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果林
沈博远和玉楼初在果林散步,这片果林从沈博远的上一辈就开始培育了,是沈博远的父亲从外域得来的果树,几十年过去,几十株果树苗渐渐分出了这十亩的果林。
“这批无花果再过一个月便能成熟,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
无花果是由花托膨大而形成的隐头花序,小花隐藏在花托内,只能见到花托形成的假果,看不到花,故称为“无花果”。
“沈庄主的无花果是这岭南的独一份。”
“跟楼初说了多少次,叫沈伯伯,你总是改不掉。”
“楼初习惯了。”玉楼初的手指一僵,又装作顺其自然地把话接下去:“幼时父亲带我走南闯北,生意人总是不敢与外人太过亲近,后来长大了就改不掉这个习惯了。当然,楼初没有冒犯沈庄主的意思。”
“无事,改不了就算了,”沈博远也明白玉楼初这个人看似温润,内心冷若冰霜,难以亲近。不过他一个大老爷们,无所谓亲不亲近,大家是合伙做生意而已,而他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伙伴。“这无花果其实不难种,对土的要求不高,只要不积水、阳光充足便可,只不过它有些娇气,不与桃树、杨树、桑树为伍,每一株之间得有些距离,不然它就长不高,也算是个孤傲的性子。跟我家静书倒是有点像,不喜欢热闹。”
沈静书:你当着你女儿的面这么说真的好吗?
“表妹,这个玉公子,和姨夫好像很熟。”
沈静书:“这片果林是我家的主要收入之一,而我们家的果子,大部分是通过玉家的手送出去的。”别问她怎么会知道这些,她也不清楚。
就好像是存在于它的记忆里,想知道的时候自然就想起来了。
不过元思嫣说的这话,怎么感觉她和玉楼初不熟的样子,她上次不是还去过玉家的吗?她见的不是玉楼初?
“沈家只是普通的人家,如何能拥有这岭南独有的无花果,多亏玉家一直以来的照顾。”
“沈庄主这话就严重了,楼初不过是有那么几个卖货的渠道,还是庄主的果子好,买家也是识货的。”
玉楼初这话倒是真的,无花果采摘一般宜在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已成熟的果实顶端有一小孔微开,手感偏软,采收时要轻摘轻放,而且不能堆放得太挤,容易压坏。过熟的果实采后不耐贮藏和运输,如果是要送往外地贩售的话,最好采摘八成熟的果子。
云梦山庄的果子保存的极好,鲜少有压坏或者腐烂的果子,沈家在卖货的时候还会多放几把,买家收到的时候即便发现有几颗坏的,看到那多出的果子的面儿上,也不好意思红脸。
“今年还是照往年的份例吗?”沈博远默默计算着收成,无花果一年能收两次,这批夏果下个月就差不多成熟了,一颗果子重一两到二两,往年的亩产大概是两千斤,今年风调雨顺,收成或许能有个两千五百斤。
“挑出品相最好的,宫里送一千斤,去年皇上还说果子不够分。”
何止不够分,一斤的无花果数数不过七八个,一篮子也就四十个,皇上送太上皇太后太妃又不能只送四十个果子,不得两篮子起送么,这些长辈送一回还不够,有再来要的,他得给啊。还有各宫妃嫔和皇子们、皇室宗亲们也得送,王爷、国公、伯爷、侯爷和一品、二品的大臣们,一年到头总得给点赏赐,赏赐银钱皇上心里难受,没想到赏点果子心里更难受。
得亏皇上后宫妃嫔少,皇子也就四个,不然三千佳丽还真不够送的。每回送上去皇上都偷偷昧下来百十斤,存放在冰窖里,慢慢吃。
“三千斤送到京城,三千斤送往安西,三千斤送去江南,这些果子不会一夜成熟全部采摘,后面再陆陆续续送过去。”
沈博远暗暗记下他要的数量,“秋果产量或许没这么多。”
“沈庄主放心,他们都是和玉家合作多年的朋友,销路和要货量不会少的,人手楼初会安排好。”
“楼初做事我一向放心。”
“这采摘的人手庄主可安排好了?”
“庄内的下人都准备就绪,铁卫队也会来帮忙。”
“沈庄主怎么没请些短工来帮忙?”
“果林都是沈家自己人照料的,外人我不放心。采摘难也比不过一年四季的培育难。”
“沈庄主也是个谨慎的人。”
“这果林可是我山庄最大的收入,几百口人就靠它吃饭,能不稳妥吗?”
——
“表妹,你们家的果子都是玉家出售的吗?”
“大部分是,沈家也会留下一部分送朋友。”云梦山庄是半出世半隐世的山庄,人情往来也是会的。庄内虽然自有一套体系,鸡鸭鱼肉瓜果蔬菜都是自产自销,但是耐不住人口基数大,几百口人的粮食、布匹实在太多,所以沈家每年都要采买很多粮食布料。另外私下制盐采矿都是国令禁止的,云梦山庄的铁卫队每年在兵器上也要花不少银子。
何况江湖人士也要交税。大隐隐于朝,官宦世家不必交税,因此平民百姓才会奋力考科举,不入仕也可免税;中隐隐于市,自然是要交税的;小隐隐于野,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隐到了山脚旮旯、人影都见不着的地方,那自然是不用交税了。
因此云梦山庄每年都得跟官府、商户打打交道。