幸好李善佶也听不见,不然这位脑袋早搬家了。

 



 刑部尚书得到皇上允许,遂继续说道:“还有就是……”

 


他年纪大了,记性减退,刚被皇上“痔疮”的小插曲打断,仔细回忆一下,方才想起适才说到哪儿了:

“对,至于李二的行为、结果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这恐怕也要仔细分析。

对方是三个人,李二只有一个人,每个人都比他要高大强壮。

而且根据调查,此三个蓝鹰人,都习练过功夫,是名副其实的练家子。

身材瘦小的李二,面对三个强壮的练家子,若不用刀、不使用武器,又如何能保护自己?

如果比拼拳脚,只怕是会死得更快吧!”

 


众大臣中,不乏反对沈介溪观点的人,听了刑部大臣的反驳,虽未明言支持,但心中暗暗赞许;

支持沈介溪的党羽,自然不爱听,但未得沈介溪、沈东楼父子指令,心里着急,只能沉默以对。

 



刑部大臣思路清晰,故陈词也就愈加流畅:

“各位须知,若不是三名蓝鹰人殴打在先,李二怎会拔刀自卫?

更何况李二伤得不轻,他被打得鼻梁骨断裂、肋骨骨折、门牙脱落,且有严重内伤。

被打成此等伤势,可见三个蓝鹰人明显是下了死手,这不是简单殴打,而是欲置其于死地!

面对三个要将他活活打死的凶徒,李二不奋起一搏,难道还要坐而等死、引颈就戮吗?”

 



刑部大臣动了感情、眼中隐隐有泪花闪动,声音颤抖、微微哽咽:

“法当为民而立,李二是我赤龙帝国的子民,他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妻儿,无端遭蓝鹰人痛打,为求生而奋起一搏。

 如果要被收监关押,倘若要被定罪服刑,倒要请问丞相大人了,天理何在?

娄蓝郡守,乃是我赤龙帝国的官员,他秉公执法、为民做主,却要被罚俸降职,请问公正何存?!”

 



有句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讲的是心胸度量,说人心有多宽,得犹如浩瀚大海,能藏得住惊涛骇浪、容得下跨海宝船。

沈介溪是不是宰相?是。

肚子里能不能撑船?撑不了。

 


此人心胸向来不宽,和一个烂泥潭子差不多,甭说跑船了,连自行车都跑不了几圈;

更何况,刑部尚书反驳犀利、问题尖锐,已经不是一艘船了,简直是航空母舰。

 


沈介溪真气坏了,刑部尚书,这个老滑头太会制造气氛了,也太会演戏了,生把自己变成了真理的化身,将沈介溪则贬成了混淆黑白的小人;

他内心怒火熊熊,瞅着刑部尚书,恨不得一个窝心脚踹上去,踢死这老东西,方才解恨。

 


可沈介溪是官场老油条,明白形势比人强,更懂得进退之道、伸屈之理,此时纵有冲天之怒,也只得强压下万般怒火,静默不言。

 



沈介溪心中如何愤怒,刑部尚书自然体会不到,此时他已完全进入了兴奋状态:

“丞相大人的第二个错误就是:要和蓝鹰帝国组成联合法庭,共同审理此案。此建议简直荒唐。

诸位,此案既然发生在我国境内,自当适用我国法律,应该由我国官府处理。

更何况,死了的蓝鹰人,不过就是一个商人的儿子而已,又不是外交人员,何须照会蓝鹰帝国?又何必组成什么联合法庭呢?”

 


朝会应严肃有序,当刑部大臣说到此处之时,不少大臣知道朝堂规矩,还是忍不住低声叫好;

若一个人低声叫好,放在偌大朝堂上,不会引人注意,众多人同时低声叫好,看似微弱嘘声,和在一起,仍然会形成一阵清晰鸣响,狠狠刺破寂静。

 


出现此等情况,丞相沈介溪应该主动站出来,维持一下朝会秩序;

可大臣们低语,明显是赞成刑部大臣发言,若沈介溪出来喝止,似有以权压人之嫌;

沈介溪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只得抬头看看小皇帝李善佶。

 


李善佶上次咬了舌头,这回彻底吸取了教训,赞成刑部大臣观点,却没有再情绪外露,面对大臣们低声议论,他的无声默许,已然表明了态度。

 


沈介溪见此情况,心中明了,只得低下头去,拿出修心养性之意志,努力平静心情。

 



令众臣安静下来的,是“始作俑者”刑部尚书。

显然,他意犹未尽,遂继续发言,给他自认为精彩绝伦的发言,做一个画龙点睛般结笔:

“最后,老臣要特别强调一点:

我赤龙帝国,乃堂堂上邦,蓝鹰帝国,不过是我赤龙帝国的附属国而已。

我天朝上邦,处理一个本国境内的案子,保护本国的子民,倘若要听取属国的意见,这不仅荒谬绝伦,更会成为千古笑话!”

 


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之后,刑部尚书朝李善佶深深一礼:“此乃老臣愚见,请陛下海涵。”

 



若不是顾忌朝堂秩序,很多大臣都要给刑部尚书鼓掌了;

大臣们努力压抑着内心冲动,可难以抑制激动呼吸,他们沉默着,等待李善佶,这个王朝最高统治者的表态。

 


李善佶很开心,也很满意,看着刑部尚书,眼神满是赞赏之意,第一次发现,这老头儿长得慈眉善目、清秀可人,怎么看怎么顺眼。

 


这就是心理作用,话投机,瞅着顺眼了,对方长得再寒碜,您也不会觉得讨厌;

话不投机,瞅着不顺眼,对方就是潘安再世、嫦娥再生,您瞅着也面目可憎。

 


人愤怒之时,控制情绪很难,但若开心了,心情放松,就更容易平静,小皇帝心情愉快,说话口气也就平和了不少:

“丞相大人,老尚书的话,你也都听到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沈介溪一听,李善佶说的是“老尚书”,用的是敬称,其释放信号已然非常明了,小皇帝心中向背很清晰了。

至于后面“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不过走个形式而已,意思就是:

知趣点,你就别废话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刑部尚书不是聋子,一听这称呼,心中一暖,眼眶一热,眼泪差点下来,轻轻咳嗽一声,举起衣角,轻轻擦拭了一下湿润眼角。

借此向皇上表达敬意,意思是:您的敬称,我听见了,老臣感激涕零。

 


大臣中确有正直之人,见皇上如此表态,料想大局已定,沈介溪这回是彻底栽了,想起平时他和他儿子沈东楼把持朝纲、倚势凌人,受其淫威,敢怒不敢言,此次见其吃瘪,嘴上不说,心中暗暗开心;

沈介溪党羽,见此情况,心中难受至极,有心想站出来说话,但一者畏惧皇上,二者没有得到指示,故不敢出头。

 



就在大家以为大局已定之时,只听沈介溪说道:“启禀陛下,老臣还有话要说。”

 


朝会开到现在,时间也不短了,李善佶昨晚没睡好觉,龙椅又不舒服,腰酸腿疼,只想尽快结束,好回去能补个觉,休息休息;

他又想起了那张美艳绝伦的面孔,那具丰满性感的身体,就更加想早点结束,好养精蓄锐,晚上好和她鱼水之欢。

可没承想,沈介溪没完没了。

 


于是,一个淡淡的声音,从龙椅上传了过来:

“丞相,你是先帝时的老臣了,对朕、对国家一直忠心耿耿、忠言直谏,不过,朕今天不想再听你说话了。”

 


伺候李善佶这么多年,沈介溪很清楚,小皇帝的脾气已到爆发边缘,此时声音越是平淡,随之而来暴风骤雨,也将愈加猛烈。

 



沈介溪深深一揖、跪倒在地:

“陛下如此褒奖老臣,更令老臣惶恐无地,今日老臣冒死进言。

皇上见纳,老臣要说;皇上不见纳,老臣也要说。

倘若皇上不许老陈开口,臣就撞死在金阶,到九泉之下,去和列祖列宗去说。”

 


此番话一出,甭管什么立场,众臣吓得浑身冷汗:乖乖,这是摆明了要和皇上打擂台啊。

众臣瞅着沈介溪,目光有些怪异:他疯了,真疯了。

 



刑部尚书脸上,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很好,很好,继续疯吧,疯到小皇帝彻底烦透了你,把你和你儿子砍了脑袋,你就好受了。

 



沈介溪感觉没错,小皇帝李善佶的确快爆发了,他年纪再轻,也是九五之尊、真龙天子、德威势炎、一言生死,稍稍一个变脸,都足以令臣下魂不附体;

见沈介溪胡搅蛮缠,他几乎要命人将其叉下去,砍头示众,方解心头之恨。

 


可就当此时,李善佶耳边仿佛响起了那个女人的话,那是第一次酣畅淋漓之后,她柔如无骨,紧紧贴在李善佶身上,张开樱桃小口、吐气如兰:

“天子,得有虚心纳谏之量。

须知唐太宗李世民能容魏征之谏,方成就贞观之治的盛世伟业。

陛下既然想做个好皇帝,就得有这份容人之量啊。”

 


于是,小皇帝李善佶原本像一只被吹满了气的气球,此时两肩一塌,气消了大半;

他不想让那个女人失望,要证明给她看,他有能力做一个虚心纳谏的明君;

只得叹了口气,朝地上跪着的沈介溪抬了抬手:“ 好,说……说……说吧。”

 



沈介溪将会说出怎样一番话来呢?

接下来,他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是否会彻底激怒小皇帝李善佶,从而走向自我毁灭?

还是会绝处逢生、再生天地?

没有人能完全精准预测历史,也没有人能想到,今天看似一个简单朝会,一次普通刑事案件讨论,将会使历史向着怎样的方向偏差过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九十章《无为有处有还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赤龙军神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