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写作之“炼句”
书名:诗论 作者:陌巷听雨 本章字数:1911字 发布时间:2021-09-25

“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是语法问题。诗人们最讲究炼句,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炼句,常常也就是炼字。就一般地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中心词。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诗句就变为生动、形象了。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字”首先须为“句“服务,所以字炼得到位,句子才会达意、有味;那么理所当然,句须为全篇服务,把句子炼出水平,整首诗也会随之出彩。(当然,从内容、情感等的表达上来说,字与句的锤炼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它们都需要为全诗的主旨来服务。)


格律诗和现代诗歌、散文不一样,它的精炼度、灵动度等不仅需我们做到为“意”去炼词句,更需要我们从句式上来作打磨。有些人写的诗或者对联,从用字到句式的安排都很死板,从来只知道走最基本的“路线”,这样的作品肯定不会吸引读者,更别说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借鉴价值”;所以学会炼字、炼句无疑是“炼”出好诗的一个重要途径。


那么对于格律诗的“句”,又该怎么去“炼”它呢?下面我们谈谈炼句的方法。


一、适当省略句子成分


这是针对于句式而言(且以五言诗居多),也是最基本、简单的方法,比如我们可通过省略主语、定语等方法去炼句。

 1、一般情况下,省略主语的方法最吃香,因为这样不但在语言形式上保持了精炼性,更不会在韵味方面削弱句子的生动性。


例如:

杜牧的《山行》中: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起句与转句都是省略了主语“我”,但是它们的句意并没有受到影响,读者品来都自会心。


2、再如杜甫《遣怀》中:

水静楼阴直,山昏寒日斜。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从字面来说,五言句是最为基础的句式,七言诗完全可从五言诗转变而来:所以就字面精炼度讲,大家不妨先从五言来着手练习,去掌握某些成分在句中的适当省略。(不过五言诗仍然有“语意饱满度”的要求,所以它也便有了“比较难写的”说法。)


所以我们能够加进去的成分就是原句中可省略的成分;省略句子成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留给读者一定的想想空间,让他们自由去补充内容感受诗意;但是省略成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保持句意的完整与流畅,这点不容忽视。不过省略主语与省略定语、状语等的效果还是有差别的,所以七言诗和五言诗的韵味也是有区别的,这个大家以后在阅读与写作中慢慢去体会,对于这一方法我们了解、并懂得怎么去运用即可。

 

二、句子成分巧错综


这个方法必须推荐,将成分错综运用后,句子的形式便活了起来,而它的韵味也会随之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果我们想要写出比较新颖的句子,除了借助炼字以外,还可以借句式来出彩,所以错综成分绝对是不错的选择。

举例非常有名的诗句一王维《山居秋暝》中: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都将主语后置,本是“浣女”“归”“渔舟”“下”;“竹喧”、“莲动”都是因为浣女归、渔舟下所引起的;但是作者为了突出效果,让竹、莲先出场,这样就使得画面的生动性增添了不少,我们首先听到的是“竹喧”,看到的是“莲动”,同时动词“归”、“下”又被继续强调,可谓侧重点发生变化,韵味也变得不同。

成分错综的句子我们随便可以写:

掬泉翁煮茗,留月客谈诗。

石宽眠野叟,林密啭春莺。

孤傲篱边菊,疏顽局外人。

....大家平时可多练习着去运用这一方法,其实它对提高我们自身的语法水平也很有帮助。

 

三、流水句运用


又轮到流水句上场了,不过这里的“流水句”包括两种:对仗流水句与不对仗的流水。所谓流水句也就是说将一个意思分为上下两句来完成,缺了哪一句都不成立。对仗流水句(流水对)可用于格律诗的任何位置。不对仗的流水句只能用于绝句任何位置,或者律诗的首联与尾联中;这个大家用的时候根据情况对待即可。


举例王之涣《黄鹤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这都是是典型的流水对,对仗运用很工整。


再如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这就是不对仗的流水对,两句共同完成一个意思表达。特征明显的流水句一般都是通过运用虚词来体现“流水”脉络(如王之涣、王维句),而特征不明显的则没有虚词的提示(如杜甫句);所以学会流水句的创作,则需要我们掌握虚词的锤炼,这又一次落实到“炼字”上来,字句不分家,毋庸置疑。


最后还是那句话,无论我们怎么写,怎么“炼”,都需要建立在为全篇内容与意境服务的基础之上,且需保持语言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尤其是流水对),这一点永远不可改变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诗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