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参观游览故宫博物院
66
参观完了天安门,我们就决定顺便去参观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旧称紫禁城。殿宇千门万户、楼阁巍峨庄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素有金色的宫殿之海的美称。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性建筑、独具特色的世界著名的旅游景观—故宫博物院。更是我慕名已久、梦寐以求早就想参观的的地方,今天终于有机会游览了。
我们俩手牵手肩并肩亲亲密密地走过了天安门,走在中心御道上,穿过端门,就到达皇宫的正门—午门。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红墙黄瓦、飞檐宏丽的建筑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我们看见它平面呈“凹“字形,上有崇楼五座,正楼是9开间的重檐庑殿顶大殿,东西是四座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形亭楼,各以廊庑相连,辅翼正楼。整个建筑气势巍峨,充分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午门全部建筑,高下错落,左右映对,势若朱鸟展翅、翱翔天空,故又常被人称作五凤楼。正楼设有宝座,左右设有钟鼓楼,过去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肃穆森严。
我们在午门前拍照留念后,手拉手亲亲热热地走进入午门就开始了宫内的游览,我们悠闲地漫步在这似乎是天上才有的琼楼玉宇般的建筑群,我感觉自己在梦游。看前面的河叫金水河,上面五座汉白玉石桥叫内金水桥。蓉蓉向我介绍五座桥各有用处:正中的叫御路桥,供皇帝、望宗室亲王走;再外面是品级桥,供文武大臣走。引金水河流过这里,除美观外还有防火作用。一方面故宫内多是木建筑,一旦失火可以用河水扑救;另一方面与我国的五行说相关,南方属火故以水克之。由此可见,故宫不仅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也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她又指着前面这座门向我介绍叫太和门,又俏皮地指着门前这对铜狮子考我能猜出雌雄吗?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说东面的是雄狮,前脚踩一绣球,象征权力也象征统一寰宇;西面是雌狮,前脚抚弄一小乳狮,象征子嗣昌盛。门旁所立的图是故宫平面图。我仔细地看了一下,故宫的布局就一目了然。故宫是由前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的,前朝以三大殿为主,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地方。三大殿后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东西六宫等,这里是皇帝处理政务,居住享乐的地方。现在故宫的陈列体系分宫廷历史遗迹陈列,东六宫,外东路及三大殿两庑等为古代文化艺术陈列。在故宫这座艺术宝库中收藏有近百万件珍贵文物,占全国700座博物馆藏品总数的六分之一,成为驰名中外的最大的博物馆。这里闪烁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艺术的光辉。昔日的皇宫禁地今天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旅游名胜,今天我一定要好好地参观一下。
走进故宫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规模宏大、气宇轩昂的三大殿。大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中国建筑主体是木结构,受材料限制,本身不可能很高,聪明的古代人民采用高大的石台基将大殿托起以增强气势。我们看到如此大的广场前没有一棵树,其原因也是为烘托三大殿的高大,故意制造一开阔的空间;另一个原因就是五行相克的体现,金木水土火五行学说中,土居中,树为木,而木克土,如果种树恐怕不利于中央统治。古人在建造故宫时可谓用心良苦。殿前三层汉白玉台阶上有铜鼎18个。露台上分列两旁的铜龟铜鹤寓意龟鹤延年。东面的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西面的嘉量是中国古代的标准量器,放在这里象征皇帝公正平允。殿前左右各有一对镏金铜缸,是清乾隆年间铸造成的,每缸重约2千克,也称门海,放在这里用于防火,取意缸置于土上,土生金,缸中贮水,金生水,而以水克火。正中的大殿是太和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宝殿。蓉蓉向我介绍说:大殿面宽11间约64米,进深5间约38米,高26.92米,加上台基高度,通高35.03米,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物。我看见殿内宝座四周的6根大柱为蟠龙金漆大柱,金光灿灿,因为这里是宫内最神圣的地方,所以殿顶,彩绘等都采用官式建筑中最高等级。殿内金漆大柱当中就是皇帝的宝座。设在地平床上。宝座左右有对称的仙鹤、香筒等陈设,这些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座旁有孔雀做的扇。我们抬头往上看,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藻井为覆斗式,井中有盘龙,龙头下的圆球叫轩辕镜。相传轩辕镜为轩辕氏黄帝所造,将它悬于宝座上象征江山正统,但现在宝座与轩辕镜并不上下相对,据说是复辟皇帝袁世凯登上宝座,抬头见轩辕镜悬在头顶,怕球掉下来将他砸死,于是将宝座后移。轩辕镜下紫宸台上就是楠木金漆雕龙宝座,它是皇权的象征。太和殿内外装饰壮丽豪华,但皇帝并不是天天在这里,只有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及重大庆典如册立皇后,派大将出征等日子,才来此登临宝座以示尊严。
我们转过太和殿,看见眼前这座单檐四角攒尖镏金宝顶的方形殿宇叫中和殿。大殿深广均为5间,长宽均为24.15米。皇帝到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大臣等官员朝拜,然后再去太和殿。皇帝到天、地、日、月坛,祭祀的前一天要来此看祭文,到农家坛亲耕要先来此阅视种子、农具。清朝皇帝每10年修一次玉牒,要在此举行隆重的仪式,殿内陈列着乾隆年间的两顶肩舆,就是轿,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八抬大轿。中和殿后是保和殿,面宽9间,进深5间。它的功用有很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就是殿试。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被录取的进进士,前三名称鼎甲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其他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能参加殿试是很不容易的,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录取后才是殿试。如果一个文人在各级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叫连中三元,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保和殿后位于丹陛御路上的大云龙石雕,蓉蓉又向我介绍说是故宫内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块石雕塑,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约250吨,我听了自咂舌。这块石头产自北京郊区房山。如此大的石板在当时没有现代机械设备情况下运输极为困难,当时人们采用在路上泼水冻冰用滚木等方法进行运输,我听了感叹道:皇帝老子为了自己装门面真是不怕累死人。
走过了三大殿,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东西横向的广场叫乾清门广场,它是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地带。内廷是皇帝的居住区,这座门叫乾清门,清康熙皇帝曾在此御门听政。乾清门内就是总称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坤宁象征天地乾坤。乾清宫东西两面的日精门、月华门象征日月。围墙外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后面众多建筑象征众星。这些象征日月星辰的建筑均拱卫皇帝居住的象征天的乾清宫,以显示一辈子受命于天皇帝尊严。这后宫就是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所居住的皇宫内院,现在我们到里面细看。乾清门内的这第一座大殿就是乾清宫,面宽9间,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一直到雍正皇帝以后才将寝宫移到养心殿。我们边走边看,蓉蓉姑娘向我介绍说:这儿是皇帝的寝宫,也是夺权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明代的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等宫闱大案都有发生在此。她还让我抬头看宫内高悬的“正大光明”匾就是宫内斗争的产物。匾后是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有人说正大光明匾一点也不正大光明,就是因为雍正皇帝上台后有传闻,说他是串通隆科多等人篡改遗诏当皇帝的。此事真假不用深考,不过秘密立储确是由雍正朝开始。雍正上台后深感其父康熙皇帝在立储问题上几废几立,造成诸皇子明争暗斗朝臣互相倾轧,对中央统治不利,于是改为秘密方式立储。方法是事先写两份遗诏,一份带在身上,一份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晏驾后,将两份遗诏校对后再宣布继位者。乾隆等皇帝都是这样继位的。听了她的这些介绍,我才了解了这些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